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积极顺应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准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成因及特点,主动迎接新媒体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建立了“华水苇渡”微博、微信等网络集群,在利用新媒体引导、教育与服务管理学生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目前,“华水苇渡”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贴地皮接地气的校园网络文化育人新阵地和传递“华水同舟,微博共济”精神的新平台。“华水苇渡”校园微博先后荣获“河南省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2013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把学生的网事视为要务,在顺应学生中引导教育学生,精心设计“网上导航站”
审时度势,抓住先机。2010年初,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党委敏锐地意识到微博的兴起将对今后的高校学生工作带来重大影响,特意安排学工部、教务处、校团委以及部分干部教师试水微博。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2011年5月,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校园微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校园微博建设思路、实施步骤和运行管理机制。经过深入研讨,确立了“华水同舟,微博共济”的理念和“育人为本,服务为先,引导为重”的思路,制定了校务微博统一标识,设计了“华水苇渡”主题网页,建立了以校务微博、教师微博、学生组织微博和学生个人微博协调联动的“华水苇渡”微博矩阵。
因势利导,分层构建。经过“构建基础、完善功能、组成矩阵”三个阶段,逐步形成了由“校务华水”“师慧华水”“学聚华水”“达济华水”四部分组成的“华水苇渡”微博矩阵,这四部分相互耦合,点线面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校务华水”,是由各个职能部门的校务微博构成的“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中心”;“师慧华水”,是由学校领导、教师和辅导员的个人微博构成的“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中心”;“学聚华水”,是由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学生班级等学生组织微博构成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活展示中心”;“达济华水”,是由华水众多普通学生、微博达人个人微博构成的“自由表达和交流互动中心”。
顺势而为,协同进步。既然学生喜欢微博,那我们就应当用好微博来与学生交流。所谓“华水同舟,微博共济”,意在淡化官方、校方、我说你听、你做我看的生分色彩,倡导平等、协同、亲和、互动、同心、互助、奉献、团结向上的风气,构筑师生利益交融、荣辱与共、亲密和顺的虚拟现实共同体。“华水苇渡”微博矩阵四部分,学生组织、学生个人部分占其二,这里,学校、教师不纯粹是教育者,学生也不纯粹是受教育者,而是“同舟共济,渡人渡己”的关系,师生共同作为“华水号”的划桨者,同心同德,携手共进,努力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截至2014年2月23日,学生在新浪开通微博的人数突破2万人,社团、班级等组织开通微博600余个,校领导、部门负责人、部分干部和教师开通微博的有310人,20多个学校部门也开通了微博。“华水苇渡”“华水”微博话题分别达到131870条和1223042条,通过师生互动解决诉求3000余件。新近开通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微信,作为微博矩阵的拓展补充,很快受到2000余名学生关注。
二、把学生的小事当成大事,在服务学生中引导教育学生,不断扩建“网上校务厅”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在微博、贴吧、论坛上反映的问题、发泄的怨气和某些情绪化的内容,大多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心理特点相关。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只有坚持在关爱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中引导教育学生,把解决其思想问题与解决其关心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接地气,增实效。特别是建立“华水苇渡”以来,我们的工作行动变得更为畅通便捷。学校各部门打造热线微博,及时发布信息,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现在学生中间已熟知:学生问题请@华水学务,教务问题请@华水教务,总务后勤问题请@华水勤民勤事,党务问题请@华水先锋,网络问题请@华水现教中心,图书问题请@华水书香,团学问题请@华水青年。我们努力推动:学生有需求,学校有作为;学校有要求,学生有行动;问题网上来,实事网下办。学校师生中还涌现出来一大批网络达人。笔者作为校党委书记开通新浪个人微博“@海兮风兮”,现有粉丝27856人,学生处处长费昕开通个人微博“@昕飞扬1996”,现有粉丝19774人,教务处处长刘法贵开通个人微博“@线性回归自然”,现有粉丝12323人,团委书记李尚可开通个人微博“@尚且可以”现有粉丝11951人。而且粉丝绝大多数均为在校学生和教师。我们利用微博评论、私信交流等方式及时回应学生诉求,解答学生疑问,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当中的困难。学生在网上不再称呼笔者朱书记,而亲昵地叫笔者“海叔”,叫学生处处长费昕“费老”、“费哥”,叫团委书记李尚可“李哥”。正如学生微博达人@华水风航所言:“自从有了微博,我们有了一个可以随时了解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最新动态和最真实想法的平台,有了同高人对话、老师过招和领导交流的机会,有了一个@就可以集大家智慧迅速解决问题的路径。”“哪个地方的领导可以做到不仅要掌控好发展的方向和大局,还要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事必躬亲呢?我们的海叔@海兮风兮,费老@昕飞扬1996,李哥@尚且可以都做到了。”2012年@海兮风兮获得“河南省十大公务员微博”,中南大区公职人员微博“影响力飞跃奖”等称号。
三、把“大V”“小V”连成一线,在吸引学生中引导教育学生,主动当好“网上联络员”
学校根据学生关心社会和校园出现的焦点、难点、疑点,由学生处处长牵线和学生一起在微博上联系邀请“红色大V”(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作报告,引导和帮助学生客观、全面、正确地看待当前时事政治和社会现象,在校内形成了以微博为工具进行学生组织、现场互动、讲座评价的新型校园文化活动及思想教育新载体——“微言大义达人讲堂”。该讲堂自2011年4月15日开办以来,已邀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解放军罗援少将、国防大学房兵大校、《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著名作家陆天明、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等知名人士举行了32场讲座,内容涉及国际形势与政治、国家发展、青年励志成才等各方面青年学生关心、感兴趣的话题,讲堂无须特别组织,场场爆满。很多专家被学生的热情邀请过来,无须校领导陪同,吃一碗烩面,给一个报告厅就可以开讲,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该讲堂也切合了学生的现实精神需求,从原来传统讲座的“要我听”,变成现在的“我要听”。自第一场起便在校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吸引了附近众兄弟高校的学子慕名而来,学生参与人数超过2.3万人次,真正做到了“讲者乐讲,听者乐听,办者乐办”。如今,“微言大义达人讲堂”已经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品牌,并获得了“河南省2013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该讲堂也得到学生积极推广,仿效这种模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求知微讲堂”“尚水国学社”等系列活动正在华水校园积极传递着正能量。 四、把交流互动变为常态,在沟通学生中教育引导学生,持续开办“网上恳谈会”
深入了解、准确把握、有效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利用微博有利于师生以及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易于接受,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我校微博矩阵的形成,大大丰富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引领教育学生的手段。借助电脑和手机,学生会随时将自己的想法写进微博。学校通过对粉丝活跃程度、评论、转发情况的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密切关注,收集信息。各主要职能部门教师和辅导员教师各负其责,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和收集整理学生在网上反映突出的问题,供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参考决策。
主动交流,注重沟通。对网上发现的学生发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教师主动通过微博与学生建立起“双向关注”的沟通模式,在“双向关注”的基础上,通过“评论”“私信”功能深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可主动约谈,当面交流;还可通过设置热点话题,以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互动讨论。
主动出击,先声夺人。通过开通特色“微”账号,引导一批热点“微”话题,营造一批“微”活动,各职能部门经常策划与本部门工作相关的话题对学生进行网上引导,用正面的声音引导学生的主流思想。
及时反馈,解决问题。相关部门和教师定时定期就学生关心的各种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并及时反馈,通报进展情况。目前,@华水微公益、@华水微文明、@华水随手拍等微博也都在校园传递着正能量。学校已借助微博妥善处理了学生抱怨的三友驾校拖欠费用问题;彻底解决了学生吐槽食堂油烟抽排不畅的问题;快速处理了学生反映的餐厅人员清洗餐具使用洗衣粉这一不实消息。久而久之,学生反映的问题越来越少了,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的越来越多了,网络正能量越来越大了,学生工作越来越好开展了,学生和老师的心贴得越来越近了。
五、把扶危济困善举整合起来,构建爱心互助救济体系,在相互关心、传递关爱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共同搭建“网上连心桥”
近年来,不时有学生身患重大疾病且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无力支付高额医疗费,为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在给予直接救济的同时,借助微博平台,联络校内外,共同建立了一个爱心互助救济体系。自2011年3月23日“华水苇渡”为患白血病的2011级95班的张安同学发出第一个募捐微博以来,学校相继通过微博在校内为困难学生募捐到50余万元的善款。由@华水学务指导,学生自行发起,通过微博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论证以后,建立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爱心互助基金”。该基金由学生自愿参与、自主管理。基金里既有参与学生每月1元钱的捐助,也有学校老师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无偿馈赠,还有国家奖助学金获得学生及勤工助学学生的自愿献与。基金的使用则是由来自各学院的101名理事共同商量决定。由此形成了包括“大学生医保”或“新农合”、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商业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爱心互助基金”在内的,能覆盖基本的医疗保障、意外伤害或较大疾病及重大疾病的“三位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
此外,校内还有其他志愿者组织和爱心服务社团,如@华水顺风车、@华水爱之翼、@华水失物招领等也借助微博积极开展活动,用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的形式汇聚了师生爱心,传递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六、网上网下结为一体,在协同联动中增强校务微博的正能量,配好开足“网上顺风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网络工作中,我们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中学校难以有效与每个同学深入进行沟通交流的问题,大大减少或避免了由于各种沟通障碍和日常矛盾累积所埋下的隐患。我们力求把网内工作与网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力求把渡人与渡己、渡事与渡魂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多次召开校务微博工作会议,对在微博上反映的突出问题现场集体办公,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情况,疏通了学生利用微博参与校务管理的渠道,学校各级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上网收舆情,开渠引水;下网办实事,解决问题。通过线上线下通力配合,协调跟进,初步形成了网上网下协同联动促学促教促管促发展的新态势、新格局。
“新媒体方兴未艾,其领域大有作为。”我们的工作仅仅是刚刚起步。今后,我们将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自觉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成因特点及变化,继续创新大学生服务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点燃莘莘学子梦,唱响大学“好声音”,共同汇聚起实现中国梦、中原梦的强大正能量!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编校:赵 亮
一、把学生的网事视为要务,在顺应学生中引导教育学生,精心设计“网上导航站”
审时度势,抓住先机。2010年初,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党委敏锐地意识到微博的兴起将对今后的高校学生工作带来重大影响,特意安排学工部、教务处、校团委以及部分干部教师试水微博。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2011年5月,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校园微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校园微博建设思路、实施步骤和运行管理机制。经过深入研讨,确立了“华水同舟,微博共济”的理念和“育人为本,服务为先,引导为重”的思路,制定了校务微博统一标识,设计了“华水苇渡”主题网页,建立了以校务微博、教师微博、学生组织微博和学生个人微博协调联动的“华水苇渡”微博矩阵。
因势利导,分层构建。经过“构建基础、完善功能、组成矩阵”三个阶段,逐步形成了由“校务华水”“师慧华水”“学聚华水”“达济华水”四部分组成的“华水苇渡”微博矩阵,这四部分相互耦合,点线面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校务华水”,是由各个职能部门的校务微博构成的“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中心”;“师慧华水”,是由学校领导、教师和辅导员的个人微博构成的“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中心”;“学聚华水”,是由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学生班级等学生组织微博构成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活展示中心”;“达济华水”,是由华水众多普通学生、微博达人个人微博构成的“自由表达和交流互动中心”。
顺势而为,协同进步。既然学生喜欢微博,那我们就应当用好微博来与学生交流。所谓“华水同舟,微博共济”,意在淡化官方、校方、我说你听、你做我看的生分色彩,倡导平等、协同、亲和、互动、同心、互助、奉献、团结向上的风气,构筑师生利益交融、荣辱与共、亲密和顺的虚拟现实共同体。“华水苇渡”微博矩阵四部分,学生组织、学生个人部分占其二,这里,学校、教师不纯粹是教育者,学生也不纯粹是受教育者,而是“同舟共济,渡人渡己”的关系,师生共同作为“华水号”的划桨者,同心同德,携手共进,努力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截至2014年2月23日,学生在新浪开通微博的人数突破2万人,社团、班级等组织开通微博600余个,校领导、部门负责人、部分干部和教师开通微博的有310人,20多个学校部门也开通了微博。“华水苇渡”“华水”微博话题分别达到131870条和1223042条,通过师生互动解决诉求3000余件。新近开通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微信,作为微博矩阵的拓展补充,很快受到2000余名学生关注。
二、把学生的小事当成大事,在服务学生中引导教育学生,不断扩建“网上校务厅”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在微博、贴吧、论坛上反映的问题、发泄的怨气和某些情绪化的内容,大多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心理特点相关。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只有坚持在关爱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中引导教育学生,把解决其思想问题与解决其关心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接地气,增实效。特别是建立“华水苇渡”以来,我们的工作行动变得更为畅通便捷。学校各部门打造热线微博,及时发布信息,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现在学生中间已熟知:学生问题请@华水学务,教务问题请@华水教务,总务后勤问题请@华水勤民勤事,党务问题请@华水先锋,网络问题请@华水现教中心,图书问题请@华水书香,团学问题请@华水青年。我们努力推动:学生有需求,学校有作为;学校有要求,学生有行动;问题网上来,实事网下办。学校师生中还涌现出来一大批网络达人。笔者作为校党委书记开通新浪个人微博“@海兮风兮”,现有粉丝27856人,学生处处长费昕开通个人微博“@昕飞扬1996”,现有粉丝19774人,教务处处长刘法贵开通个人微博“@线性回归自然”,现有粉丝12323人,团委书记李尚可开通个人微博“@尚且可以”现有粉丝11951人。而且粉丝绝大多数均为在校学生和教师。我们利用微博评论、私信交流等方式及时回应学生诉求,解答学生疑问,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当中的困难。学生在网上不再称呼笔者朱书记,而亲昵地叫笔者“海叔”,叫学生处处长费昕“费老”、“费哥”,叫团委书记李尚可“李哥”。正如学生微博达人@华水风航所言:“自从有了微博,我们有了一个可以随时了解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最新动态和最真实想法的平台,有了同高人对话、老师过招和领导交流的机会,有了一个@就可以集大家智慧迅速解决问题的路径。”“哪个地方的领导可以做到不仅要掌控好发展的方向和大局,还要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事必躬亲呢?我们的海叔@海兮风兮,费老@昕飞扬1996,李哥@尚且可以都做到了。”2012年@海兮风兮获得“河南省十大公务员微博”,中南大区公职人员微博“影响力飞跃奖”等称号。
三、把“大V”“小V”连成一线,在吸引学生中引导教育学生,主动当好“网上联络员”
学校根据学生关心社会和校园出现的焦点、难点、疑点,由学生处处长牵线和学生一起在微博上联系邀请“红色大V”(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作报告,引导和帮助学生客观、全面、正确地看待当前时事政治和社会现象,在校内形成了以微博为工具进行学生组织、现场互动、讲座评价的新型校园文化活动及思想教育新载体——“微言大义达人讲堂”。该讲堂自2011年4月15日开办以来,已邀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解放军罗援少将、国防大学房兵大校、《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著名作家陆天明、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等知名人士举行了32场讲座,内容涉及国际形势与政治、国家发展、青年励志成才等各方面青年学生关心、感兴趣的话题,讲堂无须特别组织,场场爆满。很多专家被学生的热情邀请过来,无须校领导陪同,吃一碗烩面,给一个报告厅就可以开讲,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该讲堂也切合了学生的现实精神需求,从原来传统讲座的“要我听”,变成现在的“我要听”。自第一场起便在校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吸引了附近众兄弟高校的学子慕名而来,学生参与人数超过2.3万人次,真正做到了“讲者乐讲,听者乐听,办者乐办”。如今,“微言大义达人讲堂”已经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品牌,并获得了“河南省2013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该讲堂也得到学生积极推广,仿效这种模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求知微讲堂”“尚水国学社”等系列活动正在华水校园积极传递着正能量。 四、把交流互动变为常态,在沟通学生中教育引导学生,持续开办“网上恳谈会”
深入了解、准确把握、有效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利用微博有利于师生以及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易于接受,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我校微博矩阵的形成,大大丰富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引领教育学生的手段。借助电脑和手机,学生会随时将自己的想法写进微博。学校通过对粉丝活跃程度、评论、转发情况的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密切关注,收集信息。各主要职能部门教师和辅导员教师各负其责,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和收集整理学生在网上反映突出的问题,供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参考决策。
主动交流,注重沟通。对网上发现的学生发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教师主动通过微博与学生建立起“双向关注”的沟通模式,在“双向关注”的基础上,通过“评论”“私信”功能深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可主动约谈,当面交流;还可通过设置热点话题,以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互动讨论。
主动出击,先声夺人。通过开通特色“微”账号,引导一批热点“微”话题,营造一批“微”活动,各职能部门经常策划与本部门工作相关的话题对学生进行网上引导,用正面的声音引导学生的主流思想。
及时反馈,解决问题。相关部门和教师定时定期就学生关心的各种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并及时反馈,通报进展情况。目前,@华水微公益、@华水微文明、@华水随手拍等微博也都在校园传递着正能量。学校已借助微博妥善处理了学生抱怨的三友驾校拖欠费用问题;彻底解决了学生吐槽食堂油烟抽排不畅的问题;快速处理了学生反映的餐厅人员清洗餐具使用洗衣粉这一不实消息。久而久之,学生反映的问题越来越少了,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的越来越多了,网络正能量越来越大了,学生工作越来越好开展了,学生和老师的心贴得越来越近了。
五、把扶危济困善举整合起来,构建爱心互助救济体系,在相互关心、传递关爱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共同搭建“网上连心桥”
近年来,不时有学生身患重大疾病且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无力支付高额医疗费,为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在给予直接救济的同时,借助微博平台,联络校内外,共同建立了一个爱心互助救济体系。自2011年3月23日“华水苇渡”为患白血病的2011级95班的张安同学发出第一个募捐微博以来,学校相继通过微博在校内为困难学生募捐到50余万元的善款。由@华水学务指导,学生自行发起,通过微博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论证以后,建立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爱心互助基金”。该基金由学生自愿参与、自主管理。基金里既有参与学生每月1元钱的捐助,也有学校老师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无偿馈赠,还有国家奖助学金获得学生及勤工助学学生的自愿献与。基金的使用则是由来自各学院的101名理事共同商量决定。由此形成了包括“大学生医保”或“新农合”、大学生意外伤害的商业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爱心互助基金”在内的,能覆盖基本的医疗保障、意外伤害或较大疾病及重大疾病的“三位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
此外,校内还有其他志愿者组织和爱心服务社团,如@华水顺风车、@华水爱之翼、@华水失物招领等也借助微博积极开展活动,用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的形式汇聚了师生爱心,传递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六、网上网下结为一体,在协同联动中增强校务微博的正能量,配好开足“网上顺风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网络工作中,我们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中学校难以有效与每个同学深入进行沟通交流的问题,大大减少或避免了由于各种沟通障碍和日常矛盾累积所埋下的隐患。我们力求把网内工作与网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力求把渡人与渡己、渡事与渡魂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多次召开校务微博工作会议,对在微博上反映的突出问题现场集体办公,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情况,疏通了学生利用微博参与校务管理的渠道,学校各级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上网收舆情,开渠引水;下网办实事,解决问题。通过线上线下通力配合,协调跟进,初步形成了网上网下协同联动促学促教促管促发展的新态势、新格局。
“新媒体方兴未艾,其领域大有作为。”我们的工作仅仅是刚刚起步。今后,我们将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自觉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成因特点及变化,继续创新大学生服务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点燃莘莘学子梦,唱响大学“好声音”,共同汇聚起实现中国梦、中原梦的强大正能量!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