生物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应用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rak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转换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为高效课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能使学生从传统的听课模式中走出来,走上课堂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师生 互动 生物教学
  在新课标下,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已逐渐被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所取代。人们在评价一堂成功的生物课,不光是看教师的传授方法,而是观察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一位优秀的生物教师在课上绝对不会唱独角戏来迎取学生的喜爱,而是靠很大程度上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教与学互动的效果,然而,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师生互动,通过自己近几年的教学观察和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生活、提高兴趣。
  一个人的学习历程中总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由不知——认知——研究,但在认知之前可能会经历一些困难,也许会打消一部人求知的欲望,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就没办法把它学好,课上当然也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了,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要尽量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通过已知知识去解释。探讨未知领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如在上基因的遗传定律时,涉及到相对性状的概念及两大遗传规律的理解比较难,这时我不是急于板书把整个过程列出来,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基因能够控制性状的形成,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人的性状有哪些不同?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的说到:有长发和卷发、有胖有瘦、有单眼皮和双眼皮、有大眼和小眼……。一大堆的问题就出来了,我就顺着一问,你们看看这些性状有什么特点?是否为同一性状?这样一问,相对性状的概念就一目了然了。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眼皮结构哪种多些?我们统计一下班里的情况,双眼皮的同学举一下手,这样班里的氛围就活跃了,一统计双眼皮多于单眼皮,为什么会有这样结果,现在我们进入基因的遗传规律去寻找答案吧!这样,从生活的所见所感学起,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离他们不远,都是身边和生活上见到的,克服了害怕的心理,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惟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即亲其师,学其道。试想,若一个教师高高在上,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不容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这样的课堂会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吗?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生间的互动,除了教师要由浅入深进行教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而小进,大疑刚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在“质疑”的作用下学生会勤于钻研,勇于探索,也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教师对学生要采取信任的态度,陶行知先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大胆地提出各种问题。
  四、沟通情感。
  罗杰斯认为,教学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只有营造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师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学活动才能在轻松自然、和睦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这时良好的师生互动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而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要做到:“三个多一点”,一是“多一点微笑”,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微笑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而当学生向老师质疑发问时,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如果教师带着真诚、善意的微笑注视着学生,等问题或回答完毕,教师亲切、赞许的点点头,或面带微笑答疑、纠正,会鼓励和安慰学生,增加师生间的了解和感情;二是“多一点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伤害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横加阻拦,尊重学生的观点,不漠视讥笑,尊重学生的思考,不匆忙打断;三是“多一点赞美”,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望远镜瞄准学生的将来,对学生多一些肯定,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少一点批评。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热爱和信赖,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被充分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力。
  五、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我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作练习时有独到见解的就加大家表扬,错误的不给予直接否定,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同学商讨,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学习中稍有进步的表现,我都给予表扬。给我印象深刻的是03级的一位学生,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差生,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也是打瞌睡,不认真听课。在刚接到这个班的教学时,我不是直接批评他,而是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每节都给一个比较简单地问题让他回答或上黑板写出解题的思路,做对的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做错的就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他继续努力,下次会做得更好。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并且在激励中不断进步,感受到学习也是一种幸福,真正享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武军.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初探[J].中学生物学.2010(08)
其他文献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就要有40名中小学生死于非命。  生命意味着什么?娇艳的花朵在绿从中微笑,萤火虫在黑暗中起舞,活泼的孩子在草地上翻滚……这些都是因为有生命的存在。有了生命,才有了竞争和拼搏:有了生命,才有了快乐与悲伤:有了生命,才有了希望与理想。然而当我们耳闻目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为对安全的忽视而凋零时,不得不大声疾呼:要教育我们
【摘要】本文就其概念编写特点与老教材略作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使这一特点在新课程实践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  【关键词】概念概念图教学策略  1.人教课标版概念的编写特点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学科知识实际上是由众多的生物学概念以及通过他们的相互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体系,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一块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  1.1概念的呈
摘 要《去年的树》是一篇平淡质朴的文字,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作者新美南吉的笔下,一只鸟和一棵树用诚信演绎了一支深情的友谊之歌。笔者以这篇文章为例,就诗意与生命并存,情感与课堂共生这一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诗意;生命;情感;课堂  中图分类号:B083,R749.4,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5-0205-01  文本解读:本文属拟人体童话,阅读时
“以人为本”思想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必须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种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班主任必须转变管理思想,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给学生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
【摘要】本文对五年制师范院校采用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实践做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意义,运用  模拟教学法便是一种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实践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是源于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尝试教育,它搭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平台.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什么是“模拟教学法”  本文介绍的“模拟教学法”可定义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教育,要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机制,不断规范课堂教学,尽可能的为下一代人的发展提供最优化的教育保障。构建理想课堂,去打破传统课堂的预定性、系统性、单一性,不再过分地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体验并获得个人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优化学生
【摘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 给学生搭好“脚手架”: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二、让学生敢问 、善问;三、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四、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五、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六、精心预设学生情况,给学生搭“脚手架”;七、和谐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  【关键词】培养习惯分层作业激发兴趣  目前小学数学成绩普遍不太理想,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其它学科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如何提高教学质
摘 要 随着现代多媒体教育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借助丰富的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現代多媒体教育资源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也为学习者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 多媒体资源;兴趣;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011-0
摘 要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数学课程既要和数学自身特点相结合,同时还要严格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密切联系数学和现实生活,并要求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让其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感悟数学的魅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探析数学题材,让学生和生活相贴近,在生活中看到、摸到、学习数学。  关
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历史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是数学文化的有形部分,指数学知识本身,精神产品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而观念是数学文化的核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教育人的认同和关注。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文化的挖掘和渗透也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