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困生来说,写作比登山还难。不过,从我个人多年的作文教学经历来看,对学困生的作文指导虽说是难一些,但也并不是完全无药可医,只要教师能找到他们“写作难”的原因,尔后因人而异地耐心指导学困生作文,效果还是好的。那么,如何指导学困生进行写作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困生走进生活
学困生之所以一见到作文题目就不知从何下笔,那是因为他们感到没什么内容可写,具体地说,是因为他们平时对身边的人、事、物等没有留心观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乃至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没有很好地回忆和记录下来。为了让学困生找到写作素材,我引导他们走进生活,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组织学困生开展、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从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享受活动的整个过程;带学困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过后引导他们把活动的经过用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学困生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对活动的经过印象深刻,习作时有材料可写了,而且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
二、引导扩句
学困生写的文章语言平淡、表达不具体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懂把基本句子扩展成长句。为了让学困生的文章变的丰滿,我从扩写句子入手,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运用各种扩句的方法,尽可能地把每一句话写通顺、具体。如一个学生写天上的月亮时,他这样描述: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虽说句子表达很通顺,但过于平淡。于是,我给该生运用扩句的方法把句子表达生动、具体:(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该生思考片刻后,在括号里依次填上了“深蓝”“金黄”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给读者展示出一幅明月高悬蓝天的图景。再如写飞人刘翔跑得快时,光说快是不行的!要提示学困生:刘翔跑时快到什么程度?学生很快就能想到“像离弦的箭一般、像奔驰的骏马一样、像呼啸而过的疾风一样……”等句子。也可以用跑的时间长短来说明他的快!这样一写,句子明显的就不再干瘪了!学困生的作文也就丰满起来了。
三、引导学困生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可以提高学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困生的基础是不太好的,每天让学困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从头到尾记录下来,每周至少一篇,多写不限,而且要让他们坚持写、经常写。再说让学困生坚持写、经常写日记,一是既能提高学困生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又能减少学困生在写作文时随意用错别字太多的现象;二是教师通过看日记能够了解学困生思想动态以及进步与否程度,从而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
四、引导学困生学会仿写
诗人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此话道出了仿写的有效性。事实,恰当的模仿是帮助学困生提高作文能力的金钥匙。有模仿才有创造,要先“使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尔后才能实现作文的创新。仿写能减缓学困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我在教学中主要从片段仿写、结构仿写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写作。
(一)片段仿写
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模仿的对象。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里面描写漓江静、清、绿的句子非常优美,我在带领学困生有感情地朗读过后,问:“你们能模仿她的样子写一段话吗?”同学们露出为难的神情。我说,老师已经写了一段话,大家来听一下。听我这样一说,大家来精神了,都伸长了脖子。我说:“春天来了,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不忍离去。”刚读完,有几个同学就说:“老师是照样子的。照得还真像。”我说,模仿也是一种写作方法啊,你们也可以模仿我的样子写啊。这样一来呢,同学们信心十足,跃跃欲试,结果,有的同学写了妈妈做的菜真不错,从色香味三方面来表达;有的写家乡的人,从勤劳、善良、穿着三个方面来写,而且写得很生动具体。
(二)结构仿写
学困生对写作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构思文章,包括怎样开头和如何收尾;此时,如果给她一把拐杖扶持一下,他就会顺利渡过难关。范文就是帮助学生学写作文的拐杖。比如《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晰,段意很分明,是学生仿写的典范。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练写游览某景点、参观某处等文章,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五、点滴激励
作文教学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对待学困生的作文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不能当头棒喝,而是要耐心诱导,善于捕捉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诱发他们习作的火花,并逐步加温助燃。对待学困生,我安慰他们习作时不要有畏难心理,鼓励他们“话怎么说就怎么写,只要表达通顺就行。”而对于他们的习作,我一般不作优劣权衡,而是致力于劣中选优,沙里淘金,从点滴入手诱发他们的习作火花。如在一篇杂乱的习作文字中,有一句语出惊人,有神来之笔的韵味,我即捕捉这一点激励、赏识学生:首先在班上巡展习作中这句写得有创意、有韵味的语句,让全班学生反复诵读几遍;接着讲评其造句体现了思想的创造性,并将此句的说法与别的说法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进而指出他初露的观察力及潜在的理解力。没想到我的这一点拨与诱发,使该生透过“窗口”看到了自身的知识和力量,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心里乐滋滋的。对于班上的学困生,我每次讲评作文时,都刻意从他们的习作中找出一两个闪光点进行讲评。渐渐地,他们的习作火苗慢慢燃旺起来了。
总之,学困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日积月累,才能见到成效。实践证明,通过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耐心地指导,大部分“学困生”能够摆脱“不知从何下笔”的困境,习作水平能得到一定的提高,重新树立习作的自信心。
一、引导学困生走进生活
学困生之所以一见到作文题目就不知从何下笔,那是因为他们感到没什么内容可写,具体地说,是因为他们平时对身边的人、事、物等没有留心观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乃至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没有很好地回忆和记录下来。为了让学困生找到写作素材,我引导他们走进生活,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组织学困生开展、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从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享受活动的整个过程;带学困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过后引导他们把活动的经过用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学困生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对活动的经过印象深刻,习作时有材料可写了,而且写出了真情实感的文章。
二、引导扩句
学困生写的文章语言平淡、表达不具体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懂把基本句子扩展成长句。为了让学困生的文章变的丰滿,我从扩写句子入手,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运用各种扩句的方法,尽可能地把每一句话写通顺、具体。如一个学生写天上的月亮时,他这样描述: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虽说句子表达很通顺,但过于平淡。于是,我给该生运用扩句的方法把句子表达生动、具体:(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该生思考片刻后,在括号里依次填上了“深蓝”“金黄”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给读者展示出一幅明月高悬蓝天的图景。再如写飞人刘翔跑得快时,光说快是不行的!要提示学困生:刘翔跑时快到什么程度?学生很快就能想到“像离弦的箭一般、像奔驰的骏马一样、像呼啸而过的疾风一样……”等句子。也可以用跑的时间长短来说明他的快!这样一写,句子明显的就不再干瘪了!学困生的作文也就丰满起来了。
三、引导学困生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可以提高学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困生的基础是不太好的,每天让学困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从头到尾记录下来,每周至少一篇,多写不限,而且要让他们坚持写、经常写。再说让学困生坚持写、经常写日记,一是既能提高学困生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又能减少学困生在写作文时随意用错别字太多的现象;二是教师通过看日记能够了解学困生思想动态以及进步与否程度,从而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
四、引导学困生学会仿写
诗人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此话道出了仿写的有效性。事实,恰当的模仿是帮助学困生提高作文能力的金钥匙。有模仿才有创造,要先“使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尔后才能实现作文的创新。仿写能减缓学困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我在教学中主要从片段仿写、结构仿写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写作。
(一)片段仿写
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模仿的对象。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里面描写漓江静、清、绿的句子非常优美,我在带领学困生有感情地朗读过后,问:“你们能模仿她的样子写一段话吗?”同学们露出为难的神情。我说,老师已经写了一段话,大家来听一下。听我这样一说,大家来精神了,都伸长了脖子。我说:“春天来了,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不忍离去。”刚读完,有几个同学就说:“老师是照样子的。照得还真像。”我说,模仿也是一种写作方法啊,你们也可以模仿我的样子写啊。这样一来呢,同学们信心十足,跃跃欲试,结果,有的同学写了妈妈做的菜真不错,从色香味三方面来表达;有的写家乡的人,从勤劳、善良、穿着三个方面来写,而且写得很生动具体。
(二)结构仿写
学困生对写作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构思文章,包括怎样开头和如何收尾;此时,如果给她一把拐杖扶持一下,他就会顺利渡过难关。范文就是帮助学生学写作文的拐杖。比如《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晰,段意很分明,是学生仿写的典范。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练写游览某景点、参观某处等文章,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五、点滴激励
作文教学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对待学困生的作文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不能当头棒喝,而是要耐心诱导,善于捕捉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诱发他们习作的火花,并逐步加温助燃。对待学困生,我安慰他们习作时不要有畏难心理,鼓励他们“话怎么说就怎么写,只要表达通顺就行。”而对于他们的习作,我一般不作优劣权衡,而是致力于劣中选优,沙里淘金,从点滴入手诱发他们的习作火花。如在一篇杂乱的习作文字中,有一句语出惊人,有神来之笔的韵味,我即捕捉这一点激励、赏识学生:首先在班上巡展习作中这句写得有创意、有韵味的语句,让全班学生反复诵读几遍;接着讲评其造句体现了思想的创造性,并将此句的说法与别的说法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进而指出他初露的观察力及潜在的理解力。没想到我的这一点拨与诱发,使该生透过“窗口”看到了自身的知识和力量,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心里乐滋滋的。对于班上的学困生,我每次讲评作文时,都刻意从他们的习作中找出一两个闪光点进行讲评。渐渐地,他们的习作火苗慢慢燃旺起来了。
总之,学困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日积月累,才能见到成效。实践证明,通过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耐心地指导,大部分“学困生”能够摆脱“不知从何下笔”的困境,习作水平能得到一定的提高,重新树立习作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