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如何在巨大压力面前挖掘自身优势,规划及应对形势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如何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7-01
一、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
(一)获取新知识运用新技能是基础
大学通常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必要阶段,如何提供及运用好在校时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的是必要的。首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克制力。所谓好奇心,指获得知识是需要学生自发的去探究问题,通过观察研究去提炼知识与技能。此外克制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还在成长过程,很多学生在自我约束力上非常缺乏,特别是高职学生尤为突出,尽量避免外界非积极性干扰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其次,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他们还应具备自学能力,如软件学习、网络应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多方面资源的获取渠道,这往往比自己冥思数日、或是花费数日的问题,用一个相关的技巧就可轻易而解。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责任感不仅是一个成年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更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主要因素。从个人角度,责任感缺乏是得不到他人信赖,自身能力无法提高;从社会角度,是有损单位形象,工作质量低下,同时易发生安全事故。与此同时,事业心也是个人与单位长远发展的前提条件。事业心的培养可从多看一点立志方面的书开始,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价值取向应放在积极的方向,成功才会向你靠拢。社会和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将工作视为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而不是仅仅为了赚钱。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是对学生及社会负责。
(三)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对于日新月异,生产力不断提高的今天,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方面,首先,要尊重个人兴趣爱好,尽可能的发挥好个人特长,这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其次,团队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发展。只重视团队而忽视个人付出,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只重视个人作用,忽视团队的集体力量,是不能长久的团队,这是团队精神的根本。最后,协同合作达成目标是团隊精神的核心。
(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创新能力,学校可从构建高职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开阔思维,鉴于我国高职学生基本素质较低,他们的思维常有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必须做到自身的思维开阔,多专研、多调研,从实际出发提高自身,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顺势发展,从实质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艰苦创业精神,学校可采用多渠道多角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如:讲座、培训、实习等方式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懂得创业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一)合理制定就业目标
微软中国前总裁曾说:“如果你毕业时暂时进不了微软,你可以先到一家哪怕只有几个人的小的IT公司,以后还是有机会进微软的。但如果你进了联邦快递,就再也没有机会进微软了。”在如此巨大就业压力的当今社会,毕业生择业时期望谋求到体面与收入高的工作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求职过程中一味强调专业对口、公司规模、工资待遇、地域等方面,这是一种择业误区。学生在择业时,要认真考虑所学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合理制定就业目标。
(二)良好心态应对择业
高职院校与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大多数是文化课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难免会有自卑感,因此在进校后,学校应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辅导,让他们合理评价自我,不是考分高将来就一定能成才。同时,要对学生敲响警钟,不能盲目自傲,不要以为职业院校学的技能就一定能在求职中鹤立鸡群。因此,应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择业中要减少盲目性,避免钻牛角尖,承受不必要的心理挫折。大学生在择业中如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要善于自我分析与总结,排除不理性的观念,并比较个人对两种观念的不同内心感受,使自己走出非理性误区。
(三)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就业指导
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须从刚进校就制定合理规划,各系与就业实训部门联同分析就业形势,弄清目前与就业有关政策和人才需求动向。每学期定期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规划竞赛,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位置。学校只有将学生的职业规划做成一个常规工作,才能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
三、开辟自主创业的就业渠道
(一)学校及教师要了解政策。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有一定扶持,把握国家及地方的政策方针,能有效的解答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疑问,使学生良好的了解与运用政策。
(二)学校提供有利条件。学校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孵化基地完全可以提供一定条件:1、学校拿出一部分创业基金,给学生经济上的支持;2、提供创业场所。学校可开辟一些创业园,供应相关的创业条件;3、寻求社会力量满足学生创业。
(三)树立良好而坚定的信念。创业是大学生就业中最具挑战与艰辛的,学生良好的心态就成为创业的有效支撑。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凡事都有付出成本、青年人在创业过程中既要把握机会更要懂得付出,这样才能在创业的历程中不断历练,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夏晓峰.浅谈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难的问题\[J\].湖北: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0).
\[2\]王瑞红.浅析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干预\[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3\]时皓.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