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山区体育教学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i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此,我认为山区体育教学也应该如此。
  第一、体育教师要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教师是培养四化人才的关键。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要有较高的素养和职业道德,这就要求我们山区体育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因为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前提。要想给学生一滴水,首先教师要有一桶水。所以,要改变教育现状,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具体说来就是要避免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和教学方式的单一,而继续教育就是给我们教师一个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的一个空间。只有提高业务水平,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社会、家庭及学生自身要重视体育教学
  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学常常带有一种偏见,认为体育好,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忽视体育的锻炼,只要是成绩优秀头脑发达,就是好学生。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盼子成龙心切。认为在这知识爆炸的年代,只要学习好,就有出息。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家庭,父母干脆禁止子女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规规矩矩搞学习,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学生不但没有把学习搞好,还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我有这样一位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班上前15名,而体育较其他同学拔尖,素质特好,尤其喜欢打篮球,在一次测验考试失败后,父母认为是孩子打篮球,耽误了学习,一气之下,禁止孩子玩篮球,如果发现轻则骂重则打。从此这位学生的身影球场消失了,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期末考试结束,他的成绩滑落到了30名左右。这个事例说明,父母的做法无疑阻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旦拥有这种精神,就能克服其它学科上的困难,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达到强身键体,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社会、家庭及学生必须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性。
  第三、加强场地器材的投入
  山区经济发展滞后,学校无经济能力对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这是每位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都非常棘手的事情。而体育教师没有场地器材,就犹如其它学科教师没有教科书和粉笔,这无疑严重影响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推行。我们从山区体育教学看,绝大部分学校除了一块球场,其它一无所有,有时一块球场两个班轮流上课,在体育教学方式亦过分单一,体育委员整理队形,报告人数,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做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教师示范→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结束部分,放松,总结课的优缺点,下课。其结构过于陈旧,内容千篇一律,教师也成了灌输式教学,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厌学思想。因此,加强场地器材的投入才能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把两操一活动落到实处
  课外活动只能注重个别性,体育教师对少数体育尖子生的培养和教学,而忽视了全体性和对班级体的活动教学,很大程度上课外活动的时间用于其它学科的教学,这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相反,没有体现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原则。学生除每年体育达标和一次校运会外,没有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参加锻炼,自觉锻炼,这就使我们的两操一活动落不到实处,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每天要从事7-9小时的紧张学习,这么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会使人大脑产生疲劳。长时间下去一方面学习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对身体健康有害。而长时间做课间操,可以使全身各部肌肉、关节、韧带得到锻炼,既能促进新陈代谢过程,又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功能,使人精力旺盛,体态健美。因此,认真做韵律广播操可以起到积极的健身作用。而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眼有一定的作用。通过对眼睛周围穴位有规律、有节奏地按摩疲劳的眼肌得到休息,而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加快,使神经和血管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生理功能,从而提高视力,预防近视。因此,加强两操一活动,是提高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五、面对素质教育的新发展趋势
  教育体制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陈旧的模式,而不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的一种灌输式教学,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学生获得运动技能的能力,也就是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技巧,养成自觉锻炼,自己锻炼的习惯。在练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营造一种学习、思考、运用的氛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条属于自己锻炼的方法,这就要求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帮助解决问题。
  纵观经济发展的学校,我们山区的体育教学只有结合实际,改善环境,提高素质,全面改革。从现在开始,从我们做起,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走进新课堂。
其他文献
一、农村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明确  个别学校只重视少数学习优等生、忽视了面向全体;重视艺术比赛、忽视了艺术教学,学生的艺术特长是在文化课成绩的压力和家长认为是“旁逸斜出”这个夹缝里发展起来的,学校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开设很不正常,不少学校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
期刊
科学教育最初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载体,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是基础学科,高考中关于生物探究性试验题的频繁出现,为初中生物教育敲响了警钟,要重视实践研究,科学教育正是适应这种教学的教育。  一、科学教育的含义  科学教育是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
期刊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都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懂得或了解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半数学生知道准备活动内容与体育课主教材内容的关系和准备活动的运动量。但仍有不少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认识不足或错误。如22%
期刊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构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必须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的优势及学生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构建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入,出示目标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二、引导自学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提高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水平,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懂得如何区别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优秀的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不是纯客观地描写现实生活,而是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加以选择、概括和再创造,塑造出优美生动、感人的
期刊
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爱充满在整个班级管理中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
期刊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用完美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其师,信其道,学生进入校园首先接触的是老师,他们喜欢哪位老师,就爱学习哪门功课,一位成功的老师一定是一位让学生喜爱的老师。  好老师必有爱心,就是爱每一个学生,要用爱己之子的
期刊
一、对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认识  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近年来,语文教学经历了全方位、多层面和多角度的改革,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从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语
期刊
语文课堂如何构建科学化的创新性教学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语文课堂创新教学谈一些肤浅看法。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营造语文课堂的创新氛围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摆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位置,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传统的语文教学
期刊
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而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材料和足够的时间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是学生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的学学习还应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科学学习生活化。在教学中怎样实现生活化呢?通过几年的教学,下面将自己的做法作如下阐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