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中德育的渗透方法

来源 :清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要想让德育的渗透效果更为理想,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化学课程中包含一些很有价值的德育元素,教师首先应当充分利用这部分教学资源,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民族情怀。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唯物辩证思想观。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知识教学的效率更高,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多收获。
  利用事例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
  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可以介绍一些我国化学家在该学科领域获得的卓著成就,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激发学生内在的民族情怀,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教师除了从课本知识出发给学生进行细致的解读,也可以适当进行教学延伸,引入一些课外的辅助资料,比如,给学生介绍我国科研人员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他们坚忍不拔的品质。这会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认识,不断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让学生的背景知识积累更加丰富。
  比如,在讲解《化学与生活》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故事,即我国科学家敢于攻关、另辟新径进行研究,最终合成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新物质—人工合成胰岛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勇于创新、坚忍不拔的科研精神。在给学生讲解这个事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民族认同感,还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在任何领域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就,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付出必不可少。这可以树立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养成好的治学精神,促使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结合化学物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思想觀
  进入初中阶段后,教师要多在思维方法和认知标准上带给学生引导,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一些特定知识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思想观,让学生懂得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看待具体事物,看到事物的多样性,以实现对学生良好认知和正面价值观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节内容时,除了讲解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会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地球变暖等知识,教师还要给学生普及二氧化碳可利用的一面:二氧化碳是一种良好的萃取剂,在医疗卫生方面是一种良好的呼吸刺激剂,在石油工业上可作为油田注入剂和油田洗井剂等。这很好地纠正了学生原本认知上的偏差,让学生意识到,要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认识事物的多样性,这样才能避免观念上的局限和偏差。
  结合教学主题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化学课本中有很多和自然环境资源相关的教学主题,在讲到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主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注重自身的行为方式,杜绝各种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模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讲到这些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呈现河流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和破坏的图片。这会带给学生更为强烈的触动,有助于学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比如,在讲解《爱护水资源》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和图表的呈现让学生知道,尽管地球上总的储水量很大,但其中可利用的淡水还不足水量的1%,淡水资源极为紧缺。此外,如果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业上滥用化肥及农药、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等问题都会使水污染问题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制约经济发展。教师可以结合这个主题给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资料,如科学家对环境遭到污染破坏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的预测。学生看到各种湖泊、河流和海洋的污染状况时,会受到触动,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能极大地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学习印象,并且向学生传递正面价值观。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德育,这既是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促使学生成长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开展德育帮助学生成长,让学生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在高中音乐教材中,会收录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反映历史文化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挖掘出这些作品来开展德育,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产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以引导学生学习《国之瑰宝》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欣赏现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教学方法被提出,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得到重视,诵读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诵读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发挥出极大的作用,提高語文教学效果,所以被广泛应用到语文的课堂上。  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从初中生的角度看,第一,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先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而后诵读的意识,只是机械地记忆,主动性、积极性有所欠缺。第
期刊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德育,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既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生物课程学习成效,又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结合生物学发展背景  生物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千百年来,生物学家们从未停止对生物学的研究和探索。生物学知识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很多现象原理都可以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学科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名人轶事,加深学生对这一学科的认知
期刊
所谓微课,实际上就是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现相关知识内容时需应用的视频资源。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推动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形成,并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在当前的学校教学工作中,教师总是离不开微课这种教学形式的运用。对学生来说,运用微课能拥有更多学习重难点知识的机会,更好地巩固自身学习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运用微课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部分学生不认真对
期刊
在小学部分教师的数学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一般按照教师的思维被动地学习,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对数学基础稍薄弱的学生来说,不利于其提高学习效率。后进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不能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困难,这使后进生在数学课堂中产生了消极懈怠的心理,学习上没有了动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动态和进步情况,在教学
期刊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个体,而合作学习将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个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实现班级内部互补互助,抑制两极分化,促进教学质效的提升。鉴于此,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有效合作,分析教学中提升合作有效性的具体策略,从科学分组、积极引导、竞争探讨、总结评价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的教学举措。  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是提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和基础,教师应将此作为课堂合作开展的第一要务,具体可从
期刊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普通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也是对学生开展正能量教育的一篇重要文章。《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讲述了以下故事:秦国、晋国包围郑国,在郑国危在旦夕时,烛之武临危受命,置生死于度外,只身前往秦国,以其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秦军,并与秦军形成联盟,最终使郑国解除了被吞并的危机。  部分教师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过程中,会分析得出烛之武是一个义士、勇士、
期刊
要想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融入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素材和资源,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堂,并进行适当的教学拓展。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做分析解读时,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要尽可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并且让学生有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德育可以很好地融入课堂,让历史课整体的教学质量更高。  挖掘课本中的德育元素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包含的德育元素,结
期刊
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学科,数学教师应充分考虑数学思想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结合。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蕴含转化思想与归纳思想,教师应该充分将二者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学生身边的案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课堂中充分结合数学思想,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课后积极运用亲子互动方式,让数学思想融入课后总结与复习。  小学二年级时期对学生而言是认知数学、了解数学的重要阶段,在此
期刊
目前的数学课堂讲究“以人为本”,也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数学课堂活动。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互动,不管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生生之间的互动,都需要教师关注。只有包含充分互动的数学课堂,才算是成功的数学课堂,那么,要如何增加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互动呢?  增强师生互动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以学生为主体”,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