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课成为课堂有效教学的再延伸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67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漪老师曾说过:“在学校里顶难顶难的事就是上课”。上课难,要上出一堂好课,上出一堂高水平的有效的课更难。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广大教师立足课堂的核心所在,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成了广大教师立足课堂的重要抓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有许多教师把目光聚焦到了“教后反思”和“评课”上。“教后反思”作用自不必说,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评课”环节可以将听课者课堂观察到的问题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来。笔者作为一名一线老师和兼职教研员,在听了众多的“随堂课”、“观摩课”和“示范课”,参与了不少的“评课”活动之后,真切地感受到“评课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再延伸”!
  一直以来,学校最常态的教研就是听评课,但不少学校在评课中存在着以下误区:第一,“好评”或“哄评”,游于形式。不是评课者准备不足或能力有限,就是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的考虑,这种“皆大欢喜”的评课已不能视为教研活动了,只是应付检查,敷衍了事罢了。第二,“套评”或“苛评”,言不由衷。有的老师在评课中祭出“理”字大帽,用理论、理念、理想套教学,“套”评一番了事。被评教师听后却是一头雾水,大生“这课该如何教”之疑;有的老师则过重细节,求全责备。课堂教学固然要精益求精,但教学又是“遗憾的艺术”,教学中“有问题”是正常的,指出即可,没有必要抓住不放,而且不少细节问题仅仅是个人感觉罢了。这些都不是有效的评课,它对课堂有效教学毫无用处。
  其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水平的评课是相辅相成的。评课专家们的实践告诉我们,高水平的评课技艺建立在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之上,高水平的评课又将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更为有效。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经就有效的课堂教学即“好课”进行评价:一是学生们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类型的课属于“扎实的课”;二是各个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类型的课属于“充实的课”;三是课堂不全在预设过程中但师生有资源、过程的生成,这类型的课属于“丰实的课”;四是课堂在常态下真实无伪,这类型的课属于“平实的课”;五是课堂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需加以反思和重建的,这类型的课属于“真实的课”。有人说:教师永远在进行着不完美的艺术创作,每一堂课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遗憾与不足,而我们所要做的也就是不断的进行弥补与修缮。叶澜教授对“好课”五方面特征的概括,成了我们的评课核心。
  笔者从众多评课专家们的经验来看,要评好一堂课,必须把握四条基本评课原则:一是“激励原则”,就是要从鼓励和保护的角度出发,评议出授课教师的优势所在,增强其自信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简明原则”,就是要求评课者评课语言要准确、精炼,条理清晰;三是“具体原则”,就是要求评课者评课针对性要很强,评课内容要具体,言之有物,力戒空泛;四是“探讨原则”,就是要求评课者要带着交流探讨的心态去评课,通过交流探讨,以期共同提高。评课者要注意在听课、观课时,应带着任务上阵,认真地观察并做好了记录,在课后与执教者进行了事实交流,并一起分析了课的成功与不足。这样,通过评课活动,上课者和评课者互通有无,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促使双方共同反思。这种平等、开放、互动式的评课活动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和自身的专业发展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再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就要求评课者应从他人的课堂中走出来,从他人的课堂氛围中走出来,从他人的课堂思路中走出来。既要对上课人有一个反馈,又要对自己有一个反馈。对上课人的课堂教学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同时上课人也希望你能够为他的课堂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你能够为他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这就要求对上课人的课堂评估要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课堂教学内容的上下衔接、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等宏观方面来展开,从而在课堂教学理念层面与上课人展开交流。当然,评课者也在课堂体验中积累了不少的教育智慧,借助从课堂观察中收集到的原材料,来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课堂逻辑,重构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
  总之,评课源于授课,科学高质量的评课却能指导备课,促进授课。教师们往往通过“备课——授课——评课”与“再备课——再授课——再评课”这一行之有效的循环过程,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改变观念。教师要会上课,会上高质量的课,这是前提基础;但教师同时还要会评课,评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这是延伸,更是助力。
其他文献
走在校园里,常常听到有学生议论,“语文课听不听都一样”,“语文全靠平时积累,与语文课堂无关”,“语文课就是休息时间”,甚至有学生发出狂言“数学、物理和化学是固体;音乐、美术和体育是液体;而语文是气体”。每每此时,我都会为我们的语文担忧。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快乐起来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眼下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粗浅的看法和所做的一些尝试,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师意识到位,激发全体学生的兴
期刊
常听老师们议论,作文真不知怎么教才好。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文质优美、个性突出、具有创新思想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新课标对于写作教学的要求表述更明确更具体,对教学的指导也更明晰,更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标的新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抒写真情实感,鼓励创意表达  新课标将“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放在学段目标的第一位,要求“力求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若要问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有什么方法时,他们会说只是多看了些课外书。由此可见,课外书对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要解放自己,少些枯燥无味的讲授,少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多些时间给学生阅读,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但是,目前中学生的课外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农村中学班级学科小班化倾向日趋明显。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源要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2012年上半年以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新形势下初中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现就有关教学策略方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策略  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愉快,也更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认真上课,自己感觉上得很辛苦,学生课堂上听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没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难题了。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后,在学习上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教师
期刊
何谓教学中的亲和力呢?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中的双边活动,教师给予学生的一种潜在的向心力、感染力。这种力量,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这种力量,能极大限度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亲近祥和的课堂氛围。语文学科是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是最贴近学生情感和生活的,怎样才能让语文课更具亲和力?就这个问题,我准备从教师角色、课堂教学组织、课文内容分析三方面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师角色
期刊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在语文学科,在同班之内的分层教学,具体措施如下:  一、组织分层。学生的基础和阅读理解以及情感体验都有着不同的层次,通过课堂、课外以及作业、测验的表现和成绩,我将班级分为四个等级: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难教”、“作文教学效率低”几乎成了大多数语文老师的苦恼。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怎样处理作文批改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老师们往往比较重视作文指导和作文写作这两个环节,而恰恰忽略了作文批改这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改作文,不待老师改。”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
期刊
文言文是良金美玉,是现代汉语的根,其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尽管古诗文博大精深,形式多样,背诵难度很大,但事实上还是有章可循,关键在于方法的掌握。  一、通过诵读,形成语感,加强背诵  诵读是文言文入门的途径。所谓诵读,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时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外都可以看着书。”可见,
期刊
《蒲柳人家》是“神童作家”刘绍棠1980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共有十二节。其风格独特,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坛吹进一缕悠远、质朴的清风,深受读者的喜爱。课文节选了小说的第一、二节,是整篇小说的开端部分,主要刻画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以及淘气顽皮、充满野性的儿童何满子三个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语言、环境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了小说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在此就小说的环境描写和语言风格进行鉴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