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聆听了潘建明、钱云翔两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关于数学教学方面的专题报告,两位教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课堂从师本走向生本、教师从主导走向引领、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教育理念。潘建明教师在《找规律》一课中体现了其因材循导、让学生自觉体悟、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思想理念。
在本节课中,潘建明教师遵循学生知识、能力、认知水平和情感成长逻辑链的规律,抓住核心知识发展的根本,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组织了学习活动。变“教”为“导”,让学生变“听”为“学”,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有效地參与,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到数字规律和方法步骤。在教学中,潘建明教师成为一名倾听者,让学生有思考也有精彩的表述,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
本节课中,潘建明教师显示了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面对学生出现的困惑和错误,他并没有给出判定,而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对解法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体验、领悟、感悟和顿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解决困惑戓错误,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有活力、有挑战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自觉成长”。
数学课堂教学少不了师生、生生和生本间语言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潘建明教师在课堂上频繁地为学生竖起大拇指,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及时评价,通过量化对小组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勇气。
另一方面,课堂上气氛激烈而有序,感受颇深的是潘建明教师在课堂上能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构建了民主开放的课堂生态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平等对话中,也让教师们受到了“教育”的“洗礼”。
通过与名师近距离的交流学习,收获颇多:一是感慨于这些特级教师们将各自的理念运用在高超的教学中,并且艺术般地践行于课堂中;二是被他们渊博的专业知识、幽默风趣的理念阐释、对数学学科内容的高度理解把握所折服;结合学习笔者想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无论通过什么形式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思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要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即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知道知识从何而来。
以概念课教学为例,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学习都是有其背景的,有抽象得到的、有归纳类比得到的等等,重视不同概念的生成过程,才会把这些不同的概念分到不同的家族谱系中,不致其乱了辈分,既要让学生知道概念从何而来,在学习知识的生成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寻求真理、善于分类的习惯以及归纳、抽象、演绎等数学能力,针对于其他的内容也是同样的道理。
重视数学例题的学习
避免例题习题化,而失去其推理、步骤过程的示范性功能。在例题学习中,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如审题能力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总能听到反应很多学生不审题也不会审题的声音,这就促使我们应该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没有以节约时间为由,给出题目就急于为学生解答的情况呢?审题能力是需要培养的,通过审题找出题目中的主要数量或图形条件,并由这些条件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及其内在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因此,教师要通过对例题的研究,通过变式训练、寻求一题多解等方法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
习题教学中展现完整的思考过程,就是最好的指导
在进行习题训练时,遇到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最好教师能和学生共同思考,把思维上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会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经常性的训练会提高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对毕业班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很有效的。
此外,习题的布置与设计应精简,避免同类型题目重复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会有一个后果就是一旦学生把这种问题解错,就会不断巩固错误,到时再纠正就太难了,所以要促使习题设计从重“题量”到重“质量”进行转变。
最后,把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表达、描述,在这一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对问题的解法分析,又能充分暴露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出现问题或错误就是良好的教育契机,潘建明教师在这一点上做得特别好,让学生充分交流、让问题充分暴露,针对出现的问题再进行更正和对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学习,笔者更多地发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我将在课堂中落实名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反思,积极探索,为自己的尽快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本节课中,潘建明教师遵循学生知识、能力、认知水平和情感成长逻辑链的规律,抓住核心知识发展的根本,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组织了学习活动。变“教”为“导”,让学生变“听”为“学”,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有效地參与,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到数字规律和方法步骤。在教学中,潘建明教师成为一名倾听者,让学生有思考也有精彩的表述,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
本节课中,潘建明教师显示了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面对学生出现的困惑和错误,他并没有给出判定,而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对解法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体验、领悟、感悟和顿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解决困惑戓错误,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有活力、有挑战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自觉成长”。
数学课堂教学少不了师生、生生和生本间语言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潘建明教师在课堂上频繁地为学生竖起大拇指,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及时评价,通过量化对小组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勇气。
另一方面,课堂上气氛激烈而有序,感受颇深的是潘建明教师在课堂上能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构建了民主开放的课堂生态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平等对话中,也让教师们受到了“教育”的“洗礼”。
通过与名师近距离的交流学习,收获颇多:一是感慨于这些特级教师们将各自的理念运用在高超的教学中,并且艺术般地践行于课堂中;二是被他们渊博的专业知识、幽默风趣的理念阐释、对数学学科内容的高度理解把握所折服;结合学习笔者想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无论通过什么形式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思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要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即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知道知识从何而来。
以概念课教学为例,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学习都是有其背景的,有抽象得到的、有归纳类比得到的等等,重视不同概念的生成过程,才会把这些不同的概念分到不同的家族谱系中,不致其乱了辈分,既要让学生知道概念从何而来,在学习知识的生成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寻求真理、善于分类的习惯以及归纳、抽象、演绎等数学能力,针对于其他的内容也是同样的道理。
重视数学例题的学习
避免例题习题化,而失去其推理、步骤过程的示范性功能。在例题学习中,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如审题能力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总能听到反应很多学生不审题也不会审题的声音,这就促使我们应该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没有以节约时间为由,给出题目就急于为学生解答的情况呢?审题能力是需要培养的,通过审题找出题目中的主要数量或图形条件,并由这些条件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及其内在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因此,教师要通过对例题的研究,通过变式训练、寻求一题多解等方法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
习题教学中展现完整的思考过程,就是最好的指导
在进行习题训练时,遇到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最好教师能和学生共同思考,把思维上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会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经常性的训练会提高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对毕业班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很有效的。
此外,习题的布置与设计应精简,避免同类型题目重复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会有一个后果就是一旦学生把这种问题解错,就会不断巩固错误,到时再纠正就太难了,所以要促使习题设计从重“题量”到重“质量”进行转变。
最后,把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表达、描述,在这一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对问题的解法分析,又能充分暴露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出现问题或错误就是良好的教育契机,潘建明教师在这一点上做得特别好,让学生充分交流、让问题充分暴露,针对出现的问题再进行更正和对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学习,笔者更多地发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我将在课堂中落实名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反思,积极探索,为自己的尽快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