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央视《新闻调查》著名记者王志安日前在其新浪微博上记录一段“赴汉感想”:“接待我们的武汉司机特有本地荣誉感。他往黑漆漆的夜空中一指,说,‘那是中国最高的大楼’。到了光谷,他又说,‘这里有全世界最集中的大学生,大约六七十万’。‘你们看,这是亚洲最大的地铁站’。中国、亚洲、世界,三项第一全都占全了。”
整个城市都在为崛起做准备
事实上,过去一年来,关于15座新一线城市的排序在民间引起极大争议。在京沪广深四地遥遥领先已定型后,随后交椅的争夺已日趋白热化。
武汉,这座107年前打响近代革命第一枪的名城,这个曾与上海比肩凭借地理优势荣登“大码头”的商业大市,还会有机会吗?
日前,由全球最大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牵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18》城市调研报告,恰是其中一个颇为全面的注解。
在过去几年《机遇之城》系列报告的调研中,作为湖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江城”武汉一直是颇受瞩目的焦点,其整体排名亦逐年稳步上升。在最新一期报告中,武汉的排名位居除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外26个重点城市中的第二名,且在众多评价维度中均具有较强竞争力。
“武汉排名之所以靠前与下述四个方面密不可分:其一,该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在逐步加大,这有效带动了中国中部经济带的发展;其二,武汉的城市发展方向符合大趋势,且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上也做了不少工作;其三,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渐加强,很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在当地;其四,营商环境逐步改善,在国际国内都有比较领先的项目。”普华永道中国战略咨询部合伙人金军表示。
技术成熟度拔得头筹
“技术成熟度”是衡量城市尖端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维度,在该维度上,武汉不但与杭州并列第一位,还在其中“技术市场规模”这一变量中坐上头把交椅。
来自武汉市科技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武汉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登记额在全国15个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主要分布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而2017年,整个湖北省的技术合同交易额更突破千亿元大关,创造历史新高。
“技术市场规模”领先,“互联网+”变量亦不弱于前者。据了解,该变量使用“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作为衡量依据,直观反映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与农业、工业、餐饮、旅游、交通运输、 零售电商、金融等各个行业的结合情况。
通常情况来讲,“互联网+”的发展能够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有效激活发展潜能,拉动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在该项变量中,武汉在26个城市中排名第三位,仅在成都、杭州之后。
人才聚集潜力无限
技术成熟离不开人才落地,而“智力资本和创新”的核心也正是人和人才的培养。在该维度的评价中,武汉同样以较高分数排名前列。
在“科技支出比重”“研究与开发水平”“创新”“创业”等变量上,武汉表现较为突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大学以上教育成果。
作为中国著名高校所在地,武汉现有高校80余所,拥有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人,是中部人才高地。
除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优秀表现,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变量中,武汉也居26城的第一位。
一方面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才留下“为我所用”。
就武汉来讲,其于2017年初提出的“百万人才留汉计划”堪称重头戏——5年让20万大学生住进人才公寓、发放“人才住房券”、开发万个基层岗位、创业享1年免费工位……该计划从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高效服务等多个方面给予特殊政策,以期吸引更多年轻学子扎根武汉。
在该计划正式出炉后的一段时间内,相关配套政策也在陆续跟进,新近如3月19日发布的《关于大学毕业生租赁房相关政策的解读》就提出,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拥有武汉市户籍且家庭在武汉无自有住房的,均可申请租赁大学毕业生租赁房,并确保低于市场价20%,如属于合租,则可低于市场价30%。
有数据显示,2017年,武汉市实现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30.1万人,新落户14.2万人,分别是上年的2倍、6倍,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宜商环境显著提升
承接人才落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不可或缺。在这一维度,武汉又一次实现明显跨越。
《机遇之城2018》报告中的“宜商环境”维度更注重从投资者角度考察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此发展的软实力,具体来看它包含“创业便利性”“人均劳动纠纷数”“物流效率”“资本市场参与度”“商业运营风险”“财政收支平衡度”和“外贸依存度”七个变量,反映城市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综合治理状况。
在此维度位列第六名的武汉,与上年报告排名11位相比位次明显上升,这得益于其综合实力的提升。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变量是“创业便利性”,这与近年来武汉在鼓励企业创新创业方面做出的努力密不可分。
2017年武汉发布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支持创新创业发展新经济的政策清单》,被称为“新黄金十条”,该政策借鉴了国内外支持创新创业和新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促进了武汉在加强企业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武汉作为中部崛起重要城市的地位。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新近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武汉位列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前十名。2017年12月15日,武汉市亦成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唯一得主。
整个城市都在为崛起做准备
事实上,过去一年来,关于15座新一线城市的排序在民间引起极大争议。在京沪广深四地遥遥领先已定型后,随后交椅的争夺已日趋白热化。
武汉,这座107年前打响近代革命第一枪的名城,这个曾与上海比肩凭借地理优势荣登“大码头”的商业大市,还会有机会吗?
日前,由全球最大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牵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18》城市调研报告,恰是其中一个颇为全面的注解。
在过去几年《机遇之城》系列报告的调研中,作为湖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江城”武汉一直是颇受瞩目的焦点,其整体排名亦逐年稳步上升。在最新一期报告中,武汉的排名位居除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外26个重点城市中的第二名,且在众多评价维度中均具有较强竞争力。
“武汉排名之所以靠前与下述四个方面密不可分:其一,该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在逐步加大,这有效带动了中国中部经济带的发展;其二,武汉的城市发展方向符合大趋势,且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上也做了不少工作;其三,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渐加强,很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在当地;其四,营商环境逐步改善,在国际国内都有比较领先的项目。”普华永道中国战略咨询部合伙人金军表示。
技术成熟度拔得头筹
“技术成熟度”是衡量城市尖端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维度,在该维度上,武汉不但与杭州并列第一位,还在其中“技术市场规模”这一变量中坐上头把交椅。
来自武汉市科技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武汉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登记额在全国15个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主要分布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而2017年,整个湖北省的技术合同交易额更突破千亿元大关,创造历史新高。
“技术市场规模”领先,“互联网+”变量亦不弱于前者。据了解,该变量使用“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作为衡量依据,直观反映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与农业、工业、餐饮、旅游、交通运输、 零售电商、金融等各个行业的结合情况。
通常情况来讲,“互联网+”的发展能够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有效激活发展潜能,拉动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在该项变量中,武汉在26个城市中排名第三位,仅在成都、杭州之后。
人才聚集潜力无限
技术成熟离不开人才落地,而“智力资本和创新”的核心也正是人和人才的培养。在该维度的评价中,武汉同样以较高分数排名前列。
在“科技支出比重”“研究与开发水平”“创新”“创业”等变量上,武汉表现较为突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大学以上教育成果。
作为中国著名高校所在地,武汉现有高校80余所,拥有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人,是中部人才高地。
除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优秀表现,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变量中,武汉也居26城的第一位。
一方面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才留下“为我所用”。
就武汉来讲,其于2017年初提出的“百万人才留汉计划”堪称重头戏——5年让20万大学生住进人才公寓、发放“人才住房券”、开发万个基层岗位、创业享1年免费工位……该计划从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高效服务等多个方面给予特殊政策,以期吸引更多年轻学子扎根武汉。
在该计划正式出炉后的一段时间内,相关配套政策也在陆续跟进,新近如3月19日发布的《关于大学毕业生租赁房相关政策的解读》就提出,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拥有武汉市户籍且家庭在武汉无自有住房的,均可申请租赁大学毕业生租赁房,并确保低于市场价20%,如属于合租,则可低于市场价30%。
有数据显示,2017年,武汉市实现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30.1万人,新落户14.2万人,分别是上年的2倍、6倍,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宜商环境显著提升
承接人才落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不可或缺。在这一维度,武汉又一次实现明显跨越。
《机遇之城2018》报告中的“宜商环境”维度更注重从投资者角度考察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此发展的软实力,具体来看它包含“创业便利性”“人均劳动纠纷数”“物流效率”“资本市场参与度”“商业运营风险”“财政收支平衡度”和“外贸依存度”七个变量,反映城市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综合治理状况。
在此维度位列第六名的武汉,与上年报告排名11位相比位次明显上升,这得益于其综合实力的提升。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变量是“创业便利性”,这与近年来武汉在鼓励企业创新创业方面做出的努力密不可分。
2017年武汉发布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支持创新创业发展新经济的政策清单》,被称为“新黄金十条”,该政策借鉴了国内外支持创新创业和新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促进了武汉在加强企业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武汉作为中部崛起重要城市的地位。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新近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武汉位列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前十名。2017年12月15日,武汉市亦成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唯一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