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亲和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教学中的亲和力呢?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中的双边活动,教师给予学生的一种潜在的向心力、感染力。这种力量,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这种力量,能极大限度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亲近祥和的课堂氛围。语文学科是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是最贴近学生情感和生活的,怎样才能让语文课更具亲和力?就这个问题,我准备从教师角色、课堂教学组织、课文内容分析三方面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师角色要更富人情味
  语文教材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所以,语文课很注重感性和理性的训练,要求有学生情感的真正参与,要求有学生“我口讲我心”的真切、独特的感受。而这首先需要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诚信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形成人格。”而传统的与学生不平等的“为人师表”的角色,往往抑制了这种良好氛围的产生。因此,现代语文教师要给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使自己更富有人情味。
  二、课堂组织要更具人文性
  所谓人文性,即要求教师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能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否则,“目中无人”的教师怎能使课堂具有亲和力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以下两点要求:
  1、不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牵着他们的鼻子”走
  现代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希望能体现自身价值,对过多干涉不满。老师若还保持权威形象,对学生规定这个,指挥那个,老牵着学生鼻子走,不让学生有个性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找不到自我,那么,学生对语文课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
  2、让课堂多一份平凡、自由与真我,少一份教学上刻意追求的“完美”
  现在评价一堂优质课,往往喜欢用“完美”两字,这也成为老师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完美,学校往往要求教师教案详细、完整,每个问题、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清晰、环环相扣,并以此为依据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而有的教师对自己要求更严格,连师生间的一问一答都要事先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都安排了时间表,每句语言都要有的放矢,即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前后都要互相照应等。教学设计是够精致、完美了,可总给人精雕细琢、缩手缩脚之感。其实,备课是很难量化的,课堂出现的情况也是很难预料的,你又怎么能事先把一切都设计得“天衣无缝”呢?所以教师备课不能备“死”,需要合理地“偷懒”,即给自己留有适当的“空白点”,让学生去填补。这样的课虽然不够完美,但却是很有生命力的。
  三、内容分析要更富亲近感
  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觉得这些文章跟他们毫无关系,特别是古文。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拉近课文和学生距离,使文章和学生的生活、情感联系起来,岂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在课文和学生心灵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呢?
  语文是一门内容最丰富、最贴近人本身的学科。可事实上是学生远离了语文,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课脱离了生活,从而也脱离了生活中的学生,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满活力,而将我们学生的视野禁锢于一本书、一堂课中,那对于学生来讲又该会有多大的失望啊!所以,“语文学习材料必须配合时代的发展,联系社会的实际环境”。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将表态的文章分析“还原”到动态的生活中去从而使教与学的视野更广阔、更全面。
  但愿我们的语文教师都能多一份真诚,少一份威严;我们的语文课堂都能多一份真我,少一份做作;我们的教学内容都能多一份真实,少一份空泛。那么,我们的语文课离学生还会远吗?
其他文献
问答,有问即要答,因此人们在教学中常喜欢以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但我从教学实践中,更感觉到这问中实在有许多学问,下面谈一点关于提问的体会。  一、问得关键,问开学生的思路。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生是否作答,关键在于提问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后学生一脸茫然,可能是失之宽泛;问后学生即答,可能失之浅露;问后学生于沉默中进入思考状态,那才是真正的效
期刊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个别差异性特别突出的课程,学生的身心发展,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求教育教学主体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探究并寻找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去贯彻校本教研的思想呢?下面就本人的实践谈些粗浅的做法。  一、一定要将自我反思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这也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首要要求。教学主体(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
期刊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学生需要鼓励,老师满足了他的心理,他会很积极很努力;可是有的学生就不能鼓励,一鼓励就有“颜色”看;有的学生需要“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呵斥一下才有效。  她——何谓,女,初一年级十六班学生。该生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讲哥们义气,比较聪明,但成绩差,是小学出了名的“校霸”。明知自己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为这一宗旨服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必须顺应这一趋势。然而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对创新能力重视不够,由于高考、中考的引导,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带有应试目的。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我在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阅读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当代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据一份调查显示: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65本,俄罗斯是50本,美国是44本,法国是11本,中国却只有4本,而且90%是教科书和教参。现在中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武侠言情小说,一是各类杂志报刊,一
期刊
走在校园里,常常听到有学生议论,“语文课听不听都一样”,“语文全靠平时积累,与语文课堂无关”,“语文课就是休息时间”,甚至有学生发出狂言“数学、物理和化学是固体;音乐、美术和体育是液体;而语文是气体”。每每此时,我都会为我们的语文担忧。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快乐起来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眼下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粗浅的看法和所做的一些尝试,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师意识到位,激发全体学生的兴
期刊
常听老师们议论,作文真不知怎么教才好。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文质优美、个性突出、具有创新思想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新课标对于写作教学的要求表述更明确更具体,对教学的指导也更明晰,更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标的新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抒写真情实感,鼓励创意表达  新课标将“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放在学段目标的第一位,要求“力求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若要问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有什么方法时,他们会说只是多看了些课外书。由此可见,课外书对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要解放自己,少些枯燥无味的讲授,少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多些时间给学生阅读,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但是,目前中学生的课外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农村中学班级学科小班化倾向日趋明显。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源要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2012年上半年以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新形势下初中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现就有关教学策略方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策略  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愉快,也更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认真上课,自己感觉上得很辛苦,学生课堂上听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没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难题了。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后,在学习上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