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适用及完善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kwokh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常被称为“帝王条款”。本文从诚实信用原则是确保司法公平、公正的必然要求出发,结合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完善诚实信用原则的建议,以期对实现司法公平、公正,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良性的循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诚信缺失;社会信用;司法实践
  
  当前,我国社会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新的管理模式还在探索之中,因此,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破坏社会信用的问题极为严重。而整治经济秩序,重塑社会信用则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强调诚实信用原则,解决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
  
  一、诚实信用原则是确保司法公平、公正的必然要求
  
  诚实信用原则,亦称诚信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或规避法律、合同规定的义务。在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常被称为民法的“帝王条款”。任何一部法律的执行都要求执法者、守法者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否则再好的法律也将在执行中被规避,甚至形同虚设。
  
  (一)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
  在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中,诚实信用原则被作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而被广泛采用,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诚实信用是最基本的商业道德,另一方面,诚实信用也是交易当事人为维持彼此之间的信用关系而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商业道德。如果没有诚实信用这一道德就连起码的商业交易都无法正常进行。
  
  (二)诚实信用原则对正确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诚实信用原则对民事当事人的具体民事行为起到行为规范的作用,即一方如果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话,其行为就是无效的或是非法的。对于法律适用来说,当法官认为某民事行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他可以在没有具体规范的情况下,以此为由作出判决。对于律师来讲,不管其委托人是原告还是被告,如果没有事先说出事实,将使律师陷于被动,不利于更好地为委托人代理或辩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法庭上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不当庭翻供,证人也不作假证,那么司法机关收取证据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三)诚实信用原则能够促使当事人正确地订立、履行合同
  《合同法》第6条规定了:“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方当事人意图通过订立合同以达到诈欺等目的。离开诚信原则的要求,一切合同关系的订立、履行和达到缔约的人的目的均无从谈起。
  
  二、我国司法实践中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分析
  
  (一)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能够指导当事人正确地适用法律,促使当事人正确地订立、履行合同,保证交易高效快捷地进行等,但目前,社会上诚信缺失的问题仍然存在且极为严重,其主要表现在:
  1、生产信用缺失。生产信用缺失表现为企业隐藏事实,欺诈消费者,追求暴利。我国经济生活中最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就是防不胜防的制假售假。
  2、商业信用缺失。此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3、消费信用缺失。消费信用是提供给消费者个人供其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信用形式,但这种在70年代已经流利于西方的信用形式,至今仍不能在中国广泛推广。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诚信缺失已成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笔者认为,从法律层面上来讲,更为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以下几点:
  
  1、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秩序尚未形成
  同美国“安然事件”等诚信问题不同,我国的诚信缺失与体制转轨有直接联系。这就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秩序。
  
  2、缺乏系统的调整代理制度的法律规则
  因为代理制度不健全,实践中大量出现的盗用或者假冒他人名义从事的代理行为,一些家庭成员、合伙成员之间互相代理的行为如何认定的等问题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对于保障社会诚信是不利的。
  
  3、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定来规范欺诈行为
  欺诈是市场经济中发生频率最高、最为严重的一种破坏社会诚信的问题,但现行法律中却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定来规范欺诈行为。
  
  4、缺乏完善的破产法律制度
  我国破产法律制度不完善,导致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债务人滥用破产程序,转移资产,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的权益。
  此外,还有政府职能的错位、缺位,行为不规范,传统文化道德的作用削弱等等,也是诚信缺失的原因。正确认识诚信缺失的原因,并适当地采取措施,是目前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
  
  三、司法实践中完善诚实信用原则的若干建议
  
  如上所述,诚信缺失已经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商业信用乃至社会信用、交易的秩序。因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以完善诚实信用原则:
  
  (一)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
  一方面,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与守法习性成正比。另一方面,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作为启发人们内心觉悟的无形力量,是国家强制力无法代替的。此外,执法和司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如何,直接对法的实施产生很大影响。
  
  (二)完善规范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相关法律
  
  1、明确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
  诚实信用原则是体现法律精神的普遍原则,不论是私法还是公法,皆可适用。它的内容不仅是民法或某一部门法的东西,也涉及经济法、法理的问题,还涉及到法律的文化、道德等的问题。
  
  2、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规则
  诚实信用原则因为追求的是诚实和恪守承诺而带来的公平、平等、正义和秩序的法律价值,所以必然会与原有的法律所偏袒的利益,发生冲突。因此关键是要权衡利弊,保证利益均衡。
  
  3、正确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一方面,要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又要对这种权力加以限制,如果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就会造成法官滥用诚实信用原则,最终将导致司法的不公、利益的失衡。
  
  (三)建立信用征信系统
  有些学者针对诚信缺失问题提出了一种技术性的解决方法,就是建立一个信用征信系统,把个人的信用记录存储起来作为数据,允许公众查阅,这样在当事人订约时,一方就可以查阅另一方的资信记录,从而决定是否与其交易,起到保障交易安全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民事法律制度
  一个成功的法律制度可以使社会中大部分人对其规范产生内在的认同感,从而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规”。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最根本的还在于法律制度方面的完善。
  王利明教授认为:一、尽快颁行民法典,确立保障社会信用的民事基本法;二、应当尽快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律制度;三、完善民事程序立法,遏制执行中的恶意逃废债行为。笔者认为,首先,应完善代理制度、侵权行为法律制度,预防各种欺诈行为的发生,遏制惩罚违反信用的各种侵权行为;其次,完善破产法律制度,强化信用关系,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再者,完善担保物权法,保障债权的充分实现等等。除此之外还应根据需要制定若干体现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条款。
  总之,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以诚实信用原则来评价和处理民事关系,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相吻合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于旧体制的弊病未完全去除,而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因此,强调并完善诚实信用原则对维护司法公平、公正,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利明,关于诚信的法学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16
  [4]柳经纬,民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5]卫兴华,市场经济与诚信缺失[J],人民日报,2006年3月4日第九版
  [6]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梁慧星,民商法论丛[M],法律出版社,2000
  [8]孙笑侠、夏立安,法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的民心工程,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在构建和诣社会的今天做好该项工作有其特别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各地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这直接影响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笔者拟对民行案源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民行申诉案源减少的原因  首先,法院判决质量提高。
期刊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和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司法改革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自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以来,法学界围绕“司法改革”开展了广泛的研讨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另一方面,司法改革也是司法实务界大张旗鼓地进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出台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检察改革三年实
期刊
  摘 要: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在总结长期以来政法维稳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做出最大战略部署,是维护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策,也是全面推进政法维稳工作的重要载体。在这种现状下如何做好民行息诉工作是民行检察工作面临的新局面。[1]  关键词:民行;息诉;社会矛盾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愈加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到检察院申诉等。而国家对司
期刊
在新的历史时期,检察机关作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检察工作职能,做好涉检上访的处置工作,已成为我们迫切研究和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涉检上访的基本现状和特点    (一)涉检上访的基本状况  1、涉检上访案件内容复杂多样,既涉及到民事、行政方面,也涉及到刑事、经济方面民刑交集。据某地检察机关对近两年来办理涉检上访的统计显示,重信重访案件占该院涉检上访案件总数的1
期刊
减刑、假释、暂于监外执行等刑罚执行变更,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刑罚执行变更制度,体现了刑罚执行的灵活性,直接反映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调适作用,对于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提高改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认真研究刑罚变更执行监督,在执法中正确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在此,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践,就刑罚执行变更制度法律监督问题谈些浅
期刊
在司法实践中,证人证言的不良现象,直接影响了我国刑事案件的公正审判,本文旨在分析证人证言不良现象形成的原因,指出法律制度不健全是形成证人证言不良现象的客观原因,提出健立完善证言制度的探讨意见。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  证人证言是指知晓案件情况的人,应当事人或侦查司法机关的要求,所作的关于案件情况的陈述。证人证言  一般是口头陈述,以书面或录音的形式加以固定。证人证言  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刑事
期刊
关于“有无逮捕必要”的问题,在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刑事司法政策中的规定层出不穷。但遗憾的是这些法律规定都很抽象、操作性不强,仅是一些笼统的规定,使我们在实践中运用起来很难把握。逮捕又是很严厉的强制措施,肩负着社会防卫和保障人权两大职责,处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既要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又要贯彻各种刑事政策。在审查逮捕环节如何把握、适用逮捕措施值得我们探讨。    一、“有无逮捕必要”依据刑罚标准混乱
期刊
接待来访工作是检察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及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近年来,各地群众进京非正常上访、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的数量逐年上升。已严重影响到检察机关的形象,而其中大部分信访案件又是不服基层检察机关的处理决定引起的。面对这种形势,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检察院的信访工作,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涉检信访案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基层检察院面临的严峻课题。    一、涉检信访形
期刊
检察体制改革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个司法体制的进程。检察机关现行的人员管理办法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运用,尤其是检察技术人员在检察机关中所处的位置、所担负的责任不明析,严重的制约了检察技术职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检察技术人员管理机制改革势在必行,而检察技术人员分类管理又是检察技术人员管理机制改革的必由之路。笔者仅此谈一谈个人的一些粗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某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不断重视,乡镇学校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新建、改建、扩建教学楼、学生公寓工程大量增加。然而由于乡镇小学校园修缮而引起的中心小学校长职务犯罪也呈高发态势,研究乡镇中心小学校长职务犯罪的特点和成因,探索如何从制度的源头上遏制农村学校的职务犯罪,对于打击犯罪,促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学校校园修缮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