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每天在园学习、生活和游戏的每个活动、环节、细节都会体现出课程的信念与质量。《指南》中明确了一日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每位在岗教师都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兼顾到班上幼儿的个体差异;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园应认真梳理本园一日生活的必要环节,围绕自己的课程信念设定环节的意义与目的,合理分配时间资源,明确环节中的活动内容与引导策略。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幼儿园应以为幼儿创设真实、快乐、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成、活泼、主动地学习。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一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由此可以看得出,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幸福童年。
往往幼儿园课程发展是离不开教师的,如果没有教师的发展,那也就谈不上课程的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其基本的素养、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互相作用的过程与结果。教师不但需要学习与实践,将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转化为教育行为,还要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内化为人的本真,与幼儿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当为教师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多种学习实践的途径,从而不断推动教师成为落实课程信念、实现课程发展的主要力量。
当前社会,用来衡量一个幼儿园课程水准的不是“办园特色”,也不是教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而是有没有基本的、科学的信念。有了科学的信念,老师们就会不断地去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就知道学什么,知道如何付诸行动。有了科学信念,老师们就不会因他人的言行而困扰自己的努力学习的步伐,就不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就不会让那些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消极作用的观点和内容进入幼儿园。有了科学的理念,幼儿园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就能为了让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努力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在发现、研究、创新、实践中完善幼儿园课程,使幼儿园课程能真正成为符合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各种资源,真正去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做有信念的教师,造就有信念的幼儿园,才能有科学的、不断进步的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就是建立在《指南》精神和基本信念基础上的一个活动体系。幼儿园课程需要系统建构,要将科学理念落实到教师每一天的行动之中。理念不是写在之上的,也不是给人看的,而是用来指导行为的。衡量一个幼儿园课程的理念,不是看他们写了什么,而是看他们如何行动的。理念明确后,要充分研究幼儿园的现有资源,如教师的素质、家长的文化背景和特點、幼儿园内的资源、社区的资源、幼儿园课程实践的传统和经验,这些资源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依据和基础。要避免只信“教材”,无视资源的现象。没有一种“教材”可以在不同的幼儿园都适合,没有一种“教材”正好发掘了所有幼儿园的资源。《指南》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指南中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的原则: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是灵活的、应变的,是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任何“教材”只能是参考。确定课程资源后,就要看幼儿园课程的组织方式,无论是按照领域的方式组织,还是按照主题或活动区的方式组织,甚至是混合的组织,都有自身的道理,组织形式不存在对错的问题,只有针对特定幼儿园的传统,针对特定的教师、针对特定的课程资源的适宜性问题。组织方式一旦确定,应该相对稳定,一方面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要避免不断的变化,过于频繁的变化难以形成经验和规律,会影响课程的成效。幼儿园课程最核心的就是教师如何才能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如何才能让幼儿去做有意义的、有挑战的事,如何才能使幼儿全身心多感官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如何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进入活动过程。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将《指南》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课程活动之中。幼儿园课程建设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际的、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过程,我们无法回避的过程。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只会“埋头做事”而忽略了“抬头看路”,当课程建设遇到困难或无法解决的瓶颈问题时,我们应开始阶段性回顾,反思教育的价值:我们既定的课程取向和目标是什么?是弥补幼儿的需求还是关注他们的内在能力、动机?是为了支持幼儿发展还是完成教学任务?是着眼于帮助幼儿建立对未来生活必备的重要品质,还是跟随当前社会与家庭对幼儿近期发展的要求?课程的价值到底有哪些?阶段性回顾并反思教育的价值和课程的取向,有助于把握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摒弃一些貌似重要实则枝节的目标要素,排除“面面俱到”的干扰,通过思考教育价值来调整课程组织与实施,帮助教师建构课程理念、改善教学行为。
在分析自身实际课程实力的基础上,幼儿园应当在课程信念的指导下确定本园的课程目标。从对儿童的培养来看,是培养儿童全面和谐发展,还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关注孩子的部分品质或能力。从教学策略与路径来看,是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经验课程为主;是将西方优秀课程模式本土化,还是融合多种课程模式精髓之后创新。在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后,幼儿园逐步梳理自身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与课程评价等框架,并在实践中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探索与尝试,不断完善课程。
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课程是为了幼儿发展,而不是为了成人观赏的,是幼儿全身心参与的,而不是成人阅读的,是幼儿积极主动投入的,而不是成人强拉硬扯的,那么,幼儿园课程一定能真正达到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往往幼儿园课程发展是离不开教师的,如果没有教师的发展,那也就谈不上课程的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其基本的素养、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互相作用的过程与结果。教师不但需要学习与实践,将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转化为教育行为,还要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内化为人的本真,与幼儿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当为教师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多种学习实践的途径,从而不断推动教师成为落实课程信念、实现课程发展的主要力量。
当前社会,用来衡量一个幼儿园课程水准的不是“办园特色”,也不是教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而是有没有基本的、科学的信念。有了科学的信念,老师们就会不断地去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就知道学什么,知道如何付诸行动。有了科学信念,老师们就不会因他人的言行而困扰自己的努力学习的步伐,就不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就不会让那些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消极作用的观点和内容进入幼儿园。有了科学的理念,幼儿园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就能为了让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努力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在发现、研究、创新、实践中完善幼儿园课程,使幼儿园课程能真正成为符合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各种资源,真正去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做有信念的教师,造就有信念的幼儿园,才能有科学的、不断进步的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就是建立在《指南》精神和基本信念基础上的一个活动体系。幼儿园课程需要系统建构,要将科学理念落实到教师每一天的行动之中。理念不是写在之上的,也不是给人看的,而是用来指导行为的。衡量一个幼儿园课程的理念,不是看他们写了什么,而是看他们如何行动的。理念明确后,要充分研究幼儿园的现有资源,如教师的素质、家长的文化背景和特點、幼儿园内的资源、社区的资源、幼儿园课程实践的传统和经验,这些资源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的依据和基础。要避免只信“教材”,无视资源的现象。没有一种“教材”可以在不同的幼儿园都适合,没有一种“教材”正好发掘了所有幼儿园的资源。《指南》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指南中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的原则: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是灵活的、应变的,是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任何“教材”只能是参考。确定课程资源后,就要看幼儿园课程的组织方式,无论是按照领域的方式组织,还是按照主题或活动区的方式组织,甚至是混合的组织,都有自身的道理,组织形式不存在对错的问题,只有针对特定幼儿园的传统,针对特定的教师、针对特定的课程资源的适宜性问题。组织方式一旦确定,应该相对稳定,一方面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要避免不断的变化,过于频繁的变化难以形成经验和规律,会影响课程的成效。幼儿园课程最核心的就是教师如何才能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如何才能让幼儿去做有意义的、有挑战的事,如何才能使幼儿全身心多感官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如何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进入活动过程。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将《指南》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课程活动之中。幼儿园课程建设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际的、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过程,我们无法回避的过程。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只会“埋头做事”而忽略了“抬头看路”,当课程建设遇到困难或无法解决的瓶颈问题时,我们应开始阶段性回顾,反思教育的价值:我们既定的课程取向和目标是什么?是弥补幼儿的需求还是关注他们的内在能力、动机?是为了支持幼儿发展还是完成教学任务?是着眼于帮助幼儿建立对未来生活必备的重要品质,还是跟随当前社会与家庭对幼儿近期发展的要求?课程的价值到底有哪些?阶段性回顾并反思教育的价值和课程的取向,有助于把握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摒弃一些貌似重要实则枝节的目标要素,排除“面面俱到”的干扰,通过思考教育价值来调整课程组织与实施,帮助教师建构课程理念、改善教学行为。
在分析自身实际课程实力的基础上,幼儿园应当在课程信念的指导下确定本园的课程目标。从对儿童的培养来看,是培养儿童全面和谐发展,还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关注孩子的部分品质或能力。从教学策略与路径来看,是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经验课程为主;是将西方优秀课程模式本土化,还是融合多种课程模式精髓之后创新。在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后,幼儿园逐步梳理自身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与课程评价等框架,并在实践中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探索与尝试,不断完善课程。
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课程是为了幼儿发展,而不是为了成人观赏的,是幼儿全身心参与的,而不是成人阅读的,是幼儿积极主动投入的,而不是成人强拉硬扯的,那么,幼儿园课程一定能真正达到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