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份。它可以加快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少于的生活,拓宽视眼,增长知识。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因此,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和提高小学生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活动
一、引言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外活动更加以重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创造机会,让学生将学习到的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活跃思维,培养兴趣爱好,形成个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去认识语言课外活动,进而去组织、指导好小学生的语文课外活动呢?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
语文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语言课外活动时,要认真体悟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认清语文课外活动的本质意义,遵循开展语言课外活动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来组织课外活动,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让其自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2)、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特点,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在设计、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要尽量采用生动直观形象的指导方法,设计出形式新鲜有趣,内容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语言课外活动。由此不断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语文课外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实践性原则
在语言课外活动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将课堂上学习到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中,让他们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开放性原则
语文课外活动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需要众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可以是学生家长,也可以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使活动具有开放性,让学生从不同人群、不同知识领域的相互碰撞中汲取知识,开拓视眼。
(5)、层次性原则
在组织语言课外活动时,要体现层次性,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决定活动的规模、时间、内容和形式,而不能“一刀切”。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能力有限,活动应多安排一些浅近、生动的游戏、儿歌、故事之类。中高年级学生兴趣广,知识较为丰富,能力有所发展,个性渐渐形成,因而活动的形式、内容也要随之发展。
三、课外活动的实施策略
(1)、将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要提高语文课外活动的质量,就必须与语文课堂教学紧紧相扣,使之紧密结合。所以在组织课外活动时,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实现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将学习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来,而不能脱离语文教学,以语文教学为中心,并为其服务。
(2)、将语文课外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语文课外活动同语文课堂教学一样,也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语文课外活动除了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外,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只有如此,开展课外活动的源泉才不会枯竭,学生才会对语文课外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将语文课外活动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进行语文感知。为此,老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观察、了解、分析他们的生活,抓住时机开展相关的语文课外活动:
A、利用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活动。
B、发现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C、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创造生活。
D、指导学生掌握积累知识的科学方法。
(3)、将语文课外活动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三发展——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故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结合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激情饱满、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活动中。对于此,教师可这样操作:
A、创造机会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语文主题集会、语文智能竞赛、语文游戏活动、语文说唱表演、语文作品展览等。
B、 发挥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语文阅读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等活动,形成兴趣爱好,发展个性。
C、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改变活动的方式,使活动富有新鲜感。
D、因人施教,在活动中注意对后进生的培养和训练,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我发展的自信心。
三、结语
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在组织、指导小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要遵循课外活动的上述五个原则,并在活动中实现“三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课外活动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这样使我们的语文课外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指导有的放矢,并行之有效,达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预期目的:培养小学生语文兴趣,发展学生爱好特长,形成学生个性,扩展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活动
一、引言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外活动更加以重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创造机会,让学生将学习到的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活跃思维,培养兴趣爱好,形成个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去认识语言课外活动,进而去组织、指导好小学生的语文课外活动呢?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
语文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语言课外活动时,要认真体悟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认清语文课外活动的本质意义,遵循开展语言课外活动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来组织课外活动,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让其自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2)、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特点,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在设计、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要尽量采用生动直观形象的指导方法,设计出形式新鲜有趣,内容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语言课外活动。由此不断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语文课外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实践性原则
在语言课外活动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将课堂上学习到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中,让他们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开放性原则
语文课外活动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需要众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可以是学生家长,也可以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使活动具有开放性,让学生从不同人群、不同知识领域的相互碰撞中汲取知识,开拓视眼。
(5)、层次性原则
在组织语言课外活动时,要体现层次性,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决定活动的规模、时间、内容和形式,而不能“一刀切”。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能力有限,活动应多安排一些浅近、生动的游戏、儿歌、故事之类。中高年级学生兴趣广,知识较为丰富,能力有所发展,个性渐渐形成,因而活动的形式、内容也要随之发展。
三、课外活动的实施策略
(1)、将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要提高语文课外活动的质量,就必须与语文课堂教学紧紧相扣,使之紧密结合。所以在组织课外活动时,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实现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将学习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来,而不能脱离语文教学,以语文教学为中心,并为其服务。
(2)、将语文课外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语文课外活动同语文课堂教学一样,也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语文课外活动除了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外,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只有如此,开展课外活动的源泉才不会枯竭,学生才会对语文课外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将语文课外活动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进行语文感知。为此,老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观察、了解、分析他们的生活,抓住时机开展相关的语文课外活动:
A、利用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活动。
B、发现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C、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创造生活。
D、指导学生掌握积累知识的科学方法。
(3)、将语文课外活动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三发展——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故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结合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激情饱满、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活动中。对于此,教师可这样操作:
A、创造机会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语文主题集会、语文智能竞赛、语文游戏活动、语文说唱表演、语文作品展览等。
B、 发挥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语文阅读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等活动,形成兴趣爱好,发展个性。
C、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改变活动的方式,使活动富有新鲜感。
D、因人施教,在活动中注意对后进生的培养和训练,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我发展的自信心。
三、结语
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在组织、指导小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要遵循课外活动的上述五个原则,并在活动中实现“三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课外活动与学生个性发展结合。这样使我们的语文课外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指导有的放矢,并行之有效,达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预期目的:培养小学生语文兴趣,发展学生爱好特长,形成学生个性,扩展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