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在古诗分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xu1354307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诵读”是一种经典教学方法,但其在古诗教学中常被弃之不用。进行古诗分类教学,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举措;而以名师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可以得出一些经验启发。
  【关键词】诵读;古诗;分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古诗教学中适当穿插,或安排整课时的“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但“诵读”因被认为浪费教学时间,常遭遇被弃置的尴尬,即使使用,也多流于形式。笔者认为,进行古诗分类教学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举措,只有契合文本特质,并结合名师经验,才能让学生真实体会到“诵读”意趣。因此,笔者试图在分析名师课例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分类教学的探究。
  一、实录举例
  笔者将古诗分为“抒情”“叙事”“寓理”三类,并选取三位名师的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进行“诵读”分类教学的说明。
  (一)抒情类
  笔者选取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程翔老师的《将进酒》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该诗是乐府歌行体,加之李白的浪漫个性,因而具有抒情之“诵读”价值。
  片段一:
  师: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以前都读过李白的诗,是不是?好,随便说说吧。读过他的什么诗,随便一说。谁来讲?……师:好,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同学们。
  教师直接切至作者作品、风格等,简洁导入;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初次朗读。
  片段二:
  师:……这是读古诗的一个基本语调,要舒缓,速度放慢一点,同学门读得太快了。好,重新来,将进酒,一二……师:好,注意这,还有一个字的读音,千金散尽还复来,读hái还是huán,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教师强化字音,抽问指导,开始从“音读”迈向“诵读”。
  片段三:
  师:……请同学考虑一个问题啊,李白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写这首诗的?……师:……我们在吟诵的时候呢,就要做一点技术上的处理,比如哪一个字我要重读,注意啦,哪一个字我要重读……再就是节奏要注意,有些地方呢,可以把它排得密一点……有的时候呢,要慢一点……
  教师启发学生关注文本情感,还原作者的写作情境,并指导“诵读”要领,进行范读,理论结合实践。
  (二)寓理诗
  笔者选取了江西新余一中黄富忠老师的《短歌行》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该诗寓理于情,可从“人生几何”出发,对学生进行生命哲理教育。
  片段一:
  师:同学们可曾喝过酒……师:……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
  教师以核心词“酒”导入,唤醒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快速接近文本。
  片段二:
  师:……喝酒的时候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大家齐读,开始!……师:……“譬如”的“譬”读错了……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教师设置“诵读”疑惑,再以齐读、范读的方式,疏通字词,营造“诵读”情境。
  片段三:
  师:不同人对待死亡的做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他对待死亡,他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下发习作:《酒的遐想》《等死》;教师读完,学生掌声)师:其实,说到死,人们总是比较忌讳的……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最好的方法是用行动去做事情,包括去亲近,享受生活。这样,至少咱们会少点遗憾。
  教师再次回归诗歌中的哲理,以讲读方式进行总结,并朗读相关习作,加深学生的哲理体验。
  (三)叙事类
  笔者选取了余映潮老师的《木兰诗》课堂实录作为观照对象。该文叙写了花木兰征战故事,是一首叙事诗,通过“诵读”可体味其语言精练等特点。
  片段一:
  (开课:生齐读课文)师:……大家把屏幕上的材料读一读,《木兰诗》,读……师:……把这些重要的字词的音节,把它读准确。“机杼”,读!
  教师让学生读材料,初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及语言特色,再齐读字词,营造起“诵读”情境。
  片段二:
  师:……朗读,要进入情境。看第一段,明显地表达出是一种焦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师示范)……好,各自体会,不齐读。开始吧——
  教师举例“诵读”,示范揣摩诗句情感,学生尝试。
  片段三:
  师:……这一次的朗读,是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写什么呢?
  教师让学生段梳理意,把握全诗叙事脉络。
  二、经验启发
  “诵读”是根植于文本的,教师应进行古诗分类教学。抒情类因其强烈的情感,更易被处理为整堂“诵读”;寓理诗是情感与哲理的融合,有“诵读” “讲解”特点;叙事诗因其故事性质,“诵读”会瞄准于语言、人物等。
  因此,“诵读”要找准根、点和法。教师不仅需明确“何处读”“读什么”“怎么读”,据此“选点”设计,还要掌握基本的“诵读”指导方法,既可亲自领读、范读,又可借助音频样读。
  参考文献
  [1] 余映潮,董鹏.《木兰诗》课堂教学实录及赏析[J].中学语文,2008(4).
  [2] 孙绍振.朗诵不可滥用[J].中学语文教学,2008(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师生关系也开启了新的模式。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进行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本文试图从新型教师、新型学生以及师生互动的角度,探讨如何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新型教师;新型学生;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
【摘要】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朗读能够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  养。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朗读教学逐渐减少,基于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有效性策略,来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摘要】近年来,学界逐渐认识到语篇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有诸多共通之处。本文基于语篇教学理论,反观当前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应从概念功能、成篇功能、交际功能三方面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童话;语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5-0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课标下,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除了传播语文知识外,更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要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整理和加工成知识框架,再结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将这些框架融为一体,使小学生语文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主题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将培养学生价值观作为教学重点,有
【摘要】散文一直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门体裁。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给作品下结论,要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视点,读出自己的理解,拥有自己的看法,避免千人一面,使知识成为僵死的东西。因此,在散文教学中需注重有针对性的中考试题研究。  【关键词】散文教学;中考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散文一直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门
【摘要】萧红作品《小团圆媳妇之死》是一个悲剧,作品致力于对底层民众生存状态进行个性化的映射,表现更加本原、更加永恒的生命底层苦难。本文通过分析在小团圆媳妇之死的悲剧中,形形色色的女性的不同表现,倾听并探究这些女性发出的不同声音,从而揭示这个悲剧故事的四层深度。  【关键词】声音;悲剧;深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梳理探究”板块,以多样性的学习方式,训练学生思维、熏陶学生情感,在改进自身的同时完善教材整体编写。本文以“梳理探究”板块为研究主体,在介绍编排方式的基础上,概括了其内容编写的特点,为进一步探讨此板块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教版;“梳理探究”;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每册内容均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谈道:“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可以增强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认同和践行,培养出有爱国情怀的学生。本文拟以民间文学传承太行精神为研究载体,对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课本剧,是学生将课堂课本上所学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是能力的转化延伸。课文及德美育结合在类似舞台艺术的学生表演中,既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浓厚的兴趣,又可让学生从中汲取多元的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提升各自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课本剧;小组合作;实践;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教学一向不能摆脱传统“一笔、一嘴、一书”死板生硬的模式,较少能通过直观形象再
【摘要】灵宝市地处于山西、陕西与河南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向南依靠秦岭,朝北临近黄河。灵宝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东府小片,灵宝当地对于地方方言研究不是很深入,当地方言的语法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灵宝话中的语气助词“喃”,是一个特别有特色的词语,本文在它的形与意结合的基础上,对“喃”语气词的用法与语态进行了探究,为我们以后進一步研究汉语语气词的用法与功能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灵宝方言;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