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案导学”法,促进地理有效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j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案导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借助学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法,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案导学法;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58
  近年来,运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鉴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地理学科特点,我们遵循“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理念,以“自主学习,先学后教”为指导思想,构建了“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案导学”的内涵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和“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中职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師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
  二、地理学案常用类型
  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地理学案的结构通常包括学习目标、知识准备、情景引入、问题或实验探究、概念成形、典型例题、方法归纳、当堂训练、反思小结、拓展视野、分层作业等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学案的结构是灵活多变并有所侧重的,根据教学内容、课型等教学需要来决定。常见的地理学案有:
  1. 案例型学案
  根据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以精选的知识经验以及事实范例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性范例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在问题的探讨中领悟一般规律。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根据每一章的知识特点,恰当运用材料和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整体认识,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例:洋流的性质分类
  1. 读图: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寻找
  A组: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B组: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 C组: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归纳探究:
  (1)它们分别处在大洋的哪一岸?(2)从纬度的角度上看,它们分布在哪个纬度的海区?(3)从图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寒暖流分布规律?
  学生思考并讨论上述问题,教学由问题引发,教师引导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受学习地理能够解决身边的许多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是有用的。
  2. 概念型学案
  概念型学案是适合地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等的学习方案。地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地理学科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难点。设计中,要突出知识发生的循序渐进过程,由浅入深地将概念具体化,分解教学难点,突出关键知识点。
  例:在学习区域的概念是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学案:
  (1)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地区”这一说法,它与区域是同样的概念吗?(2)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吗?(3)如何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自主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规律总结: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3. 探究型学案
  探究型学案是由一系列学习活动组成的。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地理学案的活动设计最好以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为基础,将其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例:走进案例——我国西北地区。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范围,说明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分析案例,提出探究问题:
  (1)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的形成过程是什么样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什么?(这是对上一问题的提升,要求学生从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
  (3)根据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治?请提出治理对策和措施?
  学生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探究,获得探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案例的方法,即“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防治该问题的办法。”并在探究的同时,获取解决某一小问题的方法。
  4. 复习型学案
  复习型学案适合习题课、复习课,它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主动建构知识,并使知识系统化,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紧扣的练习设计,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练习时,既要设计与例题相似的练习,保证学生通过模仿掌握解题方法,又要设计变式练习,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具有综合性的思考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
  三、地理教学中“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1. 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学案编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指导下进行自主预习。同时,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如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重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使讲解更具针对性。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 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语言要精炼,讲解要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同时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教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运用“学案导学”法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方面
  1. 使用学案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学案中设计的“情景引入”“问题或实验探究”等栏目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此外,还可以在学案上设计“扩展视野”等栏目,设计一些相关的地理热门话题,以达到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
  2. 使用学案转变教学方式:由“灌输”到“引导”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案导学法”完全符合这一理论。
  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或是通过逻辑推理,或是通过实验研究,或是小组讨论,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学生沿着问题的线索,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不断地体验成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构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力课堂。
  3. 使用学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由“学会”到“会学”
  以学案为载体进行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学案设计中学法线贯穿始终。“知识准备”是指导学生按提纲做好课前自读、自解、自悟,找出重难点,带着问题上课,减少了学习的被动和盲目。“交流讨论”是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致疑,各抒己见,不断产生知识的碰撞从而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问题探究”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系列有坡度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寻求对问题的解答,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反思小结”由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技巧,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学习能力。
  五、小结
  通过学案导学法,较好地实现了地理教学中零碎知识系统化,普遍知识规律化这一目的,达到了智与能的统一。“学案导学法”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调整和克服了學习中的不良心理,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它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学、易学、活学、会学。同时,通过师生的课堂双边活动,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感体验的一种重要反馈方式。教师只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形式多样的弹性作业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创新;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 巧用生活素材,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可巧用生活素材导入新课、说理辨析、体验教学等,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依此指导学习生活。  关键词: 生活素材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 体验生活 ;学会学习和生活  优化课堂教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
小时候,我喜欢在家周围的树林里散步。妈妈担心我会迷路,多次警告我不要走得太远,最远也要在能够看见家的地方。然而,作为一个男孩,我的探险欲望与生俱来,我很快发现自己走得越来越远,并不断地测试自己在不迷路的前提下到底能够走多远。有一次,在迷路两小时后,我决定下次探险时留下可以追溯的痕迹。  第二天,我开始了尝试。我走进树林,越走越深,直到看不见我家的房子。然后,我把一棵小树的树枝折断,以显示我路过了此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小说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旨在找寻出较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作者想要传达出的精神。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些许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提高鲁迅小说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学工作者认清现状,有计划性地进行改进。本文就鲁迅小说的特点及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简要的分析,重点就提高鲁迅小说的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摘要:在当今时代,信息的传递方式日新月异,初中生接受信息的方式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如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今初中生教育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题。综合实践活动能够磨练初中生的心智,增强初中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初中生的整体素质,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关键词: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中生的意义和价值  1.激发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
摘要:本文围绕中学理科教学中的“二八”错位现象,对理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理科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旨在树立有效教学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理科教学;教学中的“二八”错位;对策  一、对中学理科教学中的“二八”错位现象的认识  中学理科教学中的“二八”错位,指的是:一是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上所花的时间占整过课堂的20%,而将80%的时间用在习题训练上。这种“短、平、快”的战术缩短了学生的
摘要:英语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成为了主要学科之一,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提高教学效率,选择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小学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这种方法,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翻转课堂;概念;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62  本文从笔者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
中国的少儿美术教育事业发展至今,由于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的相对落后和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师的素质不够高,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普遍性的偏差和误导。  一、当今少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儿童作画成了被动的临摹和定型的公式组合。儿童的作品犹如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千人一面,毫无生气和创造性。只是功夫扎实的课堂练习,缺少“灵气”。  当今少儿美术教育还存在这一怪现象:教学生画儿童画的教师越来越多,教美术基础知识的
摘要:几年的实践证明,新课程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口语交际能力更是越来越被广大语文教师重视起来。“课前三分钟发言”正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本文把“三分钟发言”比作一朵课堂45分钟的锦上之花,分别从“花”之雏状、“花”之珍贵、“花”之生长、“花”之美丽四个方面论述了“课前三分钟发言”的现状、重要性、操作过程及成效。  关键词:三分钟;口语交际;锦上之花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