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6月我们省将进行新的高考模式。哪么2020年6月的高考地理应如何复习?本人认为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仍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在题型、风格、呈现形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特点。试卷中自然地理的比重大于人文地理。地理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通过优选考试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维品质,实现高考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作用。因此我们的2020年的高考地理复习仍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 、高考地理复习要增强地理复习的育人功能,以突出价值观引领。
2020年的高考地理复习我们仍可沿着“一带一路”选取典型案例,彰显我国合作共赢、共享,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力求用新的地理思维、新途径去看待投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冷静理性看待现实世界,使地理复习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如前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36题从剑麻纤维的产需矛盾,基洛萨兴建农场的有利条件、农产品加工给当地带来的利益以实现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
地理复习应该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會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地理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看问题的敏感性。如2019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43题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开发成旅游观光地” 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可持续发展途径等。
二、高考地理复习要增强地理基础性,强调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
高考地理复习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掌握。地理复习的主干知识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带、工农业区位、流域的水循环、农业发展条件、区际联系、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中的生态建设等。如2017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6~8题呈现了经过模式化的闭合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未发生变化的背景,将水量平衡限定在降水与蒸发两者的关系上,重点考查学生对水量平衡原理的理解,纠正简单使用蒸发量来评价区域干旱程度的误区。又如2017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37题,以山地苔原带阴阳坡植被多样性差异为切入点,考查植被多样性差异的原因。
三、高考地理复习要体现地理思维能力的复习,注重真实地理问题的解决。
高考地理复习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强化关键能力的复习,拓宽复习素材范围,构建实际问题情境,不断创新能力学习方式方法,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1.高考地理复习要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性。高考地理复习要注重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如2017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37题给出“苔原带内部分异规律在某山峰南北坡体现不同”这一特殊地理现象,引导学生通过采用地理学中的要素关系分析方法(综合研究)和区域对比方法,最终实现了对这一现象形成机制的判定。展示了地理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思维过程,要求学生能应用材料提供的地理规律分析具体的地理问题。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地探究人与自然环境间是如何“互动”的,深化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高考地理复习要用创新设问的思路和形式,鼓励创新思维。设问是实现考查功能的关键一环。地理复习要注重对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设计,在延续往年风格相对稳定的基础上,2017年36、37题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就有较大的创新,其表现在:第一,设问的限定条件较多,如2017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36题(1)(2)的限制条件分别是“根据剑麻生长的条件和用途”、(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37(2)(3)(4)的限制条件分别是“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分析与阴坡相比”;“说明从2300米到2600米”;第二,每个小题有多个设问,答题思路要及时转向。如37(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四、高考地理复习要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理念,突显核心素养的地理复习。
高考地理试题历来注重培养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探求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起到积极导向作用。
1.高考地理复习要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立意。区域认知是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突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与联系,如36题(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对比,选择基洛萨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重点考查考生将基洛萨与地图上的不同区域进行比较,从众多要素中找出主要从交通、港口、与首都位置的关系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对于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
地理学要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全国I卷36题从剑麻纤维的产需矛盾,基洛萨兴建农场的有利条件、农产品加工的原因及给当地带来的利益等多个角度设问,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多要素进行分析,考查综合思维能力。
2.高考地理复习要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高考地理试题总是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在地理素材和地理情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地理问题, 启发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和地理思维进行思考。如1~3题“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情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进行思考和作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素养。
五、高考地理复习是一项严肃的问题,决不能听信所谓的权威人物的消息,应该脚踏实地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高考地理复习应该立足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原理,抓地理主干知识。地理基本概念与地理原理是地理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的基础,立足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原理不仅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保障。地理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地理的重点,也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因此建构学生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是地理教学的重点。
2.高考地理复习应该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是构成地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地理试题均是取材于真实的地理案例,而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需要基于某区域的背景,通过多角度、多要素的分析,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才能解决。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考地理复习应该设置新颖的地理问题情境,落实创新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地理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地理试题必然要创新地理问题情境,设计新的地理问题,考查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因此平时地理教学中要遵循地理教材,又不拘泥于地理教材。要对地理教材中进行二次开发,设置新的地理情境和开放性的新地理问题,灵活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原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一 、高考地理复习要增强地理复习的育人功能,以突出价值观引领。
2020年的高考地理复习我们仍可沿着“一带一路”选取典型案例,彰显我国合作共赢、共享,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力求用新的地理思维、新途径去看待投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冷静理性看待现实世界,使地理复习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如前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36题从剑麻纤维的产需矛盾,基洛萨兴建农场的有利条件、农产品加工给当地带来的利益以实现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
地理复习应该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會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地理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看问题的敏感性。如2019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43题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开发成旅游观光地” 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可持续发展途径等。
二、高考地理复习要增强地理基础性,强调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
高考地理复习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掌握。地理复习的主干知识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带、工农业区位、流域的水循环、农业发展条件、区际联系、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中的生态建设等。如2017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6~8题呈现了经过模式化的闭合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未发生变化的背景,将水量平衡限定在降水与蒸发两者的关系上,重点考查学生对水量平衡原理的理解,纠正简单使用蒸发量来评价区域干旱程度的误区。又如2017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37题,以山地苔原带阴阳坡植被多样性差异为切入点,考查植被多样性差异的原因。
三、高考地理复习要体现地理思维能力的复习,注重真实地理问题的解决。
高考地理复习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强化关键能力的复习,拓宽复习素材范围,构建实际问题情境,不断创新能力学习方式方法,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1.高考地理复习要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性。高考地理复习要注重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如2017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37题给出“苔原带内部分异规律在某山峰南北坡体现不同”这一特殊地理现象,引导学生通过采用地理学中的要素关系分析方法(综合研究)和区域对比方法,最终实现了对这一现象形成机制的判定。展示了地理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思维过程,要求学生能应用材料提供的地理规律分析具体的地理问题。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地探究人与自然环境间是如何“互动”的,深化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高考地理复习要用创新设问的思路和形式,鼓励创新思维。设问是实现考查功能的关键一环。地理复习要注重对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设计,在延续往年风格相对稳定的基础上,2017年36、37题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就有较大的创新,其表现在:第一,设问的限定条件较多,如2017年普通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Ⅰ卷)36题(1)(2)的限制条件分别是“根据剑麻生长的条件和用途”、(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37(2)(3)(4)的限制条件分别是“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分析与阴坡相比”;“说明从2300米到2600米”;第二,每个小题有多个设问,答题思路要及时转向。如37(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四、高考地理复习要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理念,突显核心素养的地理复习。
高考地理试题历来注重培养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探求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起到积极导向作用。
1.高考地理复习要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立意。区域认知是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突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与联系,如36题(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对比,选择基洛萨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重点考查考生将基洛萨与地图上的不同区域进行比较,从众多要素中找出主要从交通、港口、与首都位置的关系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对于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
地理学要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全国I卷36题从剑麻纤维的产需矛盾,基洛萨兴建农场的有利条件、农产品加工的原因及给当地带来的利益等多个角度设问,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多要素进行分析,考查综合思维能力。
2.高考地理复习要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高考地理试题总是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在地理素材和地理情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地理问题, 启发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和地理思维进行思考。如1~3题“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情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进行思考和作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素养。
五、高考地理复习是一项严肃的问题,决不能听信所谓的权威人物的消息,应该脚踏实地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高考地理复习应该立足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原理,抓地理主干知识。地理基本概念与地理原理是地理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的基础,立足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原理不仅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保障。地理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地理的重点,也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因此建构学生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是地理教学的重点。
2.高考地理复习应该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是构成地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地理试题均是取材于真实的地理案例,而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需要基于某区域的背景,通过多角度、多要素的分析,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才能解决。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考地理复习应该设置新颖的地理问题情境,落实创新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地理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地理试题必然要创新地理问题情境,设计新的地理问题,考查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因此平时地理教学中要遵循地理教材,又不拘泥于地理教材。要对地理教材中进行二次开发,设置新的地理情境和开放性的新地理问题,灵活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原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