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情感、切近生命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教育能够造就艺术的人生。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要帮助孩子们通过艺术学习掌握艺术以外的品质。这种品质将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为学习事业加分,为生活品质加分。因此,艺术教育的脚步不得因阻力而停下,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在未来的人生中留有遗憾。
  【关键词】艺术教育;使命;意义;现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不重视德育,影响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影响的是一代人的知识水平。不重视体育,影响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視艺术教育,影响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柏拉图的观点
  一、艺术教育的意义
  当今社会,人们在各个领域中都在提倡“艺术性”。语言的艺术、交流的艺术、创造的艺术、领导的艺术、相处的艺术等等。因为人们发现,工作与交流中充满艺术性会有艺术的美感存在,这不仅能够化解乏味与枯燥,同时不容易产生负面效应。能够使人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中面对压力,更能使人发现其中美好价值的存在,激发更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艺术应该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就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艺术的陪伴对良好的人格的形成有着非凡的意义,受过艺术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在许多方面都会体现出艺术性。
  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讲,艺术就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背叛的朋友,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思想上的各种萌芽与冲动让没有处世经验的他们感到刺激又充满压力、既憧憬又难免苦闷。而此时大多数家长是很难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的。因为青春期的叛逆,要独立的迫切使他们不愿意多接受家长的建议。当家长与孩子对立起来的时候,社会上的负面因素就会乘虚而入,许多孩子的变化与退步即由此开始。如果孩子从小就接受了艺术的熏陶与训练,那么,在这个特殊阶段会帮助孩子们作出美与丑的判断。精神世界的充实会让他们无暇去空虚寂寞,孩子们会愿意把富裕的时间与精力花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艺术的安抚和情感的宣泄更能使在成长中身体和心智的拉力中苦闷的他们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例如:一个喜欢古典音乐的孩子不会愿意从狂躁的音乐中去寻找情绪的释放点。一个很会画画的孩子,在看到电脑游戏时着重点会在卡通人物的造型上。一个爱好摄影的孩子,面对一片废墟也会捕捉到从石缝中坚强生长的小草。对一个爱好手工制作的孩子来讲,那些废弃的包装都会成为她制造神奇的材料。看似这些简单的喜好,背后的意义却是对成长的滋养与陪伴。作为学校与家庭,我们所要为孩子们做的是对他们这一爱好给予呵护支持。
  审美能力有可能成为未来人的一种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因为艺术与美能够给予人们更多的想像与创造的可能,而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世界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我们发现从小学习与喜欢艺术的孩子懂得欣赏,艺术更是能够教会人发现美。每一个人从孩童起在内心深处都蕴藏着审美的潜质,这也是为什么说从孩子的眼中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不同的。从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有被大自然与生活中的美好所愉悦的经历来看,这无关乎你的出身与背景,无关乎你的知识与见识,对自然中与生活中美的欣赏与愉悦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若没有后续的开发,人们这种天然的能力会在现实中的各种框架与标准中消耗殆尽。随之一起消失的不仅仅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还有对人的欣赏能力。
  集体生活中的孩子们,如果他是一个有欣赏力的孩子,那么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必定会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哪怕他们身上有着这样那样不被认可的方面,但那双审美的眼睛总能发现对方身上美好的闪光点。这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提高适应性,同时在遇到矛盾与问题时能够拥有一个解决问题的良好基础和平衡的心态。
  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单纯也单调。但那时的人们总能用心去体会和感知世界的美好。一首歌能鼓舞一代人,一个感人的事迹都会被深深地印在心中,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善意友好。许许多多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诞生在那个时代。“花园里,篱笆下,我种下一朵小红花。春天的太阳当头照,春天的小雨沙沙下”孩子们会因为一首歌去观察留意躲在篱笆下的小花小草,你会用一颗温暖而又柔软的心去对待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而那每一次的感动都成了一代人心中美好的回忆。如今,对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现代人来讲,科技的发展带给人类便捷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人的情感表达的能力。人与人近在咫尺却没有交流,手机电脑成为情感交流的屏障,人们变得越来越变得情感麻木。从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趋势来看,人类所不可被替代的就只是情感了。艺术是人类心里真实情感的反应,艺术教育更是我们唤醒情感的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中若失去艺术教育这块领地,那么在未来,人将丧失这一优势。
  爱因斯坦迷恋音乐与文学,苏步青、钱学森等许多位科学家都曾表明,艺术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科学想象力。从这些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大家们的经历中,我们应该能清晰地看到,艺术是各种学科的营养液、助力器、调解剂。一个在艺术方面能够凸显的孩子,学习能力与学习技巧都不会逊色。更可贵的是,能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态度,这是学校与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理想追求。
  二、艺术教育的现状
  扎实地掌握表演艺术的技能是自由抒发情感的桥梁,娴熟地运用技巧会使艺术的表现力更加到位。但普及(普及不是广而肤浅,是有深刻意义)的艺术教育则重点在于要让孩子们爱上艺术,从艺术中获得愉悦美好。从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以及艺术培训模式中我们看到,那是一个流水线的标准化学习过程。从一开始,孩子们学什么是要取决于市场热度,怎么学更是看费用。学习钢琴的孩子和家长大多数都经历过一段痛苦的、相互摧残的过程。从开始对音符充满好奇与幻想的孩子,变成一个坐在琴前伴着家长的狮吼痛苦磨时间的木偶。有不少家庭因为经历了这种学习过程,使得亲子关系出现矛盾,孩子们最初对艺术的向往变成痛苦的记忆。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在国人赶潮流动机促使下许多的艺术教育者自身已经麻木,金钱效益大于一切。标准化的教学是最省力的教学,无需在乎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无需个性化辅导,更无需在意孩子们的真实需求。只要完成时间与进度,金钱就会到口袋里来。社会上的考级成了检验成果的标准,没有人谈论孩子们的艺术成长,更多的人用考级证书来证明自己的水准实力。   学校为体现艺术教育实力积极招收现成的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从此,艺术便又有了一项新的利益特征。艺术特长可以加分、考级证书加分、艺术比赛获奖加分等,学校的艺术教育活动因招收了现成的学生一蹴而就,在各种评优、评级、评比中赢得各种奖牌。学生与学校都积极地通过艺术来追寻着自己需要的那份“价值”。从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孩子们对艺术的认识已经不单纯,已不是最初对艺术的美好向往,在不知不觉中艺术已经变成了一道加分题。
  功利性的艺术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当面对更大利益取舍時,艺术往往是最容易被放弃的那一个。这种现象在国内比比皆是。孩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学琴到初中,考级、比赛、表演,好不热闹。但当面临中学的学习压力,中考压力时,辛苦多年的学习就被决然地放弃。这种放弃基本上就是彻底的放弃,多年后重拾的也只能是点记忆了。因为业余的练习与训练,没有多少人能够将它转化成永久的能力。这时的放弃,所放弃的不仅仅是正在学习的一门乐器,而是孩子们心底里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艺术的感受力。很多孩子从这次经历中获得的经验就是:放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到了初中阶段的孩子,绝大多数已经将所学习的乐器或者一门艺术专长高高挂起,任凭它积灰拉网。做出如此决定的多为父母,学也是父母要求,停也是父母的决定,孩子如一颗被随意摆弄的棋子。作为家长的理由也看似充分,考试压力、作业压力、分数压力等等。可就是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心里压力该如何释放。艺术教育的现状已是空时练练、忙时放下、加分拿起、过后遗忘,若从一开始就不能认识到艺术对孩子成长的真正意义所在,那所经历的阶段性的功利性学习只能说是浪费金钱与时间了。
  三、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艺术是需要通过展示、交流来获得提升的。从第一次表演的战战兢兢,到台上的挥洒自如,孩子在艺术的鼓舞之下不仅培养了在众人面前展现自我的能力,自信心也随着演奏的进步而不断提升。老师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一个群体的孩子中总会一眼挑出几个气质非凡的孩子,他们从仪态到谈吐都显现出了修养与宁静。若深入了解,这些孩子中绝大多数都是有艺术才能的。由此可见,自信不是凭空架起的,自信需要在一次次被认可,被赞赏中树立起来,艺术恰恰是一个没有门槛的殿堂,每一个孩子都有走进去的机会。
  优秀的孩子有着一个共同点:自信、大方、自我展示的能力与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我们的语数外的课堂中难以获取的。
  我们将艺术教育的重点放在“普及”上,鼓励每一个孩子勇于展示和挑战自己。常见的学校的艺术教育中的现状是——舞台属于有基础的孩子,在艺术展示方面永远都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我们决心要突破这一现状,将“艺术没有门槛”实践到底。在艺术节汇演展示的环节进行全校动员,将节目形式公布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例子可以证实孩子与艺术之间的化学反应。开场鼓与乐队的节目需要征集鼓手,报名的孩子多数没有基础。但他们有热情、有挑战的勇气,而这在我们的眼中是最好的基础。从基本握鼓棒的方法到基础节奏,这些没有碰过打击乐的孩子就这样叮叮咚咚开始了。经过训练后,发现有些孩子还是不能找到节奏的感觉,但这不会成为我们为了完美的展示而淘汰他们的借口。用音乐做辅助、用唱谱来寻找节奏、更运用起了多媒体,在画面的引导下让孩子们寻找到所要演绎的气氛与情绪。最终在大家齐心努力下,这几名小鼓手站在离聚光灯下,没有一个掉队。同学、老师、甚至连他们的父母都惊讶他们的表现,因为从小到大舞台和他们是有距离的,这次亮相他们不仅惊艳了别人同时也惊艳了自己。
  我们的探索是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将艺术教育从被动化为主动,让孩子们带着一颗自由愉悦的心去接触艺术。音乐课将打破原有的模式,在普及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要放在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上,并引导孩子们自主发挥,从音像以及文字资料收集、备课、分析等,每一个步骤都在老师的关注下自主进行,并在音乐课的小舞台上展示交流。教师则通过这个过程发现了解孩子们的特点,对音乐的偏好与孩子们独到的见解。这是一个共同学习探讨的过程,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社团作为一个艺术教育的大平台,为孩子们提供的是空间、自由与服务。孩子们可以自由创建社团,学校本着“只要你有想法,就给你舞台”的目标,更好地去呵护孩子们探索的心。除了常见的器乐、舞蹈外,戏剧、相声、摄影、手工、涂鸦、中国传统书画等都将成为孩子们施展才华的空间。我们的目的不是看孩子们完成了几件作品,而是总结孩子们在此过程中成长的经验。比如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自主管理能力,打造特色的能力。我们会鼓励孩子们在掌握基本知识后进行创作尝试:写剧本、写诗歌、创作歌曲、走出教室去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与素材等。
  四、艺术教育的展望
  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探索。人们常把人生比作舞台,那么我们若不给孩子们从小在舞台上开始锻炼自己机会,长大以后又如何能够有信心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呢?
  持之以恒是孩子们学习艺术的关键所在,要让这种意识贯穿于学习生活之中。以平常的心态,每天进步一点点,并将所学化作成长的能量。只有这样,艺术对孩子们的真正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只有精神世界丰富了,才能促使孩子们用美好善意的心来与周围的一切相处。我们不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朗朗,我们只是教会孩子们好好地汲取这份人类用智慧创造的精神营养。
  作为学校的老师与家长,我们在期待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尝试,要努力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很多的时候并不是需要我们时间上的陪练,孩子们需要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与自由。精神上的支持与理解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学校与家庭的配合才是给予孩子们的最理想健康的教育环境。
  艺术教育能够造就一个艺术的人生。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要教会孩子们通过艺术掌握艺术以外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将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为学习事业加分,为生活品质加分。因此说,艺术教育的脚步不能因阻力而停步,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在未来的人生留有遗憾。
其他文献
【摘要】作曲家陈怡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学生,也是经常被人们提及的中央音乐学院“77级作曲系”的一员。80年代末她远赴美国学习作曲。她的音乐作品柔美却不失大气,受到了国内外听者的广泛喜爱。文章结合其学习经历,探讨其创作中本土文化的痕迹,解析在其“根文化”概念影响下的音乐语言的追求与突破。  【关键词】陈怡;“根文化”;胡琴组曲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美籍华人作曲家陈怡是当今活跃在
期刊
【摘要】德彪西是十九世纪以来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是浪漫主义音乐盛行时期的一位有高度思想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版画集》音乐如诗如画,有着较高的欣赏价值。本文将论述德彪西《版画集》的音乐创作背景、特点以及音乐风格与演奏手法等,在论文中我将提出如何把握好音乐风格及如何结合作品的特征进行演奏等方面来论述。以期达到更佳效果。  【关键词】德彪西;《版画集》;创作特点;音乐风格;演奏手法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俄罗斯民族风格的声乐作曲家斯维里多夫的声乐题材风格,并结合著名歌手亚历山大 ·维杰尔尼可维、 叶琳娜·奥布拉兹佐娃、德米特里·何沃洛斯多夫斯克对斯维里多夫室内声乐套曲(普希金诗歌“六种浪漫”,亚历山大 波洛克诗歌“彼得堡之歌”,叶赛宁诗歌“远去的罗斯”)的演绎研究经验总结出斯维里多夫的声乐的创作特色。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声乐作曲家;斯维里多夫  【中图分类号】J605 【
期刊
【摘要】四幕歌剧《大秦灵渠》是广西艺术学院在2011年完成的一部原创民族歌剧,从“编曲、导演、主要演员”三方面集合了广西艺术学院权威专家教授和青年教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倾力打造的一部集合了西洋歌剧技法、传统民族音乐旋律、广西民间舞蹈等元素的大型民族歌剧。诺莫吉老爹和部落青年亚洛这部歌剧中的主要角色,起到连接故事情节,和推动的剧情发展作用,反映了当时广西少数民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
期刊
【摘要】在十九世纪通往二十世纪与现代音乐之间,在西方音乐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它比其它的艺术流派存在时间较短,就像一道彩虹划过,在西方音乐史上留下了炫彩的一笔,让人印象深刻。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他的音乐最早被梅西安所发现,梅西安为德彪西的音乐成就在音乐界中的地位作了重新的定位。德彪西的作品无疑是独特的,他带给我们的东西就像出现在荧幕上叠印那样,被认为是微不
期刊
摘要:在当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本文将重点阐述,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其具体的施工技术,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帮助,为相关的工程建设提供建议,进一步提高相关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普遍性越来越高,想要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
期刊
【摘要】识谱是唱歌的关键环节,只有有效进行识谱,才能唱好歌曲。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识谱的重要性,在唱歌课堂上也让学生进行识谱练习,虽然教师们对识谱练习的重要性有了意识,但教学现状不够客观,许多教师在机械性的进行教学,例如告诉学生怎么去唱,让学生去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唱谱的兴趣缺失,进而影响学生对唱歌课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识谱训练。使学生能识谱更轻松,从而能快乐的进行歌唱。  【关
期刊
【摘要】一名优秀的昆剧演员,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必然颇有所获,而追根溯源,是来自于懵懂时恩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恩师良言句句在耳,如今抚昔,不禁感慨,这都是几代人的揣磨与累积。  【关键词】传承;《孽海记·思凡》;《目莲救母》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年华已长,当一个人静下来时,总有很多怀念和不舍,古话曰“吾日三省吾身”,学戏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如同珍珠一般串接起来,串成一段段话语,
期刊
【摘要】和,即“和声”,是合唱声部中立体声效的重要因素,和声表达体现着合唱水平的高低。合,即“合唱”,是音乐教育和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合之美”是本届合唱艺术节最深的感受。  【关键词】和声;合唱;音乐  【中图分类号】J691 【文献标识码】A  一、合唱节概述  2017年“致敬经典,唱响幸福”宝鸡市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于5月26日落下帷幕。25日、26日,我全程观摩了本届中小学生合唱艺术
期刊
摘要:在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管理体系中,对不同关键时间节点和阶段的过程成本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也需要从全局化的视角认知和理解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和成本支出之间的动态化关联性质。建设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模式可以为成本控制工作过程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信息和决策。本文主要分析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管理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关键词: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管理;成本控制  在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和实施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