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多彩画卷 一缕悠远清风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ture_007_007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柳人家》是“神童作家”刘绍棠1980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共有十二节。其风格独特,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坛吹进一缕悠远、质朴的清风,深受读者的喜爱。课文节选了小说的第一、二节,是整篇小说的开端部分,主要刻画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以及淘气顽皮、充满野性的儿童何满子三个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语言、环境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了小说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在此就小说的环境描写和语言风格进行鉴赏。
  一.风俗画、传奇画,共同展现一幅多彩的画卷
  (一)古老、质朴的风俗如古老的画卷
  课文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燕赵大地上质朴的民俗、古老的民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上木梳背,望日莲姑姑做的绣有花草的红兜肚,让读者眼前浮现出杨柳青年画上的娃娃形象,具有浓郁的北方农村文化的特征。一丈青大娘为何满子缝制的五光十色的百家衣、包铜镀金的长命锁、男扮女装,让读者想起民间为孩子祈福、求长寿古老习俗。洗三、摆满月酒、过百日,无不让读者想起消逝已久的宗教般的仪式。打一手好鞭花的何大学问走西口,更是古老风俗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再现了豪爽、狭义的燕赵之士在那个特殊年代的求生之道。这点滴的民俗描写如一幅幅民俗画,汇成了充满河北地域色彩的民俗画卷。
  (二)传奇般的人物画卷
  作者对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的描写,采用了喜剧式的夸张手法使人物形象具有传奇色彩。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大脚板,青铜肤色,嗓门亮堂……骂起人来,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这分明是《水浒传》中“扈三娘”再世,赋予了人物一抹传奇色彩。一丈青大娘大战纤夫的描写,就是铮铮女侠形象。关于何大学问的描写比一丈青大娘更有代表意义,“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好似关公爷再现。再加上他参加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打一手好鞭花,善驯野马,能威震偷马贼。又仗义疏财、扶弱济贫,兼具江湖游侠的豪爽和吹嘘,于是就出现了“身穿长衫”、“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的不文不武、滑稽可笑的独特形象。这两个代表人物和其他人物共同组成传奇般的人物画卷,为小说增添了几分喜剧色彩。
  二.通俗流畅、生动传神的语言,如一缕悠远的清风
  (一)通俗流畅、富有地域色彩的语言
  《蒲柳人家》的语言,无论是叙事还是描写人物都具有通俗流畅、富有地域色彩的特点。叙事中多用北方农村口语:“中伏大晌午”、“一交立夏”、“ 够她打一锅”、“ 头顶着火盆子”、“ 掌舵的绽裂了虎口”、“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整日在河滩野跑”、“ 怕给拍花子的拐走”、“ 一脑门子官司”、“ 会摆弄牲口”、“ 都是睁眼瞎”、 “ 何大学问脑瓜子一热”等。这些乡村俚语一改文革期间的口号式高调和政治性的说教,让读者耳目一新,顿觉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让文字变得生动鲜活、富有生命力。
  (二)生动传神的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课文节选部分只有三个人物,但是人物形象极具个性,这要归功于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何满子独特的外貌描写、生动的行为描绘,以及当一丈青大娘到处寻找宝贝孙子时,满河滩吆喝时,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看着奶奶心急火燎却心里暗暗发笑,形象地刻画出一个野性、淘气的顽童形象。
  作者对何大学问的描写最为成功,基本实现了语言特点和人物性格一致。比如,介绍其时,将书面语“名讳”和口语“叫得山响”有机结合,正如何大学问其人:崇尚学问、追求知识,却又是一个“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的“业余文化人”。在描写其外貌时,借鉴了中国传统说唱技术的特点,多用四字短语:“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让人马上联想到行侠仗义的古代英雄。介绍其爱吹嘘时,也用了相似的句式:“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刻画了一个常年游走在江湖之上,具有侠肝义胆却又爱吹嘘的鲜活人物形象。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阅读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当代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据一份调查显示: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65本,俄罗斯是50本,美国是44本,法国是11本,中国却只有4本,而且90%是教科书和教参。现在中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武侠言情小说,一是各类杂志报刊,一
期刊
走在校园里,常常听到有学生议论,“语文课听不听都一样”,“语文全靠平时积累,与语文课堂无关”,“语文课就是休息时间”,甚至有学生发出狂言“数学、物理和化学是固体;音乐、美术和体育是液体;而语文是气体”。每每此时,我都会为我们的语文担忧。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快乐起来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眼下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粗浅的看法和所做的一些尝试,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师意识到位,激发全体学生的兴
期刊
常听老师们议论,作文真不知怎么教才好。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文质优美、个性突出、具有创新思想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新课标对于写作教学的要求表述更明确更具体,对教学的指导也更明晰,更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标的新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抒写真情实感,鼓励创意表达  新课标将“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放在学段目标的第一位,要求“力求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若要问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有什么方法时,他们会说只是多看了些课外书。由此可见,课外书对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要解放自己,少些枯燥无味的讲授,少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多些时间给学生阅读,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但是,目前中学生的课外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农村中学班级学科小班化倾向日趋明显。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源要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2012年上半年以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新形势下初中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现就有关教学策略方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策略  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愉快,也更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认真上课,自己感觉上得很辛苦,学生课堂上听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没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难题了。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后,在学习上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教师
期刊
何谓教学中的亲和力呢?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中的双边活动,教师给予学生的一种潜在的向心力、感染力。这种力量,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这种力量,能极大限度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亲近祥和的课堂氛围。语文学科是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是最贴近学生情感和生活的,怎样才能让语文课更具亲和力?就这个问题,我准备从教师角色、课堂教学组织、课文内容分析三方面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师角色
期刊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在语文学科,在同班之内的分层教学,具体措施如下:  一、组织分层。学生的基础和阅读理解以及情感体验都有着不同的层次,通过课堂、课外以及作业、测验的表现和成绩,我将班级分为四个等级: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难教”、“作文教学效率低”几乎成了大多数语文老师的苦恼。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怎样处理作文批改这一环节至关重要。老师们往往比较重视作文指导和作文写作这两个环节,而恰恰忽略了作文批改这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改作文,不待老师改。”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
期刊
文言文是良金美玉,是现代汉语的根,其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尽管古诗文博大精深,形式多样,背诵难度很大,但事实上还是有章可循,关键在于方法的掌握。  一、通过诵读,形成语感,加强背诵  诵读是文言文入门的途径。所谓诵读,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时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外都可以看着书。”可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