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认真上课,自己感觉上得很辛苦,学生课堂上听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没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难题了。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后,在学习上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前,如果他没有事先看过课文,了解文本内容,那么不管老师讲课讲得多生动,学生也只会是听得云里雾里。因此,我一般都会在上新课的前一天把新课的学案发下去给学生,布置他们先做学案上的问题,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做错。学生做学案前势必要先看过课文,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一来老师上课就轻松多了,学生学得也快。
2、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且做好笔记的习惯。我常常在课堂上增加提问学生的频率,因为有的学生会出现听课听着听着就走神的情况,这样做主要是想让学生有一种紧张感,避免分心。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我常常会提醒并留时间给学生做笔记,因为笔记是学生复习的依据。
3、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复习的习惯。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如果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那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每天的上课前先提问学生前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对于回答情况好的同学公开表扬,对于没有即时复习,回答情况不好的同学给予一点小小的惩罚。每个学生都喜欢受到表扬,时间长了,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也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至4倍。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时,对他们来说学习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好语文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例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篇古文既长又难懂,学生并不太感兴趣,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劲来听课。我灵机一动,插入讲了同样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小故事——凿壁偷光。讲完后,让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主题一致的小故事。这时,学生都很认真的思考,积极地参与课堂,讲了“划粥而食”、“程门立雪”等故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2、可以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例如,要深刻理解《给巴特勒的信》这篇文章需要学生对历史、对圆明园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见过圆明园,而教师要用语言来形容这恍如月宫的圆明园的美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在美好的事物面前,再好的形容词都显得枯燥无味。因此我播放了一段讲解圆明园的历史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了完好无损的圆明园和被破坏后的圆明园的差异,让他们了解被破坏的原因,激发起学生心底的爱国热情,更好的学习这篇文章。
3、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竞争来激发学生兴趣。一节课45分钟,如果一味的授课确实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趣,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力争上游会更热情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要备好每一节课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上好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我们常常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的备课时间。但这是必需的,你要给学生一滴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充分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避免授课时太盲目,讲了很多但却都没抓住重点,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备教材,我们还应该备学生。我常常一篇课文看了两三遍以后,不急着翻教参,而是先思考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我觉得我哪些问题想不清楚,一般情况下学生也是这几个问题不懂。这样,我就知道上课时我哪些问题应该讲得详细一点,哪些问题可以简单讲解甚至不讲,这样避免面面俱到,老师累,学生也累。也许有的老师会有这样的经历,由于种种原因备课备得太匆忙,导致第二天上课时很没底气,甚至出现讲了这句就忘了下句该讲什么的情况,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质量。并且老师在讲台上出现的一点点窘状,其实学生都能察觉出来,时间长了,这样的老师在学生眼里的形象就大打折扣。如此一来,要让学生对老师有信心,信任你,认真听你的课,我想有点难度。因此,我们要实实在在的备好课,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后,在学习上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前,如果他没有事先看过课文,了解文本内容,那么不管老师讲课讲得多生动,学生也只会是听得云里雾里。因此,我一般都会在上新课的前一天把新课的学案发下去给学生,布置他们先做学案上的问题,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做错。学生做学案前势必要先看过课文,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一来老师上课就轻松多了,学生学得也快。
2、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且做好笔记的习惯。我常常在课堂上增加提问学生的频率,因为有的学生会出现听课听着听着就走神的情况,这样做主要是想让学生有一种紧张感,避免分心。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我常常会提醒并留时间给学生做笔记,因为笔记是学生复习的依据。
3、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复习的习惯。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如果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那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每天的上课前先提问学生前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对于回答情况好的同学公开表扬,对于没有即时复习,回答情况不好的同学给予一点小小的惩罚。每个学生都喜欢受到表扬,时间长了,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也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至4倍。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时,对他们来说学习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好语文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例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篇古文既长又难懂,学生并不太感兴趣,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劲来听课。我灵机一动,插入讲了同样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小故事——凿壁偷光。讲完后,让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主题一致的小故事。这时,学生都很认真的思考,积极地参与课堂,讲了“划粥而食”、“程门立雪”等故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2、可以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例如,要深刻理解《给巴特勒的信》这篇文章需要学生对历史、对圆明园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见过圆明园,而教师要用语言来形容这恍如月宫的圆明园的美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在美好的事物面前,再好的形容词都显得枯燥无味。因此我播放了一段讲解圆明园的历史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了完好无损的圆明园和被破坏后的圆明园的差异,让他们了解被破坏的原因,激发起学生心底的爱国热情,更好的学习这篇文章。
3、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竞争来激发学生兴趣。一节课45分钟,如果一味的授课确实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趣,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力争上游会更热情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要备好每一节课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上好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我们常常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的备课时间。但这是必需的,你要给学生一滴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充分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避免授课时太盲目,讲了很多但却都没抓住重点,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备教材,我们还应该备学生。我常常一篇课文看了两三遍以后,不急着翻教参,而是先思考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我觉得我哪些问题想不清楚,一般情况下学生也是这几个问题不懂。这样,我就知道上课时我哪些问题应该讲得详细一点,哪些问题可以简单讲解甚至不讲,这样避免面面俱到,老师累,学生也累。也许有的老师会有这样的经历,由于种种原因备课备得太匆忙,导致第二天上课时很没底气,甚至出现讲了这句就忘了下句该讲什么的情况,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质量。并且老师在讲台上出现的一点点窘状,其实学生都能察觉出来,时间长了,这样的老师在学生眼里的形象就大打折扣。如此一来,要让学生对老师有信心,信任你,认真听你的课,我想有点难度。因此,我们要实实在在的备好课,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