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阿德勒的自卑感理论出发,区别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引入了阿德勒对自卑的三种补偿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追风筝的人》的主人公阿米尔自卑情结产生的原因和对自卑的不当补偿,以及阿米尔最终超越自卑情结的救赎之路,印证了在适当补偿下,人们可以克服自卑情结,获得心灵的平静。
【关键词】:自卑感;自卑情结;适当补偿;缺乏补偿;过当补偿;救赎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的处女作,发表于2003年,一经出版即受到文学评论界及读者的好评,之后被翻译成42种语言,全球热销上千万册,并于2007年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荧幕。小说叙述了一个阿富汗贵族男孩阿米尔的故事。在自卑情结驱使下,他背叛了最好的玩伴、小仆人哈桑,将之逐出家门。后来这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愧疚与悔恨,直到多年以后得到救赎的机会,冒着生命的危险,救出哈桑的儿子,从而自卑情结得以超越,人格得以升华。本文将以阿德勒的自卑感理论,对主人公阿米尔的自卑情结与救赎进行分析。
一、阿德勒的自卑感理论
二十世纪初,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其核心概念包括“自卑情结”和“补偿”。[1]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由于我们所处的境地有时不尽如人意,希望加以改善,我们就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自卑。重要的是,自卑感不同于自卑情结。他认为,自卑感不一定就是消极的,它既能摧毁人,也可以塑造人,假如能够正确对待,它可以成为推动个人成就、实现个人价值的积极因素。然而,当自卑在失败和受挫的强化下成为一种阻碍因素,使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时,就变成了自卑情结。自卑情结可以摧毁人,使人承受巨大的痛苦。在《自卑与超越》(英文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一书中,阿德勒对自卑情结下了定义:“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就是‘自卑情结’。”[2]自卑情结在面对困难时,总想逃避,其表现是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畏畏缩缩。
阿德勒在自卑感理论中引入补偿的概念来对待自卑感。补偿是“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不能达到既定目标时,改变活动方向,以其他可能成功的活动来代替,从而弥补或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3] 补偿是对自卑的抵抗机制。借助补偿,人们隐藏自己的短处,以某种方式获得心理平衡或者满足,来克服自卑感。每个人都有可能自卑。当一个人自卑的时候,假如他积极地寻求适当的补偿方式,自卑感就会成为推动个人进步的激励因素;但是如果缺乏补偿或者过度补偿,就会引发自卑情结。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用三个孩子的表现比喻人们在面对自卑时的三种补偿:“三个孩子第一次去动物园,当站到關着狮子的铁笼子面前时,第一个孩子吓得躲到了妈妈的身后,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原地不动,脸色却变得苍白,浑身颤抖,可是嘴上却说:‘我一点儿也不怕它。’第三个孩子则瞪着狮子说:‘妈妈,我可以向它吐口水吗?’”[2] 实际上,三个孩子面对狮子都很害怕且自卑,却做出不同的反应。
二、主人公阿米尔的自卑情结
《追风筝的人》中的阿米尔虽然出生于贵族家庭,生活富裕,受人尊敬,却长期受自卑情结的折磨。在小说中,童年的他脆弱敏感,易于屈服。一旦任何不安全的因素出现,他首先做出的反应就是逃跑。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缺乏自信,十分自卑。他不知如何以适当的补偿来克服自卑感,而是采取消极的方法,比如逃避和自欺欺人,以至于自卑感不断累加,形成自卑情结。
1.阿米尔自卑情结形成的原因
阿米尔自卑情结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首先,阿米尔生活中缺少来自父母的爱和肯定。由于母亲在生产的时候去世,阿米尔的生活中一直缺少母爱。母亲的去世还使小阿米尔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认为是自己的出生害死了母亲,因此在父亲面前常怀着罪恶感,也使他时常感到不安全。同时由于没有母亲,他特别渴望从父亲那儿得到关怀与肯定。阿米尔的父亲在当时是如英雄般的人物,可是阿米尔却生性胆小、敏感脆弱。他从来不是父亲所希望的小小男子汉,他从父亲那儿得到的往往是冷漠与忽视。童年的阿米尔很努力地想跟父亲亲近,而父亲往往遥不可及。他不在乎阿米尔诗歌比赛的胜利,对阿米尔初次尝试写作也毫不热情,他只想让阿米尔像其他男孩子那样强壮、充满活力、争强好胜,而阿米尔偏偏是一个天生充满诗人气质的敏感小孩。父亲的失望加剧了阿米尔的自卑感。
其次,在与哈桑的比较中,阿米尔“相形见绌”,使自卑感更加强烈。哈桑虽然是仆人阿里的儿子,但却是阿米尔最要好的伙伴,他的真实身份是阿米尔父亲的私生子、阿米尔同父异母弟弟,然而阿米尔当时并不知情。哈桑继承了阿米尔父亲的勇敢坚强、强壮机敏,具备父亲所希望的儿子的品质,得到父亲更多的欣赏和赞许。每当看到自己的父亲对一个仆人的儿子面露微笑,甚至慈爱地给予拥抱,阿米尔不由得充满羡慕和嫉妒。父亲对自己的冷漠和对哈桑的关爱在小阿米尔眼中形成强烈反差,使他心理失衡,深深地失落,陷入自卑。与此同时,哈桑却一直视阿米尔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心一意对阿米尔付出最纯真的友情。每当阿米尔被其他孩子欺负时,总是哈桑站出来保护他。面对哈桑天生的运动气质和他的勇敢正直、忠诚善良,阿米尔觉得自己在身体和精神上都输给哈桑了,使他的自卑感愈发强烈,陷入自卑情结。
2.阿米尔对自卑的不当补偿
上文提到,适当的补偿可以帮助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劣势转变为优势,或者扬长避短,去改变处境,实现自我价值;不当补偿则加剧自卑感,使人遭受心灵上的折磨和痛苦,陷入自卑情结。不当补偿包括过度补偿和缺乏补偿。过度补偿是“为了摆脱卑微与无能,个体仅专注追求优越,变本加厉地贬低他人以掩饰自己的自卑感……这实际上是自卑情结的变形”。[4] 缺乏补偿是“人面对卑微和无能倍感消极,极力掩饰自己的紧张状态,认为努力的付出并不能改进处境,从而陷入‘自卑情结’,是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4] 在阿米尔的故事中,两种不当补偿交替进行,最终铸成无法挽回的错误,成为他未来日子中的梦魇。 阿米尔出生于当地一个名门望族,父亲又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加之他的宗教与种族归属使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优等人”,这使得阿米尔在哈桑面前具有优越感:虽然自己在运动才能和精神品质上不如哈桑,但自己的出生可以压倒一切。他在心里对哈桑充满偏见和轻蔑,只把他当做玩伴而非朋友。他时常捉弄哈桑的忠诚,虽然和哈桑在一起的时候很快乐,但是如果有其他的伙伴在,他不允许哈桑一起玩耍。他以这样的过度补偿来隐藏自卑感,寻求平衡。在父亲和坏小孩阿塞夫面前,阿米尔的自卑心又缺乏补偿:虽然非常渴望父亲的爱,却常常躲在门外偷听父亲的讲话,不敢大胆表达;被阿瑟夫欺负时候不敢反抗,只想逃跑。长期的自卑与不当补偿,使阿米尔习惯于逃避问题,即使有可能改变困境,也不愿意承担。于是,在一次风筝比赛中,为了让阿米尔得到“打开父亲心门的钥匙”的蓝色风筝,哈桑追风筝的时候不幸被阿瑟夫一伙攻击,受到侮辱。阿米尔躲在墙角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却不敢站出来,任由哈桑流血,为他做出牺牲。阿米尔选择逃避,一方面是因为怯弱,害怕阿瑟夫,害怕自己也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在他心中,哈桑只不过是个低贱的哈扎拉人,为了得到蓝色风筝,哈桑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可是心底深处,阿米尔无法接受这样怯弱和卑劣的自己,在忠诚的哈桑面前倍感折磨。他想抹去这个悲剧,却又无能为力,结果采取极端手段:让哈桑在他生活中消失。他诬陷哈桑偷了他的生日礼物,致使哈桑和他的父亲阿里失望地离开了他们的家。这个极端的手段,也是阿米尔对自卑心的过度补偿。
三、超越自卑的救赎之路
童年犯下的错误,成为阿米尔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逃亡到美国之后,新的环境使他渐渐找到自信,可是记忆深处的愧疚和罪恶感从未停歇,最终在父亲的朋友拉辛汗的牵引下,踏上回到阿富汗的救赎之路。
阿米尔能够超越自卑,获得救赎,在于以下三个原因。首先,阿米尔是一个本性善良、良知未泯的孩子。每次捉弄完哈桑,他总是怀有内疚,总想做点弥补。“我总是对此心怀愧疚。所以我试着弥补,把旧衬衣或者破玩具送给他。”[5] 第一次写作的喜悦却遭到父亲的冷漠与无视,他对父亲充满愤怒,但很快就为此负疚。“一阵突如其来的罪恶感将我淹没,我跑进卫生间,在水槽里吐了。”[5] 哈桑受辱之后,阿米尔虽然得到了那个蓝色的风筝,但是他“把脸埋在他(父亲)温暖的胸膛上,哭起来。”[5] 阿米尔因此得了失眠症,希望哈桑能将他臭骂一顿,能报复他。“我希望他还击。我希望他满足我的愿望,好好惩罚我,这样我晚上就能睡着了。”[5] 因为良心未泯,阿米尔一直生活在痛苦和自责中。
第二,美国的生活给了阿米尔命运的转机。在美国,阿米尔和父亲相依为命,得到了父亲更多的关注和爱,渐渐治愈了他的内心的不安和不平衡。美国生活困难重重,反而使父子两人关系更加密切,并给予对方更多的理解。父亲对阿米尔更宽容了,他相信阿米尔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小说家,对阿米尔加以肯定和赞赏,这对于阿米尔重建自信心意义重大。在美国,阿米尔的写作天分得以施展。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之后,他成功发表了几部小说,成为前途光明的作家,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写作生涯的成功,使阿米尔不再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渐渐地有信心接受生活的挑战。和索拉雅的幸福婚姻也对阿米尔的个性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善良的索拉雅和她的一家人让阿米尔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家庭的温暖,使阿米尔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变成了有责任感、体贴他人的成熟男人。美国的生活经历,其实完成了对阿米尔自卑情结的适当补偿。
第三,拉辛汗的指引,使阿米尔最终走上救赎之路。相对于阿米尔父亲的遥不可及,拉辛汗更像是阿米尔精神上的父亲。当阿米尔首次写作的热情被父亲的无动于衷打击时,是拉辛汗给了他赞赏和鼓励。拉辛汗不仅耐心读完了阿米尔的故事,还正式地写了一封信来称赞他。在阿米尔生日的时候,他送给阿米尔一个棕色的皮面笔记本,用来写故事用。拉辛汗的鼓励给了阿米尔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坚持写作之路,最终实现作家梦。“我蜷缩在床上,一遍一遍读着拉辛汗的字条”,“拉辛汗的字条让我飘飘然”,“就鼓励我写作而言,这个词比如今任何编辑的恭维给了我更多的勇气”[5]。对于小阿米尔,拉辛汗是他的精神依靠,温暖着他的心,给他勇气,去战胜自己。拉辛汗知道阿米尔的心结,知道阿米尔多年以来心中的负疚和悔恨。在自己生命即将结束前,他再一次为阿米尔的人生道路指引了方向。他给阿米尔打来了电话,“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5] 他指引阿米尔回到阿富汗,救走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完成灵魂的救赎。回到战火纷飞的阿富汗,阿米尔的生命时时处于危险之中。在拯救索拉博的时候,阿米尔不得不再一次面对恶魔般的阿塞夫,这一次阿米尔没有退缩。阿米尔付出了血的代价,身负重伤,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索拉博带回到美国。阿米尔用鲜血洗刷了自己的罪过,净化了灵魂,也给自己带来了新生。
结语
根据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感是普遍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当自卑感没有得到适当的补偿,自卑感会上升为自卑情结,这才是病态的心理。小阿米尔陷于自卑情结中,得不到适当的补偿,最终铸成大错。到了美国后,阿米尔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父亲的肯定、写作生涯的成功和幸福的婚姻讓他渐渐走出自己的小世界,重拾信心,最后在拉辛汗指引下,回到阿富汗,直面死亡,用鲜血洗清年少时犯下的过错,得到了救赎。所以具有自卑情结的人要从自己的小世界中走出来,在阿德勒补偿理论指导下,努力调节心理,获得心灵的平静,才能活得舒畅自然。
[1]. 左小妮. 挑战自卑——由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谈自卑感 [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34-136
[2]. 阿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 [M]. 李青霞译. 沈阳:沈阳出版社,2012:48-56
[3]. 吕翠凤. 自卑与内趋力——关于阿德勒自卑与补偿理论的评述 [J]. 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3):201-204
[4]. 顾楠,袁罗牙. 阿德勒补偿理论对心理教学的启示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84-190
,[5]. 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M]. 李继宏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28,32,78,91,186
【关键词】:自卑感;自卑情结;适当补偿;缺乏补偿;过当补偿;救赎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的处女作,发表于2003年,一经出版即受到文学评论界及读者的好评,之后被翻译成42种语言,全球热销上千万册,并于2007年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荧幕。小说叙述了一个阿富汗贵族男孩阿米尔的故事。在自卑情结驱使下,他背叛了最好的玩伴、小仆人哈桑,将之逐出家门。后来这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愧疚与悔恨,直到多年以后得到救赎的机会,冒着生命的危险,救出哈桑的儿子,从而自卑情结得以超越,人格得以升华。本文将以阿德勒的自卑感理论,对主人公阿米尔的自卑情结与救赎进行分析。
一、阿德勒的自卑感理论
二十世纪初,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其核心概念包括“自卑情结”和“补偿”。[1]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由于我们所处的境地有时不尽如人意,希望加以改善,我们就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自卑。重要的是,自卑感不同于自卑情结。他认为,自卑感不一定就是消极的,它既能摧毁人,也可以塑造人,假如能够正确对待,它可以成为推动个人成就、实现个人价值的积极因素。然而,当自卑在失败和受挫的强化下成为一种阻碍因素,使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时,就变成了自卑情结。自卑情结可以摧毁人,使人承受巨大的痛苦。在《自卑与超越》(英文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一书中,阿德勒对自卑情结下了定义:“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就是‘自卑情结’。”[2]自卑情结在面对困难时,总想逃避,其表现是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畏畏缩缩。
阿德勒在自卑感理论中引入补偿的概念来对待自卑感。补偿是“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不能达到既定目标时,改变活动方向,以其他可能成功的活动来代替,从而弥补或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3] 补偿是对自卑的抵抗机制。借助补偿,人们隐藏自己的短处,以某种方式获得心理平衡或者满足,来克服自卑感。每个人都有可能自卑。当一个人自卑的时候,假如他积极地寻求适当的补偿方式,自卑感就会成为推动个人进步的激励因素;但是如果缺乏补偿或者过度补偿,就会引发自卑情结。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用三个孩子的表现比喻人们在面对自卑时的三种补偿:“三个孩子第一次去动物园,当站到關着狮子的铁笼子面前时,第一个孩子吓得躲到了妈妈的身后,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原地不动,脸色却变得苍白,浑身颤抖,可是嘴上却说:‘我一点儿也不怕它。’第三个孩子则瞪着狮子说:‘妈妈,我可以向它吐口水吗?’”[2] 实际上,三个孩子面对狮子都很害怕且自卑,却做出不同的反应。
二、主人公阿米尔的自卑情结
《追风筝的人》中的阿米尔虽然出生于贵族家庭,生活富裕,受人尊敬,却长期受自卑情结的折磨。在小说中,童年的他脆弱敏感,易于屈服。一旦任何不安全的因素出现,他首先做出的反应就是逃跑。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缺乏自信,十分自卑。他不知如何以适当的补偿来克服自卑感,而是采取消极的方法,比如逃避和自欺欺人,以至于自卑感不断累加,形成自卑情结。
1.阿米尔自卑情结形成的原因
阿米尔自卑情结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首先,阿米尔生活中缺少来自父母的爱和肯定。由于母亲在生产的时候去世,阿米尔的生活中一直缺少母爱。母亲的去世还使小阿米尔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认为是自己的出生害死了母亲,因此在父亲面前常怀着罪恶感,也使他时常感到不安全。同时由于没有母亲,他特别渴望从父亲那儿得到关怀与肯定。阿米尔的父亲在当时是如英雄般的人物,可是阿米尔却生性胆小、敏感脆弱。他从来不是父亲所希望的小小男子汉,他从父亲那儿得到的往往是冷漠与忽视。童年的阿米尔很努力地想跟父亲亲近,而父亲往往遥不可及。他不在乎阿米尔诗歌比赛的胜利,对阿米尔初次尝试写作也毫不热情,他只想让阿米尔像其他男孩子那样强壮、充满活力、争强好胜,而阿米尔偏偏是一个天生充满诗人气质的敏感小孩。父亲的失望加剧了阿米尔的自卑感。
其次,在与哈桑的比较中,阿米尔“相形见绌”,使自卑感更加强烈。哈桑虽然是仆人阿里的儿子,但却是阿米尔最要好的伙伴,他的真实身份是阿米尔父亲的私生子、阿米尔同父异母弟弟,然而阿米尔当时并不知情。哈桑继承了阿米尔父亲的勇敢坚强、强壮机敏,具备父亲所希望的儿子的品质,得到父亲更多的欣赏和赞许。每当看到自己的父亲对一个仆人的儿子面露微笑,甚至慈爱地给予拥抱,阿米尔不由得充满羡慕和嫉妒。父亲对自己的冷漠和对哈桑的关爱在小阿米尔眼中形成强烈反差,使他心理失衡,深深地失落,陷入自卑。与此同时,哈桑却一直视阿米尔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心一意对阿米尔付出最纯真的友情。每当阿米尔被其他孩子欺负时,总是哈桑站出来保护他。面对哈桑天生的运动气质和他的勇敢正直、忠诚善良,阿米尔觉得自己在身体和精神上都输给哈桑了,使他的自卑感愈发强烈,陷入自卑情结。
2.阿米尔对自卑的不当补偿
上文提到,适当的补偿可以帮助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劣势转变为优势,或者扬长避短,去改变处境,实现自我价值;不当补偿则加剧自卑感,使人遭受心灵上的折磨和痛苦,陷入自卑情结。不当补偿包括过度补偿和缺乏补偿。过度补偿是“为了摆脱卑微与无能,个体仅专注追求优越,变本加厉地贬低他人以掩饰自己的自卑感……这实际上是自卑情结的变形”。[4] 缺乏补偿是“人面对卑微和无能倍感消极,极力掩饰自己的紧张状态,认为努力的付出并不能改进处境,从而陷入‘自卑情结’,是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4] 在阿米尔的故事中,两种不当补偿交替进行,最终铸成无法挽回的错误,成为他未来日子中的梦魇。 阿米尔出生于当地一个名门望族,父亲又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加之他的宗教与种族归属使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优等人”,这使得阿米尔在哈桑面前具有优越感:虽然自己在运动才能和精神品质上不如哈桑,但自己的出生可以压倒一切。他在心里对哈桑充满偏见和轻蔑,只把他当做玩伴而非朋友。他时常捉弄哈桑的忠诚,虽然和哈桑在一起的时候很快乐,但是如果有其他的伙伴在,他不允许哈桑一起玩耍。他以这样的过度补偿来隐藏自卑感,寻求平衡。在父亲和坏小孩阿塞夫面前,阿米尔的自卑心又缺乏补偿:虽然非常渴望父亲的爱,却常常躲在门外偷听父亲的讲话,不敢大胆表达;被阿瑟夫欺负时候不敢反抗,只想逃跑。长期的自卑与不当补偿,使阿米尔习惯于逃避问题,即使有可能改变困境,也不愿意承担。于是,在一次风筝比赛中,为了让阿米尔得到“打开父亲心门的钥匙”的蓝色风筝,哈桑追风筝的时候不幸被阿瑟夫一伙攻击,受到侮辱。阿米尔躲在墙角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却不敢站出来,任由哈桑流血,为他做出牺牲。阿米尔选择逃避,一方面是因为怯弱,害怕阿瑟夫,害怕自己也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在他心中,哈桑只不过是个低贱的哈扎拉人,为了得到蓝色风筝,哈桑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可是心底深处,阿米尔无法接受这样怯弱和卑劣的自己,在忠诚的哈桑面前倍感折磨。他想抹去这个悲剧,却又无能为力,结果采取极端手段:让哈桑在他生活中消失。他诬陷哈桑偷了他的生日礼物,致使哈桑和他的父亲阿里失望地离开了他们的家。这个极端的手段,也是阿米尔对自卑心的过度补偿。
三、超越自卑的救赎之路
童年犯下的错误,成为阿米尔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逃亡到美国之后,新的环境使他渐渐找到自信,可是记忆深处的愧疚和罪恶感从未停歇,最终在父亲的朋友拉辛汗的牵引下,踏上回到阿富汗的救赎之路。
阿米尔能够超越自卑,获得救赎,在于以下三个原因。首先,阿米尔是一个本性善良、良知未泯的孩子。每次捉弄完哈桑,他总是怀有内疚,总想做点弥补。“我总是对此心怀愧疚。所以我试着弥补,把旧衬衣或者破玩具送给他。”[5] 第一次写作的喜悦却遭到父亲的冷漠与无视,他对父亲充满愤怒,但很快就为此负疚。“一阵突如其来的罪恶感将我淹没,我跑进卫生间,在水槽里吐了。”[5] 哈桑受辱之后,阿米尔虽然得到了那个蓝色的风筝,但是他“把脸埋在他(父亲)温暖的胸膛上,哭起来。”[5] 阿米尔因此得了失眠症,希望哈桑能将他臭骂一顿,能报复他。“我希望他还击。我希望他满足我的愿望,好好惩罚我,这样我晚上就能睡着了。”[5] 因为良心未泯,阿米尔一直生活在痛苦和自责中。
第二,美国的生活给了阿米尔命运的转机。在美国,阿米尔和父亲相依为命,得到了父亲更多的关注和爱,渐渐治愈了他的内心的不安和不平衡。美国生活困难重重,反而使父子两人关系更加密切,并给予对方更多的理解。父亲对阿米尔更宽容了,他相信阿米尔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小说家,对阿米尔加以肯定和赞赏,这对于阿米尔重建自信心意义重大。在美国,阿米尔的写作天分得以施展。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之后,他成功发表了几部小说,成为前途光明的作家,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写作生涯的成功,使阿米尔不再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渐渐地有信心接受生活的挑战。和索拉雅的幸福婚姻也对阿米尔的个性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善良的索拉雅和她的一家人让阿米尔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家庭的温暖,使阿米尔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变成了有责任感、体贴他人的成熟男人。美国的生活经历,其实完成了对阿米尔自卑情结的适当补偿。
第三,拉辛汗的指引,使阿米尔最终走上救赎之路。相对于阿米尔父亲的遥不可及,拉辛汗更像是阿米尔精神上的父亲。当阿米尔首次写作的热情被父亲的无动于衷打击时,是拉辛汗给了他赞赏和鼓励。拉辛汗不仅耐心读完了阿米尔的故事,还正式地写了一封信来称赞他。在阿米尔生日的时候,他送给阿米尔一个棕色的皮面笔记本,用来写故事用。拉辛汗的鼓励给了阿米尔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坚持写作之路,最终实现作家梦。“我蜷缩在床上,一遍一遍读着拉辛汗的字条”,“拉辛汗的字条让我飘飘然”,“就鼓励我写作而言,这个词比如今任何编辑的恭维给了我更多的勇气”[5]。对于小阿米尔,拉辛汗是他的精神依靠,温暖着他的心,给他勇气,去战胜自己。拉辛汗知道阿米尔的心结,知道阿米尔多年以来心中的负疚和悔恨。在自己生命即将结束前,他再一次为阿米尔的人生道路指引了方向。他给阿米尔打来了电话,“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5] 他指引阿米尔回到阿富汗,救走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完成灵魂的救赎。回到战火纷飞的阿富汗,阿米尔的生命时时处于危险之中。在拯救索拉博的时候,阿米尔不得不再一次面对恶魔般的阿塞夫,这一次阿米尔没有退缩。阿米尔付出了血的代价,身负重伤,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索拉博带回到美国。阿米尔用鲜血洗刷了自己的罪过,净化了灵魂,也给自己带来了新生。
结语
根据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感是普遍的心理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当自卑感没有得到适当的补偿,自卑感会上升为自卑情结,这才是病态的心理。小阿米尔陷于自卑情结中,得不到适当的补偿,最终铸成大错。到了美国后,阿米尔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父亲的肯定、写作生涯的成功和幸福的婚姻讓他渐渐走出自己的小世界,重拾信心,最后在拉辛汗指引下,回到阿富汗,直面死亡,用鲜血洗清年少时犯下的过错,得到了救赎。所以具有自卑情结的人要从自己的小世界中走出来,在阿德勒补偿理论指导下,努力调节心理,获得心灵的平静,才能活得舒畅自然。
[1]. 左小妮. 挑战自卑——由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谈自卑感 [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34-136
[2]. 阿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 [M]. 李青霞译. 沈阳:沈阳出版社,2012:48-56
[3]. 吕翠凤. 自卑与内趋力——关于阿德勒自卑与补偿理论的评述 [J]. 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3):201-204
[4]. 顾楠,袁罗牙. 阿德勒补偿理论对心理教学的启示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84-190
,[5]. 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 [M]. 李继宏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28,32,78,9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