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领域标志英文译写现状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vgpzz6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场所双语标志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整体素质以及国际化程度,标志英文译写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该城市的国际形象。
  在教育领域,各学校和机构的标志的英文译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英汉语言的规范使用,影响学生与家长对学校的选择,同时也将影响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对外宣传和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对人的言行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育领域公示语的英文译写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并且按照统一的国家标准进行译写。
  一、标志英译现状分析
  教育领域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公示语英译出现的问题较其他领域少很多,但从学校性质上来看,有些学校,甚至是公办的四星级高中,在学校名称的翻译上也还存在问题,这反映出了相关人员、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对标志英译规范的重视度还不够。
  调查表明,教育领域标志英文译写出现的问题集中在设施信息和警示警告信息的英译上,主要问题类别有语法错误、书写错误、逐字翻译、选词不当、不符合英文表达惯例、中英语义不对等、英文指代不明、同一机构内各处翻译不一致、拼音翻译、字母脱落、字母遮挡及模糊和无翻译。
  二、导致标志英译问题的原因分析
  1.文化角度——中西文化差异大,思维方式不同。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人民交流更加密切,很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寻求长期发展,他们的孩子则需要在中国接受教育,因此教育行业需要与时俱进,标志英译在其中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此次调查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标志英译所出现的问题其实就是译者对中西文化理解的不深入及片面性。译者通常在翻译标志时,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忽视了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因此要做到译写的尽善尽美,一定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同时注意语言的差异,如词汇含义、表达惯例和语法结构。良好的标志译写能使外国友人在理解标志含义的同时,也理解中国的特色文化内涵,这不仅能够给外国友人提供极大的帮助,也将提升整个教育事业的形象乃至整个城市的形象。
  2.社会角度——缺乏统一的标准,管理力度不够。公共服务领域标志英文译写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011年,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成立课题组开展了相关工作,到2013年12月31日,发布了国家标准版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1部分:通则》,2014年7月15日起实施。但在此之前,并没有相应的国家统一的标准对公共场所标志的英译进行规范,因此,标志的翻译大多由各个单位或个人根据自身英语基础或借助字典和翻译软件进行翻译,有很大的随意性,且无需经过相关部门或专家的批准和审核,无法保证译文的质量,从而导致了胡译、乱译现象的出现。相关领域译写统一标准的缺失,是标志英译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然而,虽然自2014年下半年起便实施了相关的国家规定,但标志英译问题仍普遍存在。通过调查不难发现,标志的制作多由广告公司来承担,他们对标志的颜色和形状设计都十分讲究,但参与翻译的专业人员却很少,熟悉特定领域英文译写的专业翻译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了。有些标志由于制作时不够精细,长时间使用后便会出现脱落等现象,这就导致字母脱落问题在标志英译出现的问题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再加上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各领域标志英译的监管力度还远远不够、社会公民对标志英译的关注度还不高,实现标志英译的统一就更加困难了。
  三、对于规范标志英文译写的建议
  1.提高公民文化意识。加快转变公民观念,将“标志英文译写是整个社会的工作”这一思想根植于每位公民的心中,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工作之中,为规范标志英文译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学校等教育机构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观念。除此以外,可由政府牵头,通过政府简报、媒体宣传等方法,宣传英文译写工作的重要性。政府还可以对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译写问题的公民进行奖励。通过这些方法,必定推动整个译写工作的发展。
  2.加强政府管理,统筹完善教育领域标志英文译写标准。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标志英译的管理,规范标志语的制作使用流程。许多标志英译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在其制作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疏忽所致,因此,必须加强对其制作的监控,所有标志语须经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才允许使用,并且需要定期对标志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脱落或污染,应及时清理或更换。同时,各部门必须透明化监管制度,形成以相关部门为中心,社会公民人人参与的监管体制,对从社会各界反映出来的英译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3.建立专业的翻译团队。特定领域的标志翻译需要具有该领域基本专业知识的翻译人员来进行翻译,因此,有必要建立和扩大专业的翻译团队,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化素质,对翻译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参与者必须具备基本的翻译素质,以避免胡译、乱译现象的出现。同时,还应与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外籍专家、高校专业教师等相关翻译专业人员保持联系,可由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定期对翻译团队进行培训,促进其与各领域翻译专家的交流。
  四、结语
  公共场所标志翻译是否规范是对这个区域国际化程度及其文化底蕴的检验,翻译是否得当也是区域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解决教育领域场所公共标志英文译写中广泛存在的失误问题是我国城市社会用语文明建设过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标志英译问题的存在,不但不利于教育的国际交流,而且不利于学校自身形象的塑造和提升,更不利于学生语言文字意识的培养和严肃认真态度的养成。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规范教育领域场所公共标志英文译写,并切实加强教育领域公示语标志的维护和管理,创造一个文明开放的育人环境。
其他文献
【摘要】越来越多的内地高校建立了英文网站,但许多英文网站普遍存在语言质量低,内容枯燥空乏,实用性不强和忽略受众需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有关方面急需加强重视,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多方借鉴,全面提升高校英文网站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 英文网站 翻译 策略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在世界范围内各高校之间的国际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留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一趋势使国内高校英文网站
【摘要】生态翻译作为一个跨学性的途径,是运用生态理性、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理论。如今国际旅游正发展的如火如荼,跨文化旅游翻译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论述旅游英语翻译的方法,让旅游英语的翻译更加切合实际。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旅游英语 翻译策略  一、前言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旅游大国,出境游的旅客逐年增多,来我国旅游的国外游客也呈增长
【摘要】在英语教学的发展史上有很多种不同的教学法,我国英语教学也在其发展阶段应用过不同的教学法,本文通过对几种英语教学法的分析,论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将不同的教学法应用在英语教学中。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 高中英语 因材施教  一、英语教学法简介  英语作为全世界被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其教学方法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数百年,在这期间形成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教学法。每一种教学法的提出与发展都有其时代的特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对阅读教材运用过于简单、教学方法单一、阅读输入模式单一、轻学法与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等。教师要根据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在实践中积极探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升的策略:不断丰富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合理运用阅读教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丰富阅读输入模式,提升学生阅读体验;渗透阅读方法指导,注重阅读习惯养成等。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现状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英语文章读多了,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学习语言,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但如何培养阅读习惯,用什么方式培养英语阅读能力呢?从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应该像学习母语那样循序渐进习得英语阅读能力。因此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至关重要。  一、先语后文  1.第一步:读前预热。教师应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全球各行各业都开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工作和生活,在这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下,人们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极大的节约了工作时间,并且减轻了人们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同样,信息技术在教育界也快速普及开来,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发生了巨大改变。  【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学英语 写作教学 影响 措施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当时不断发生变
期刊
【摘要】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初中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语言技能。本文以思维导图理论为基础,根据现今的写作教学现状,以仁爱版七年级英语第八单元的第一话题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 思维导图 应用  一、引言  长期以来,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却不容乐观。每年的中考写作题得分率都是所有题型得
【摘要】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灵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英语教学也需要创新,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 英语教学 创新能力  我国资深教育学家陶行知早在40年代就提出了“处处是创造的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十八大也提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