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缘起
1、课堂花枝招展。课堂上教师尽情展现个人风采,美之曰,语文课就应有诗的激情,有散文的缤纷,有散文诗的澎湃;多媒体粉墨登场,或FLASH闪烁不已,或电影扣人心弦,或POWERPOINT一目了然……繁荣的表面是少数学生的激情表演,其背后是多数学生的被冷落和对老师、对课堂、对学科的冷漠,口水表演的背后是深刻思维的弱化、语文美感的丢失。
2、课堂完完美美。追求完美本无可厚非,这个世界本就是因人类不断追求完美而存在而发展。可课堂本就是学生出错和解决错误的地方,教育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充满遗憾的过程,有的人却极力追求踏着上课铃上课、踩着下课铃戛然而止,有的人希望学生一点就通,希望学生完全顺着自己的思路,而且一拍即合。
3、课堂整齐划一。从上课到下课,四十五分钟内,学生听着同样的内容,思考着同样的问题,看着同样的表演,一个人表演结束,就意味着整个表演结束;一个人的答案和老师预设的答案相同或相近就意味着所有人的答案和老师相同或相近……整齐得如同阅兵式,划一得如同机器流程,一切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一切都在老师的教案里。真实的学生在哪里,真实的学生思维在哪里游荡?
4、课堂师生作秀。由于师生同堂,所有学生同堂,学生都有了自尊心,因而常会遮掩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懂的也说懂,懂的有时也说不懂,不想说和老师一样的内容,也不得不违心地和老师保持高度的一致。长此以往,学生的真实风貌就会慢慢风化剥蚀,“童言无忌”的真实之心就会一点点地老化和老去,以致连外界的风雨雷电也不能让学生的心荡起半点涟漪,最后将会铜迹斑斑,锈蚀锈蚀再锈蚀。
假冒伪劣产品害的是物质,假冒伪劣的人害的是人,是人的心,是一代人,是多少代人,是多少颗心啊。
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在这样的课堂中,严肃的课堂教学、严肃的精神活动不被严肃地看待,谁也不和书本、不和课堂亲善相处,不真真实实地从中汲取乐趣和教诲,到鬓发染霜时,又怎有亲抚和安慰?
二、建构策略
1、建构教师的真实。即使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者,也应当是不可或缺的引导者和最积极的参与者,教师的真实才可以唤回学生的真实,唤回整个课堂的真实。教师的真实品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是珍品的品质,像清朗的黑夜一样具有非凡的渗透力。但是,谁能够赋予我们这样的品质呢?我们已经被所谓的事业其实就是某种欲望所裹胁,我们已经被很多想法其实就是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困,我们甚至已经无法在自己曾经选择好的空地上解开衣扣让真实的皮肤袒露在温暖的阳光下,让习习的微风拂动自己稀疏的汗毛了。《华严经》里有一个偈子: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寻。个中寻到无细处,始信凡心是佛心。要摆脱一切俗物的羁绊,还还教师真实之心,还学生之真实,还课堂之真实。
2、建构学生的真实。在课堂上学生的真实表现在敢说话、敢说真话,在参与学习、评价的权利,有展示个性的机会,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引领学生徜徉于文字中,文字中有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有一朵朵初绽的轻轻飞扬的空灵洒脱的音符,有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和执著,有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有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漠的品格和情操……真的,一旦让学生走进了真实的文本中,学生就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中,细拂轻尘,顿开茅塞,退去身外如潮水般的一切,袒露出一片宁静而安祥的心灵沙滩,再一次仰观星空,俯察贝石,安之若素,处之泰然,静静聆听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有人教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让学生看了两遍严顺开主演的电影,就算完了。这只是让学生懂了严顺开的《阿Q正传》,并没有真正懂得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文本的张力是永远的,是永远大于图文的。对于我们来说,文字的强大就是我们自身的强大,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的天空。可以想象,没有美妙的文字伴我们同行,一切的幻想与探索将变得苍白虚无。图片、图像、网络资讯进入语文课堂,请减速!
3、建构课堂过程的真实。真实的课堂过程应是廓清学生心灵迷雾的过程。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课堂上老师必要的讲是必须和可行的,我们完全不必片面狭隘地理解新课改。你不是想做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吗?你不熟悉参与的规则和方法,怎么融入学生之中?你不是想做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吗?己之昏昏又怎能使人之昭昭?要给学生钥匙,自己首先要有钥匙,自己首先要会使用钥匙。因此,全然不顾学生的实际,一味迁就学生、放手学生,为师者该讲时不讲、该说时不说,那不是对新课改的正确解读,而是对学生生命的不负责和对新课改的亵渎。
真实的课堂过程应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有时学生的思维完全顺着我们预设的轨道,有时完全偏离了我们预设的轨道,即使“思想”降格为“意念”、“文章”降格为“文字”,我们也没必要断然大喝,甚至棒杀,我们可以静静地等待,无痕地点拨,让生成和预设共振,让学生和老师撞击,让课堂成为真实的课堂,成为倾吐和快乐的天地,成为生活与生命的世界。梦和生命一同存在。它停在记忆的暖室,有情感加以育养;它飘在想象的翅膀上,有理智加以裁剪。
师生一起建构真实的语文课堂,梦耶?生命耶?
1、课堂花枝招展。课堂上教师尽情展现个人风采,美之曰,语文课就应有诗的激情,有散文的缤纷,有散文诗的澎湃;多媒体粉墨登场,或FLASH闪烁不已,或电影扣人心弦,或POWERPOINT一目了然……繁荣的表面是少数学生的激情表演,其背后是多数学生的被冷落和对老师、对课堂、对学科的冷漠,口水表演的背后是深刻思维的弱化、语文美感的丢失。
2、课堂完完美美。追求完美本无可厚非,这个世界本就是因人类不断追求完美而存在而发展。可课堂本就是学生出错和解决错误的地方,教育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充满遗憾的过程,有的人却极力追求踏着上课铃上课、踩着下课铃戛然而止,有的人希望学生一点就通,希望学生完全顺着自己的思路,而且一拍即合。
3、课堂整齐划一。从上课到下课,四十五分钟内,学生听着同样的内容,思考着同样的问题,看着同样的表演,一个人表演结束,就意味着整个表演结束;一个人的答案和老师预设的答案相同或相近就意味着所有人的答案和老师相同或相近……整齐得如同阅兵式,划一得如同机器流程,一切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一切都在老师的教案里。真实的学生在哪里,真实的学生思维在哪里游荡?
4、课堂师生作秀。由于师生同堂,所有学生同堂,学生都有了自尊心,因而常会遮掩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懂的也说懂,懂的有时也说不懂,不想说和老师一样的内容,也不得不违心地和老师保持高度的一致。长此以往,学生的真实风貌就会慢慢风化剥蚀,“童言无忌”的真实之心就会一点点地老化和老去,以致连外界的风雨雷电也不能让学生的心荡起半点涟漪,最后将会铜迹斑斑,锈蚀锈蚀再锈蚀。
假冒伪劣产品害的是物质,假冒伪劣的人害的是人,是人的心,是一代人,是多少代人,是多少颗心啊。
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在这样的课堂中,严肃的课堂教学、严肃的精神活动不被严肃地看待,谁也不和书本、不和课堂亲善相处,不真真实实地从中汲取乐趣和教诲,到鬓发染霜时,又怎有亲抚和安慰?
二、建构策略
1、建构教师的真实。即使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者,也应当是不可或缺的引导者和最积极的参与者,教师的真实才可以唤回学生的真实,唤回整个课堂的真实。教师的真实品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是珍品的品质,像清朗的黑夜一样具有非凡的渗透力。但是,谁能够赋予我们这样的品质呢?我们已经被所谓的事业其实就是某种欲望所裹胁,我们已经被很多想法其实就是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困,我们甚至已经无法在自己曾经选择好的空地上解开衣扣让真实的皮肤袒露在温暖的阳光下,让习习的微风拂动自己稀疏的汗毛了。《华严经》里有一个偈子: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寻。个中寻到无细处,始信凡心是佛心。要摆脱一切俗物的羁绊,还还教师真实之心,还学生之真实,还课堂之真实。
2、建构学生的真实。在课堂上学生的真实表现在敢说话、敢说真话,在参与学习、评价的权利,有展示个性的机会,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引领学生徜徉于文字中,文字中有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有一朵朵初绽的轻轻飞扬的空灵洒脱的音符,有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和执著,有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有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漠的品格和情操……真的,一旦让学生走进了真实的文本中,学生就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中,细拂轻尘,顿开茅塞,退去身外如潮水般的一切,袒露出一片宁静而安祥的心灵沙滩,再一次仰观星空,俯察贝石,安之若素,处之泰然,静静聆听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有人教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让学生看了两遍严顺开主演的电影,就算完了。这只是让学生懂了严顺开的《阿Q正传》,并没有真正懂得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文本的张力是永远的,是永远大于图文的。对于我们来说,文字的强大就是我们自身的强大,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的天空。可以想象,没有美妙的文字伴我们同行,一切的幻想与探索将变得苍白虚无。图片、图像、网络资讯进入语文课堂,请减速!
3、建构课堂过程的真实。真实的课堂过程应是廓清学生心灵迷雾的过程。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课堂上老师必要的讲是必须和可行的,我们完全不必片面狭隘地理解新课改。你不是想做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吗?你不熟悉参与的规则和方法,怎么融入学生之中?你不是想做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吗?己之昏昏又怎能使人之昭昭?要给学生钥匙,自己首先要有钥匙,自己首先要会使用钥匙。因此,全然不顾学生的实际,一味迁就学生、放手学生,为师者该讲时不讲、该说时不说,那不是对新课改的正确解读,而是对学生生命的不负责和对新课改的亵渎。
真实的课堂过程应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有时学生的思维完全顺着我们预设的轨道,有时完全偏离了我们预设的轨道,即使“思想”降格为“意念”、“文章”降格为“文字”,我们也没必要断然大喝,甚至棒杀,我们可以静静地等待,无痕地点拨,让生成和预设共振,让学生和老师撞击,让课堂成为真实的课堂,成为倾吐和快乐的天地,成为生活与生命的世界。梦和生命一同存在。它停在记忆的暖室,有情感加以育养;它飘在想象的翅膀上,有理智加以裁剪。
师生一起建构真实的语文课堂,梦耶?生命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