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简而言之为“文”、“理”两种文化.如何做到文理交融,相得益彰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施大宁在《物理与艺术》的讲座中,谈到屈原的《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翻译为:“这浩茫的宇宙究竟有没有一个尽头,那时混混沌沌天地未分,人们凭什么来研究,穹庐的天盖高达九层多么壮观秀丽,太阳和月亮高悬坠,何以光耀千秋……” 郭沫若先生称:“其实《天问》这篇要算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100多个的天文学问题竞然用如此优美语言描述,又怎能不让人震憾!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穿插传统文化,不但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到物理知识,也让其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育人目的.多年来,笔者尝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取得一定的效果.
  1 春风大雅能容物——引用诗文激趣探究
  斯蒂芬·威廉·霍金这样说:“物理学是最基础的关于自然的学问,因此是最具有诗意的科学.”优美的诗词曲赋可以造就诗意的物理课堂.为了增加探究过程的趣味性,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先阅读《淮南万毕术》中“消冰取火”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说的是将坚冰削磨成凸透镜,举向太阳,能使光线折射会聚为太阳的像,把艾绒放在那里就能受光而燃.笔者顺势启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尚有实验的执着,更何况新时代的我们呢?同学们想不想利用我们手中的器材亲手验证一下,和古人也神交一回?“课伊始,趣乃生.”这样的引入极大引起学生亲手实验探究的热情.
  在讲述平面镜成像时,以“对镜悬台,一女梳妆三对面;孤灯挂壁,两人作揖四低头.”来引入新课.对联天衣无缝,形象生动,而且上联用到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下联又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影子的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增添了课堂的情趣,激发求知欲,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长技能.
  2 秋水文章不染尘——巧用诗词理解概念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物理教学中引入“应景”的诗词曲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增趣无穷,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增进记忆.
  如在讲解温度这个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基本物理量之概念时,物理学中针对温度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需要准确、定量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并准确度量之.但这显得生硬,如何让学生感觉冷、热程度.笔者引用名人、名著对“热”和“冷”自然现象的精彩文字.如《水浒传》第16回“杨志押运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对酷暑炎热的生动描述:“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毛泽东在词《沁园春.雪》中对冰雪严寒的浪漫写照:“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寥寥几字,冷热的程度顿显,学生在诗文中不仅感受文字的简洁美,同时也体会物理原理的妙处.
  又如在学习“弹性势能”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多大的能?课件出示古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配合画面适时点拨:“飞将军李广本领大吗?”“不借助于弓箭,他有这么大本领吗?”“拉开的弓箭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请同学们试着从能的转化角度谈谈.
  3 共看海天成一色——妙用对联有效记忆
  教师语言的艺术影响着课堂的效果.对联对仗工整,意蕴深远,笔者结合物理知识,妙用相关对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授课风格.
  例如,物理学中物理现象数不胜数,物理概念更是多如繁星.如何引导有效记忆呢?有时一副小小的对联便可以将物理学中的规律尽显无余.如讲述浮力的知识时,谈到应用物质的密度:“船载石头,船轻石重,轻载重;杖量地面,杖短地长,短量长.”就把浮力、密度以及长度测量的知识都涉及到了.“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横批:“温度不变”.这副对联是描述晶体熔化时和液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这样一个性质的.又如,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云堆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这幅对联讲的是熔化、液化、凝华的现象.采用对联的方式朗朗上口,便于理解记忆.
  4 行到山腰天更远——挖掘诗意无痕教育
  在教学磁的现象时,笔者朗声吟诵了宋代诗人文天祥的《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指南针的性质,同时表达了诗人坚定的爱国情怀.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进修养,同时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思想内涵.
  而对联“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空.”不仅涉及光的传播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而寓意更深刻.告诫我们学习不能好高骛远,要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否则,就是“捞到水底还空”.也就是:“水底日为天上日,眼中人是面前人.”一语双关,用水作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用眼作透镜成像才是实像,两种现象融为一体,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告诫大家必须要诚信做人、踏实做事.这样教学趣味浓,教育意义也很深刻,育人无痕,润物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对于传统文化的好东西应该好好保护、古为今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尝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取其精华,期待让中华传统文化叩开创物理教学殿堂的大门.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物理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可以让广大学生手脑并用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空气的‘力量’”一节为例,结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创设情境、组织课堂活动、开展课外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无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有了问题,才有探究的可能;有了问题,才能发现规律;有了问题,才有讨论的话题.  “问题是课堂的心脏”.课堂中一个个问题就好比韵律操中一个个动作,要想课堂给人更多的回味与精彩,问题设计就需更深的思考与研究.课堂教学的深入总是伴随着一个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叶澜教授将“课堂教学过程”比喻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过程,也是课堂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推动教育主体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不断创造、解释着课堂事件,在这种创造与解释的过程中,内容不断变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么初中物理课堂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所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呢?设问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情境进行课前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加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带着疑问、兴趣和求知欲进入课堂学习中,从而达到提
1将学生做题关注不到关键词、挖掘不出隐含条件,误诊为审题不仔细  1.1课堂教学简单实录  案例一3月底参加了市高三复习会议,探讨高考的二轮复习问题,期间听了一节题为《科学审题》的公开课.  上课开始,教师给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转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倍,物体与转轴相距R, 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让转速均匀增大,在物块由静止到相对转台开始滑动前的这一过程
初中物理实验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顺利地帮助学生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然而初中物理实验室现有的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且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器具来制作一些物理小实验就成了一个有力的补充,简洁、方便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学生在观察、辨析、设计、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实践,全面地迎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使得一个个小
物理新课程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所以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个物理的灵魂,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
在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物理是一门立足于实验的科学,倡导“做中学”的理念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动手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探索和创造,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自主的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也能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非常规”物理实验能通过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最大程度地调动
我们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实验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刚好可以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教师根据试验的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试验,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用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探讨一下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此,笔者对物理教学进行了反思,对物理教学用生本理念做指导,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天地,让物理教学充满活力.  1 让艺术之花在物理课堂绽放美丽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综合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