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然而,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习数学对于学生而言绝非易事。针对此问题,数学教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化,让数学知识有条理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笔者以为,基于单元整体进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便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本文就此内容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不但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思考,由此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为零散,单纯地进行背诵记忆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来说意义不大。为此,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数学知识形成网络结构,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1、教学内容结构化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否可以稳步提升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就数学这门科目本身而言,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有所不同,纵观全书可见虽然知识点杂乱,但是在本质上各个知识点之间是有一定关联性的,且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以,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教材内容着手,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捋顺学习思路,启发学生完成后续学习。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针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指明学习的大方向内容:了解平行和垂直、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根据子话题进行延伸,前者需要学生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如何画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利用以上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后者则需要学生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特征、画高方法,还要对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进行着重讲解,并引导学生明确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如图1)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无论是进行学习还是进行复习时都可以减轻负担。不仅如此,通过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主动进行归纳整理,使其整体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明朗。
图1
2、教学组织结构化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的灵活性,教师不能够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但是,在进行组织教学时教师也应该有固定的章程,让教学过程变得更为有效。简单来说,教师需要保证教学的组织结构不变,在此基础上再探究教学方法的变化,营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况且,教学过程构成了课堂的骨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到考虑如何将“骨架”变得更为牢固,由此才能够让学生以“骨架”为基础,不断丰富数学知识。举例来说,在进行《运算定律》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立足于教学组织结构化的视角完成授课。这一单元首先为学生展示的“加法交换律”的由来及应用,教师便可以将此作为种子内容,从具体事例进行分析,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并进行检验,让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节奏完成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学习。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相同的模式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加法结合律”,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教师传授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结构化的教学模式延伸到乘法运算定律的学习上,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慢慢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3、学习经验结构化
总结经验能够让学生后续的学习更有张力。所以,教师可以在进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经验结构化。在此之前,教师需要考虑到学习经验总结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预设解决方案。第一,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内容较为跳跃,这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利用会产生一定阻碍。教师可以通过持续性的习题训练辅助学生深化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后续相关问题的学习上能够利用前期学习中总结的经验。第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欠佳,经验总结的准确性不足。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度,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找到学生共性、个性的失误,方便后续教学的展开。第三,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某些知识的学习只能知其然,不能知其所以然。教师则需要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親自动手实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角的度量》的教学时,教师会将教学重点放在认识量角器、使用量角器上,忽视了量角器的产生过程。这样无异于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不利于学生经验的积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利用圆来构建1°的概念,然后再通过1°这一概念反推量角器的产生,还原知识的本来面目。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发起主题探究,在探究中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完成学习经验的结构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策略有很多,如:将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结构化、学习经验结构化等,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换而言之,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加入一定的巧思,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与即将要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全会.课程视野下的数学结构化教学[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0,(7):40-42.
[2]朱培贤.小学数学结构化思维的概念及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3):141.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不但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思考,由此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为零散,单纯地进行背诵记忆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来说意义不大。为此,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数学知识形成网络结构,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1、教学内容结构化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否可以稳步提升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就数学这门科目本身而言,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有所不同,纵观全书可见虽然知识点杂乱,但是在本质上各个知识点之间是有一定关联性的,且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以,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教材内容着手,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捋顺学习思路,启发学生完成后续学习。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针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指明学习的大方向内容:了解平行和垂直、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根据子话题进行延伸,前者需要学生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如何画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利用以上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后者则需要学生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特征、画高方法,还要对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进行着重讲解,并引导学生明确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如图1)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无论是进行学习还是进行复习时都可以减轻负担。不仅如此,通过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主动进行归纳整理,使其整体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明朗。
图1
2、教学组织结构化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的灵活性,教师不能够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但是,在进行组织教学时教师也应该有固定的章程,让教学过程变得更为有效。简单来说,教师需要保证教学的组织结构不变,在此基础上再探究教学方法的变化,营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况且,教学过程构成了课堂的骨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到考虑如何将“骨架”变得更为牢固,由此才能够让学生以“骨架”为基础,不断丰富数学知识。举例来说,在进行《运算定律》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立足于教学组织结构化的视角完成授课。这一单元首先为学生展示的“加法交换律”的由来及应用,教师便可以将此作为种子内容,从具体事例进行分析,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并进行检验,让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节奏完成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学习。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相同的模式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加法结合律”,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教师传授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结构化的教学模式延伸到乘法运算定律的学习上,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慢慢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3、学习经验结构化
总结经验能够让学生后续的学习更有张力。所以,教师可以在进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经验结构化。在此之前,教师需要考虑到学习经验总结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预设解决方案。第一,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内容较为跳跃,这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利用会产生一定阻碍。教师可以通过持续性的习题训练辅助学生深化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后续相关问题的学习上能够利用前期学习中总结的经验。第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欠佳,经验总结的准确性不足。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度,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找到学生共性、个性的失误,方便后续教学的展开。第三,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某些知识的学习只能知其然,不能知其所以然。教师则需要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親自动手实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角的度量》的教学时,教师会将教学重点放在认识量角器、使用量角器上,忽视了量角器的产生过程。这样无异于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不利于学生经验的积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利用圆来构建1°的概念,然后再通过1°这一概念反推量角器的产生,还原知识的本来面目。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发起主题探究,在探究中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完成学习经验的结构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策略有很多,如:将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结构化、学习经验结构化等,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换而言之,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加入一定的巧思,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与即将要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全会.课程视野下的数学结构化教学[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0,(7):40-42.
[2]朱培贤.小学数学结构化思维的概念及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