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也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来看,它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就列出了汉语拼音的要求:1.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2.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拼音是学生学习、掌握汉字和普通话一种工具、一把钥匙。有了此工具,才能更好地识字。比如你去抓鱼,用空手去抓快还是用网捞快呢?当然用网要方便多了,而网就是工具。
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教材中,拼音教学采用的是边识字读儿歌边学拼音的形式,目的是减轻学生单纯学拼音的枯燥感、厌倦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拼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学生掌握得还不够扎实,体现在到了中、高年级之后,遇到不会读、写、理解的字、词,常常或读错音,或写别字、错字;遇到查字典了,往往不会熟练地运用最能体现速度的音序查字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如何让学生牢牢地掌握拼音这个语文工具?这成了一直困惑着我们的问题。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我们以备课组、教研组申报的研究项目为契机,结合一年级学生对拼音的需求,开展了实践与研究。
一、我们的实践
(一) 调整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学前,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汪老师来我校指导工作,他的一番话为我们指点了迷津:为何不把新教材、老教材这两套教材的长处整合起来呢?为什么要拘泥于现在的教材呢?我们可以以拼音带汉字学习,而所带之字又是与所学拼音有关,起巩固拼音的作用,这样的拼音教学可以让孩子掌握得更好。这番话使我们茅塞顿开,是呀,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合理地处理教材,这样才对学生的发展有利。
我们首先对教材进行调整,也就是对“读儿歌识字学拼音”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把它分为两部分,时间跨度仍旧为九周。
第一部分首要任务是学习汉语拼音,其次是识字,为期四周。如教学单韵母“ɑ、o、e”时,我们所选的字是“大”、“八”、“伯”与之相配套;教学“ɑi、ei、ui”时,我们所选的字是“排、飞、队”与之相配套等等。在这阶段,我们安排学生认识54个生字。这样安排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同时对学生所学的拼音有一个巩固的作用。这些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结合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笔画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作字形分析,让学生整体认识即可,我们把重心放在了学拼音上。
第二部分首要任务是复习拼音,其次是学生字,再次是读儿歌,为期五周。由于前期拼音的目标是学得扎实,学得有兴趣,所以所花时间较多,因此如果不对教材做“减法”,则教学时间不够。考虑到不少学生在幼儿园时就能背诵好多儿歌,此时减去几首儿歌的教学影响也不大,因此我们就对这部分的儿歌做了“减法”。如第16课《水里的娃娃》,要学习的生字是“娃、心、青、蛙”,其中“娃”安排在第6课《打电话》中出现,“心”安排在第25课《吹泡泡》中出现,“青、蛙”安排在第26课《轰隆隆》中出现,这样第16课的儿歌就不采用了。又如第8课《小花鼓》中要学习的生字是“面、在、哭、哥”,其中“面、在”安排在第17课《燕子南飞》中出现,“哭”在第22课《我的鞋》中出现,“哥”在第12课《看马戏》中出现,这样第8课的儿歌也不采用了。按照这样的选择法,我们删去了七首儿歌。在平时的几乎每天两教时的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是教一首儿歌,同时认读5~6个生字。这样的安排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多一点时间巩固拼音。
(二) 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学得好坏,对于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既要使学生学得愉快,又要使学生学得扎实。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来实施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情境图示法
6、7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力较差,注意力难以持久。新教材考虑这些特点,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我们经常利用插图来帮助孩子识记字母。例如:教学“ɑ、o、e”时,因为学生在入学前就对拼音有或多或少的知晓,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直接出示情景图,让孩子在图画中找出今天我们要学哪些字母。引导孩子边看图,边说出“ɑ、o、e” 所藏的位置。小女孩的头部像“ɑ”的形状,小女孩张大嘴巴唱的就是“ɑ”的音。
2. 歌诀法
所谓歌诀法,就是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选一些学生喜欢的顺口的儿歌,把儿歌放到拼音教学中,使孩子们的口齿得到锻炼,既纠正了错误的读音,区分了字形,还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单韵母时,可以先把一些简单的歌诀教给学生说一说、记一记,慢慢地让学生试着自己看图创编简单的儿歌,经过启发、观察,学生的思维一经打开,许多精彩的歌诀产生了:“乌鸦做窝uuu,小鱼吹泡泡ü ü ü ,拐棍f ,伞把t,椅子h,一根小棒 l l l”等等。
3. 游戏法
所谓游戏法就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拼音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我说你猜”,可以看口型猜猜老师要读什么音,如ɑo、ou、iu;还可以是老师说字母的形状,学生说字母。如老师说:两个门洞,学生说:m m m。
(三) 乐中巩固,创设学拼音大环境
汉语拼音通过四至五周的学习还不能有立竿见影之效,必须经常训练,长期巩固。我们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拼音学习的大环境,如,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一些注音儿歌、注音故事;在每个学生的作业本上用音节注上学生的姓名,让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发作业本,等等。再比如,打扑克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游戏,可以利用这种游戏进行拼音练习。玩法有很多,例如:在学了声母、韵母后,也可以玩打扑克式的游戏进行拼音练习。一学生拿写有声母的扑克牌,一学生拿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同学同时出牌,谁先拼出由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这两张扑克牌就归谁。最后,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谁就赢了。另外,我们还在教室的图书角中放上带拼音的文学作品,学生有空时便可随意阅读。 二、实践效果
(一) 学生拼音基础扎实,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在这次拼音强化学习中,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再次是读儿歌。我们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踏踏实实地学拼音,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拼音,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扎扎实实地学好汉语拼音。
在这次的拼音强化学习中,我们的学生已经可以借助拼音阅读带拼音的课文和注音的课外读物。在阅读中,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也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标准的普通话。比如:学生可以轻松地阅读《小学生拼音报》等带拼音的读物。
(二) 教师教学能力有所提高,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发展
1. 整合教材的能力
整合教材是一个极富挑战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更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面对如何让学生的拼音掌握得更加扎实的问题,我们整合了新老教材的优势,采用了“集中拼音,以音带字,以字助音,以儿歌助音”的方法来突破。在这个研修、突破的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整合能力也有所提高。
2. 拼音教学能力
通过汉语拼音的教学,我们更深层次地明白培养学生兴趣是最关键的。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发挥集体的智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自己的拼音教学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如单韵母i的标调有些特别,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直接把声调标在的i的头上。对于这个特殊的标调规则,我们也请出歌诀来帮忙——“小i,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这样当学生要给i加声调时就会去点了。在这次提高学生拼音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对老师、专家开了一堂课,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3. 开发校本教材的能力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项目组认为开发符合实际的校本教材,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教学实际中去发现问题与困惑,以此为基础写出比较切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详细教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修正、调整、逐步完善。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经验反思过程,然后把所反思的内容编辑成文,形成了《趣味拼音》校本教材。
小学阶段要求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拼音更是基础的基础,我们在这次校本研修中作了很好的落实。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对拼音的兴趣、拼读能力均大大提高;通过专家的指导,我们知道对教材要利用、要依托,但更要探索与创新。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得更扎实。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效地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探索出一条拼音教学的新途径。
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来看,它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就列出了汉语拼音的要求:1.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2.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拼音是学生学习、掌握汉字和普通话一种工具、一把钥匙。有了此工具,才能更好地识字。比如你去抓鱼,用空手去抓快还是用网捞快呢?当然用网要方便多了,而网就是工具。
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教材中,拼音教学采用的是边识字读儿歌边学拼音的形式,目的是减轻学生单纯学拼音的枯燥感、厌倦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拼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学生掌握得还不够扎实,体现在到了中、高年级之后,遇到不会读、写、理解的字、词,常常或读错音,或写别字、错字;遇到查字典了,往往不会熟练地运用最能体现速度的音序查字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如何让学生牢牢地掌握拼音这个语文工具?这成了一直困惑着我们的问题。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我们以备课组、教研组申报的研究项目为契机,结合一年级学生对拼音的需求,开展了实践与研究。
一、我们的实践
(一) 调整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学前,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汪老师来我校指导工作,他的一番话为我们指点了迷津:为何不把新教材、老教材这两套教材的长处整合起来呢?为什么要拘泥于现在的教材呢?我们可以以拼音带汉字学习,而所带之字又是与所学拼音有关,起巩固拼音的作用,这样的拼音教学可以让孩子掌握得更好。这番话使我们茅塞顿开,是呀,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合理地处理教材,这样才对学生的发展有利。
我们首先对教材进行调整,也就是对“读儿歌识字学拼音”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把它分为两部分,时间跨度仍旧为九周。
第一部分首要任务是学习汉语拼音,其次是识字,为期四周。如教学单韵母“ɑ、o、e”时,我们所选的字是“大”、“八”、“伯”与之相配套;教学“ɑi、ei、ui”时,我们所选的字是“排、飞、队”与之相配套等等。在这阶段,我们安排学生认识54个生字。这样安排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同时对学生所学的拼音有一个巩固的作用。这些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结合语言环境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也没有认识偏旁笔画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作字形分析,让学生整体认识即可,我们把重心放在了学拼音上。
第二部分首要任务是复习拼音,其次是学生字,再次是读儿歌,为期五周。由于前期拼音的目标是学得扎实,学得有兴趣,所以所花时间较多,因此如果不对教材做“减法”,则教学时间不够。考虑到不少学生在幼儿园时就能背诵好多儿歌,此时减去几首儿歌的教学影响也不大,因此我们就对这部分的儿歌做了“减法”。如第16课《水里的娃娃》,要学习的生字是“娃、心、青、蛙”,其中“娃”安排在第6课《打电话》中出现,“心”安排在第25课《吹泡泡》中出现,“青、蛙”安排在第26课《轰隆隆》中出现,这样第16课的儿歌就不采用了。又如第8课《小花鼓》中要学习的生字是“面、在、哭、哥”,其中“面、在”安排在第17课《燕子南飞》中出现,“哭”在第22课《我的鞋》中出现,“哥”在第12课《看马戏》中出现,这样第8课的儿歌也不采用了。按照这样的选择法,我们删去了七首儿歌。在平时的几乎每天两教时的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是教一首儿歌,同时认读5~6个生字。这样的安排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多一点时间巩固拼音。
(二) 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学得好坏,对于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既要使学生学得愉快,又要使学生学得扎实。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来实施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情境图示法
6、7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力较差,注意力难以持久。新教材考虑这些特点,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我们经常利用插图来帮助孩子识记字母。例如:教学“ɑ、o、e”时,因为学生在入学前就对拼音有或多或少的知晓,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直接出示情景图,让孩子在图画中找出今天我们要学哪些字母。引导孩子边看图,边说出“ɑ、o、e” 所藏的位置。小女孩的头部像“ɑ”的形状,小女孩张大嘴巴唱的就是“ɑ”的音。
2. 歌诀法
所谓歌诀法,就是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选一些学生喜欢的顺口的儿歌,把儿歌放到拼音教学中,使孩子们的口齿得到锻炼,既纠正了错误的读音,区分了字形,还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单韵母时,可以先把一些简单的歌诀教给学生说一说、记一记,慢慢地让学生试着自己看图创编简单的儿歌,经过启发、观察,学生的思维一经打开,许多精彩的歌诀产生了:“乌鸦做窝uuu,小鱼吹泡泡ü ü ü ,拐棍f ,伞把t,椅子h,一根小棒 l l l”等等。
3. 游戏法
所谓游戏法就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拼音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我说你猜”,可以看口型猜猜老师要读什么音,如ɑo、ou、iu;还可以是老师说字母的形状,学生说字母。如老师说:两个门洞,学生说:m m m。
(三) 乐中巩固,创设学拼音大环境
汉语拼音通过四至五周的学习还不能有立竿见影之效,必须经常训练,长期巩固。我们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拼音学习的大环境,如,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一些注音儿歌、注音故事;在每个学生的作业本上用音节注上学生的姓名,让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发作业本,等等。再比如,打扑克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游戏,可以利用这种游戏进行拼音练习。玩法有很多,例如:在学了声母、韵母后,也可以玩打扑克式的游戏进行拼音练习。一学生拿写有声母的扑克牌,一学生拿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同学同时出牌,谁先拼出由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这两张扑克牌就归谁。最后,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谁就赢了。另外,我们还在教室的图书角中放上带拼音的文学作品,学生有空时便可随意阅读。 二、实践效果
(一) 学生拼音基础扎实,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在这次拼音强化学习中,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拼音,其次是认汉字,再次是读儿歌。我们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踏踏实实地学拼音,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拼音,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扎扎实实地学好汉语拼音。
在这次的拼音强化学习中,我们的学生已经可以借助拼音阅读带拼音的课文和注音的课外读物。在阅读中,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也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标准的普通话。比如:学生可以轻松地阅读《小学生拼音报》等带拼音的读物。
(二) 教师教学能力有所提高,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发展
1. 整合教材的能力
整合教材是一个极富挑战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更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面对如何让学生的拼音掌握得更加扎实的问题,我们整合了新老教材的优势,采用了“集中拼音,以音带字,以字助音,以儿歌助音”的方法来突破。在这个研修、突破的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整合能力也有所提高。
2. 拼音教学能力
通过汉语拼音的教学,我们更深层次地明白培养学生兴趣是最关键的。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发挥集体的智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自己的拼音教学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如单韵母i的标调有些特别,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直接把声调标在的i的头上。对于这个特殊的标调规则,我们也请出歌诀来帮忙——“小i,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这样当学生要给i加声调时就会去点了。在这次提高学生拼音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对老师、专家开了一堂课,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3. 开发校本教材的能力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项目组认为开发符合实际的校本教材,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教学实际中去发现问题与困惑,以此为基础写出比较切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详细教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修正、调整、逐步完善。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经验反思过程,然后把所反思的内容编辑成文,形成了《趣味拼音》校本教材。
小学阶段要求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拼音更是基础的基础,我们在这次校本研修中作了很好的落实。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对拼音的兴趣、拼读能力均大大提高;通过专家的指导,我们知道对教材要利用、要依托,但更要探索与创新。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得更扎实。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效地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探索出一条拼音教学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