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以总体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为准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系统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应明确在政治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学业行为的变化,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方法、过程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科学设计政治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注意“四性”。
一、把握教材内容的体系性
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它是显性的语言材料,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编排的。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执教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教材是教师的好帮手: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分散难点?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真知?编者尽其所能考虑了这些问题,想了一些解决办法。教师可以采用其中合适的处理办法。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前,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
首先要认真通读、研究一册教材或一套教材。把握教材编写目的、指导思想、教材特点、设计思路、技能的要求、策略与情感的渗透等,这项工作应该在新学期开始前完成;在设计某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使得各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形成一种线性的联系。
其次要认真阅读、研究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材料,了解某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内容,研究知识传递的情景和技能训练的过程,分析情感价值观的体现。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全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需要结合语言材料作必要的筛选。譬如:现行教科书中一个单元的目标,不一定都是要求学生全部掌握的。有些可能会在以后单元或下一册中再掌握;有的可能只需要了解;有的可能是对前面知识巩固和延伸。
还要认真阅读课标,特别注意新课标与老大纲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诸方面的变化,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本课知识,设计出明确、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提升目标达成度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把握学生知识构成的差异性
政治课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构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应该以“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惟有这样,教学设计才能成为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的起点。教学目标应集中在学生能做什么,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学生学习后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了解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这项工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专业的政治教师应该是个有心人,会把平时观察到的信息积累起来;一个专业政治教师而且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从观察到的信息中解读出前因后果。这些信息是解读学生因素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其次要注意把握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的个体进行解读,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尤其是学生群体的两端——学优生和学困生。在传统教学中,大家关注的是中间学生,以为这样能够兼顾两头。其实不然,教学目标只适合于中等学生,学困生往往被忽视,学优生也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时,我们特别要注意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发生。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全面性和发展性
合格的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既有属于知识范畴的直接目标,即《课标》中的知识目标,也应有属于能力、情意范畴的间接目标。在直接教学目标方面,包括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间接目标中,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选择与判断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精神生存能力等;情感態度与价值观主要包括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道德、文化、人生等方面的观念形成与发展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收获。这需要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即围绕学生原有水平上加一个难度。这个难度的把握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原有水平,同时还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前者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难度的定位,即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低于或平于学生原有水平的教学目标是无效的。后者将影响教学目标难度的高低。这个难度必须控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同样也是无效的。假如超出学生能力,教师就要考虑设置支架。如:教师在学习策略目标里设计小组活动讨论、合作探究等来降低其难度。
四、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学科性和开放性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见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原因就是:它是初中的一门德育课程。因此在设计政治课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学科独特性,设计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尤其要突出重点,设计出德育目标。
政治课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学生要具有的能力,除了必须掌握课本中的政治原理之外,还应该知道如何用这些原理去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解题过程的实质就是找出把初始情境变成达到目标的操作顺序。有经验的政治教师往往采用这样的教学步骤,来让学生学会分析: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探索研究;评说讨论,总结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可以把眼前情景不断与目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异,同时可生成新的目标,来缩小差异。政治课教学的目标并非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题,而是通过典型问题的剖析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理解原理、会使用原理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怎样使用和何时使用政治原理的策略的教学目标。
总之,政治课教学目标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要保证一堂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制定好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把握教材内容的体系性
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它是显性的语言材料,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编排的。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执教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教材是教师的好帮手: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分散难点?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真知?编者尽其所能考虑了这些问题,想了一些解决办法。教师可以采用其中合适的处理办法。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前,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
首先要认真通读、研究一册教材或一套教材。把握教材编写目的、指导思想、教材特点、设计思路、技能的要求、策略与情感的渗透等,这项工作应该在新学期开始前完成;在设计某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使得各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形成一种线性的联系。
其次要认真阅读、研究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材料,了解某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内容,研究知识传递的情景和技能训练的过程,分析情感价值观的体现。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全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需要结合语言材料作必要的筛选。譬如:现行教科书中一个单元的目标,不一定都是要求学生全部掌握的。有些可能会在以后单元或下一册中再掌握;有的可能只需要了解;有的可能是对前面知识巩固和延伸。
还要认真阅读课标,特别注意新课标与老大纲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诸方面的变化,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本课知识,设计出明确、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提升目标达成度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把握学生知识构成的差异性
政治课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构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应该以“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惟有这样,教学设计才能成为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的起点。教学目标应集中在学生能做什么,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学生学习后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了解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这项工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专业的政治教师应该是个有心人,会把平时观察到的信息积累起来;一个专业政治教师而且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从观察到的信息中解读出前因后果。这些信息是解读学生因素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其次要注意把握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的个体进行解读,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尤其是学生群体的两端——学优生和学困生。在传统教学中,大家关注的是中间学生,以为这样能够兼顾两头。其实不然,教学目标只适合于中等学生,学困生往往被忽视,学优生也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时,我们特别要注意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发生。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全面性和发展性
合格的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既有属于知识范畴的直接目标,即《课标》中的知识目标,也应有属于能力、情意范畴的间接目标。在直接教学目标方面,包括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间接目标中,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选择与判断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精神生存能力等;情感態度与价值观主要包括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道德、文化、人生等方面的观念形成与发展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收获。这需要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即围绕学生原有水平上加一个难度。这个难度的把握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原有水平,同时还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前者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难度的定位,即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低于或平于学生原有水平的教学目标是无效的。后者将影响教学目标难度的高低。这个难度必须控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同样也是无效的。假如超出学生能力,教师就要考虑设置支架。如:教师在学习策略目标里设计小组活动讨论、合作探究等来降低其难度。
四、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学科性和开放性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见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原因就是:它是初中的一门德育课程。因此在设计政治课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学科独特性,设计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尤其要突出重点,设计出德育目标。
政治课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学生要具有的能力,除了必须掌握课本中的政治原理之外,还应该知道如何用这些原理去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解题过程的实质就是找出把初始情境变成达到目标的操作顺序。有经验的政治教师往往采用这样的教学步骤,来让学生学会分析: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探索研究;评说讨论,总结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可以把眼前情景不断与目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异,同时可生成新的目标,来缩小差异。政治课教学的目标并非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题,而是通过典型问题的剖析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理解原理、会使用原理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怎样使用和何时使用政治原理的策略的教学目标。
总之,政治课教学目标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要保证一堂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制定好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