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遭遇SOB老板时请趁早离开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77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业世界,贪婪、野心、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死活的人并非是什么新鲜的事儿。斯坦福大学管理学与工程教授鲍勃·萨顿多年来对企业内的各种恶棍有诸多的论述。他在2007年接受《公司》杂志采访时说过:“根据我对律师事务所、美国企业和硅谷初创公司的观察结果,企业根本就无法根绝恶棍。”
  而窃据企业要职的精神变态者很多被误当是商业奇才,因为两者之间的差异实在细微。大多数人在职业生涯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种人。他们窃据要职,位高权重,可以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破坏。INSEAD领导力发展与组织变革学特聘讲座教授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Manfred Kets de Vries)在一篇名为《身居要职的精神变态者(The Psychopath in the C Suite)》的论文中,对他称为“诱惑性操纵性欺凌者”(Seductive Operational Bully,SOB)的人格作出了定义性的描述。他指出,虽然这类人还没沦落到杀人放火的程度,但他们完全不受道德良知的约束,把他们标签为“轻度精神变态者”并不为过。
  曼弗雷德指出,但凡涉及权力、地位或金钱的地方,都可以见到SOB的踪影。“他们表面上看来很正常、成功和有魅力,但内心深处却缺乏同理心、羞耻感、罪恶感或内疚感,他们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严重的损害,对组织机构产生破坏”。为了自保,企业应该更加防范这种人,最好是小心别把这种人招进来,否则的话要尽快识别他们,尽早把他们打发走,“公司内哪怕只有一个SOB,代价都可以是非常昂贵的。”
  然而,曼弗雷德口中的SOB却不容易识别,因为后者拥有操纵性人格。他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在其它情况下被视为病态的人格,于高级管理人员而言却似乎是适当的。”尤其是在“看重印象管理、企业手段、风险承担能力、支配性领导力、竞争力和独断力的组织机构内。”
  曼弗雷德也是一位精神分析学家,他在论文中分析道,SOB对自己的同事或组织不会怀有良知或忠诚。他们的欺骗性、欺诈性和滥权行为对同事和组织造成长期的损害。但是,他们的操纵性运作方式使得他们的恶行往往能避过睽睽众目。
  精神变态者的成因仍然存在争议。据曼弗雷德分析,遗传因素和教养环境都有可能导致精神变态的倾向,而轻度患者往往倾向于投身商业。他断言:“各种估计数字虽然存在差异,但大致而言,约3.9%的企业专业人士可以说具有精神变态的倾向。”
  曼弗雷德进一步指出,SOB严重缺乏诸如自责、内疚、同理心等人类情感,这种情感匮乏的特质成了他们的行事利器,使他们在作出裁员等不受欢迎的和“强硬”的决定时显得果断过人。对于这样的人,金融业成了他们大显身手的理想战场,因为“那里钱最多”。
  那么,企业可以怎样防范这种人以免带来灾难呢?曼弗雷德说,最佳的防范措施是机构精细改良它们的招聘程序,以避免招募到这种人。为了帮助管理者识别这种人,曼弗雷德开列了下面的清单:应征者是否太过油腔滑调和显得魅力过人?是否以自我为中心?是否缺乏同理心?有性滥交行为?很会说谎?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有多个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面对的很可能就是SOB。
  如果你还没有聘用此人,还有机会补救:仔细审阅其简历,看看是否能找出不一致的描述;让应征者接受多重访谈。SOB倾向于告诉面试官他们认为后者乐意听到的东西,因此,不同的面试官能够引导应征者作出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响应。
  如果应征者对高级的面试官显得非常恭敬,对比较低级的面试官则显得傲慢,这就值得多加留意了。曼弗雷德说,这样的行为正是轻度精神变态者的特质之一。
  不过,如果公司已经存在SOB人物,又该怎么办呢?曼弗雷德说,在这种情况下,最佳的防线是“树立一种信任和开放的辅导文化,让员工可以畅所欲言”。
  首先,需要识别SOB。留心观察行为线索,如果看到有才能的员工选择退出某个项目或离开公司,要赶紧找出原因。他们可能是被欺凌行为或其它不当行为逼走。
  然后,需要采取纠正措施。为了确保责任制的实行,尝试引入重要的绩效指标以衡量工作成果。精神变态者通常不喜欢被要求承担责任。
  鼓励团队合作,因为精神变态者不喜欢合作。同时,要采取措施,建立一种文化,让初级员工感受到他们能够对同事和上司的行为表达关注而无需担心被反责。
  最后,如果真的不幸遇到SOB老板或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这种人,改变对方是不大可能的。要赶走SOB是很困难的事,这样做可能会危及自己的职业生涯。
  曼弗雷德有什么建议?不要撑下去。“赶快止损,保存自尊,找寻新的工作。”
其他文献
新浪公开宣称“截止2012年底,微博用户突破了5亿人”,也就是说全国人民有超过三分之一都在使用微博,而微博控们在访问、围观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参与着传播,可谓“人人都用新媒体,人人都是自媒体”。  病毒传播的引爆点  大家应该都知道“褚橙”,何谓褚橙?就是褚时健种的橙子而已,其之所以成名,离不开本来生活网的专业包装和炒作。  本来生活网是一家生鲜电商企业,创始团队来自南方报系和网易系,有一天买
期刊
一位名叫艾利的小男孩今年4岁,但他已经是一名狂热的宝马迷,并自己设想了一辆超酷无比的梦想轿车——“4219艾利”。它有42个轮子,是地地道道的42轮驱动;装有19个保时捷引擎,马力强大到459匹;驾驶起来需要控制3个方向盘。  一般企业如果碰到这样一个4岁顾客的梦想,往往会认为荒诞不经而一笑置之。然而,如果你给顾客一个梦想,或许顾客将还给你更多的梦想。  童话般的结局  据《科技日报》报道,这个故
期刊
在组织中,什么人让当老板的又爱又恨?  在团队里,什么人能“号令天下”,调动所有资源?  在公司里,什么人肩负业绩压力,实现企业价值?  答案就是——“王牌销售”。  他们是组织中最耀眼的明星,他们身怀绝技,负担公司利润的重任。  同时,也可能是任性的彼得·潘,给团队的稳定带来巨大的风险。  每个老板都希望能够像电影特效中复制士兵一样,克隆很多这样的人才,形成一支强大的销售队伍。那样一定将无往而不
期刊
实体书店本质上是直接负责读者消费的商业行为,属于商业零售企业范畴。但是由于中国出版行业性质中含有传统文化宣传的属性,以致于长期以来中国实体书店潜意识里在否定其商业属性,更多地认可其文化属性,进而导致中国真正运用商业逻辑来发展实体书店的经营者屈指可数,他们大多数都将挽救书店的对策聚焦在减免租金、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上,逐渐丧失了自力更生的能力。这样的结局可想而知,注定是悲剧收场——传统书店如多米诺骨牌
期刊
二十五年前,公司管理者尚有理由忽视颠覆性创新带来的威胁。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能通过简单、便捷和低价的解决方案改变一个行业,甚至创建一个新的行业。一些公司,诸如通用、西尔斯和伊士曼柯达的高层主管缺乏工具发现并应对潜在的颠覆者。  今天,领导者不再有理由对颠覆者视而不见。近二十年前,哈佛大学教授、Innosight创始人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提
期刊
中国的领导人在去年11月呼吁,到2020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要增加一倍,这将使得国民消费在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激励往往被消费者排除在外的本土品牌迎头赶上国外对手。  中国政府希望未来的人均年收入能在目前的4940美元基础上增长,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2010年5.87万亿美元的两倍。  这些目标,能为正在争取赢得国内消费者信任的中国品牌注入新动力,国内消费者只要付得
期刊
无论是在外企,还是在国企、民企,人才都是最重要的。21世纪的很多新企业跟过去完全不一样。比如说工厂里一个很棒的工人和普通工人,他们的生产力可能就差30%、50%,但是在“创新工场”里边一个很厉害的科学家或工程师,跟一个普通的科学家或工程师,他们的生产力可能是差十倍、一百倍、一千倍,或不可比拟,因为科学家发明了一件东西,别人没有办法发明,就像爱迪生发明了灯泡,其他人完全不能跟他比。  要亲自三顾茅庐
期刊
在买方市场的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国内化妆品品牌商的脑海里,每家化妆品企业无论其实力和规模大小,在其品牌市场推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进行形式各异的广告传播。  最近,一些中小化妆品企业老总在谈起广告传播时感慨万千,他们向笔者反馈,如今广告的招商效果较往年下降了很多,曾经在某行业报纸上刊登一版招商广告就能接到好多好多客户的咨询电话,现在接连刊登几版招商广告或同时在多个不同的行业
期刊
4年多的工作经历,好不容易熬进了M级别,成了管理者。Victor有了更大劲头,他希望能够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搭乘职场直升机,成为更高的管理者。  然而,公司进行架构调整,原来自己的直线上司调出市场部升到了区域总监的位置。鉴于当前的经济情况,企业为了缩减成本,没有重新从内部提拔或对外招募,而是由原来的人力资源总监兼任空缺出来的职务。  新上任的人力资源总监刚开始时对市场品牌宣传还颇有几分新鲜感,但时
期刊
某国企一女性部长A,亲和力极强,奉行民主管理风格,跟下属们像兄弟一样,其乐融融。可当公司为其配置多名85后和90后新下属后,形势逆转:新下属很快与A打成一片,认为A很软弱,不像领导,对其无尊重之心;经常与A争执,拒不执行A的指令。久而久之,工作能拖则拖,能不干就不干,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下属经常代替A决策,却不对结果负责;喜欢撂挑子,使得部门工作总是被投诉、被拖延。  A为此很苦恼,同样的管理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