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从一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到一所农村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在这所幼儿园挂职期间,在系统地观察和研讨后,对其区角活动的开展有以下经验分享。
一、区角活动开展实况与前期体会
区角活动在这所幼儿园已成为完成幼儿园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引领下,区角活动的开展已成为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主调”。针对农村幼儿园环境条件差、硬件设施不健全、空间狭小等不利情况,教师们已能较为成熟的灵活利用有限资源实施于班级区角活动中。在我初到这所幼儿园时,他们的教师在开展区角活动时不知道要遵守哪些规则,也不知道怎样合理有效的开展,为方便管理要么只给幼儿开展一两个区角,任他们自由活动,或者干脆就给幼儿玩桌面玩具。
针对以上情况,我组织幼儿园的教师们开展了区角活动实践研究,全园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在课题准备到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整体性、科学性、适宜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对区角活动的研究,解决教师在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的困惑,使区角活动的开展更具有效性和适宜性。并且在每周固定的教学研讨工作之中通过实践研究与理论学习相结合,进一步更新教师的区角活动指导理念和方法。在前期,根据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班级区角活动开展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研究,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施方案,使之更切实合理;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每天都对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各班级区角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及分析;针对区角活动开展中不断出现的疑问,我们通过相关教育理论和经验进行指导和实践;对全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教师进行访谈记录,了解教师对开展区角活动的困惑,为有效的开展区角活动提供帮助,同时记录访谈中教师的有效经验与大家共享。
二、区角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区角活动时,老师们的热情度都很高,也越来越认可区角游戏的重要性和其意义所在,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老师们在开展区角活动时存在诸多困惑,影响区角活动更好的开展:
1.空间极其狭窄,不知道如何开区。
2.幼儿园自购材料有限,自制玩具不耐玩。
3.无法及时满足幼儿对新颖活动材料的需求。
4.很多幼儿在选区过程中存在“偏区”的现象,不知道如何才能平衡,部分幼儿愿意等待入区但区内幼儿不愿意换区玩。
5.大班幼儿进区游戏时是教师“发卡”的方式,存在“排队靠前的幼儿选择性更多”的问题,故造成排队拥挤、幼儿自主选择性不公平等现象。
三、改进措施
1.在日常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开展时,先把区域活动的隔板、柜子等都尽可能靠墙安置,待到区角游戏时间,重置对区角的隔断后再进行游戏活动。
2.对于区角材料、自制的教玩具进行统一培训,提高教师选择自制教玩具时的筛选能力。
3.在区角游戏材料的投放时,首先选择适应主题活动的材料,其次针对无法紧贴主题的区角,可以投放幼儿感兴趣、好奇的游戏。
4.有针对性的观察、访问,了解大多数幼儿不愿意进的是哪些区角,发现其不愿意进区游戏的原因,及时进行有效改善,尽量让每个区角游戏都充满乐趣和吸引力。
5.针对大班的“发卡进区”现象,初步了解下来是因为教师觉得这种方式更有秩序性,还因为教师反映大多幼儿都不愿意选择语言区,所以这种方式便于区角人数的分配。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又进行了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发现幼儿不愿选择语言区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语言区多以图书为主,可操作的材料不多,所以对于语言区没有兴趣性。针对这个原因我们进行了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我们改变了进区方式,制作选区卡,幼儿每天来到幼儿园后就可以根据他的喜好和计划将自己的名字卡用夹子夹到愿意进入的区角名称之中;另一方面,我们集合了所有教师的智慧,搜集了很多关于语言区幼儿喜爱的可操作游戏,将其投放于语言区中。这样一来幼儿在区角的选择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并且对于每个区都充满了兴趣。
四、展望与规划
1.强化理论学习,刷新教育理念
组织教师采取个人研读、组内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同时根据教师的需要组织更加贴合实际的区角培训,适时更新教育理念学习。
2.加强主题前审议活动
注重审议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主题前审议时,我们主要围绕主题目标、主要活动安排、环境与资源、区域活动设置、区域活动材料准备等方面对主题进行全面审议,对不够合理的地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不断优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在每个月前设计月主题活动,细化到下个月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在教师共同商议之后再最后完善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
3.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
第一步,研讨主题性区域设置及材料提供,第二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实施;第三步,觀摩区域活动开展过程;选择案例分析。希望通过这三步走的实施,把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开展做得更扎实。为此应以个主题目标、阶段目标、主题内容为蓝本,对各区角活动的预设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区角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心中藏有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最后加强教学沟通,课题组教师相互观摩区角活动的开展,探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逐渐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思路,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4.开展观摩活动,促进专业成长
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及评价”进行了观摩研讨活动。在观摩后的沟通交流中,大家畅所欲言,中肯地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执教者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新的灵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颇多,对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帮助。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改变了教师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还用新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了积极的成功体验。同时,我们做好每次研讨活动资料的梳理与整理工作,做到有内容,有记录。
5.以优秀“案例”为载体,开展研讨活动
每位老师总结自己在实践中介入指导和交流评价的优秀案例;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怎样把握介入的时机;师幼互动等。并结合案例谈自己的想法:如果是你在这活动中该怎么处理?教师们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策略,在分享交流的同时促进了专业成长。
一、区角活动开展实况与前期体会
区角活动在这所幼儿园已成为完成幼儿园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引领下,区角活动的开展已成为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主调”。针对农村幼儿园环境条件差、硬件设施不健全、空间狭小等不利情况,教师们已能较为成熟的灵活利用有限资源实施于班级区角活动中。在我初到这所幼儿园时,他们的教师在开展区角活动时不知道要遵守哪些规则,也不知道怎样合理有效的开展,为方便管理要么只给幼儿开展一两个区角,任他们自由活动,或者干脆就给幼儿玩桌面玩具。
针对以上情况,我组织幼儿园的教师们开展了区角活动实践研究,全园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在课题准备到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整体性、科学性、适宜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对区角活动的研究,解决教师在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的困惑,使区角活动的开展更具有效性和适宜性。并且在每周固定的教学研讨工作之中通过实践研究与理论学习相结合,进一步更新教师的区角活动指导理念和方法。在前期,根据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班级区角活动开展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研究,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施方案,使之更切实合理;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每天都对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各班级区角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及分析;针对区角活动开展中不断出现的疑问,我们通过相关教育理论和经验进行指导和实践;对全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教师进行访谈记录,了解教师对开展区角活动的困惑,为有效的开展区角活动提供帮助,同时记录访谈中教师的有效经验与大家共享。
二、区角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区角活动时,老师们的热情度都很高,也越来越认可区角游戏的重要性和其意义所在,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老师们在开展区角活动时存在诸多困惑,影响区角活动更好的开展:
1.空间极其狭窄,不知道如何开区。
2.幼儿园自购材料有限,自制玩具不耐玩。
3.无法及时满足幼儿对新颖活动材料的需求。
4.很多幼儿在选区过程中存在“偏区”的现象,不知道如何才能平衡,部分幼儿愿意等待入区但区内幼儿不愿意换区玩。
5.大班幼儿进区游戏时是教师“发卡”的方式,存在“排队靠前的幼儿选择性更多”的问题,故造成排队拥挤、幼儿自主选择性不公平等现象。
三、改进措施
1.在日常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开展时,先把区域活动的隔板、柜子等都尽可能靠墙安置,待到区角游戏时间,重置对区角的隔断后再进行游戏活动。
2.对于区角材料、自制的教玩具进行统一培训,提高教师选择自制教玩具时的筛选能力。
3.在区角游戏材料的投放时,首先选择适应主题活动的材料,其次针对无法紧贴主题的区角,可以投放幼儿感兴趣、好奇的游戏。
4.有针对性的观察、访问,了解大多数幼儿不愿意进的是哪些区角,发现其不愿意进区游戏的原因,及时进行有效改善,尽量让每个区角游戏都充满乐趣和吸引力。
5.针对大班的“发卡进区”现象,初步了解下来是因为教师觉得这种方式更有秩序性,还因为教师反映大多幼儿都不愿意选择语言区,所以这种方式便于区角人数的分配。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又进行了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发现幼儿不愿选择语言区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语言区多以图书为主,可操作的材料不多,所以对于语言区没有兴趣性。针对这个原因我们进行了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我们改变了进区方式,制作选区卡,幼儿每天来到幼儿园后就可以根据他的喜好和计划将自己的名字卡用夹子夹到愿意进入的区角名称之中;另一方面,我们集合了所有教师的智慧,搜集了很多关于语言区幼儿喜爱的可操作游戏,将其投放于语言区中。这样一来幼儿在区角的选择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并且对于每个区都充满了兴趣。
四、展望与规划
1.强化理论学习,刷新教育理念
组织教师采取个人研读、组内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同时根据教师的需要组织更加贴合实际的区角培训,适时更新教育理念学习。
2.加强主题前审议活动
注重审议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主题前审议时,我们主要围绕主题目标、主要活动安排、环境与资源、区域活动设置、区域活动材料准备等方面对主题进行全面审议,对不够合理的地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不断优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在每个月前设计月主题活动,细化到下个月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在教师共同商议之后再最后完善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
3.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
第一步,研讨主题性区域设置及材料提供,第二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实施;第三步,觀摩区域活动开展过程;选择案例分析。希望通过这三步走的实施,把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开展做得更扎实。为此应以个主题目标、阶段目标、主题内容为蓝本,对各区角活动的预设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区角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心中藏有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最后加强教学沟通,课题组教师相互观摩区角活动的开展,探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逐渐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思路,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4.开展观摩活动,促进专业成长
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及评价”进行了观摩研讨活动。在观摩后的沟通交流中,大家畅所欲言,中肯地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执教者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新的灵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颇多,对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帮助。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改变了教师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还用新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了积极的成功体验。同时,我们做好每次研讨活动资料的梳理与整理工作,做到有内容,有记录。
5.以优秀“案例”为载体,开展研讨活动
每位老师总结自己在实践中介入指导和交流评价的优秀案例;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怎样把握介入的时机;师幼互动等。并结合案例谈自己的想法:如果是你在这活动中该怎么处理?教师们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策略,在分享交流的同时促进了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