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情境中学习,在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下,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变负担作业为享受作业,真正达到激增长了知识,又发展智力。
一、把握数学作业的量,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达成度则越高,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后,课外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达成度就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数学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而必须考虑学习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的量。
(1)、精选作业,为学生提供有效作业资源。
数学作业的布置要分析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以缩短学生掌握学习所需时间为目标,精选作业,避免重复,为学生提供有效作业资源,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切实为学生减负。
(2)、数学作业要富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数学作业能引起学生懂得做作业与完成学习任务的关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杜绝拖延,抄袭甚至不交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尝试回忆复习、归纳、整理知识点、做习题应先审题,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理清思路,再开始做作业,完成以后,自我检查,提高准确率。
(3)、对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
对作业中解题思路是否清晰,步骤是否完整,运算是否正确,书写格式是否规范做出判断,并予以简单的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提升数学作业的质,以学生发展为本。
(1)、引导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结构。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和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因此,必须从怎样学习、怎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入手,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数学作业分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现代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因素。其中,主体性、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于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做基础性、模仿性的作业,设计使他们成功的阶梯,让这些学生也能成功。
(3)、数学作业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所以,数学教学的设计,包括作业的设计,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经验的同时,创新精神得到激发。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分为:调查性作业、操作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应用性实践作业等。如何让学生接受它们,爱上它们?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三、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作业
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做作业。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特别喜欢一些色彩鲜艳、妙趣横生的东西,卡通式、童话式、情境化和故事化的作业能不断引起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形式要多样,既有一般性演算题、文字题和应用题,又有一些填空、选择、改错和判断题;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本课后练习,设计一些如过关游戏、儿童乐园、数学王国等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创新的作业一改以往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赋予一定的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视觉享受。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作业的质量大大提高。
四、数学作业的合作性与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地完成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定期布置学生制作《数学手抄报》或出好《数学墙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通过图书室或上网等收集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相互交流、研讨探索、动手制作,一份以数学内容为主,给人启发和教育,融趣味性、知识性和思考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形式多样的“报纸”或墙报应运而生。此种作业,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外,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合作、阅读、审美等能力的提高。
五、数学日记的情感性,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
我们可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日记,作为数学作业之一,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课外作业材料,从而使数学作业更富个性和情感。日记的内容和形式不限,只要是与数学有关的东西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获取数学知识,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
六、网络化学习,旨在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作业是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学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或利用其他学习资源,自己收集各种信息,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又利用学生的有组织的合作,自主地选择所需信息,计算、比较、综合,得出结论,改变了学习的方式。
七、改革作业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传统意义上的作业批改、评价,主要是检查、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较少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根据去年我校的数学作业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问卷调查有一问题“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批改学生的作业?”有72%的学生提了“如果我是老师,我除了打上分数外,还会打上评语,我希望老师也能做到!”受了此启发,有些教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特别的地方他们会写上一些评语。实践证明,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的作业,还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和不断实践,作为小学数学教育重要环节的数学作业也应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不懈努力,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巩固和延伸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益,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把握数学作业的量,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达成度则越高,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后,课外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达成度就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数学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而必须考虑学习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的量。
(1)、精选作业,为学生提供有效作业资源。
数学作业的布置要分析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以缩短学生掌握学习所需时间为目标,精选作业,避免重复,为学生提供有效作业资源,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切实为学生减负。
(2)、数学作业要富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数学作业能引起学生懂得做作业与完成学习任务的关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杜绝拖延,抄袭甚至不交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尝试回忆复习、归纳、整理知识点、做习题应先审题,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理清思路,再开始做作业,完成以后,自我检查,提高准确率。
(3)、对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
对作业中解题思路是否清晰,步骤是否完整,运算是否正确,书写格式是否规范做出判断,并予以简单的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提升数学作业的质,以学生发展为本。
(1)、引导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结构。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和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因此,必须从怎样学习、怎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入手,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数学作业分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现代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因素。其中,主体性、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于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做基础性、模仿性的作业,设计使他们成功的阶梯,让这些学生也能成功。
(3)、数学作业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所以,数学教学的设计,包括作业的设计,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经验的同时,创新精神得到激发。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分为:调查性作业、操作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应用性实践作业等。如何让学生接受它们,爱上它们?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三、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作业
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做作业。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特别喜欢一些色彩鲜艳、妙趣横生的东西,卡通式、童话式、情境化和故事化的作业能不断引起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形式要多样,既有一般性演算题、文字题和应用题,又有一些填空、选择、改错和判断题;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本课后练习,设计一些如过关游戏、儿童乐园、数学王国等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创新的作业一改以往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赋予一定的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视觉享受。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作业的质量大大提高。
四、数学作业的合作性与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地完成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定期布置学生制作《数学手抄报》或出好《数学墙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通过图书室或上网等收集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相互交流、研讨探索、动手制作,一份以数学内容为主,给人启发和教育,融趣味性、知识性和思考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形式多样的“报纸”或墙报应运而生。此种作业,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外,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合作、阅读、审美等能力的提高。
五、数学日记的情感性,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
我们可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日记,作为数学作业之一,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课外作业材料,从而使数学作业更富个性和情感。日记的内容和形式不限,只要是与数学有关的东西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获取数学知识,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
六、网络化学习,旨在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作业是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学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或利用其他学习资源,自己收集各种信息,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又利用学生的有组织的合作,自主地选择所需信息,计算、比较、综合,得出结论,改变了学习的方式。
七、改革作业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传统意义上的作业批改、评价,主要是检查、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较少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根据去年我校的数学作业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问卷调查有一问题“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批改学生的作业?”有72%的学生提了“如果我是老师,我除了打上分数外,还会打上评语,我希望老师也能做到!”受了此启发,有些教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特别的地方他们会写上一些评语。实践证明,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的作业,还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和不断实践,作为小学数学教育重要环节的数学作业也应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不懈努力,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巩固和延伸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益,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注入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