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当前的形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语文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本文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例如,如何以情动人,以阅读强化,用写作深化,用经典感化等方法,使得德育教育变得顺理成章。
关键字:情感 阅读 写作 经典诵读
很多教师经常都会对班上的孩子教育道,你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这些话似乎已经说了不下百回,但是学生还是不以为然,还觉得老师啰嗦。适逢三年级语文下册有这样的一篇课文《和时间赛跑》(作者:林清玄),在上了这篇课文之后,学生们都仿佛受到了启迪,课余时间都做起了作业。平时在家拖拖拉拉地做作业的学生,竟然学着林清玄和时间赛跑起来,只花了平时一半的时间就完成好作业。我感叹: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啊!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方面,语文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另外,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下面谈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披文入情,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每个单元有一定的教育主题。如,三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编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感受和回报父母之爱”来编排。教师要全面了掌握教材的思想内涵,才能更好了进行思想教育。
古人言:“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融入他的情感世界中,才能达到“其言皆出于吾口,其意皆出于吾心”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语文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受到教育。
二、阅读感化,书香致远。
我们在进行语文活动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阅读让人心灵变得宁静,书中高尚的精神会感化人。
一篇好文章可以感染人,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生的態度。读一本好书,无疑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武器。在班中,有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小雨,每个上他课的老师都为之头疼。他除了自己好动,还喜欢和周围同学讲话,扰乱课堂纪律。班主任也为此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但是有一天,小雨有了一点改变。语文老师发现他爱上某一本书,于是天天捧着书来看。好动的他突然因为一本书而变得安静下来。平时一下课就没有了踪影的他,乖乖地在课室看书。老师调侃道:“小雨同学在看书的时候,是最乖的。”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啊!
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课外阅读当做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做。例如,定时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交流会、好书推荐课、好书品读课等,让更多的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
三、结合实际,及时点拨。
时代在发展,向语文德育提出诸多新的要求,德育必须现代化,必须联系社会实际,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价值观。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有些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容易出现某些令人担忧的不良心理品质,如自私任性,好逸恶劳,意志薄弱等。面对这样的现状,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与文本对话,由一开始的给予是因为别人的奉献,到给予也是快乐的这一心理转变,可见德育的教育已经渗透。更为可贵的是,教师不是通过说教而达到教育的效果,而是引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而水到渠成。
四、写作训练,德育深化。
有人说,语文之道就是作文之道。其实,阅读学生的作文也是在窥探孩子的心灵。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全国有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写“说明书”确实太有效了。孩子犯错了,说明自己在整个过程的做法,反思自我,让同学、老师或家长知道,以得到其理解。魏书生告诉学生,写“说明书”一定要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发现两个不同的自我。学生在写说明书的过程中能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往往要胜过老师告诉他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也得到了自我教育。
另外,学生喜欢各种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既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也能为思想品德教育打下基础。如,在班上组织学生包饺子、做面条等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才能把事做好,学生通过这项活动能体会劳动的辛苦,家长的付出。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演讲比赛,童话剧表演等把自己所思所想写下来。学生通过活动写作文,通过作文受教育。
五、诵读经典,陶冶性情。
经典诵读,指让学生开展《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
诵读经典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最好的方法。据了解,有一所学校还进行了三年经典诵读的持续实践,该校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前埔南区小学校长王跞说,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坐不住、爱闹,而诵读经典能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爱读书,多读书,提高涵养。
值得一提的是我班的小杰同学,原来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都很差,经常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父母很着急,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自从班里开展了诵读活动,其中《弟子规》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本经典。他的思想及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慢慢地喜欢上了学习,再也没有听到同学们说小杰打人的现象。一次习作中,他写了《我的改变》一文,文章中他运用诵读过的经典名句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来表达。
叶圣陶说:“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责任感,去发现,去探究。在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前提下,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我相信,语文一定会让德育美丽如诗,灵性飞扬。
参考文献:
[1]顾淑云《语文教师,你点亮了学生的心灵了吗?》,《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7月)
[2]巢宗祺等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李惠珍 性别:女
所在单位:江门市蓬江区范罗冈小学
职务职称: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键字:情感 阅读 写作 经典诵读
很多教师经常都会对班上的孩子教育道,你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这些话似乎已经说了不下百回,但是学生还是不以为然,还觉得老师啰嗦。适逢三年级语文下册有这样的一篇课文《和时间赛跑》(作者:林清玄),在上了这篇课文之后,学生们都仿佛受到了启迪,课余时间都做起了作业。平时在家拖拖拉拉地做作业的学生,竟然学着林清玄和时间赛跑起来,只花了平时一半的时间就完成好作业。我感叹: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啊!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方面,语文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另外,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下面谈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披文入情,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每个单元有一定的教育主题。如,三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编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感受和回报父母之爱”来编排。教师要全面了掌握教材的思想内涵,才能更好了进行思想教育。
古人言:“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融入他的情感世界中,才能达到“其言皆出于吾口,其意皆出于吾心”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语文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受到教育。
二、阅读感化,书香致远。
我们在进行语文活动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阅读让人心灵变得宁静,书中高尚的精神会感化人。
一篇好文章可以感染人,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生的態度。读一本好书,无疑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武器。在班中,有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小雨,每个上他课的老师都为之头疼。他除了自己好动,还喜欢和周围同学讲话,扰乱课堂纪律。班主任也为此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但是有一天,小雨有了一点改变。语文老师发现他爱上某一本书,于是天天捧着书来看。好动的他突然因为一本书而变得安静下来。平时一下课就没有了踪影的他,乖乖地在课室看书。老师调侃道:“小雨同学在看书的时候,是最乖的。”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啊!
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课外阅读当做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做。例如,定时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交流会、好书推荐课、好书品读课等,让更多的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
三、结合实际,及时点拨。
时代在发展,向语文德育提出诸多新的要求,德育必须现代化,必须联系社会实际,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价值观。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有些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容易出现某些令人担忧的不良心理品质,如自私任性,好逸恶劳,意志薄弱等。面对这样的现状,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与文本对话,由一开始的给予是因为别人的奉献,到给予也是快乐的这一心理转变,可见德育的教育已经渗透。更为可贵的是,教师不是通过说教而达到教育的效果,而是引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而水到渠成。
四、写作训练,德育深化。
有人说,语文之道就是作文之道。其实,阅读学生的作文也是在窥探孩子的心灵。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全国有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写“说明书”确实太有效了。孩子犯错了,说明自己在整个过程的做法,反思自我,让同学、老师或家长知道,以得到其理解。魏书生告诉学生,写“说明书”一定要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发现两个不同的自我。学生在写说明书的过程中能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往往要胜过老师告诉他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也得到了自我教育。
另外,学生喜欢各种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既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也能为思想品德教育打下基础。如,在班上组织学生包饺子、做面条等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才能把事做好,学生通过这项活动能体会劳动的辛苦,家长的付出。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演讲比赛,童话剧表演等把自己所思所想写下来。学生通过活动写作文,通过作文受教育。
五、诵读经典,陶冶性情。
经典诵读,指让学生开展《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
诵读经典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最好的方法。据了解,有一所学校还进行了三年经典诵读的持续实践,该校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前埔南区小学校长王跞说,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坐不住、爱闹,而诵读经典能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爱读书,多读书,提高涵养。
值得一提的是我班的小杰同学,原来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都很差,经常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父母很着急,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自从班里开展了诵读活动,其中《弟子规》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本经典。他的思想及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慢慢地喜欢上了学习,再也没有听到同学们说小杰打人的现象。一次习作中,他写了《我的改变》一文,文章中他运用诵读过的经典名句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来表达。
叶圣陶说:“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责任感,去发现,去探究。在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前提下,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我相信,语文一定会让德育美丽如诗,灵性飞扬。
参考文献:
[1]顾淑云《语文教师,你点亮了学生的心灵了吗?》,《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7月)
[2]巢宗祺等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李惠珍 性别:女
所在单位:江门市蓬江区范罗冈小学
职务职称: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