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这门是贯穿着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学科,也是集逻辑性和抽象性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小,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加之理解能力有限,这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智慧出自他的指尖上。”这句话足以表明“动手实践操作”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就好比是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而数学知识又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显然,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与学生思维之间是矛盾的,而“动手实践操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动手实践操作存在的问题
1.1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为了这个过程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数学老师往往会从选择实践活动材料到准备材料都独自完成,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其中,最后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这些活动材料进行实践操作。从某种意义上严格来说,这其实只是老师自己的实践活动,与学生关系不大,自然在实际的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也对此并不十分感興趣,导致实践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由于老师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的。
1.2实践操作过程流于表面形式
很多老师对学生具体的动手实践操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让他们自己做什么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展开实践操作的时候,也只是让学生简单的涂一涂、画一画、量一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会学到“长度单位”这一知识点,老师则让学生拿出尺子简单的量一量课本、文具盒、课桌等。这种流于表面形式的实践操作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没有太大的帮助。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策略
2.1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与渠道。有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实际动手操作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敢于动手实践操作,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获得极大的满足与自信心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会学到“认识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会对长方形、正方形、圆行、三角形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老师可以利用有趣的导入来开展新课教学工作。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物体吗?”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对这些图形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也能说出例如公园里的亭子、公交车、球等生活中的实物。根据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进而延伸到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知识的学习。在初步认识和学习这些几何图形时,学生必须从以前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中来,这对学生来说很难。老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几何图形。最后,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搭出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学生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分析长方形与长方体,正方形与正方体,圆形与圆柱体之间的关系。相信在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推动下,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操作活动中来。
2.2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搭长方体、正方体这一动手实践操作中,老师应提前备好课,并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收集或是自己动手准备活动材料,而不是老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为学生准备好材料[3]。让学生自己准备活动材料,既让学生体验了动手实践的乐趣,又提升了学生自身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更扎实的掌握这些数学知识,为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让动手操作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模式已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会学到“克与千克”这一知识点。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这些克与千克的概念陌生,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自己去买菜,自然对例如1千克的米、1千克的白菜等没有深刻的认识。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提前备好一台秤,让学生自己在家带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吃的、玩具、衣服等都可以。等到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有序的称一称自己所带的物品,了解自己所带这些东西的重量,知道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关系。结合生活实际,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数学学习是为生活做服务的。
3总结
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意识和能力,是决定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肇文,殷世东.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模块的旨趣与实施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7):57-60.
[2]杨艳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华夏教师,2019(33):63.
[3]刘甜甜,刘爱.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7):67-69.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智慧出自他的指尖上。”这句话足以表明“动手实践操作”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就好比是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而数学知识又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显然,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与学生思维之间是矛盾的,而“动手实践操作”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动手实践操作存在的问题
1.1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为了这个过程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数学老师往往会从选择实践活动材料到准备材料都独自完成,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其中,最后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这些活动材料进行实践操作。从某种意义上严格来说,这其实只是老师自己的实践活动,与学生关系不大,自然在实际的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也对此并不十分感興趣,导致实践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由于老师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的。
1.2实践操作过程流于表面形式
很多老师对学生具体的动手实践操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让他们自己做什么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展开实践操作的时候,也只是让学生简单的涂一涂、画一画、量一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会学到“长度单位”这一知识点,老师则让学生拿出尺子简单的量一量课本、文具盒、课桌等。这种流于表面形式的实践操作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没有太大的帮助。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策略
2.1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与渠道。有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实际动手操作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敢于动手实践操作,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获得极大的满足与自信心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会学到“认识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会对长方形、正方形、圆行、三角形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老师可以利用有趣的导入来开展新课教学工作。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物体吗?”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对这些图形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也能说出例如公园里的亭子、公交车、球等生活中的实物。根据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进而延伸到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知识的学习。在初步认识和学习这些几何图形时,学生必须从以前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中来,这对学生来说很难。老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几何图形。最后,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搭出自己喜欢的几何图形。学生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分析长方形与长方体,正方形与正方体,圆形与圆柱体之间的关系。相信在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推动下,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操作活动中来。
2.2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搭长方体、正方体这一动手实践操作中,老师应提前备好课,并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收集或是自己动手准备活动材料,而不是老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为学生准备好材料[3]。让学生自己准备活动材料,既让学生体验了动手实践的乐趣,又提升了学生自身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更扎实的掌握这些数学知识,为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让动手操作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模式已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会学到“克与千克”这一知识点。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这些克与千克的概念陌生,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自己去买菜,自然对例如1千克的米、1千克的白菜等没有深刻的认识。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提前备好一台秤,让学生自己在家带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吃的、玩具、衣服等都可以。等到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有序的称一称自己所带的物品,了解自己所带这些东西的重量,知道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关系。结合生活实际,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数学学习是为生活做服务的。
3总结
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意识和能力,是决定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肇文,殷世东.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模块的旨趣与实施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7):57-60.
[2]杨艳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华夏教师,2019(33):63.
[3]刘甜甜,刘爱.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