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威廉·莱斯作为著名的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他并没有继承法兰克福学派偏重哲理的研究方向,而是倾向于对经验世界的探究。莱斯对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他认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凭借着科学、理性将近现代科学技术纳入到了现代性价值体系中,从而达到其控制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莱斯的生态学说不仅突出了作为哲学家应该具备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控制自然
在《自然的控制》这本著作中,莱斯认为,把自然界当做商品加以控制,把控制自然作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竞争的工具,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普遍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莱斯对资本主义持否定态度,他尝试寻找一条既能克服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阳光大道。在全球生态充满危机的今天,研究莱斯的生态观有助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对改善当今世界的生态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一、莱斯对生态危机的分析
莱斯分析了造成的生态危机的种种原因,在他看来“控制自然”的传统观念对生态危机的发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这种观念已经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意识形态之中。他认为“控制自然”这一观念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种相互影响的发展中,“控制自然”的思维方式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种普遍认可的常识。
1、从观念的角度分析生態危机发生的根源
从文艺复兴开始,人在自然界中的力量得到大幅度增长,从而不再受自然主义的统治。由于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人们借助科学和技术的力量一步步发现了自然界的诸多秘密。科学技术曾经帮助人们摆脱了愚昧并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而现在却逐步成为控制人与自然的工具。自然界在人的面前失去了它的神秘,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不断增强。在莱斯看来,培根要为这样的转变承担一定的的责任。因为是培根在人们的心目中确立了“控制自然”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却披着宗教外衣,且这种观念使人们模糊了宗教和科学的界限。“在培根看来,宗教和科学进行着一种共同的努力,即补偿被逐出伊甸园所受到的伤害”,宗教和信仰可以使人恢复清白,技艺和科学可恢复统治。培根认为,科学既可以维护人们清白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但是,他却忽视了科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2、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是导致生态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莱斯认为,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时代,资本家不断地追求利润、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从而不得不扩大生产规模、投入更多的生产设备。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使商品表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的特征,资本家毫无节制的开发自然资源。资本主义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量消耗自然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
在莱斯看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传统模式,他们利用股份制和生态殖民主义政策,大量掠夺本国和其殖民国家的自然资源,导致本国和其殖民国家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其经济和资源环境遭到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这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被掠夺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激化。由于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大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完成工业化采取了掠夺别国资源和转嫁生态危机方式。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性决定的,它必然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必然引起生态危机。综上所述,在资本主义控制之下,生态危机只会愈发严重而不会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3、“消费异化”导致了生态危机爆发
莱斯在《满足的限度》一书中对“消费异化”问题进行了批判,对商品、需求、满足的关系,莱斯分别从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分析。
莱斯对“消费异化”的批判吸收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观点。资本家为了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的剩余价值,获取更高的利润,不断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人的劳动应该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莱斯继承了马克思的这种观点,而“消费异化”却使劳动成了工人的谋生手段,人的其它精神需求被抑制,人们在各种营销手段的影响下,产生了过度消费和虚假消费。资本家向社会传递人们购买的商品越多就越幸福的观念,并不断的强调这种“幸福感”而不管人们是否真正需要这些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媒体扮演着某种“催化剂”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心理,也不断的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这恰恰体现了处于社会上层的资本家对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劳动者在消费领域的控制。“消费异化”表现在过度生产造成的过度消费。“消费异化”的加深又不断促使生产规模的扩大,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必然会导致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人们过度消费也必然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与垃圾恒生,这就加重了环境的负担,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在莱斯看来,造成生态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
二、莱斯设想的应对生态危机的方法
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中指出,“控制自然不可能满足它所带来的期望,终有一天它会成为指望一条达到幸福的不同道路的反意识形态的牺牲品”。莱斯在对意识形态和造成生态危机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分析之后,也进行了应对生态危机解决方法的设想。
1、伦理和道德进步下的科学技术
虽然科学技术在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下会加速人们对自然的控制,但莱斯仍然肯定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莱斯认为,“当科学和技术不再具有控制自然的主要力量地位的时候,它们对我们仍然是重要的”,他强调科学技术使用的分散化,而且重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积极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方法。
在莱斯看来,“科学合理性的发展是任何伦理进步的一个重要前提,它防止人的一种倾向,即把不合理的结构投射到外部的自然,并受那些投射物的压制”。在《自然的控制》中莱斯认为控制自然的概念一定要做重新解释,“控制自然中的进步将同时是解放自然中的进步”,“控制自然的任务应当理解为把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的方面置于控制之下”,也就是说,人要在负责任地使用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自然的利用。正如莱斯引用哈贝马斯《走向合理的社会》中的观点,“从道德进步来考虚,它将更有力地表明我们所面临的最迫切的挑战。不是征服外部自然、月球、和外层空间,而是发展能够负责任地使用现成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广泛地分散在社会中每一个人身上),以及培养和保护这种能力的社会制度”。 2、实行“易于生存的社会制度”
在每种人类社会架构下的需求模式都会冲击许多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和作为整体的自然生态系统,而工业生产使这种冲击之力急剧增强。在莱斯看来,人们忽略了一切需求与人类之外的世界的关系,既与自然界无限复杂庞大的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因此,他提出了当代人类需要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讨论,即建立一种“易于生存的社会”。
在莱斯此前的著作《自然的控制》中,莱斯最后结论认为解放自然的前提是解放人性,因此呼吁社会制度的改革。在《满足的限度》这本著作中,莱斯则更进一步揭示了在现存社会实践的高强度市场架构下,商品的特性和人的需要碎片化,商品和人们需要之间存在无限匹配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人们的购买和消费活动不能够使人们产生满足的感觉,社会成功将人们的需要不断扩大。长期的过度消费和浪费不断蔓延并最终造成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莱斯呼吁要改变这种社会架构,实行新的替代性架构。所以,莱斯建议人们要通过生产的方式而不是消费的方式满足需要,实行“易于生存的社会制度”,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这样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三、莱斯的生态观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启示
在当今世界,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各种生态危机频发,生态现状更不容乐观,出现了空气污染、河流污浊、物种濒危等问题。这些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引发了人们 的一系列思考,人们可以从莱斯的生态观中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作为环保政策的制定者,政府不能仅仅把经济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还应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对于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应加大惩处力度,以儆效尤。第二,媒体应该发挥自身的舆论宣传功能,积极宣传环保政策和倡导一些正确的消费观,让普通民众树立正确环保意识并从“消费异化”的桎梏中脱离出来,营造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第三,学校和教育机构要加强生态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受到环保观念的熏陶并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杜绝拜金主义。
参考文献:
[1]威廉 · 莱斯著.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威廉 · 莱斯著.满足的限度【M】. 北京院商务印书馆2016.
[3]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楊峻岭.完成观念转变建立生态文明的理性自觉【J】. 中国高等教育,2013(07).
[5]陈瑞.威廉 · 莱斯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2) .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控制自然
在《自然的控制》这本著作中,莱斯认为,把自然界当做商品加以控制,把控制自然作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竞争的工具,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普遍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莱斯对资本主义持否定态度,他尝试寻找一条既能克服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阳光大道。在全球生态充满危机的今天,研究莱斯的生态观有助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对改善当今世界的生态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一、莱斯对生态危机的分析
莱斯分析了造成的生态危机的种种原因,在他看来“控制自然”的传统观念对生态危机的发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这种观念已经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意识形态之中。他认为“控制自然”这一观念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种相互影响的发展中,“控制自然”的思维方式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种普遍认可的常识。
1、从观念的角度分析生態危机发生的根源
从文艺复兴开始,人在自然界中的力量得到大幅度增长,从而不再受自然主义的统治。由于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人们借助科学和技术的力量一步步发现了自然界的诸多秘密。科学技术曾经帮助人们摆脱了愚昧并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而现在却逐步成为控制人与自然的工具。自然界在人的面前失去了它的神秘,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不断增强。在莱斯看来,培根要为这样的转变承担一定的的责任。因为是培根在人们的心目中确立了“控制自然”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却披着宗教外衣,且这种观念使人们模糊了宗教和科学的界限。“在培根看来,宗教和科学进行着一种共同的努力,即补偿被逐出伊甸园所受到的伤害”,宗教和信仰可以使人恢复清白,技艺和科学可恢复统治。培根认为,科学既可以维护人们清白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但是,他却忽视了科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2、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是导致生态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莱斯认为,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时代,资本家不断地追求利润、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从而不得不扩大生产规模、投入更多的生产设备。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使商品表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的特征,资本家毫无节制的开发自然资源。资本主义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量消耗自然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
在莱斯看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传统模式,他们利用股份制和生态殖民主义政策,大量掠夺本国和其殖民国家的自然资源,导致本国和其殖民国家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其经济和资源环境遭到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这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被掠夺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激化。由于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大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完成工业化采取了掠夺别国资源和转嫁生态危机方式。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性决定的,它必然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必然引起生态危机。综上所述,在资本主义控制之下,生态危机只会愈发严重而不会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3、“消费异化”导致了生态危机爆发
莱斯在《满足的限度》一书中对“消费异化”问题进行了批判,对商品、需求、满足的关系,莱斯分别从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分析。
莱斯对“消费异化”的批判吸收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观点。资本家为了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的剩余价值,获取更高的利润,不断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人的劳动应该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莱斯继承了马克思的这种观点,而“消费异化”却使劳动成了工人的谋生手段,人的其它精神需求被抑制,人们在各种营销手段的影响下,产生了过度消费和虚假消费。资本家向社会传递人们购买的商品越多就越幸福的观念,并不断的强调这种“幸福感”而不管人们是否真正需要这些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媒体扮演着某种“催化剂”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心理,也不断的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这恰恰体现了处于社会上层的资本家对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劳动者在消费领域的控制。“消费异化”表现在过度生产造成的过度消费。“消费异化”的加深又不断促使生产规模的扩大,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必然会导致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人们过度消费也必然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与垃圾恒生,这就加重了环境的负担,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在莱斯看来,造成生态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
二、莱斯设想的应对生态危机的方法
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中指出,“控制自然不可能满足它所带来的期望,终有一天它会成为指望一条达到幸福的不同道路的反意识形态的牺牲品”。莱斯在对意识形态和造成生态危机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分析之后,也进行了应对生态危机解决方法的设想。
1、伦理和道德进步下的科学技术
虽然科学技术在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下会加速人们对自然的控制,但莱斯仍然肯定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莱斯认为,“当科学和技术不再具有控制自然的主要力量地位的时候,它们对我们仍然是重要的”,他强调科学技术使用的分散化,而且重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积极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方法。
在莱斯看来,“科学合理性的发展是任何伦理进步的一个重要前提,它防止人的一种倾向,即把不合理的结构投射到外部的自然,并受那些投射物的压制”。在《自然的控制》中莱斯认为控制自然的概念一定要做重新解释,“控制自然中的进步将同时是解放自然中的进步”,“控制自然的任务应当理解为把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的方面置于控制之下”,也就是说,人要在负责任地使用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自然的利用。正如莱斯引用哈贝马斯《走向合理的社会》中的观点,“从道德进步来考虚,它将更有力地表明我们所面临的最迫切的挑战。不是征服外部自然、月球、和外层空间,而是发展能够负责任地使用现成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广泛地分散在社会中每一个人身上),以及培养和保护这种能力的社会制度”。 2、实行“易于生存的社会制度”
在每种人类社会架构下的需求模式都会冲击许多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和作为整体的自然生态系统,而工业生产使这种冲击之力急剧增强。在莱斯看来,人们忽略了一切需求与人类之外的世界的关系,既与自然界无限复杂庞大的支持系统之间的关系。因此,他提出了当代人类需要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讨论,即建立一种“易于生存的社会”。
在莱斯此前的著作《自然的控制》中,莱斯最后结论认为解放自然的前提是解放人性,因此呼吁社会制度的改革。在《满足的限度》这本著作中,莱斯则更进一步揭示了在现存社会实践的高强度市场架构下,商品的特性和人的需要碎片化,商品和人们需要之间存在无限匹配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人们的购买和消费活动不能够使人们产生满足的感觉,社会成功将人们的需要不断扩大。长期的过度消费和浪费不断蔓延并最终造成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莱斯呼吁要改变这种社会架构,实行新的替代性架构。所以,莱斯建议人们要通过生产的方式而不是消费的方式满足需要,实行“易于生存的社会制度”,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这样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三、莱斯的生态观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启示
在当今世界,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各种生态危机频发,生态现状更不容乐观,出现了空气污染、河流污浊、物种濒危等问题。这些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引发了人们 的一系列思考,人们可以从莱斯的生态观中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作为环保政策的制定者,政府不能仅仅把经济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还应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对于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应加大惩处力度,以儆效尤。第二,媒体应该发挥自身的舆论宣传功能,积极宣传环保政策和倡导一些正确的消费观,让普通民众树立正确环保意识并从“消费异化”的桎梏中脱离出来,营造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第三,学校和教育机构要加强生态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受到环保观念的熏陶并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杜绝拜金主义。
参考文献:
[1]威廉 · 莱斯著.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威廉 · 莱斯著.满足的限度【M】. 北京院商务印书馆2016.
[3]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楊峻岭.完成观念转变建立生态文明的理性自觉【J】. 中国高等教育,2013(07).
[5]陈瑞.威廉 · 莱斯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