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保育老师问道:“我们班刚撒下去的小麦种子总是莫名其妙就变少了,是不是哪个小朋友好奇拿出来玩了?”“没有,我们没有。”孩子们一起否认。接下来的一周里,孩子们互相督促,轮流看护小麦种子,只要有空就在花盆周围观察,但始终没有发现小麦种子丢失的原因。
周五晨间谈话时,靠近阳台的小雨突然说:“老师,阳台上有麻雀。”大家纷纷探出脑袋想一看究竟,结果发现有小麻雀正在啄食土中的小麦,于是,他们开始讨论起来:
亲亲:呀,是麻雀在吃我们的种子。
淘淘:那怎么办呀?麻雀吃了种子后,小麦就长不出来了。
果果:把它赶走,把种子拿进来。
糖果:没有阳光小麦长不大的。
贝贝:我知道麻雀害怕稻草人,我是在《小猪佩奇》里面看到的。
亲亲:对,小麻雀害怕稻草人。
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发现:他们想要保护小麦种子,对稻草人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麻雀害怕稻草人,想做稻草人来保护种子。于是我准备了布料、棉花等材料,与幼儿共同查阅制作稻草人的方法,观看了制作稻草人的视频,一场保护小麦种子的行动开始了……
幼儿园里没有稻草,孩子们决定用树枝代替稻草来制作稻草人。饭后,他们怀着保护小麦种子的信念和使命赶到小花园捡树枝,然后分成5个小组分别利用树枝、棉花、布料、胶带、麻绳、订书机等工具制作稻草人。
亲亲:有5个稻草人,可是我们的花盆太小了,放不下这么多啊!
小西瓜:(稻草人)都放进去,种子就没地方了。
贝贝:那我们可以选一个最好的放在里面。
可是什么样的是最好的呢?孩子们又进行了集体讨论,最终达成一致:选择高大、稳固,不易被风吹倒的稻草人。孩子们将最终选好的稻草人放入花盆。
次日清晨,为了看结果,孩子们都早早地来到幼儿园。果然,插入稻草人后,花盆中的小麦种子没有少。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稻草人策略已经成功而放松警惕时,阳台上默默地上演了“一出好戏”:有一只麻雀飞了过来,站在栏杆上,看了一眼花盆,又四处张望,观望一阵后飞走了。孩子们觉得制作的稻草人起作用了,正高兴着,不一会儿竟然飞来了一群麻雀。
小雨:嘘,有小麻雀在叫。
嘟嘟:来了许多小麻雀,它们都在叫。
贝贝:是刚刚那只麻雀找朋友来帮忙了。
麻雀们站在栏杆上似乎在讨论着什么,这下孩子们更兴奋了。
亲亲:麻雀们在说,插在这里的是什么呀?
糖果:(麻雀)在说,那是真的人吗?
果果:麻雀们在说,这是什么呀?我们还能过去吗?
贝贝:它(稻草人)有没有看到我们啊?
朗朗:麻雀们在讨论到底要不要去吃呀,它(稻草人)会不会抓住我们。
果果:(麻雀们在说)人怎么会在泥土里呢?
就在孩子们讨论期间,小麻雀们一哄而散,阳台上安静了。孩子们又猜起了麻雀们的讨论结果。
糖果:麻雀们说,算了吧,我们还是不要去吃了,不能确定它(稻草人)是不是人。
朗朗:麻雀们说那是什么大家伙,我们还是飞走吧,不要冒险了。
本以为麻雀不会再回来了,可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群体,而不同的个体在群体中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在孩子们收回视线时,一只麻雀只身前来站在花盆旁,环顾四周后鼓起勇气快速地啄食了两口小麦种子,然后立刻飞走了。本以为孩子们会担心小麦种子,没想到他们却更加关注这只麻雀,佩服它的勇气。佐佐说这只小麻雀好厉害,多多说它好勇敢。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发现花盆中有一个角落的小麦种子被吃光了,他们立即开始讨论原因:有人认为花盆中的稻草人不够吓人,应该做更吓人的稻草人;有人认为放稻草人的方法不管用,应该换其他方法;有人认为不应该再这样吓麻雀了,冬天马上到了,它们吃不到食物,会饿死的。
虽然孩子们有各种观点,但他们的目标一致:想让小麦健康成长,同时也不想伤害到麻雀。所以,我最终决定成立三个项目组,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
制作稻草人组
第一组决定制作带有凶狠表情的稻草人,并请爸爸妈妈帮忙带来了稻草。
多多:我们需要把稻草人做得更吓人。
亲亲:稻草人需要有脸。
贝贝:它要有凶狠的表情才行。
果果:可是什么是凶狠的表情?
嘟嘟:眼睛要瞪大。
朗朗:眼睛瞪大也可以是很可愛的,就像这样(边说边做出了可爱的表情)。
多多:牙齿要露出来,嘴巴张大。
淘淘:对,就像要吃人一样。
果果:还有眉毛,眉毛要皱起来。
我先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凶狠的表情,然后利用戏剧中“321,咔嚓”的定格方式引导孩子们摆出吓人的表情后,互相观察同伴的表情。最终,我们得出结论:凶狠的表情,眉毛是斜立着的,脸皱皱的,嘴巴和四肢都会张开。紧接着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制作了新的稻草人,并插在了花盆中。接下来的一周,孩子们开始观察和记录小麦种子的数量,我们的种子确实没有少。当然也不能排除是稻草人插得多,影响了麻雀的视线。
在孩子们制作凶狠表情的稻草人时,我不断问自己,除了用肢体表现和简单地在纸上画出这些表情之外,还能怎么提高孩子们的审美呢?我想到了远古时期人们会在身上绘制图腾来吓唬野兽,这其实与孩子们所说的用表情凶狠的稻草人吓唬麻雀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我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了图腾,他们发现图腾的色彩大多鲜艳明亮、色块较大,于是先后用线描、水粉、材料拼搭等方式创作了图腾。
在教师的协助下,幼儿把拼好的图腾用胶枪固定在种子旁边,但第二天小麦种子依旧被吃掉了。
蒙布组 第二组决定找一块有洞的布,蒙在种有小麦种子的花盆上面。
果果:我们可以用布把小麦种子蒙起来。
糖果:可是用布蒙起来小麦就晒不到太阳,也没有空气了。
小西瓜:我们可以在布上剪几个洞,这样就可以了。
糖果:不行,我不同意剪。
果果:那我们找有洞的布不就好啦。
讨论后孩子们开始寻找适宜的布,他们在生活区找到了纱巾、蕾丝布料和纱布。最终投票选择了蕾丝布料,因为蕾丝布料上的洞最大,不仅可以阻挡麻雀啄食,还可以让小麦种子晒到阳光。
但放上蕾丝布料的第二天,孩子们发现麻雀会透过蕾丝的洞眼啄食里面的小麦种子。小雨想到用牙签模拟麻雀尖尖的喙,试着在纱巾和纱布上“啄食”,看哪一种不会被戳进去。实验后他们选择了纱巾,并把它夹在了花盆上。
换了纱巾后,小麦种子确实没有再被麻雀啄食,后期小麦发芽长高后,纱巾阻碍了它的生长。孩子们合作用PVC管搭了一个支架,把纱巾夹在上面。
喂食组
第三组决定在碗里铺上稻草后,放入面条喂食麻雀。朗朗提议:请老师帮忙查查麻雀还喜欢吃什么,我们把它喜欢吃的食物放在碗里喂它。
在翻阅资料后,我们发现麻雀是杂食性动物,人类吃剩下的米、面食等都可以成为它们的食物。平时孩子们饭后总会在桌上留下些许残渣,经过商量后,他们决定每天饭后主动整理桌面,将残渣放入阳台的小碗中供麻雀食用。意外的是,麻雀非但没有来吃这些食物,甚至也没有再吃旁边的小麦种子。
三个小组虽然在做着不同的事情,但都在向前推进。如何将三个小组拧成一股绳?这是孩子们和我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大自然给了我们无声的答案。
秋天是生命成熟、收获果实的季节。孩子们在小菜地忙碌地收割青菜时,听见一旁的稻田里窸窸窣窣响个不停……原来,是麻雀们正在稻田里啄食稻谷,这可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轻手轻脚地靠近,仔细观察着麻雀们的一举一动。
贝贝:麻雀肯定是饿坏了。
果果:马上冬天了,它们有家吗?
淘淘:它们的家应该是树上的鸟窝。
亲亲:你们声音小一点,别把它们吓跑了。
果果:稻谷都吃完了怎么办?
贝贝:不会的,你看有这么多,还会再长的。
这段单纯而温暖的对话很让我惊喜。孩子们虽然会阻止麻雀啄食花盆里的小麦种子,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但也在关心着麻雀。其实无论是麻雀的啄食还是孩子的保护和阻止,都出于对生命的热爱。麻雀啄食小麦种子是它生存的本能,而孩子们阻止麻雀啄食种子是出于善良和对自己所播种果实保护欲的本能,也正是这些本能的存在才让一切这么有爱。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都想着为麻雀们做个简单的鸟窝。可是鸟窝怎么做呢?
朗朗:鸟窝是用树枝做的。
亲亲:我们有树枝。
朗朗:但是我们的树枝太粗了,鸟窝的树枝很细。
贝贝:可以用稻草和树枝。
捡树叶、搭树枝、填稻草……大家一起来帮忙。
果果:可是稻草和树枝胶水粘不起来啊!
朗朗:小鸟是直接用树枝和藤条弄的,就像编织一样。
亲亲:太难了,我们不会啊!
糖果:那我们用纸铺一下,再把树叶、稻草粘在纸上不就好啦!
孩子们先把废纸塞进塑料碗中,然后在中间填上稻草,并用白乳胶在周边贴上树叶和树枝,最后还在鸟窝里放上小麦。他们认为,这样麻雀就可以在鸟窝里舒适地享用美食,不會吃人们播种的种子了。
经过这段时间与麻雀独特的相处,孩子们对麻雀有了特殊的情感,有的用超轻黏土制作麻雀,有的用各种材料拼摆出麻雀的造型。最后,孩子们还把剩余的秋日农作物和多余的落叶放到了小菜地的轮胎里给麻雀吃,吃不掉的就自然堆肥:生命终将回归到自然,孕育新的生命。
生命永不停止,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有奇迹的地方就会有孩子和我们。生态式美育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过,我们的故事也未完待续!
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是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儿童在与环境、他人、自我的互动中,建立互生共长的生态联结,以实现自身感性和理性的和谐发展。在“不速之客”课程故事中,幼儿和大自然有了最亲密的接触,他们一起想办法保护小麦种子,探究如何制作稻草人,为小麻雀做“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提升了关于麻雀的习性、小麦的种植、稻草人的制作等方面的认知,丰富了使用树枝、稻草、布料等低结构材料的经验,同时也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
周五晨间谈话时,靠近阳台的小雨突然说:“老师,阳台上有麻雀。”大家纷纷探出脑袋想一看究竟,结果发现有小麻雀正在啄食土中的小麦,于是,他们开始讨论起来:
亲亲:呀,是麻雀在吃我们的种子。
淘淘:那怎么办呀?麻雀吃了种子后,小麦就长不出来了。
果果:把它赶走,把种子拿进来。
糖果:没有阳光小麦长不大的。
贝贝:我知道麻雀害怕稻草人,我是在《小猪佩奇》里面看到的。
亲亲:对,小麻雀害怕稻草人。
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发现:他们想要保护小麦种子,对稻草人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麻雀害怕稻草人,想做稻草人来保护种子。于是我准备了布料、棉花等材料,与幼儿共同查阅制作稻草人的方法,观看了制作稻草人的视频,一场保护小麦种子的行动开始了……
幼儿园里没有稻草,孩子们决定用树枝代替稻草来制作稻草人。饭后,他们怀着保护小麦种子的信念和使命赶到小花园捡树枝,然后分成5个小组分别利用树枝、棉花、布料、胶带、麻绳、订书机等工具制作稻草人。
亲亲:有5个稻草人,可是我们的花盆太小了,放不下这么多啊!
小西瓜:(稻草人)都放进去,种子就没地方了。
贝贝:那我们可以选一个最好的放在里面。
可是什么样的是最好的呢?孩子们又进行了集体讨论,最终达成一致:选择高大、稳固,不易被风吹倒的稻草人。孩子们将最终选好的稻草人放入花盆。
次日清晨,为了看结果,孩子们都早早地来到幼儿园。果然,插入稻草人后,花盆中的小麦种子没有少。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稻草人策略已经成功而放松警惕时,阳台上默默地上演了“一出好戏”:有一只麻雀飞了过来,站在栏杆上,看了一眼花盆,又四处张望,观望一阵后飞走了。孩子们觉得制作的稻草人起作用了,正高兴着,不一会儿竟然飞来了一群麻雀。
小雨:嘘,有小麻雀在叫。
嘟嘟:来了许多小麻雀,它们都在叫。
贝贝:是刚刚那只麻雀找朋友来帮忙了。
麻雀们站在栏杆上似乎在讨论着什么,这下孩子们更兴奋了。
亲亲:麻雀们在说,插在这里的是什么呀?
糖果:(麻雀)在说,那是真的人吗?
果果:麻雀们在说,这是什么呀?我们还能过去吗?
贝贝:它(稻草人)有没有看到我们啊?
朗朗:麻雀们在讨论到底要不要去吃呀,它(稻草人)会不会抓住我们。
果果:(麻雀们在说)人怎么会在泥土里呢?
就在孩子们讨论期间,小麻雀们一哄而散,阳台上安静了。孩子们又猜起了麻雀们的讨论结果。
糖果:麻雀们说,算了吧,我们还是不要去吃了,不能确定它(稻草人)是不是人。
朗朗:麻雀们说那是什么大家伙,我们还是飞走吧,不要冒险了。
本以为麻雀不会再回来了,可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群体,而不同的个体在群体中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在孩子们收回视线时,一只麻雀只身前来站在花盆旁,环顾四周后鼓起勇气快速地啄食了两口小麦种子,然后立刻飞走了。本以为孩子们会担心小麦种子,没想到他们却更加关注这只麻雀,佩服它的勇气。佐佐说这只小麻雀好厉害,多多说它好勇敢。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发现花盆中有一个角落的小麦种子被吃光了,他们立即开始讨论原因:有人认为花盆中的稻草人不够吓人,应该做更吓人的稻草人;有人认为放稻草人的方法不管用,应该换其他方法;有人认为不应该再这样吓麻雀了,冬天马上到了,它们吃不到食物,会饿死的。
虽然孩子们有各种观点,但他们的目标一致:想让小麦健康成长,同时也不想伤害到麻雀。所以,我最终决定成立三个项目组,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
制作稻草人组
第一组决定制作带有凶狠表情的稻草人,并请爸爸妈妈帮忙带来了稻草。
多多:我们需要把稻草人做得更吓人。
亲亲:稻草人需要有脸。
贝贝:它要有凶狠的表情才行。
果果:可是什么是凶狠的表情?
嘟嘟:眼睛要瞪大。
朗朗:眼睛瞪大也可以是很可愛的,就像这样(边说边做出了可爱的表情)。
多多:牙齿要露出来,嘴巴张大。
淘淘:对,就像要吃人一样。
果果:还有眉毛,眉毛要皱起来。
我先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凶狠的表情,然后利用戏剧中“321,咔嚓”的定格方式引导孩子们摆出吓人的表情后,互相观察同伴的表情。最终,我们得出结论:凶狠的表情,眉毛是斜立着的,脸皱皱的,嘴巴和四肢都会张开。紧接着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制作了新的稻草人,并插在了花盆中。接下来的一周,孩子们开始观察和记录小麦种子的数量,我们的种子确实没有少。当然也不能排除是稻草人插得多,影响了麻雀的视线。
在孩子们制作凶狠表情的稻草人时,我不断问自己,除了用肢体表现和简单地在纸上画出这些表情之外,还能怎么提高孩子们的审美呢?我想到了远古时期人们会在身上绘制图腾来吓唬野兽,这其实与孩子们所说的用表情凶狠的稻草人吓唬麻雀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我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了图腾,他们发现图腾的色彩大多鲜艳明亮、色块较大,于是先后用线描、水粉、材料拼搭等方式创作了图腾。
在教师的协助下,幼儿把拼好的图腾用胶枪固定在种子旁边,但第二天小麦种子依旧被吃掉了。
蒙布组 第二组决定找一块有洞的布,蒙在种有小麦种子的花盆上面。
果果:我们可以用布把小麦种子蒙起来。
糖果:可是用布蒙起来小麦就晒不到太阳,也没有空气了。
小西瓜:我们可以在布上剪几个洞,这样就可以了。
糖果:不行,我不同意剪。
果果:那我们找有洞的布不就好啦。
讨论后孩子们开始寻找适宜的布,他们在生活区找到了纱巾、蕾丝布料和纱布。最终投票选择了蕾丝布料,因为蕾丝布料上的洞最大,不仅可以阻挡麻雀啄食,还可以让小麦种子晒到阳光。
但放上蕾丝布料的第二天,孩子们发现麻雀会透过蕾丝的洞眼啄食里面的小麦种子。小雨想到用牙签模拟麻雀尖尖的喙,试着在纱巾和纱布上“啄食”,看哪一种不会被戳进去。实验后他们选择了纱巾,并把它夹在了花盆上。
换了纱巾后,小麦种子确实没有再被麻雀啄食,后期小麦发芽长高后,纱巾阻碍了它的生长。孩子们合作用PVC管搭了一个支架,把纱巾夹在上面。
喂食组
第三组决定在碗里铺上稻草后,放入面条喂食麻雀。朗朗提议:请老师帮忙查查麻雀还喜欢吃什么,我们把它喜欢吃的食物放在碗里喂它。
在翻阅资料后,我们发现麻雀是杂食性动物,人类吃剩下的米、面食等都可以成为它们的食物。平时孩子们饭后总会在桌上留下些许残渣,经过商量后,他们决定每天饭后主动整理桌面,将残渣放入阳台的小碗中供麻雀食用。意外的是,麻雀非但没有来吃这些食物,甚至也没有再吃旁边的小麦种子。
三个小组虽然在做着不同的事情,但都在向前推进。如何将三个小组拧成一股绳?这是孩子们和我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大自然给了我们无声的答案。
秋天是生命成熟、收获果实的季节。孩子们在小菜地忙碌地收割青菜时,听见一旁的稻田里窸窸窣窣响个不停……原来,是麻雀们正在稻田里啄食稻谷,这可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轻手轻脚地靠近,仔细观察着麻雀们的一举一动。
贝贝:麻雀肯定是饿坏了。
果果:马上冬天了,它们有家吗?
淘淘:它们的家应该是树上的鸟窝。
亲亲:你们声音小一点,别把它们吓跑了。
果果:稻谷都吃完了怎么办?
贝贝:不会的,你看有这么多,还会再长的。
这段单纯而温暖的对话很让我惊喜。孩子们虽然会阻止麻雀啄食花盆里的小麦种子,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但也在关心着麻雀。其实无论是麻雀的啄食还是孩子的保护和阻止,都出于对生命的热爱。麻雀啄食小麦种子是它生存的本能,而孩子们阻止麻雀啄食种子是出于善良和对自己所播种果实保护欲的本能,也正是这些本能的存在才让一切这么有爱。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都想着为麻雀们做个简单的鸟窝。可是鸟窝怎么做呢?
朗朗:鸟窝是用树枝做的。
亲亲:我们有树枝。
朗朗:但是我们的树枝太粗了,鸟窝的树枝很细。
贝贝:可以用稻草和树枝。
捡树叶、搭树枝、填稻草……大家一起来帮忙。
果果:可是稻草和树枝胶水粘不起来啊!
朗朗:小鸟是直接用树枝和藤条弄的,就像编织一样。
亲亲:太难了,我们不会啊!
糖果:那我们用纸铺一下,再把树叶、稻草粘在纸上不就好啦!
孩子们先把废纸塞进塑料碗中,然后在中间填上稻草,并用白乳胶在周边贴上树叶和树枝,最后还在鸟窝里放上小麦。他们认为,这样麻雀就可以在鸟窝里舒适地享用美食,不會吃人们播种的种子了。
经过这段时间与麻雀独特的相处,孩子们对麻雀有了特殊的情感,有的用超轻黏土制作麻雀,有的用各种材料拼摆出麻雀的造型。最后,孩子们还把剩余的秋日农作物和多余的落叶放到了小菜地的轮胎里给麻雀吃,吃不掉的就自然堆肥:生命终将回归到自然,孕育新的生命。
生命永不停止,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有奇迹的地方就会有孩子和我们。生态式美育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过,我们的故事也未完待续!
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是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儿童在与环境、他人、自我的互动中,建立互生共长的生态联结,以实现自身感性和理性的和谐发展。在“不速之客”课程故事中,幼儿和大自然有了最亲密的接触,他们一起想办法保护小麦种子,探究如何制作稻草人,为小麻雀做“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提升了关于麻雀的习性、小麦的种植、稻草人的制作等方面的认知,丰富了使用树枝、稻草、布料等低结构材料的经验,同时也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