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学术化倾向比较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能力导向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详细论述了该体系的构成内容,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模式是有效果的。
关键词:能力导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李彦斌(1967-),男,山西吕梁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宋晓华(1971-),女,黑龙江五常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1-0065-02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形成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并存的培养格局,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位培养目标有较大差异。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学术研究为重点;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社会需求为教学背景,侧重于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在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中进行非程序化决策能力的专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实行学校、社会的紧密合作,双向参与,把人才培养与解决学生职业背景结合起来,即培养能力导向型研究生。
而纵观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导向的培养特点不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往往与学术型学位的区分不明显,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术化倾向比较严重,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上还是按学术型研究生模式培养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研究构建以能力为导向学位研究生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促进专业学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能力导向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内容
专业学位教育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思想上对它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且要解决好实施中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做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1.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而目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政治、英语等公共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不合理,课程的实用性和综合性不强,选修课和实践性课程开设较少,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和国际性不足等,不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提出按以下步骤设置,如图1所示。
在设置培养方案中,应从社会需求开始,根据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滚动调整。方案的设置和修订思路立足于传授专业学位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根据培养目标以及市场调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特点,另外设有提高能力培养的专题部分,充分体现能力培养特色;课程设置方面应该非常注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着重介绍方法及其应用;外国语学习方面,侧重于技能训练,重点是能运用外语工具,翻译、阅读或撰写简单的专业报告;同时增设专业学位所在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高水平专题讲座,突出宽、广、新的教学特点。重要课程内容的取舍通常要征求企业专家意见,得到企业专家的认可。
2.教材建設
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培养的是应用性、职业性高级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应与学术性培养方向有所不同。但目前许多专业学位教育或许是因为开办的时间短,缺少优秀教材与案例,有的科目甚至直接使用普通研究生的教材或将其简化后使用。没有合适的教材,专业学位的教育质量就无从保证,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那些教授都具有在基层工作的经历,本身就掌握大量第一手案例,多数情况下都采用“讲义”性质的教材,课后又推荐许多相关专业的书籍给学生,因此西方大学的专业学位教学工作更为灵活多样。
(2)培育并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精品教材应从企业中收集大量专业素材,与理论相结合,以案例为主要内容,模块化或综合化训练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应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专业学研究生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还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否则,导师不能根据相关行业、职业领域对专业学位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要求,对专业研究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西方国家,大学教师、教授一般都有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几年的经历,否则很难胜任大学里的教学任务。在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主要是在大学从事学术型学位指导的教师,他们一般是按照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方式来培养专业型的研究生。要提高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水平,以弥补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实行多导师制,以体现“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以弥补单导师的不足,从几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2)授课教师必须拥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并要求教师定期不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和交流,以保证教师更好地把握企业的最新需求、更多地收集第一手案例资料。
(3)鼓励教师参与大量校企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并制订相应激励措施。
(4)鼓励授课教师参加全国教指委或协作组组织的相关专业课程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会议,以规范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5)经常聘请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学者、专家、名家来校开设课程,举办高水平讲座或报告。
4.教学方法
要培养能力导向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尽量营造企业实体氛围,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仿真教学或现场教学等,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决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学位论文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从选题立论、资料收集到指导答辩等环节均与学术性硕士的标准相似,不能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应用研究、创新研究的特点和职业特色;另外论文的形式比较单一,与学术性学位的论文区别不大。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论文选题要求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选题均来自于企业实践,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要求应用性强。
(2)除了学位论文形式以外,也可以允许诸如新技术的报告、项目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更多的毕业论文形式。
6.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是教育质量的保证。为保证能力导向的培养目标能够被很好地执行,需要对原有评估体系进行调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研究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保障组织,比如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或教学督导组等组织,对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指导、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能力导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建立能力导向下授课教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以学生评价高低作为对授课教师进行奖励或淘汰的重要依据之一。
(3)设置外审评阅、督导组、答辩委员会、学位会等多个论文淘汰环节,对于不符合能力导向论文标准的予以淘汰,从而有效地保障能力导向的学位论文质量。
(4)研究定期向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的机制,建立社会认可度评估指标。对于调查结果进行认真整理、分析、总结,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培养环节的相关内容,从而形成良性的管理循环。
三、实际应用情况及效果分析
以上“基于能力导向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在项目管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得以运用,在应用过程中多次与不同的学生交流,并向毕业学生所在单位进行调查,普遍反映这种培养模式有以下优势:
(1)在教学中突出企业实际问题的讲解,与理论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性研究生的区别,符合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特点,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因为要解决实际问题又阅读了其他相关许多参考书,他们认为通过自己努力完全搞通一个问题比仅在课堂上学习一本书收获大很多。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在组织、协调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据企业调查显示,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比学术性研究生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能更有效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非常大的好处。为了量化企业这种模式下培养学生的满意度,发出调查问卷共计120份,共收回112份,80%的企业表示非常满意,19%的企业表示很满意,35%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一年后得到了企业的提拔和重用。
在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这样才能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大量、实用型、能力型的高级人才,期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呼吁更多的学者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中来。
参考文献:
[1]于凤银.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7.
[2]柏伟.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22.
[3]刘会胜,等.专业学位发展根源与动因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
(5):25.
[4]邓光平.我国争业学位设置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5.
[5]闵水珠,李向晟.构建两年制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5,(5):45.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能力导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李彦斌(1967-),男,山西吕梁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宋晓华(1971-),女,黑龙江五常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1-0065-02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形成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并存的培养格局,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位培养目标有较大差异。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学术研究为重点;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社会需求为教学背景,侧重于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在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中进行非程序化决策能力的专门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实行学校、社会的紧密合作,双向参与,把人才培养与解决学生职业背景结合起来,即培养能力导向型研究生。
而纵观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导向的培养特点不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往往与学术型学位的区分不明显,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术化倾向比较严重,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上还是按学术型研究生模式培养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研究构建以能力为导向学位研究生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促进专业学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能力导向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内容
专业学位教育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思想上对它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且要解决好实施中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做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1.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而目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政治、英语等公共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不合理,课程的实用性和综合性不强,选修课和实践性课程开设较少,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和国际性不足等,不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提出按以下步骤设置,如图1所示。
在设置培养方案中,应从社会需求开始,根据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滚动调整。方案的设置和修订思路立足于传授专业学位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根据培养目标以及市场调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特点,另外设有提高能力培养的专题部分,充分体现能力培养特色;课程设置方面应该非常注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着重介绍方法及其应用;外国语学习方面,侧重于技能训练,重点是能运用外语工具,翻译、阅读或撰写简单的专业报告;同时增设专业学位所在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高水平专题讲座,突出宽、广、新的教学特点。重要课程内容的取舍通常要征求企业专家意见,得到企业专家的认可。
2.教材建設
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培养的是应用性、职业性高级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应与学术性培养方向有所不同。但目前许多专业学位教育或许是因为开办的时间短,缺少优秀教材与案例,有的科目甚至直接使用普通研究生的教材或将其简化后使用。没有合适的教材,专业学位的教育质量就无从保证,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那些教授都具有在基层工作的经历,本身就掌握大量第一手案例,多数情况下都采用“讲义”性质的教材,课后又推荐许多相关专业的书籍给学生,因此西方大学的专业学位教学工作更为灵活多样。
(2)培育并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精品教材应从企业中收集大量专业素材,与理论相结合,以案例为主要内容,模块化或综合化训练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应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专业学研究生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还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否则,导师不能根据相关行业、职业领域对专业学位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要求,对专业研究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西方国家,大学教师、教授一般都有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几年的经历,否则很难胜任大学里的教学任务。在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主要是在大学从事学术型学位指导的教师,他们一般是按照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方式来培养专业型的研究生。要提高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水平,以弥补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实行多导师制,以体现“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以弥补单导师的不足,从几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2)授课教师必须拥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并要求教师定期不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和交流,以保证教师更好地把握企业的最新需求、更多地收集第一手案例资料。
(3)鼓励教师参与大量校企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并制订相应激励措施。
(4)鼓励授课教师参加全国教指委或协作组组织的相关专业课程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会议,以规范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5)经常聘请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学者、专家、名家来校开设课程,举办高水平讲座或报告。
4.教学方法
要培养能力导向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尽量营造企业实体氛围,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仿真教学或现场教学等,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决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学位论文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从选题立论、资料收集到指导答辩等环节均与学术性硕士的标准相似,不能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应用研究、创新研究的特点和职业特色;另外论文的形式比较单一,与学术性学位的论文区别不大。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论文选题要求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选题均来自于企业实践,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要求应用性强。
(2)除了学位论文形式以外,也可以允许诸如新技术的报告、项目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更多的毕业论文形式。
6.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是教育质量的保证。为保证能力导向的培养目标能够被很好地执行,需要对原有评估体系进行调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研究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保障组织,比如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或教学督导组等组织,对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指导、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能力导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建立能力导向下授课教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以学生评价高低作为对授课教师进行奖励或淘汰的重要依据之一。
(3)设置外审评阅、督导组、答辩委员会、学位会等多个论文淘汰环节,对于不符合能力导向论文标准的予以淘汰,从而有效地保障能力导向的学位论文质量。
(4)研究定期向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的机制,建立社会认可度评估指标。对于调查结果进行认真整理、分析、总结,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培养环节的相关内容,从而形成良性的管理循环。
三、实际应用情况及效果分析
以上“基于能力导向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在项目管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得以运用,在应用过程中多次与不同的学生交流,并向毕业学生所在单位进行调查,普遍反映这种培养模式有以下优势:
(1)在教学中突出企业实际问题的讲解,与理论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性研究生的区别,符合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特点,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因为要解决实际问题又阅读了其他相关许多参考书,他们认为通过自己努力完全搞通一个问题比仅在课堂上学习一本书收获大很多。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在组织、协调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据企业调查显示,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比学术性研究生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能更有效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非常大的好处。为了量化企业这种模式下培养学生的满意度,发出调查问卷共计120份,共收回112份,80%的企业表示非常满意,19%的企业表示很满意,35%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一年后得到了企业的提拔和重用。
在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这样才能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大量、实用型、能力型的高级人才,期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呼吁更多的学者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中来。
参考文献:
[1]于凤银.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7.
[2]柏伟.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22.
[3]刘会胜,等.专业学位发展根源与动因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
(5):25.
[4]邓光平.我国争业学位设置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5.
[5]闵水珠,李向晟.构建两年制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5,(5):45.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