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和谐共进科学发展谱写新篇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ji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两个率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经过五年的奋斗,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增强,总体水平跨人上中等收人国家和地区行列。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连跨2万亿、3万亿、4万亿三个台阶,由2006年的21742.1亿元攀升至2010年的4142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2%,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速高2.4个百分点。按当年汇率折算,人均GDP2010年达到7806美元,2011年可望达到8500美元。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地方财力增强,全省财政总收入由2006年的3935.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743.2亿元,增长1.98倍;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656.7亿元增加到4079.9亿元,年均增长25.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上升,由2006年的47226元提高到2007年的87385元,增长85%。企业效益不断提升,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07亿元,到2010年达到5971亿元,增长2.13倍。
  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公路通车里程由2006年的12.7万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15万公里,并在全国率先实现联网畅通,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铁路建设实现了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和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三大突破,铁路运营里程从1603公里增加到1908公里。
  ——经过五年的奋斗,江苏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6年的7.1:56.5:36.4调整为2010年的6.1:52.5:41.4。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迅猛,2010年全省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9.9%,高效设施渔业面积比重为10.4%。工业竞争力增强,201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5%,8大主要工业行业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2010年与2006年相比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高于GDP增幅0.9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新兴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0年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2.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8%。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不断增加。2010年全省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84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比2006年提高0.6个百分点。创新产出快速增长,2010年专利申请量达23.6万件、授权量达13.8万件,分别比2006年增长4.5倍、7.3倍,继续领跑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03万件,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确立,全省80%以上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0%以上科技平台建在企业,80%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进入企业。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第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
  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交破。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与2006年相比,苏南、苏中、苏北GDP年均增长13.3%、14.1%、1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1.7%、30.9%、43.9%。
  ——经过五年的奋斗,江苏富民进程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以省为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目标。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对照江苏制定的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目标值,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达标指标数量不断增加,实现程度和水平年年提升,2010年全省共有24个指标达标,以省为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目标。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944元,与2006年相比年递增13%;农民人均纯收入9118元,年递增11.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2:1,是全国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
  社会保障和就业取得新成果。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0年,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9.7%,比2006年提高6.5个百分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8%、97.1%,分别提高0.8个和4.3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保险覆盖面达97.8%。
  ——经过五年的奋斗,江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发展活力增强。2010年,全省国有企业总资产超过2.6万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民营经济逐步由分散粗放型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式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2%,由2006年的9879.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21615.4亿元。
  开放型经济深入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4657.9亿美元,其中出口2705.5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13.2%和14%。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总量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
  ——经过五年的奋斗,江苏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2010年末,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率先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城乡基层卫生整体水平提高,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成效,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持续发展。成功举办第十七届省运会,南京市成功申办2014年青奥会。
  社会和谐稳定。法治江苏、平安江苏、诚信江苏建设得到加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0年达98.3%,江苏成为广泛认可的全国最安全地区之一。
  ——经过五年的奋斗,江苏能源资源节约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
  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全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累计减排17.86万吨和33.27万吨,比2005年削减18.5%、23.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减排任务的22%和31%;全省单位GDP能耗降低20.4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目标任务,单位万元GDP能耗降至0.734吨标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9%。
  可持续发展战略迈出新步伐。切实加强人口管理。2006-2010年各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在4%规划调控目标之内。绿色江苏建设进程加快。2010年末,全省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4.1%,森林覆盖率为20.6%,分别比2006年末提高2.4个、4.8个百分点。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已有300个乡镇、涉农街道以及2600个村庄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3的县市建立了生活垃圾四级转运处理机制。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市、区)17个,环保模范城市20个,数量占全国的1/2、1/4左右,均排全国首位。
  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江苏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加快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统领“两个率先”全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突出“两个率先”,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全面贯彻“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千方百计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努力使“两个率先”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以自主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对发展创新型经济作出部署,启动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是坚持民生优先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抓住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加快苏南经济转型升级、苏中经济国际化、苏北新型工业化,促进三大区域各展所长,竞相发展。
其他文献
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总结交流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全面部署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省民营经济更好更大发展。  会议指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竞争性领域投资的主体力量。“十一五”以来,全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总量4年翻了一番。民营企业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期刊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我省生态建设取得的进展,分析生态环境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生态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部署。  会议指出,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就建设绿色江苏、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
期刊
编者按:为政之道,在于得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回顾过去,亮点不断,精彩纷呈。放眼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谁赢得人才,谁就赢得未来。为此,本期刊发一组对我省人才强省战略以及国际视野下的人才战略进行盘点和分析的文章,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进一步思考。赵永贤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江苏省委
期刊
一    2006年7月底8月初,我随江苏新闻代表团在台北访问。一天晚些时候,苏北沿海某县化工厂爆炸、造成20多人伤亡的消息开始在网上传播。一位台湾媒体同行得悉后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江苏沿海化工企业多吗?在不断增多吗?安全和污染问题严重吗?  2009年11月。江苏某知名都市报,以洋洋两版的篇幅,发表了江苏沿海两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减少的报道:有典型场景、具体事实、详细数字。报道批评了沿海一些县只顾G
期刊
南京是科技人才创新资源密集的城市,也是软件业快速发展的城市。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发展战略。2006年,工信部、江苏省和南京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共同推动南京软件产业发展会商会制度。4年来,我们把软件产业作为第一优先发展的产业来抓,优化政策环境,推进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和引进软件龙头企业,南京的软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南京先后被批准为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国服务外
期刊
本刊记者: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中美汇率之争,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请问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于润教授:要了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以从有形商品进出口、无形商品进出口以及金融市场三个方面简单分析。  从有形商品的出口或进口来看,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假设汇率的变化为1美元=8元人民币—1美元=7元人民币一1美元=6元人民币,
期刊
编者按:民生为和谐之本、稳定之基、幸福之源。当前,民生问题正在经历由“补缺型”向“普惠型”的历史性转型。作为江苏经济“洼地”中的一块“短板”,近年来,宿迁市宿豫区在经济实力较弱、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创新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增强百姓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的“内生型”民生之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破解民生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和诸多启示。  初秋9月,我们一行围绕民生主题赴宿豫区调研考察,切
期刊
近年来,中共泰兴市委中心组注重总结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成果。提升学习理念,创新学习方式,深入开展“研学”、“讲学”、“联学”活动,打造泰兴特色的“三学”品牌,深入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    一、开展“开放式研学”,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决策措施    市委中心组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的要求,从原来以掌握书本知识为
期刊
根据省委开展“三解三促”活动的部署要求,我于9月上旬在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林南村驻点调研。该村位于楚州区的最南端,东依京杭大运河,南傍运西河,现有650户、3280口人,3480亩耕地,12名村组干部,88名党员。期间,我走访了困难党员、离任村干部、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家庭,召开了镇村干部座谈会,到农民合作社、家庭养鸡场、驻村企业了解情况、参加劳动。这个党风纯正、民风淳朴、充满生机的苏北小村,给我留下
期刊
金秋时节,收获的季节,我们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隆重召开。  这次党代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阶段,“两个率先”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将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