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1987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高中历史担负着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责任,因此必须不断深入挖掘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此次研究主要探讨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以求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传承功能,高中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必须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历史教学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深入研究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合理进行课程安排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文精神培养的原则
  首先是人文精神的培养要与历史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历史知识的讲解中应该融入其他的相关知识,不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1]。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学生要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事件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育其人文精神,同时人文精神不断促进历史知识的掌握,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其次是保障人文精神的导向性,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认识,并根据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得出相应的结论[2]。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专心设置题目,要求学生自行回答,以此了解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发展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文精神的导向性,给予学生有利的指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各社会学科的发展均是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动力,同时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及内心感悟,不断形成自己的三观,进而不断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朝代之间、各个民族之间不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进而形成一種独特的历史文化,为现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为人文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就应该实现不同历史环境及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渗透和感染,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国的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鸦片战争”讲解中,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关于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及其发生的深刻内涵,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并与现代国家发展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设计历史知识专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首先是感知历史,其次是积累历史知识,最后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感悟。在整个过程中,无处不是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过程。因此,要设定相关的历史专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处理和掌握能力,延长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下面以“中国近代革命”相关知识为例设定知识专题。
  ·在一些重大节日,孙中山的头像会悬挂在天安门广场,这是对孙中山崇高的敬仰的体现。
  ·问:孙中山使中国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孙中山先生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我们国家的精神的象征,无论走到哪里,它都提醒着我们是中国人。一听到这种旋律,就会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当今时代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三)营造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校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受校园文化的影响较大。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历史名校之所以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并不是在于建筑的现代化,而是在于优秀的校园文化,在于先进的办学理念,在于优秀的教师群体等。使得校园一庭一阁均有意,一草一木皆是情。在学生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强烈的人文气息,感受到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感受到学校的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营造校园文化方面,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如可以编纂一部校史,剪辑相关人文影片,使学生在课下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在课上则可以利用相关的资料发展历史课程,开展相应的活动。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使得学生不断感受人文气息,在不知不觉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将历史知识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得学生时时、日日均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存在。例如台湾的历史教学在介绍台湾历史时会将大陆对台的政策穿插其中,将历史事件与时事政治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象,使得人文精神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实际。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时事政治,注意与历史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贯通古今,创设具体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人文精神。
  总结:我国基础课程改革要求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当实现人文精神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历史的传承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姣丽.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分析[J].亚太教育,2015,12(23):183.
  [2]张昭华.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5,4(4):97-98.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文化一般由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三部分组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激发学生好学上进,陶冶学生情操,都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重要性及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旨在为中学生教育班级管理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生;班级文化建设;育人功能  中图
一、以兴趣为动力,创设情景,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创新的发动机,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想象产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观察研究。要让学生对音乐有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淡化知识技能,注重审美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活动,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想象,真
期刊
近年来,各类大众传媒越来越多地关注安全,这对于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调动大众媒体参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同时,我们更应当注意充分发挥安全专业媒体
提出了利用记忆型模拟回火退火算法来进行基于晶体双折射的光学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设计的新方法 ,用以实现任意光谱响应双通道输出。模拟退火算法模拟了固体缓慢退火从而获得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因为情境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引发联想,催动他们灵感。    一、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师应注
期刊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觉性把握。语感敏锐的人,往往能迅速、直接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相结合,读中感悟。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具有迅速将学生
目的:观察空气喷磨(air-abrasion,aa)技术结合不同酸蚀方法对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托槽粘结效果的影响,筛选出一种便于临床操作、患者接受程度高、降低氟斑牙托槽粘结脱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点到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根本。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充分地读”并不是一味地傻读,那种低水平的朗读既窒息了学生的灵性又败坏了朗读的名声,我们提倡的“以读为本”是有理解的、有体验的朗读,能传情达意的朗读,浸透着朗读思索与情感的朗读,同时是有着良好基本功的朗读。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对朗读做了初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