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漪老师曾说过:“在学校里顶难顶难的事就是上课”。上课难,要上出一堂好课,上出一堂高水平的有效的课更难。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广大教师立足课堂的核心所在,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成了广大教师立足课堂的重要抓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有许多教师把目光聚焦到了“教后反思”和“评课”上。“教后反思”作用自不必说,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评课”环节可以将听课者课堂观察到的问题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来。笔者作为一名一线老师和兼职教研员,在听了众多的“随堂课”、“观摩课”和“示范课”,参与了不少的“评课”活动之后,真切地感受到“评课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再延伸”!
一直以来,学校最常态的教研就是听评课,但不少学校在评课中存在着以下误区:第一,“好评”或“哄评”,游于形式。不是评课者准备不足或能力有限,就是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的考虑,这种“皆大欢喜”的评课已不能视为教研活动了,只是应付检查,敷衍了事罢了。第二,“套评”或“苛评”,言不由衷。有的老师在评课中祭出“理”字大帽,用理论、理念、理想套教学,“套”评一番了事。被评教师听后却是一头雾水,大生“这课该如何教”之疑;有的老师则过重细节,求全责备。课堂教学固然要精益求精,但教学又是“遗憾的艺术”,教学中“有问题”是正常的,指出即可,没有必要抓住不放,而且不少细节问题仅仅是个人感觉罢了。这些都不是有效的评课,它对课堂有效教学毫无用处。
其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水平的评课是相辅相成的。评课专家们的实践告诉我们,高水平的评课技艺建立在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之上,高水平的评课又将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更为有效。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经就有效的课堂教学即“好课”进行评价:一是学生们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类型的课属于“扎实的课”;二是各个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类型的课属于“充实的课”;三是课堂不全在预设过程中但师生有资源、过程的生成,这类型的课属于“丰实的课”;四是课堂在常态下真实无伪,这类型的课属于“平实的课”;五是课堂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需加以反思和重建的,这类型的课属于“真实的课”。有人说:教师永远在进行着不完美的艺术创作,每一堂课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遗憾与不足,而我们所要做的也就是不断的进行弥补与修缮。叶澜教授对“好课”五方面特征的概括,成了我们的评课核心。
笔者从众多评课专家们的经验来看,要评好一堂课,必须把握四条基本评课原则:一是“激励原则”,就是要从鼓励和保护的角度出发,评议出授课教师的优势所在,增强其自信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简明原则”,就是要求评课者评课语言要准确、精炼,条理清晰;三是“具体原则”,就是要求评课者评课针对性要很强,评课内容要具体,言之有物,力戒空泛;四是“探讨原则”,就是要求评课者要带着交流探讨的心态去评课,通过交流探讨,以期共同提高。评课者要注意在听课、观课时,应带着任务上阵,认真地观察并做好了记录,在课后与执教者进行了事实交流,并一起分析了课的成功与不足。这样,通过评课活动,上课者和评课者互通有无,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促使双方共同反思。这种平等、开放、互动式的评课活动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和自身的专业发展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再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就要求评课者应从他人的课堂中走出来,从他人的课堂氛围中走出来,从他人的课堂思路中走出来。既要对上课人有一个反馈,又要对自己有一个反馈。对上课人的课堂教学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同时上课人也希望你能够为他的课堂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你能够为他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这就要求对上课人的课堂评估要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课堂教学内容的上下衔接、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等宏观方面来展开,从而在课堂教学理念层面与上课人展开交流。当然,评课者也在课堂体验中积累了不少的教育智慧,借助从课堂观察中收集到的原材料,来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课堂逻辑,重构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
总之,评课源于授课,科学高质量的评课却能指导备课,促进授课。教师们往往通过“备课——授课——评课”与“再备课——再授课——再评课”这一行之有效的循环过程,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改变观念。教师要会上课,会上高质量的课,这是前提基础;但教师同时还要会评课,评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这是延伸,更是助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有许多教师把目光聚焦到了“教后反思”和“评课”上。“教后反思”作用自不必说,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评课”环节可以将听课者课堂观察到的问题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来。笔者作为一名一线老师和兼职教研员,在听了众多的“随堂课”、“观摩课”和“示范课”,参与了不少的“评课”活动之后,真切地感受到“评课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再延伸”!
一直以来,学校最常态的教研就是听评课,但不少学校在评课中存在着以下误区:第一,“好评”或“哄评”,游于形式。不是评课者准备不足或能力有限,就是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的考虑,这种“皆大欢喜”的评课已不能视为教研活动了,只是应付检查,敷衍了事罢了。第二,“套评”或“苛评”,言不由衷。有的老师在评课中祭出“理”字大帽,用理论、理念、理想套教学,“套”评一番了事。被评教师听后却是一头雾水,大生“这课该如何教”之疑;有的老师则过重细节,求全责备。课堂教学固然要精益求精,但教学又是“遗憾的艺术”,教学中“有问题”是正常的,指出即可,没有必要抓住不放,而且不少细节问题仅仅是个人感觉罢了。这些都不是有效的评课,它对课堂有效教学毫无用处。
其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高水平的评课是相辅相成的。评课专家们的实践告诉我们,高水平的评课技艺建立在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之上,高水平的评课又将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更为有效。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经就有效的课堂教学即“好课”进行评价:一是学生们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类型的课属于“扎实的课”;二是各个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类型的课属于“充实的课”;三是课堂不全在预设过程中但师生有资源、过程的生成,这类型的课属于“丰实的课”;四是课堂在常态下真实无伪,这类型的课属于“平实的课”;五是课堂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需加以反思和重建的,这类型的课属于“真实的课”。有人说:教师永远在进行着不完美的艺术创作,每一堂课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遗憾与不足,而我们所要做的也就是不断的进行弥补与修缮。叶澜教授对“好课”五方面特征的概括,成了我们的评课核心。
笔者从众多评课专家们的经验来看,要评好一堂课,必须把握四条基本评课原则:一是“激励原则”,就是要从鼓励和保护的角度出发,评议出授课教师的优势所在,增强其自信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简明原则”,就是要求评课者评课语言要准确、精炼,条理清晰;三是“具体原则”,就是要求评课者评课针对性要很强,评课内容要具体,言之有物,力戒空泛;四是“探讨原则”,就是要求评课者要带着交流探讨的心态去评课,通过交流探讨,以期共同提高。评课者要注意在听课、观课时,应带着任务上阵,认真地观察并做好了记录,在课后与执教者进行了事实交流,并一起分析了课的成功与不足。这样,通过评课活动,上课者和评课者互通有无,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促使双方共同反思。这种平等、开放、互动式的评课活动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和自身的专业发展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再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就要求评课者应从他人的课堂中走出来,从他人的课堂氛围中走出来,从他人的课堂思路中走出来。既要对上课人有一个反馈,又要对自己有一个反馈。对上课人的课堂教学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同时上课人也希望你能够为他的课堂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你能够为他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这就要求对上课人的课堂评估要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课堂教学内容的上下衔接、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等宏观方面来展开,从而在课堂教学理念层面与上课人展开交流。当然,评课者也在课堂体验中积累了不少的教育智慧,借助从课堂观察中收集到的原材料,来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课堂逻辑,重构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
总之,评课源于授课,科学高质量的评课却能指导备课,促进授课。教师们往往通过“备课——授课——评课”与“再备课——再授课——再评课”这一行之有效的循环过程,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改变观念。教师要会上课,会上高质量的课,这是前提基础;但教师同时还要会评课,评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这是延伸,更是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