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获得省赛课一等奖的“人体的神经调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例,具体分析、评价、探讨概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要求和注意点,倡导在概念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参与概念本质特征的概括活动。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概念教学;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37-1
本文以竹西中学肖蓓老师执教的“人体的神经调节”一课为例,通过对教学环节的评价来探讨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概念教学的基础
《人体的神经调节》一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1节,要求安排3课时。本课时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等三方面的内容。对于结构比较抽象的神经元、脑和脊髓的概念以及较多的术语,学生们难于记忆,成为教学难点。
本节课开始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准备一个夹子、一把手电筒、一个哨子、一支鲜花。分别找学生夹一夹手指、照一照眼睛,吹一吹哨子、闻一闻鲜花,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
评价:小活动涉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运动系统等,这样的情境创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活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很容易地就引入课题——人体的神经调节,为接下来的概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建构过程是概念教学的根本
1.认识神经元。
活动过程:学生尝试绘图(绘制一个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填图(分别在细胞结构模式图、神经元细胞结构模式图上填出各结构名称)、观察神经元细胞模型,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利用神经元模型师生合作演示兴奋在神经元间传导的过程,尝试概括神经元的功能。教师用神经元模型演示神经元长的树突和轴突及髓鞘构成一条神经纤维,由许多条神经纤维组成一束神经纤维,再由许多束神经纤维构成一条神经。
评价:首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动物细胞模式图并标注结构名称,教师在此基础上将之变形为神经元细胞,并补充结构名称。在获得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神经元突起的的特点留有深刻的印象。神经元和其他细胞在结构上主要区别是具有大量突起。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新知识同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这就是在学生的“前概念”基础上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接着,再展示直观的神经元模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树突和轴突特点的记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树突和轴突独属于突起,数条短而呈树枝状是树突,一条长而分支少是轴突。再接着,教师和学生利用神经元模型演示兴奋在神经元间传导的过程,学生对神经冲动有了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归纳出神经元的功能。
在探索神经元如何连接、神经纤维如何组成神经的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演示方式就像小学生玩的游戏,低幼而费时。但我们认为这样做不仅使课堂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体验概念的形成,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形象,直观易懂,印象深刻。这才是落实双基的教学,长期坚持可以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如果概念总是老师替学生完善、表达,不仅生动活泼的局面难以形成,更糟糕的是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理解的机会。
2.认识神经系统。
活动过程: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对照教材中人体神经系统组成模式图以及脑和脊髓的结构图,再结合脑模型的观察,分组合作填图,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脑与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评价:神经系统的组成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抽象的概念较多,在活动的组织上,教师指导学生对照教材中人体神经系统组成模式图以及脑和脊髓的结构图,再结合脑模型的观察,以填图的形式梳理神经系统的知识结构,了解各部分结构所具有的的生理功能,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构建概念图是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活动过程:将神经系统的组成用概念图表示出来,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整体感知神经系统。
评价:概念图的制作能有效呈现思维过程及知识联系,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神经系统知识的构建,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对所学过的概念加以编织及整理,使知识结构更完整。
本节课内容中的专有名词较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就巧妙地建立了概念图,不仅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一目了然,而且也把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我们认为,在理解科学概念时,教师要将零散的概念系统化,帮助学生理清各种关系,进行比较与区别,明晰其从属关系,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附着点,才可能实现有效学习。从本节课的课堂小结看,学生能说出具体知识,而且还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作用,教学效果很不错。
四、概念教学要使学生自然地、水到渠成地实现“概念的形成”
从课堂教学的要求看,概念教学的自然和水到渠成应包括两方面:一是知识的逻辑顺序自然;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自然。“自然的概念教学过程”是上述两方面的融合。在这节课的概念教学中,我们注意到教师从动物细胞模式图开始,在此基础上将之变形为神经元细胞,并补充结构名称。然后,再通过分组观察、讨论神经元模型,在获得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神经元的结构就“自然的”掌握了。这就是一个思维过程的自然。另外,引导学生通过模型观察、动手操作、讨论等形式,有序地给出神经元、神经元的连接、神经冲动、脑结构等概念,使得知识的逻辑顺序自然展示,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展开对以上相关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强调了“让学生参与到定义概念的活动中来”,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思维和活动,恰到好处地“以问题引导学习”,在“质疑—反思”的过程中深化概念的理解,使“概念的理解”成为学生自己主动思维的结果。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概念教学;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37-1
本文以竹西中学肖蓓老师执教的“人体的神经调节”一课为例,通过对教学环节的评价来探讨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概念教学的基础
《人体的神经调节》一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1节,要求安排3课时。本课时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等三方面的内容。对于结构比较抽象的神经元、脑和脊髓的概念以及较多的术语,学生们难于记忆,成为教学难点。
本节课开始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准备一个夹子、一把手电筒、一个哨子、一支鲜花。分别找学生夹一夹手指、照一照眼睛,吹一吹哨子、闻一闻鲜花,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
评价:小活动涉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运动系统等,这样的情境创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活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很容易地就引入课题——人体的神经调节,为接下来的概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建构过程是概念教学的根本
1.认识神经元。
活动过程:学生尝试绘图(绘制一个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填图(分别在细胞结构模式图、神经元细胞结构模式图上填出各结构名称)、观察神经元细胞模型,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利用神经元模型师生合作演示兴奋在神经元间传导的过程,尝试概括神经元的功能。教师用神经元模型演示神经元长的树突和轴突及髓鞘构成一条神经纤维,由许多条神经纤维组成一束神经纤维,再由许多束神经纤维构成一条神经。
评价:首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动物细胞模式图并标注结构名称,教师在此基础上将之变形为神经元细胞,并补充结构名称。在获得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神经元突起的的特点留有深刻的印象。神经元和其他细胞在结构上主要区别是具有大量突起。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使新知识同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这就是在学生的“前概念”基础上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接着,再展示直观的神经元模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树突和轴突特点的记忆。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树突和轴突独属于突起,数条短而呈树枝状是树突,一条长而分支少是轴突。再接着,教师和学生利用神经元模型演示兴奋在神经元间传导的过程,学生对神经冲动有了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归纳出神经元的功能。
在探索神经元如何连接、神经纤维如何组成神经的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演示方式就像小学生玩的游戏,低幼而费时。但我们认为这样做不仅使课堂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体验概念的形成,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形象,直观易懂,印象深刻。这才是落实双基的教学,长期坚持可以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如果概念总是老师替学生完善、表达,不仅生动活泼的局面难以形成,更糟糕的是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理解的机会。
2.认识神经系统。
活动过程: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对照教材中人体神经系统组成模式图以及脑和脊髓的结构图,再结合脑模型的观察,分组合作填图,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脑与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评价:神经系统的组成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抽象的概念较多,在活动的组织上,教师指导学生对照教材中人体神经系统组成模式图以及脑和脊髓的结构图,再结合脑模型的观察,以填图的形式梳理神经系统的知识结构,了解各部分结构所具有的的生理功能,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构建概念图是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活动过程:将神经系统的组成用概念图表示出来,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整体感知神经系统。
评价:概念图的制作能有效呈现思维过程及知识联系,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神经系统知识的构建,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对所学过的概念加以编织及整理,使知识结构更完整。
本节课内容中的专有名词较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就巧妙地建立了概念图,不仅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一目了然,而且也把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我们认为,在理解科学概念时,教师要将零散的概念系统化,帮助学生理清各种关系,进行比较与区别,明晰其从属关系,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附着点,才可能实现有效学习。从本节课的课堂小结看,学生能说出具体知识,而且还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作用,教学效果很不错。
四、概念教学要使学生自然地、水到渠成地实现“概念的形成”
从课堂教学的要求看,概念教学的自然和水到渠成应包括两方面:一是知识的逻辑顺序自然;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自然。“自然的概念教学过程”是上述两方面的融合。在这节课的概念教学中,我们注意到教师从动物细胞模式图开始,在此基础上将之变形为神经元细胞,并补充结构名称。然后,再通过分组观察、讨论神经元模型,在获得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对神经元的结构就“自然的”掌握了。这就是一个思维过程的自然。另外,引导学生通过模型观察、动手操作、讨论等形式,有序地给出神经元、神经元的连接、神经冲动、脑结构等概念,使得知识的逻辑顺序自然展示,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展开对以上相关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强调了“让学生参与到定义概念的活动中来”,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思维和活动,恰到好处地“以问题引导学习”,在“质疑—反思”的过程中深化概念的理解,使“概念的理解”成为学生自己主动思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