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1-0080-01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一部分“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开发“学困生”的潜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每个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作为教师应如何正确转化“学困生”呢?我觉得给学困生“多一点阳光就灿烂”。现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一些肤浅的做法:
1利用时尚引领,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并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和动力,是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而大多语文学困生由于知识掌握的缺陷与智力技能的水平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依赖性强、思维极不活跃,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的一招。
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许多学生盲目追求时尚,很多家长老师都反映学生上网时间过长,有些甚至沉迷于游戏而荒废学业,成了令人担忧的学困生。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时尚,我们可以通过时尚引领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为了赢得学生的信任,我在网上建了一个班群,把我们班所有同学的QQ都加了进来,在QQ群里,我有时隐身,看看哪个学生经常上网玩游戏;有时“上线”,看看大家有没有学习上或生活上的问题,以便及时解答;有时还跟他们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这样一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渐渐地他们就愿意跟我分享一些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同学们都信任我以后,我就开始“大开杀戒”了。我让大家在QQ群里辩论“玩电脑游戏的利与弊”。同学们畅所欲言,而那些经常上网玩游戏的学生看到大家的分析后,有点不好意思了,纷纷表示以后会控制上网时间。这样一来,大家上网的权利既没有被我限制,但又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明白上网玩游戏的弊端,原来感到前途渺茫的学困生终于改邪归正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2捕捉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不少学困生有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制力和约束力,也想甩掉“学困生”的帽子,将学习成绩搞上去,但常因为失败过多而缺乏自信。可是他们并非时时差、处处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进步。“学困生”的闪光点有时一闪而过,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有时时隐时显,我们应该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随时捕捉这些闪光点,作为转化他们的突破口。
班上沈薇是个“学困生”,但参加如皋市学校运动会对墙垫球比赛获得了第一名并破如皋记录的好成绩,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沈薇同学所取得成绩,为我们班争得了荣誉。但成功的背后是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与付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的功夫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她所花的时间可想而知。她学习成绩虽然不很理想,但我相信,经过努力她的学习成绩会跟她的排球技艺一样棒的,必将是班上的佼佼者。
打那以后,她在课堂上积极多了。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辅导,她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整个人也开朗多了,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信心是成功阶梯,热情是成功的动力!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当她被评为“优秀学生”时,她的眼里噙满泪花,那是幸福激动的泪。
有时一句鼓励性的话,可以给予其一节课、一学期乃至一生的影响,甚至改变其人生的轨迹。在授课、批阅、辅导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应给予学困生精神上的巨大支持。
3开展扶困活动,分享合作快乐
“学困生”由于在某一方面的不足,他们在学习或活动中都可能受到限制。在同学的眼里,他们是“另类”,不属于自己的群体,因而受到排斥、孤立。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呢?
作为教师,首先要利用自身榜样优势,以身作则地带领他们参与正常活动。另一方面,还应帮他们建立“扶困小组”。让他们相互之间合作学习,合作游戏,使“学困生”在心灵上不感到孤独,寂寞,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具体做法为:安排2—3名优秀学生与一名“学困生”结成“扶困小组”,双方建立信任制度。优生有权督促学困生完成语文作业;而学困生对不能尽到监督责任的另一方可向教师投诉。教师在中间起调解作用,并尽量把“扶困小组”的成员调整到最优化,让他们和谐相处。当“学困生”取得成绩,有进步时,扶困成员也将受到表扬和奖励。学生洪袁杰,期初曾被当作“学困生”看待,通过建立“扶困小组”后,由副班长等三人与她结成对子。平时加强监督,适当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她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了,成绩进步明显,由原来的及格上升到优秀,可谓进步不小。副班长也被评为“扶困之星”。在开展“扶困”的活动过程中,许多学生学会了交流沟通、体贴关心、谦让和负责,更从中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
4进行家校联合,共同促进成长
家校结合是家长和老师交换学生在家校表现情况最便捷的途径,通过这种沟通可以为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教育提供依据,形成教育合力。
关心学困生的家庭生活,与家长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班石萍萍,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早出晚归,爷爷奶奶去世了。学习上没人管,家庭作业十之八九不会完成,渐渐不与人讲话,变得自卑起来。经过多次和家长沟通,家长将打工地点改在了家附近,每天抽时间检查孩子作业并签字,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慢慢的孩子变得开朗起来,也会主动的和家长交流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也多了。老师及时表扬,三个月之后,该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
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转化学困生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将转化落到实处,而不是“点到为止”。让我们大家给“学困生”多一点阳光,灿烂他们的人生吧!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一部分“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开发“学困生”的潜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每个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作为教师应如何正确转化“学困生”呢?我觉得给学困生“多一点阳光就灿烂”。现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一些肤浅的做法:
1利用时尚引领,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并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和动力,是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而大多语文学困生由于知识掌握的缺陷与智力技能的水平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依赖性强、思维极不活跃,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的一招。
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许多学生盲目追求时尚,很多家长老师都反映学生上网时间过长,有些甚至沉迷于游戏而荒废学业,成了令人担忧的学困生。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时尚,我们可以通过时尚引领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为了赢得学生的信任,我在网上建了一个班群,把我们班所有同学的QQ都加了进来,在QQ群里,我有时隐身,看看哪个学生经常上网玩游戏;有时“上线”,看看大家有没有学习上或生活上的问题,以便及时解答;有时还跟他们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这样一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渐渐地他们就愿意跟我分享一些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同学们都信任我以后,我就开始“大开杀戒”了。我让大家在QQ群里辩论“玩电脑游戏的利与弊”。同学们畅所欲言,而那些经常上网玩游戏的学生看到大家的分析后,有点不好意思了,纷纷表示以后会控制上网时间。这样一来,大家上网的权利既没有被我限制,但又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明白上网玩游戏的弊端,原来感到前途渺茫的学困生终于改邪归正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2捕捉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不少学困生有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制力和约束力,也想甩掉“学困生”的帽子,将学习成绩搞上去,但常因为失败过多而缺乏自信。可是他们并非时时差、处处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进步。“学困生”的闪光点有时一闪而过,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有时时隐时显,我们应该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随时捕捉这些闪光点,作为转化他们的突破口。
班上沈薇是个“学困生”,但参加如皋市学校运动会对墙垫球比赛获得了第一名并破如皋记录的好成绩,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沈薇同学所取得成绩,为我们班争得了荣誉。但成功的背后是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与付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的功夫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她所花的时间可想而知。她学习成绩虽然不很理想,但我相信,经过努力她的学习成绩会跟她的排球技艺一样棒的,必将是班上的佼佼者。
打那以后,她在课堂上积极多了。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辅导,她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整个人也开朗多了,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信心是成功阶梯,热情是成功的动力!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当她被评为“优秀学生”时,她的眼里噙满泪花,那是幸福激动的泪。
有时一句鼓励性的话,可以给予其一节课、一学期乃至一生的影响,甚至改变其人生的轨迹。在授课、批阅、辅导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应给予学困生精神上的巨大支持。
3开展扶困活动,分享合作快乐
“学困生”由于在某一方面的不足,他们在学习或活动中都可能受到限制。在同学的眼里,他们是“另类”,不属于自己的群体,因而受到排斥、孤立。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呢?
作为教师,首先要利用自身榜样优势,以身作则地带领他们参与正常活动。另一方面,还应帮他们建立“扶困小组”。让他们相互之间合作学习,合作游戏,使“学困生”在心灵上不感到孤独,寂寞,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具体做法为:安排2—3名优秀学生与一名“学困生”结成“扶困小组”,双方建立信任制度。优生有权督促学困生完成语文作业;而学困生对不能尽到监督责任的另一方可向教师投诉。教师在中间起调解作用,并尽量把“扶困小组”的成员调整到最优化,让他们和谐相处。当“学困生”取得成绩,有进步时,扶困成员也将受到表扬和奖励。学生洪袁杰,期初曾被当作“学困生”看待,通过建立“扶困小组”后,由副班长等三人与她结成对子。平时加强监督,适当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她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了,成绩进步明显,由原来的及格上升到优秀,可谓进步不小。副班长也被评为“扶困之星”。在开展“扶困”的活动过程中,许多学生学会了交流沟通、体贴关心、谦让和负责,更从中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
4进行家校联合,共同促进成长
家校结合是家长和老师交换学生在家校表现情况最便捷的途径,通过这种沟通可以为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教育提供依据,形成教育合力。
关心学困生的家庭生活,与家长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班石萍萍,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早出晚归,爷爷奶奶去世了。学习上没人管,家庭作业十之八九不会完成,渐渐不与人讲话,变得自卑起来。经过多次和家长沟通,家长将打工地点改在了家附近,每天抽时间检查孩子作业并签字,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慢慢的孩子变得开朗起来,也会主动的和家长交流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也多了。老师及时表扬,三个月之后,该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
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转化学困生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将转化落到实处,而不是“点到为止”。让我们大家给“学困生”多一点阳光,灿烂他们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