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加大,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并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导致了各行各业需求大量的计算机人才,使得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增多,但就业却成了困难。即出现了供需矛盾。究其原因,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及相关行业需求的人才不相符。由于这是大气候的影响,导致我省跨越式大发展的垦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师资培训、激励机制及办学模式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这个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并研究和摸索出了一套为垦区建设发展培养出所需的实用型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垦区 计算机 技能型 人才
当今世界,正处于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信息时代,所以,在当今社会要是不会计算机就是“文盲”。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的计算机人才,而且是需求人才最多的专业。但是,据资料显示,尽管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非常多,但是就业却很难,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原因,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职业院校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加之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职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这是大气候影响所导致的,既然如此,对于我省垦区城乡跨越式的大发展,也不例外,也存着这个人才的供需矛盾。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我校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探究,基本上解决了这一矛盾。现将其总结如下:
1.从课程设置上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垦区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垦区未来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垦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改造老专业,积极稳妥设置新专业,不断改善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随需调整、按需设置、订单培养、稳步发展的专业建设机制,形成了实用化、科学化、系统化、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建设与垦区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
2.从课堂教学上
2.1 角色的转换。
(1)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2)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研究者。
(3)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艺术家。
2.2 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分配比例。
职业教育的特点:一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二是专业教学内容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三是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和够”为度。四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实训与理论的课时比例为1∶1,使学生毕业就能基本顶岗工作。五是实行学历证书与技能考核证书,“双证”毕业制度。
3.从教师培训上
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随时随地都在快速的发展和更新,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大发展的时代,所以要想很好地解决校企及相关行业之间的供需矛盾,教师的知识量及知识先进性必须先行,这就要求学校对本专业的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送出去进行培训,不但可以让教师的知识血液进行了更新,而且还可以让教师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外面的动态信息,使他们成为“双师型”的或“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会带动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水平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在创新机制上
通过举办和参与多样化专业竞赛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创新型人才。尽管竞赛内容与形式不同,但其共同之处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激发创新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与应变等创新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名利中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创新人格。进一步增强了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5.在办学模式上
坚持“立足垦区、服务龙江、面向全国,开门开放”的办学思想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围绕“建设示范性高职、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总体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打造办学特色,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结构、办学质量和效益的跨越式发展。多年来,利用寒暑假、“五一”和“十一”我校承办的岗前培训班如话务员班;短期培训班如公安干警培训班;弹性学制班(主要是解决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历的提高问题);前置班(主要是解决初中生基础差,底子薄,不能继续深造,防止学生流入社会,降低文盲率,而采取的一种提前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的脱产班);基地班(主要是针对在职的、成家的继续学习不方便的人群,到他们的所在地办班,派指定的教师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授课)等等这些都是有力的见证。
综上所述,学校只有和企业及相关行业进行密切的联系,学校才能真正的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的了解企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进而才能在课程结构上及时进行动态的调整,进一步带动教学模式的改变,才能真正地解决学校对人才的培育和企业及各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的矛盾,使人才的供给和人才的需求很好的接轨。通过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机制,增强了我校自求发展的动力,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垦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有效地拓展了农垦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也建立了一套为垦区建设发展培养所需的实用型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垦区 计算机 技能型 人才
当今世界,正处于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信息时代,所以,在当今社会要是不会计算机就是“文盲”。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的计算机人才,而且是需求人才最多的专业。但是,据资料显示,尽管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非常多,但是就业却很难,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原因,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职业院校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加之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职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这是大气候影响所导致的,既然如此,对于我省垦区城乡跨越式的大发展,也不例外,也存着这个人才的供需矛盾。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我校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探究,基本上解决了这一矛盾。现将其总结如下:
1.从课程设置上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垦区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垦区未来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垦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改造老专业,积极稳妥设置新专业,不断改善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随需调整、按需设置、订单培养、稳步发展的专业建设机制,形成了实用化、科学化、系统化、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建设与垦区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
2.从课堂教学上
2.1 角色的转换。
(1)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2)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研究者。
(3)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艺术家。
2.2 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分配比例。
职业教育的特点:一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二是专业教学内容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三是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和够”为度。四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实训与理论的课时比例为1∶1,使学生毕业就能基本顶岗工作。五是实行学历证书与技能考核证书,“双证”毕业制度。
3.从教师培训上
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随时随地都在快速的发展和更新,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大发展的时代,所以要想很好地解决校企及相关行业之间的供需矛盾,教师的知识量及知识先进性必须先行,这就要求学校对本专业的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送出去进行培训,不但可以让教师的知识血液进行了更新,而且还可以让教师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外面的动态信息,使他们成为“双师型”的或“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会带动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水平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就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在创新机制上
通过举办和参与多样化专业竞赛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创新型人才。尽管竞赛内容与形式不同,但其共同之处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激发创新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与应变等创新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名利中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创新人格。进一步增强了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5.在办学模式上
坚持“立足垦区、服务龙江、面向全国,开门开放”的办学思想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围绕“建设示范性高职、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总体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打造办学特色,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结构、办学质量和效益的跨越式发展。多年来,利用寒暑假、“五一”和“十一”我校承办的岗前培训班如话务员班;短期培训班如公安干警培训班;弹性学制班(主要是解决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历的提高问题);前置班(主要是解决初中生基础差,底子薄,不能继续深造,防止学生流入社会,降低文盲率,而采取的一种提前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的脱产班);基地班(主要是针对在职的、成家的继续学习不方便的人群,到他们的所在地办班,派指定的教师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授课)等等这些都是有力的见证。
综上所述,学校只有和企业及相关行业进行密切的联系,学校才能真正的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的了解企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进而才能在课程结构上及时进行动态的调整,进一步带动教学模式的改变,才能真正地解决学校对人才的培育和企业及各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的矛盾,使人才的供给和人才的需求很好的接轨。通过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机制,增强了我校自求发展的动力,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垦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有效地拓展了农垦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也建立了一套为垦区建设发展培养所需的实用型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