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专业素质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差异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质量。本文围绕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非专业素质,从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身心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四个方面进行了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并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要求进行对比研究,提出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路径,实现市场与高校培养之间人才供应链的“无缝连接”。
  关键词:非专业素质;大学生;就业市场;差异
  作者简介:王惠燕(1981-),女,浙江浦江人,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8)卢峰(1978-),男,浙江磐安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B10JY08)、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党建与思政课题(编号:DS201109Y)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71-02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直接影响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反映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国内外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往往将毕业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态度、合作技能、基本性格等非专业素质排在专业素质之前。[1]因此,要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就业素质,就必须重视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培养。非专业素质是指虽不具备专业特征,但对人的成功有非常大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的素质,是对专业素质以外诸多素质的综合提法。[2]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般而言,专业能力区分度并没有想象中明显,而非专业素质则成为判断学生未来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成为用人单位选择员工的必要条件。[3]因此,探讨高校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现状和企业对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重视情况有助于理清高校人才培养思路,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质量。
  二、研究方法和结果
  本课题从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身心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四个方面出发,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素质进行调查。同时结合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对应届毕业生的非专业素质的重视程度进行比对,从而寻找衔接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对大学生非专业素质需求之间的有力结合点。
  对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调查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4所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整群按比例抽样方法由各校分别进行。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5份,有效回收率为87.5%。其中男生455份,女生420份。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共发出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达到92.7%。
  三、分析与思考
  笔者将企业认为影響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素质重要程度之“非常重要”选项进行排序,并将大学生对个人非专业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进行比对,具体数据和比对结果见表1、表2、表3和表4。
  1.第一部分:理想与信念
  (1)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认为能否遵守职业道德“非常重要”比例居“理想与信念”中的非专业素质最高,说明企业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操守。大学生“理想与信念”中“坚持原则,遵守职业道德”自我评价“非常同意”或者“很同意”的比例达到56.99%,位居第二,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遵守职业操守,但也说明有一部分大学生对遵守职业道德还不是很重视。因此高校在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
  (2)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调查显示,44.12%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有自信非常重要”,并在“理想与信念”中排名第二。而现实生活中,52.65%的大学生对自己表现出了充足的自信。从用人单位对人才“自信”素质的要求不难看出,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发挥高校显性与隐性课堂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自信心,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完善和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认知角色。
  (3)大学生的理想教育。调查显示,企业和大学生都非常重视“理想”的作用。61.93%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理想,并会付诸实际行动”,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都有一个长远或者短期的理想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理想在付出努力。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重视学生“理想”的引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和合理的理想目标,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将理想目标转化为现实。调查还显示,40.20%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对大学生是否有自己明确的生涯规划非常重视。但仅有28.31%的大学生表示有明确的生涯规划,并且是在所有选项中的最后一位。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在拥有自己的理想并在努力实践的过程中还缺少主动性。高校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理想目标,也要担当“引航人”的角色,避免学生在实现自我理想的途中迷失方向。
  (4)大学生的执着精神。企业在招聘人才中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执着精神。调查显示,只有51.69%的学生认为在面对困难时能坚持不懈地完成目标,但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容易半途而废。因此高校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培养认定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完成的执着精神。
  (5)大学生积极入党与关注自身成长成才相结合。在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入党方面,企业表现出了实用主义态度,仅有10.78%和4.90%的企业认为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非常重要”。而大学生积极入党的动机比较复杂,“积极入党”的热情明显比“关心国家大事”要高。因此高校要积极发挥广大同学入党热情高涨的积极作用,在培养考察中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在关心国家大事方面,高校也应加强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利用校园文化主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关心国家发展的主人翁意识。
  2.第二部分:身心素质
  (1)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据显示,57.84%的用人单位在调查中表示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工作主动性,这个比例在所有的非专业素质调查中居于第一位。可见,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中最为重视学生的工作主动性。而现实是仅有4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工作主动性,而且在所有身心素质中排名为8/12。说明目前大学生主动开展工作或主动承担任务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这种主动性不足还体现在学生的被动学习等方面。
  (2)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调查显示,企业在人才招聘中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责任感。而56.14%的大学生在身心素质中的自我评价也是责任感认可度最高。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责任感不是很强,说明这些学生在面对一些自己本应承担的问题没有很好地作出应对,更多地选择逃避来处理问题。
  (3)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企业在招聘中还非常重视学生勤奋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并且在学生对该项的自我评价中,仅有38.31%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勤奋,肯吃苦耐劳”,排名11/12。目前很多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宽裕,很多寝室都安装了空调和热水器,有些大学生甚至开车来上课。因此高校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勤俭节约的生活观教育,倡导大学生坚韧不拔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大学生的情商教育。大学生对自己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的评价中只有39.49%的学生认为“非常同意”或“很同意”,并且排名是10/12,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我情绪管理方面还不是很满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乐观的态度以及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承受挫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都是大学生情商教育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用人单位更为重视。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情商教育。
  (5)大学生的阳光体育工程。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身心素质的要求再一次表现出实用主义特点。在“上进心”、“有耐心”、“有主见”和“强健的身体”等身心素质中,企业的重视程度依次为:“上进心”(8/37.25%)、“有耐心”(10/33.33%)、“强健的身体”(11/28.43%)和“有主见”(12/24.51%),“强健的身体”和“有主见”被放在了众多身心素质的后面。而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显然也不够重视,被排在12/12。调查显示,仅有31.81%的大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因此高校要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开展体育活动,减少大学校园中的“宅男宅女”现象。
  3.第三部分:能力素质
  (1)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如表3所示,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前六项依次为“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接纳新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創新与创造力”和“逻辑判断能力”。说明企业更加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接纳新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着重提升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大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己观察能力的评价是第一位的。45.0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而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仅有35.39%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并且排名9/12,这需要引起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注意。43.7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接纳新知识和学习能力”,因此高校还应加强学生主动获取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大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数据显示,仅有38.07%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说明一些大学生平时不善言辞,缺少锻炼,除了课堂教育上应加强师生互动以外,大学生也应多参加一些学生组织或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多锻炼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4)大学生的创新与创造力。调查显示,3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创新与创造力,但相较于企业对该项品质的要求排名5/12来看,大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还有待加强。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大学生才具备在职场中较强的竞争能力。
  4.第四部分:人文素质
  (1)大学生的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品质的培养。调查显示,52.94%的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非常重视学生的“诚实守信”品质,其次为“遵纪守法”、“有公德心”和“举止文明,有礼貌”。大学生在对自我评价中认为自己“举止文明,有礼貌”的有60.84%,58.5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诚实守信”,其次为“遵纪守法”(53.73%)。从单纯的数据来看,大学生“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的情况不容乐观。
  (2)大学生文字处理能力和非专业知识的积累。数据显示,企业在招聘中重视学生的“基本文字处理能力”甚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而实际上大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更多的大学生倾向于拥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反而落后于“计算机应用能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非专业知识的要求在11项人文素质中排名第9,而大学生实际对自我非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认可度却排在最后一项。
  (3)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或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锻炼能力。虽然企业在学生“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活动”和“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中的重视程度最低,但其在应聘中非常重视的几项能力都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担任学生干部中锻炼而来。调查也显示,仅有39.40%的学生有过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说明近60%的大学生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不利于其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4)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调查还发现,33.37%的大学生认为“在就业中专业素质比非专业素质更加重要”,44.46%的大学生认为“在四年中非常注重培养自己的非专业素养”。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忙于专业学习,而忽视了自己的非专业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温旭明,晁怀翔,刘宝.强化非专业素质培养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研究,2008,(07).
  [2]罗建国,廖小磊.建议大学实行“非专业素质教育”[N].社会科学报,2009-04-02.
  [3]孟现志.就业困境下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9,(07).
  (责任编辑:刘丽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外语学习的特点,探讨了学生外语学习中的个性化因素,如策略、动机、情感和社会人际能力。指出了学习者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当前外语教学环境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者个性因素,把自主性和个性化因素结合起来,从全面发展的视角促进外语学习。  关键词:外语学习;个性化因素;对策  作者简介:徐延(1971-),女,山西临汾人,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出发,剖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后果、主要表现形式,重点分析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危机,提高或恢复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  作者简介:梁丽娟(1973-),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基础教育部,副教授;时现菊(1965-),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基础教育部,副教授。(河北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高等教育的趋同现象愈发明显,学术资本主义亦是如此。美国学者希拉·斯劳特(Sheila Slaughter)和拉里·莱斯利(Larry Leslie)提出并论证的“学术资本主义”,是用以描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出于竞争的需要,国家开始改变高等教育政策,建立市场竞争机制,迫使院校和教师走向市场。简言之,它的最终形成源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拨款的减少即国家政策的变动和高校开支
期刊
摘要: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检验方式,是学生不断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是当前大学生对待学业和考试的态度让人担忧,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本文创新运用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收集并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考试现状信息,旨在为学校提供真实的调查数据,找出影响本科生考试的各种因素,为学校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关键词:本科生;考试;现状研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实验活动和教学活动的结合。管理科学专业实验教学须在遵循专业培养目标导向、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良性互动等原则下,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构建起基于“仿真+实践+模拟”实验教学平台的“模块+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并从建立实验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实验教学管理组织和机制、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等方面加以保障实施。  关键词:实验教学;管理科
期刊
摘要:教育认证作为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和改进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由此,作为执行教育认证的组织——教育认证机构的发展也备受瞩目。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BET)是美国大学在应用科学、计算机、工程和技术专业认证领域最有权威的机构,其认证过程、认证标准和认证特色对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机构
期刊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个人发展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职业定向、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从而适应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着认识模糊、实践缺乏科学性、指导不得力等突出问题。可以从师资、政策、管理等方面入手,通过普及生涯规划理念,加强咨询和测评力度,构建科学的社会实践体系,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双证书”制度在国内和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双证书”制度就“双证书”制度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阐述了高职院校为搭建“双证书”制度平台所取得的成就。并得出以就业为导向落实高职“双证书”制度应当合理设置专业,加快课程改革,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现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和理念的结论。  关键词:高职;双证书;制度;  作者简介:刘冬梅(1962-),女,辽宁昌图
期刊
摘要:根据“煤矿通风与安全”内容多、范围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课堂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课程设计和改革教学手段等五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  关键词:煤矿通风与安全;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登科(1980-),男,湖南永州人,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夏玉玲(1
期刊
摘要:针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学术化倾向比较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能力导向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详细论述了该体系的构成内容,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模式是有效果的。  关键词:能力导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李彦斌(1967-),男,山西吕梁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宋晓华(1971-),女,黑龙江五常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