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创业型经济方兴未艾,世界范围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而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呈现“双低”(创业率低,成功率低)态势。本文试图挖掘我国大学生创业“双低”现象背后的根源,对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因素做一番梳理,并针对其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双低现象;原因探析;对策研究
【Abstract】The world's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in the ascendant, the worl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in full swing. In China, college students start showing "double low" (start rate is low, the success rate is low) postur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tap China's university students start "double low" the root causes behind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art to do some sort of barriers and measures for its solutio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double-low phenomenon; Caus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1-0045-03
21世纪的经济是创业型经济,创业已经是或将来更加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具革命性的力量。二十世纪80
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实行了创业教育方针,带动了世界高等教育由“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在美国的创业热潮中,大学生是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反观我国的大学生创业,与发达国家尚有不小差距,不仅创业率低,而且成功率也很低,尤其创业教育还十分滞后。笔者发现,中国大学生创业浪潮发生梗阻的背后,可以挖掘出诸多的根源。本文试图对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因素做一番梳理,并针对其解决对策做一番探讨。
一、大学生创业“双低现象”原因探析
(一)政策层面原因探析。
1、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环境有待改善。
据《GEM 全球创业观察2006中国报告》显示,在创业环境方面,我国在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创业、文化和有形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金融、服务、商务环境等软件方面也存在许多的制约因素。虽然近年来国家和有关地方相继出台了许多旨在鼓励、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是实际上许多优惠措施在实践中没有落到实处。
2、政策配套不健全,创业融资渠道不通畅。
无论是吸引投资人进入创业资本市场的优惠措施,还是保持创业投资活跃的信用保证,以及创业资本退出渠道的建立等方面,政府既没有提供合适的制度安排,也没有出台具体的鼓励措施。这使投资人参与创业投资失去信心,投资人利益也因为没有合适的退出渠道而不能顺利实现,创业投资的积极性收到影响。
3、行政审批手续繁琐,人为增加创业障碍。
哈佛大学的LaPorta与Shleifer、耶鲁大学的Silanes和世界银行的Djankov四位教授对85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作了系统统计,发现从申请注册公司到开业平均需经历的工作日天数,加拿大最快只需2天,意大利最长121天,中国内地需111天。按每年250个工作日计算,在中国内地和意大利创业者平均要等半年左右才可注册好一个公司并开业。显性注册审批费用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均不到其人均年薪的1%,而在中国内地,这些显性费用占人均年薪的11%,在意大利占25%。
(二)文化层面原因探析。
1、社会认可度低,创业激情受压抑。
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而言,全社会对创业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和尊重,社会文化中官本位的等级观念依旧束缚着人们的自主创业行为。国内普遍的观点认为大学毕业生进知名企业、党政机关是最好选择,不但相对稳定,而且薪酬较高,工作环境宽松优越。而创业是因找不到工作的无奈选择,风险大,很辛苦。社会上这种对创业低认可度,压抑了大学生创业勇气和激情。
2、社会氛围不浓,创业积极性受制约。
我们社会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社会氛围,部分人群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以官为本、学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的观念。过去是“学而优则仕”,现在至少有一个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开小店、摆地摊搞创业,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声。许多青年大学生不敢创业、不愿创业,怕冒风险、害怕失败,这成为严重束缚大学生创业的“瓶颈”,严重制约了他们创业的积极性。
(三)教育层面原因探析。
1、创业教育滞后,大学生创业意识蛰伏已久。
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仅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缺位,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绝大多数学校的培养目标仍然为就业服务,没有真正的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因此,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就是正常的现象了。
2、创业教育不够普及,大学生创业缺乏必要的训练。
目前,教育部也只在八所高校试行创业教育,尚未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体系之中,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方案来看,创业教育还没有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改革中心,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导致学生对国家在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3、创业教育不规范,教育成效大受影响。
当前大学创业教育所表现出来的理想化与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与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过于重视对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创业行为有根本形响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引导,忽视作为创业教育灵魂的创业实践的衔接,创业教育单兵作战与专业教育、基础知识学习严重脱节。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成效,导致大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较弱,创业竞争力不强。
二、大学生创业“双低现象”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政府的领导管理职能,构建创业扶持政策体系。
1、构建创业管理和服务系统,引领大学生创业的时代潮流。
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公众创业进行推动,努力建立真正能够促进创业的、负责任的、高效率的学生创业管理和服务系统,制定能够快速推动学生创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机制。韩国这方面经验可资借鉴:中小企业厅是韩国创业支援体系的推动机构,中小企业厅下设创业支援课,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络是创业支援课的重要职责之一。可以社会团体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构建大学生创业生态链。
2、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消除大学生创业的体制性障碍。
放宽大学生创业企业注册登记、行政审批等体制和政策;改革财政体制,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彻底解决严重抑制创业的收费部分,对于工商、质检、城管等影响创业的自收自养型收费,中央和各级财政要拿钱置换其自收自支或者收支两条线体制补充经费,从根本上建立杜绝乱收费的制度和机制。
3、建立成熟的投资、融资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注入启动资金。
大学生创业者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比其他创业者更需要风险投资的介入,在这方面, 政府更应担当起积极的作用, 应当牵头设立面向大学生创业者的风险投资基金, 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进入,促进中小企业创业板的设立,建立、健全大学生信用体系,加快推进和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建立起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成熟的投资、融资体系。
4、建设创业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提升大学生创业管理服务能级。
政府应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利用网络向毕业生提供检索世界各地文献信息的业务,使信息的获取更畅通、更便捷。
(二)构建奋发有为的创业文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舆论支持。
1、确立创业光荣的舆论导向,为大学生创业正名。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流传着这样的择业价值观:一流人才进政府机关,二流人才进事业单位,三流人才进国企,四流人才进民企,五流人才连打工都没人要,只好创业当老板。这种社会舆论,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套上一个紧箍咒。各级政府要集中力量在做好政策解读的宣传基础上,继续在创业成功典型宣传方面加大力量,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大胆地走出第一步。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媒体接触习惯,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较高,可以较快地理解政府政策,并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下产生创业的勇气。
2、宽容失败,为大学生创业创造宽松的舆论氛围。
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的创业往往以失败告终。创新需要试错,创业需要成本。政府和社会应该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合作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代表国家民族未来希望的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引导和鼓励人们通过合法劳动和创新追求财富、实现自我,进而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深层的动力。
3、高校鼓励创业,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
高校应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青年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帮助青年学生解放思想,意识到创业光荣。只有当自主创业的观念在青年大学生思想中根深蒂固,青年大学生真正摒弃工作有高低贵贱之分、端上“铁饭碗”才算就业的陈腐观念之后,才能真正主动挑战风险、增强创业意识,青年大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初生牛犊不畏虎、敢做敢为的创业激情才能被激发出来;才能真正形成“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理念,在心中喊响“青春—创业”的口号。
(三)大力加强创业教育。
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强化高校创业教育,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开启创业成功之门的钥匙。高校应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成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第一站。
1、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必须尽快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更新教育观念,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树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实际情况的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开展面向全校学生必修和选修的创业教育课程。高校应通过案例研究、混合讨论、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核心能力”加以培养,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2、搭建创业实习实践平台,增加创业实践机会。
学校要主动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把这一工作当成学生成才的大事来抓,要主动与企业联姻,牵线搭桥,让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有条件的高校应划出一个创业园区,作为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基地,提供学生创业实战基地。国外一些大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支持, 大大激发了师生的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如英国的大部分大学都设立了创业中心或创新中心,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和指导。
创业是复杂的系统化的人类实践活动,解决大学生“双低”(创业率低成功率低)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联合全社会各方面力量通力协作的系统工程。以政府为龙头,高校为主阵地,大学生为创业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生动活泼的创业氛围。我们相信, 随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扶持体系不断加强、不断完善,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的洪流中,掀起创业的浪潮, 必将大力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清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障碍与对策探微[J] 教育与现代化.2004(3):30-36
2、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2008(1):114-120
3、吴启运,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科技创业月刊.2008(3):32-33
4、谭福河,韩国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援之借鉴意义. 经济研究导刊.2007(10):183-184
5、刘志阳,我国创业资本运动障碍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2005(2):15-20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双低现象;原因探析;对策研究
【Abstract】The world's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in the ascendant, the worl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in full swing. In China, college students start showing "double low" (start rate is low, the success rate is low) postur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tap China's university students start "double low" the root causes behind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art to do some sort of barriers and measures for its solutio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double-low phenomenon; Caus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1-0045-03
21世纪的经济是创业型经济,创业已经是或将来更加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具革命性的力量。二十世纪80
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实行了创业教育方针,带动了世界高等教育由“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在美国的创业热潮中,大学生是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反观我国的大学生创业,与发达国家尚有不小差距,不仅创业率低,而且成功率也很低,尤其创业教育还十分滞后。笔者发现,中国大学生创业浪潮发生梗阻的背后,可以挖掘出诸多的根源。本文试图对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因素做一番梳理,并针对其解决对策做一番探讨。
一、大学生创业“双低现象”原因探析
(一)政策层面原因探析。
1、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环境有待改善。
据《GEM 全球创业观察2006中国报告》显示,在创业环境方面,我国在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创业、文化和有形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金融、服务、商务环境等软件方面也存在许多的制约因素。虽然近年来国家和有关地方相继出台了许多旨在鼓励、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是实际上许多优惠措施在实践中没有落到实处。
2、政策配套不健全,创业融资渠道不通畅。
无论是吸引投资人进入创业资本市场的优惠措施,还是保持创业投资活跃的信用保证,以及创业资本退出渠道的建立等方面,政府既没有提供合适的制度安排,也没有出台具体的鼓励措施。这使投资人参与创业投资失去信心,投资人利益也因为没有合适的退出渠道而不能顺利实现,创业投资的积极性收到影响。
3、行政审批手续繁琐,人为增加创业障碍。
哈佛大学的LaPorta与Shleifer、耶鲁大学的Silanes和世界银行的Djankov四位教授对85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作了系统统计,发现从申请注册公司到开业平均需经历的工作日天数,加拿大最快只需2天,意大利最长121天,中国内地需111天。按每年250个工作日计算,在中国内地和意大利创业者平均要等半年左右才可注册好一个公司并开业。显性注册审批费用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均不到其人均年薪的1%,而在中国内地,这些显性费用占人均年薪的11%,在意大利占25%。
(二)文化层面原因探析。
1、社会认可度低,创业激情受压抑。
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而言,全社会对创业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和尊重,社会文化中官本位的等级观念依旧束缚着人们的自主创业行为。国内普遍的观点认为大学毕业生进知名企业、党政机关是最好选择,不但相对稳定,而且薪酬较高,工作环境宽松优越。而创业是因找不到工作的无奈选择,风险大,很辛苦。社会上这种对创业低认可度,压抑了大学生创业勇气和激情。
2、社会氛围不浓,创业积极性受制约。
我们社会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社会氛围,部分人群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以官为本、学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的观念。过去是“学而优则仕”,现在至少有一个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开小店、摆地摊搞创业,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声。许多青年大学生不敢创业、不愿创业,怕冒风险、害怕失败,这成为严重束缚大学生创业的“瓶颈”,严重制约了他们创业的积极性。
(三)教育层面原因探析。
1、创业教育滞后,大学生创业意识蛰伏已久。
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仅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缺位,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绝大多数学校的培养目标仍然为就业服务,没有真正的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因此,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就是正常的现象了。
2、创业教育不够普及,大学生创业缺乏必要的训练。
目前,教育部也只在八所高校试行创业教育,尚未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体系之中,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方案来看,创业教育还没有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改革中心,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导致学生对国家在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3、创业教育不规范,教育成效大受影响。
当前大学创业教育所表现出来的理想化与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与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过于重视对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创业行为有根本形响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引导,忽视作为创业教育灵魂的创业实践的衔接,创业教育单兵作战与专业教育、基础知识学习严重脱节。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成效,导致大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较弱,创业竞争力不强。
二、大学生创业“双低现象”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政府的领导管理职能,构建创业扶持政策体系。
1、构建创业管理和服务系统,引领大学生创业的时代潮流。
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公众创业进行推动,努力建立真正能够促进创业的、负责任的、高效率的学生创业管理和服务系统,制定能够快速推动学生创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机制。韩国这方面经验可资借鉴:中小企业厅是韩国创业支援体系的推动机构,中小企业厅下设创业支援课,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络是创业支援课的重要职责之一。可以社会团体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构建大学生创业生态链。
2、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消除大学生创业的体制性障碍。
放宽大学生创业企业注册登记、行政审批等体制和政策;改革财政体制,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彻底解决严重抑制创业的收费部分,对于工商、质检、城管等影响创业的自收自养型收费,中央和各级财政要拿钱置换其自收自支或者收支两条线体制补充经费,从根本上建立杜绝乱收费的制度和机制。
3、建立成熟的投资、融资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注入启动资金。
大学生创业者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比其他创业者更需要风险投资的介入,在这方面, 政府更应担当起积极的作用, 应当牵头设立面向大学生创业者的风险投资基金, 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进入,促进中小企业创业板的设立,建立、健全大学生信用体系,加快推进和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建立起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成熟的投资、融资体系。
4、建设创业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提升大学生创业管理服务能级。
政府应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利用网络向毕业生提供检索世界各地文献信息的业务,使信息的获取更畅通、更便捷。
(二)构建奋发有为的创业文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舆论支持。
1、确立创业光荣的舆论导向,为大学生创业正名。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流传着这样的择业价值观:一流人才进政府机关,二流人才进事业单位,三流人才进国企,四流人才进民企,五流人才连打工都没人要,只好创业当老板。这种社会舆论,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套上一个紧箍咒。各级政府要集中力量在做好政策解读的宣传基础上,继续在创业成功典型宣传方面加大力量,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大胆地走出第一步。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媒体接触习惯,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较高,可以较快地理解政府政策,并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下产生创业的勇气。
2、宽容失败,为大学生创业创造宽松的舆论氛围。
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的创业往往以失败告终。创新需要试错,创业需要成本。政府和社会应该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合作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代表国家民族未来希望的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引导和鼓励人们通过合法劳动和创新追求财富、实现自我,进而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深层的动力。
3、高校鼓励创业,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
高校应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青年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帮助青年学生解放思想,意识到创业光荣。只有当自主创业的观念在青年大学生思想中根深蒂固,青年大学生真正摒弃工作有高低贵贱之分、端上“铁饭碗”才算就业的陈腐观念之后,才能真正主动挑战风险、增强创业意识,青年大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初生牛犊不畏虎、敢做敢为的创业激情才能被激发出来;才能真正形成“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理念,在心中喊响“青春—创业”的口号。
(三)大力加强创业教育。
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强化高校创业教育,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开启创业成功之门的钥匙。高校应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成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第一站。
1、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必须尽快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更新教育观念,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树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实际情况的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开展面向全校学生必修和选修的创业教育课程。高校应通过案例研究、混合讨论、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核心能力”加以培养,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2、搭建创业实习实践平台,增加创业实践机会。
学校要主动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把这一工作当成学生成才的大事来抓,要主动与企业联姻,牵线搭桥,让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有条件的高校应划出一个创业园区,作为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基地,提供学生创业实战基地。国外一些大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支持, 大大激发了师生的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如英国的大部分大学都设立了创业中心或创新中心,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和指导。
创业是复杂的系统化的人类实践活动,解决大学生“双低”(创业率低成功率低)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联合全社会各方面力量通力协作的系统工程。以政府为龙头,高校为主阵地,大学生为创业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生动活泼的创业氛围。我们相信, 随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扶持体系不断加强、不断完善,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的洪流中,掀起创业的浪潮, 必将大力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清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障碍与对策探微[J] 教育与现代化.2004(3):30-36
2、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2008(1):114-120
3、吴启运,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科技创业月刊.2008(3):32-33
4、谭福河,韩国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援之借鉴意义. 经济研究导刊.2007(10):183-184
5、刘志阳,我国创业资本运动障碍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2005(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