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本质的难题就是人类向前发展的欲望与生态客观发展必然规律之间的冲突无法解决。本文着手分析了事实与价值,这一对蕴涵于人类实践内化,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必要和普适条件,并从以此为核心的伦理观入手,试图找到破解生态可持续发展本质难题的办法。
【关键词】事实-价值 伦理观 生态可持续发展
包括人们寻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内,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的最近本的矛盾就是:人类自我欲望的满足与自然规律、社会规范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之间的对立。这一矛盾对立中,包含的核心就是事实与价值,当某一规范既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又能够满足人们的价值需求时,人们自然会遵循这一规范,而当人们的行为本身是依照客观规律进行,又能为其他主客体带来价值时,这种行为就是使其自身获得价值满足的科学实践。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如果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路包含了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如果个体的行为又是在生态整体环境中的有节制行为,那么生态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1.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在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的双向互动
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的主体都是现实的、具体的、实际活动的人。无论是事实认知对于价值评价的影响,还是价值评价对于事实认知的渗透,都只有通过人和人的现实活动才能实现,而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既为这两者的双向互动提供了舞台,又是这一活动过程中最为活跃和关键的因素。
1.1 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对客体和主体的相当认识,就不可能产生对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评价;而认知又是服从于实践中产生的人的目的与社会的需要的,特别是改造世界的需要。我们都知道节约每一滴水这个道德规范,对这个道德规范的内化是因为我们对水的价值评价是:水对人的身体非常重要,是人生理的必须和生命维持的重要物质,而做出这个价值评价的前提又是科学家对于水的各个构成要素的认识和水资源的考察,这就是一种事实认知,而因为水的重要价值性,又促使科学家对水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
1.2 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克隆技术为例,一方面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层了解的渴望让我们在事实认知层面都想进行的更深入,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面对的是科学技术本身的技术难题,更要面对来自伦理学方面的质疑和阻碍,只有在等待道德规范在价值评价层面能够接受和承受时,这种技术才能得以发展,同样,克隆技术发展的同时本身也带动着人们关于价值和道德观念的改变。
1.3 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作为事实认知结果的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价结果的价值判断可以相互转化,当然这种转化必须通过主体以及主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1.4 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而且在具体的、现实的变革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都是统一的。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是盲目的,它受一定的价值目的的引导,而实践要达到目的获得成功,一方面必须把握对象的本质与规律以及实践者的能力与状况;另一方面,又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案,实现优化决策与优化管理。可见,无论是事实认知还是价值评价,都可以看作是现实实践之内在环节、内在方面。
2.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在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的区别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我们只有区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2.1 事实判断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对客体真实面目的把握,因此事实判断是以客体为取向的,事实判断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适合于每一个人的,虽然主体可能不去践行,但却不能否认其客观性。而价值判断是某一主体关于客体之间客观价值关系的评价,它依主体不同而不同,是以主体作为尺度的。“不得超标排放污水”这一规范就体现了这一点。基于对污水这个客体的事实判断,我们得出超标排放污水会污染环境这一事实真理,不管主体是否排污,污水的有害性都不会消失。但是还是会有人违反这一规范,就是因为在那一时刻主体如果不超标排污的话,他会有一种价值失去感,这就是完全从主体角度考虑的。
2.2 事实判断的主要功能在于描述,它所关心的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价值判断大多具有规范、命令的意味,它关心的是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怎样的生活才是最有价值的生活。因此,事实判断更多的关注的是实然状态,而价值判断更多的关注的是应然状态。在无人监管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工厂都是有能力做破坏生态环境的事,这是一种实然状态,是事实判断,但经过价值判断之后,大部分工厂又都会在道德规范的约束下不去进行污染。
2.3 判定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真假的依据是不一样的。事实判断的真假在于是否与客体实际情况相符合,价值判断的真假是根据主客体之间的具体价值关系来加以断定的。有这样一句涉及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话:“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是不道德的”。事实判断只要搞清楚你是否真的在背后说了人家的坏话,如果是,那么这个事实判断就是真的,反之则为假。但价值判断却远不止这么简单:首先要搞清楚在背后说人家坏话的原因,是故意为之还是事出有因、言不由衷。其次,要弄清楚“你”和被说坏话的“人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后,还要弄明白你这样做是否可以获得价值满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价值判断要比事实判断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面对一些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件时,不仅要关注事件造成的破坏性的后果,更应该关注这一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原因中找到预防和治理的有效方法。
3.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在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是一个动态过程
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既“事实”又“价值”的过程,这并不是两个分离的、决然无关的世界,而是人们现实生活与道德生活的基本内容。
孤立的单纯的事实毫无意义,那些“在人之先、在人之外”的“事实”与我们没有现实关系,现实中的我们可以忽略它们,也正因为所谓的事实均是与人有现实的关系,与人的生活与实践相关联。固而事实之为事实,就潜在的存在着对人的种种价值可能性或者说“潜在的价值”,同时,价值必须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并不存在超脱于现实世界的价值,那些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的“善”与“价值”没有任何意义。
必须指出,从事实到价值,从事实判断到价值判断的过程并不是单向的、静态的,主体在实践中沟通事实与价值,从事实判断中导出的价值判断反过来又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生活的目的,它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变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会引导人们走向辉煌,也会将人们推向万丈深渊,但不论成功与失败,都会引起人们的反思,让人们清醒。新的事实鼓舞或教育人们,必须重新认识评估整个世界和历史,以重新树立生活、实践的目标,重新去挖掘生命的内涵。
这种事实与价值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互动作用、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过程永无止境,不仅在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更会在更加广泛的生活领域随着实践水平的发展和更新而达到统一。
【关键词】事实-价值 伦理观 生态可持续发展
包括人们寻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内,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的最近本的矛盾就是:人类自我欲望的满足与自然规律、社会规范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之间的对立。这一矛盾对立中,包含的核心就是事实与价值,当某一规范既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又能够满足人们的价值需求时,人们自然会遵循这一规范,而当人们的行为本身是依照客观规律进行,又能为其他主客体带来价值时,这种行为就是使其自身获得价值满足的科学实践。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如果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路包含了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如果个体的行为又是在生态整体环境中的有节制行为,那么生态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1.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在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的双向互动
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的主体都是现实的、具体的、实际活动的人。无论是事实认知对于价值评价的影响,还是价值评价对于事实认知的渗透,都只有通过人和人的现实活动才能实现,而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既为这两者的双向互动提供了舞台,又是这一活动过程中最为活跃和关键的因素。
1.1 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对客体和主体的相当认识,就不可能产生对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评价;而认知又是服从于实践中产生的人的目的与社会的需要的,特别是改造世界的需要。我们都知道节约每一滴水这个道德规范,对这个道德规范的内化是因为我们对水的价值评价是:水对人的身体非常重要,是人生理的必须和生命维持的重要物质,而做出这个价值评价的前提又是科学家对于水的各个构成要素的认识和水资源的考察,这就是一种事实认知,而因为水的重要价值性,又促使科学家对水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
1.2 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克隆技术为例,一方面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层了解的渴望让我们在事实认知层面都想进行的更深入,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面对的是科学技术本身的技术难题,更要面对来自伦理学方面的质疑和阻碍,只有在等待道德规范在价值评价层面能够接受和承受时,这种技术才能得以发展,同样,克隆技术发展的同时本身也带动着人们关于价值和道德观念的改变。
1.3 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作为事实认知结果的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价结果的价值判断可以相互转化,当然这种转化必须通过主体以及主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1.4 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而且在具体的、现实的变革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都是统一的。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是盲目的,它受一定的价值目的的引导,而实践要达到目的获得成功,一方面必须把握对象的本质与规律以及实践者的能力与状况;另一方面,又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案,实现优化决策与优化管理。可见,无论是事实认知还是价值评价,都可以看作是现实实践之内在环节、内在方面。
2.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在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的区别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我们只有区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2.1 事实判断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对客体真实面目的把握,因此事实判断是以客体为取向的,事实判断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适合于每一个人的,虽然主体可能不去践行,但却不能否认其客观性。而价值判断是某一主体关于客体之间客观价值关系的评价,它依主体不同而不同,是以主体作为尺度的。“不得超标排放污水”这一规范就体现了这一点。基于对污水这个客体的事实判断,我们得出超标排放污水会污染环境这一事实真理,不管主体是否排污,污水的有害性都不会消失。但是还是会有人违反这一规范,就是因为在那一时刻主体如果不超标排污的话,他会有一种价值失去感,这就是完全从主体角度考虑的。
2.2 事实判断的主要功能在于描述,它所关心的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价值判断大多具有规范、命令的意味,它关心的是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怎样的生活才是最有价值的生活。因此,事实判断更多的关注的是实然状态,而价值判断更多的关注的是应然状态。在无人监管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工厂都是有能力做破坏生态环境的事,这是一种实然状态,是事实判断,但经过价值判断之后,大部分工厂又都会在道德规范的约束下不去进行污染。
2.3 判定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真假的依据是不一样的。事实判断的真假在于是否与客体实际情况相符合,价值判断的真假是根据主客体之间的具体价值关系来加以断定的。有这样一句涉及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话:“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是不道德的”。事实判断只要搞清楚你是否真的在背后说了人家的坏话,如果是,那么这个事实判断就是真的,反之则为假。但价值判断却远不止这么简单:首先要搞清楚在背后说人家坏话的原因,是故意为之还是事出有因、言不由衷。其次,要弄清楚“你”和被说坏话的“人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后,还要弄明白你这样做是否可以获得价值满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价值判断要比事实判断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面对一些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件时,不仅要关注事件造成的破坏性的后果,更应该关注这一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原因中找到预防和治理的有效方法。
3.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在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是一个动态过程
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既“事实”又“价值”的过程,这并不是两个分离的、决然无关的世界,而是人们现实生活与道德生活的基本内容。
孤立的单纯的事实毫无意义,那些“在人之先、在人之外”的“事实”与我们没有现实关系,现实中的我们可以忽略它们,也正因为所谓的事实均是与人有现实的关系,与人的生活与实践相关联。固而事实之为事实,就潜在的存在着对人的种种价值可能性或者说“潜在的价值”,同时,价值必须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并不存在超脱于现实世界的价值,那些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的“善”与“价值”没有任何意义。
必须指出,从事实到价值,从事实判断到价值判断的过程并不是单向的、静态的,主体在实践中沟通事实与价值,从事实判断中导出的价值判断反过来又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生活的目的,它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变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会引导人们走向辉煌,也会将人们推向万丈深渊,但不论成功与失败,都会引起人们的反思,让人们清醒。新的事实鼓舞或教育人们,必须重新认识评估整个世界和历史,以重新树立生活、实践的目标,重新去挖掘生命的内涵。
这种事实与价值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互动作用、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过程永无止境,不仅在生态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更会在更加广泛的生活领域随着实践水平的发展和更新而达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