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找到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主要包括教育质量较低,学校文化融入困难,家庭教育缺失,心理不适应等四个方面。针对这四个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策略:一是创设优质的学校文化环境,安其心。二是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舒其困。三是开发多元化的课程,激其志。四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动其情。本文试图去论述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提高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的质量有一定的实际运用价值。
【关键词】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江高作为白云区的工业重镇,有多个重点项目落户,如白云电气、欧派、广铝、白云清洁等总部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者在逐年增加,镇内的几所民办学校,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同时随着《广州白云区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实施办法》的实施,更多的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国家规定外来工子女也应和本地孩子一样享有义务教育的基本权益,并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外来工子女教育还存在着教育质量较低,学校文化融入困难,家庭教育缺失,心理不适应等诸多问题。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关注这些“流动花朵”,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问题现状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的方法策略,我对本镇的以外来工子女
为主的民办学校和几所外地生比较多的公办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到目前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的状况,并对造成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学生现状:72.3%的学生至少转过一次学。80.2%的学生认为自己自卑,缺乏自信心。68.6%的学生觉得到学校学习不知道是为什么。72.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应环境。12.9%的学生有参加舞蹈、乐器等培训班。外来务工者子女由于特殊家庭状况,表现出来的一是流动性强,学校难于管理,教育缺乏延续性;二是理想目标不明确,兴趣和爱好基本没有,学习很被动,成绩普遍比较差;三是以自我为中心,沟通交往能力差,不能融入城市教育;四是在心理健康上,表现为胆怯,缺乏自信心。
(二)家庭现状:35.2%的孩子家长学历为初中,只有8.5%的学生家长学历为本科。46.2%的家庭除课本外没有其他的课外书。62.9%的家长早出晚归,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家庭教育观念薄弱,家长文化程度低,承担子女教育能力不足。他们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很少帮助孩子解决课业上的困难,更少机会带孩子外出活动,也很少主动与学校沟通,没有形成家校合力。
(三)学校状况:81.6%的教师认为外来务工者子女难教。24.2%的教师有针对外来务工者子女的特点进行教育。从调查可看出以外来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整体低于公办学校。由于外来工子女基础比较差,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学校缺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育。
爱因斯坦说:“当学生把学校教给他的所有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外来务工者子女尤为重要。
三、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从知行统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四个方面为他们解决教育问题。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环境,以安其心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的对孩子们发表演说。学校应给这些“流动的花朵”创设宽松和谐的一方沃土,给他们一个适应期,让他们可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更快地适应新学校,并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集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多关心这些外来务工者子女,以真挚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他们,对他们要多一些理解和信任,多一些宽容和鼓励。
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的英才小学、珠江中学,就以特色学校的创建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感悟、理解,并内化为自身的品德与修养。如:“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共成长”“手拉手”“爱心义卖”等一系列爱心活动,“艺术节”“体育节”“学科活动周”等活动。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体验成长的幸福,对学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构建起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心灵家园。
(二)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以舒其困
外来务工者大多工作时间比较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更多的家长认为能赚钱供孩子读书,给孩子买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需求有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要注意到子女从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是否对新地方有抵触情绪、不适应新环境、有迷茫或恐惧感;子女在新学校学习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如何,和同学是否融洽相处;老师是否公平对待,是否给子女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家长要能帮助孩子做出困境。
学生成长的环境是学校和家庭,学校对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要勤联系、多家访。如有着家访优良传统的石龙中学,通过家访向家长讲讲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和优点,对于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沟通解决的方法。在校的外来工子女也就喜欢这所学校,爱上学了。学校还要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学习等渠道与家长沟通,广铁八小、江高镇中心小学这些外来工子女比较多的学校,都是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另一方面,家长也应主动跟学校联系,为子女做出表率,家校配合,才能共同帮助孩子、教育好孩子。
(三)开发多元化的课程,以励其志
研究证明,大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焦虑,有些孩子对考试怀有害怕心理,担心上课被老师提问,因为心理壓力等出现心慌害怕,经常上厕所,难以入睡等现象。还有些孩子自责倾向,认为自己不好,自己不勇敢,对不起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学校应结合实际,创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找到适合其发展的学科,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 外来工子女比较多的江高镇中心小学、广铁八小、神山中学为广州市特色学校,以外来务工者子女为主的英才小学、珠江中学是白云区特色学校,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如珠江中学针对学生不自信、行为习惯自由散漫、学科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开展了“以艺修身 涵养品性”的教育探索,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校本课程:合唱、吉他、葫芦丝、剪纸、书法、农耕、插画等,在一系列的课程调动了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利用活动规则与秩序,对他们的思想、行为進行影响。孩子们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比赛,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加自信、开朗了。
(四)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动其情
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新环境下融合教育中会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学习上的困惑、心理上的障碍、家庭生活中的缺失等,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恰当,才能真正打动“流动花朵”们的内心世界,有所触动。
1.建立校本德育目标体系,以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标准
探索课堂教育的评价形式,形成多元和灵活的评价方式,不单一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学生生源特点,建立校本德育目标体系。
如:1-3年级重点在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文明习惯与阅读习惯;4-6年级重点在于奠定健全的人格基础与学习力。7-9年级重点在于树立端正的自我观、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善于合作。如外来工子女较多的神山二小,制订了《养成好习惯的三年建设方案》,确定了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三年后要达到的目标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孝敬父母,认真完成自己的作业。虽然目标不是很大,但已做到了德育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那就是每一位学生都知道感恩,能做到体贴父母,能做自己的事情。评价学生的方式是能达到阶段性目标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2.促进融合教育,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融合教育”指外来务工者子女在学习、生活、心理上迅速与本地融合,并促使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全体教师要树立公平的教育观,这点对外来务工者子女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针对“流动花朵”心理存在自卑的实际状况而制定有效的在课堂上有针对地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良好的心理品质策略研究,精心策划各种学生容易参与的教学活动,在鼓励赏识教育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交给学生战胜自卑情结的好办法和技巧。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小组之间合作,进而组与组合作,班与班合作,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依靠集体的力量,让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激励教育,多元评价,注重个性与成长的表彰。如:“纪律标兵”“礼仪之星”“最佳值日生”“小小画家”“艺术明星”“体育名星”等。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从外来工子女生活、学习中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和对问题认识的角度出发,着重于促进外来务工者子女的道德观念、文明素质的提高,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品德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我们德育工作要做到持之以恒。
四、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问题的反思
1.外来务工者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原因和居住环境的限制,没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这些都对其子女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建立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提高外来工教育意识的善教体系。
2.外来务工者子女的社会教育缺失,他们几乎不主动参与到社会教育中去,如图书馆、少年宫、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很少有他们的身影。
3.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不只是制定完备的德育教育规划,将理想信念、公民素养、行为养成和人格品质作为品德教育内容,更应该亲身体验,才能转化为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张大均 顾明远.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訾慧.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D]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任佳慧.农民工子女流入经济发达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状况的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6.
[6]闫广芬.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J].安徽农业科学,2006.
【关键词】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江高作为白云区的工业重镇,有多个重点项目落户,如白云电气、欧派、广铝、白云清洁等总部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者在逐年增加,镇内的几所民办学校,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同时随着《广州白云区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实施办法》的实施,更多的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国家规定外来工子女也应和本地孩子一样享有义务教育的基本权益,并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外来工子女教育还存在着教育质量较低,学校文化融入困难,家庭教育缺失,心理不适应等诸多问题。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关注这些“流动花朵”,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问题现状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的方法策略,我对本镇的以外来工子女
为主的民办学校和几所外地生比较多的公办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到目前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的状况,并对造成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学生现状:72.3%的学生至少转过一次学。80.2%的学生认为自己自卑,缺乏自信心。68.6%的学生觉得到学校学习不知道是为什么。72.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应环境。12.9%的学生有参加舞蹈、乐器等培训班。外来务工者子女由于特殊家庭状况,表现出来的一是流动性强,学校难于管理,教育缺乏延续性;二是理想目标不明确,兴趣和爱好基本没有,学习很被动,成绩普遍比较差;三是以自我为中心,沟通交往能力差,不能融入城市教育;四是在心理健康上,表现为胆怯,缺乏自信心。
(二)家庭现状:35.2%的孩子家长学历为初中,只有8.5%的学生家长学历为本科。46.2%的家庭除课本外没有其他的课外书。62.9%的家长早出晚归,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家庭教育观念薄弱,家长文化程度低,承担子女教育能力不足。他们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很少帮助孩子解决课业上的困难,更少机会带孩子外出活动,也很少主动与学校沟通,没有形成家校合力。
(三)学校状况:81.6%的教师认为外来务工者子女难教。24.2%的教师有针对外来务工者子女的特点进行教育。从调查可看出以外来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整体低于公办学校。由于外来工子女基础比较差,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学校缺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育。
爱因斯坦说:“当学生把学校教给他的所有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外来务工者子女尤为重要。
三、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从知行统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四个方面为他们解决教育问题。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环境,以安其心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的对孩子们发表演说。学校应给这些“流动的花朵”创设宽松和谐的一方沃土,给他们一个适应期,让他们可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更快地适应新学校,并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集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多关心这些外来务工者子女,以真挚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他们,对他们要多一些理解和信任,多一些宽容和鼓励。
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的英才小学、珠江中学,就以特色学校的创建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感悟、理解,并内化为自身的品德与修养。如:“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共成长”“手拉手”“爱心义卖”等一系列爱心活动,“艺术节”“体育节”“学科活动周”等活动。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体验成长的幸福,对学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构建起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心灵家园。
(二)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以舒其困
外来务工者大多工作时间比较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更多的家长认为能赚钱供孩子读书,给孩子买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需求有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要注意到子女从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是否对新地方有抵触情绪、不适应新环境、有迷茫或恐惧感;子女在新学校学习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如何,和同学是否融洽相处;老师是否公平对待,是否给子女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家长要能帮助孩子做出困境。
学生成长的环境是学校和家庭,学校对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要勤联系、多家访。如有着家访优良传统的石龙中学,通过家访向家长讲讲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和优点,对于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沟通解决的方法。在校的外来工子女也就喜欢这所学校,爱上学了。学校还要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学习等渠道与家长沟通,广铁八小、江高镇中心小学这些外来工子女比较多的学校,都是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另一方面,家长也应主动跟学校联系,为子女做出表率,家校配合,才能共同帮助孩子、教育好孩子。
(三)开发多元化的课程,以励其志
研究证明,大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焦虑,有些孩子对考试怀有害怕心理,担心上课被老师提问,因为心理壓力等出现心慌害怕,经常上厕所,难以入睡等现象。还有些孩子自责倾向,认为自己不好,自己不勇敢,对不起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学校应结合实际,创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找到适合其发展的学科,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 外来工子女比较多的江高镇中心小学、广铁八小、神山中学为广州市特色学校,以外来务工者子女为主的英才小学、珠江中学是白云区特色学校,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如珠江中学针对学生不自信、行为习惯自由散漫、学科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开展了“以艺修身 涵养品性”的教育探索,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校本课程:合唱、吉他、葫芦丝、剪纸、书法、农耕、插画等,在一系列的课程调动了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利用活动规则与秩序,对他们的思想、行为進行影响。孩子们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比赛,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加自信、开朗了。
(四)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动其情
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新环境下融合教育中会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学习上的困惑、心理上的障碍、家庭生活中的缺失等,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恰当,才能真正打动“流动花朵”们的内心世界,有所触动。
1.建立校本德育目标体系,以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标准
探索课堂教育的评价形式,形成多元和灵活的评价方式,不单一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学生生源特点,建立校本德育目标体系。
如:1-3年级重点在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文明习惯与阅读习惯;4-6年级重点在于奠定健全的人格基础与学习力。7-9年级重点在于树立端正的自我观、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善于合作。如外来工子女较多的神山二小,制订了《养成好习惯的三年建设方案》,确定了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三年后要达到的目标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孝敬父母,认真完成自己的作业。虽然目标不是很大,但已做到了德育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那就是每一位学生都知道感恩,能做到体贴父母,能做自己的事情。评价学生的方式是能达到阶段性目标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2.促进融合教育,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融合教育”指外来务工者子女在学习、生活、心理上迅速与本地融合,并促使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全体教师要树立公平的教育观,这点对外来务工者子女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针对“流动花朵”心理存在自卑的实际状况而制定有效的在课堂上有针对地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良好的心理品质策略研究,精心策划各种学生容易参与的教学活动,在鼓励赏识教育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交给学生战胜自卑情结的好办法和技巧。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小组之间合作,进而组与组合作,班与班合作,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依靠集体的力量,让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激励教育,多元评价,注重个性与成长的表彰。如:“纪律标兵”“礼仪之星”“最佳值日生”“小小画家”“艺术明星”“体育名星”等。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从外来工子女生活、学习中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和对问题认识的角度出发,着重于促进外来务工者子女的道德观念、文明素质的提高,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品德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我们德育工作要做到持之以恒。
四、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问题的反思
1.外来务工者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原因和居住环境的限制,没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这些都对其子女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建立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提高外来工教育意识的善教体系。
2.外来务工者子女的社会教育缺失,他们几乎不主动参与到社会教育中去,如图书馆、少年宫、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很少有他们的身影。
3.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不只是制定完备的德育教育规划,将理想信念、公民素养、行为养成和人格品质作为品德教育内容,更应该亲身体验,才能转化为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张大均 顾明远.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訾慧.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D]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任佳慧.农民工子女流入经济发达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状况的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6.
[6]闫广芬.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J].安徽农业科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