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大情怀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federer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强调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备的价值关怀和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而考试是检测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有效手段之一。以2019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为例,浅析在考试中“家国情怀”这一素养是如何体现的。
   关键词:家国情怀;小高考;素养水平;课程目标内容
   “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它是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中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强调历史在学习和探究中应具有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俗称“小高考”,是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7年到2019年总共进行了12次考试。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新高考方案也势在必行,2019年俨然成为“小高考”的绝唱。新课标,旧方案,两者看似擦肩而過,实则却交集颇多。“家国情怀”是历史课程中历史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某种程度上是之前老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级版。而过去每一年的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试卷都对该课程内容(目标)进行了考查。以2019年的“小高考”试题为例,探析试题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一、学科素养水平全覆盖
   新课标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它其实是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等级要求。新课标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划分为4个等级水平,其中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强调对家国和社会主义核心的认同感,理解中外优秀传统文化;水平三和水平四则强调历史的反思、认识能力。这四个等级水平既可以反映出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不同水平,也作为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等级指标。而它恰恰是学科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体现。根据学生学习历史时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可以把历史学科能力分为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创新迁徙3个层次。水平一、二属于学科能力的学习理解,水平三、四属于学科能力中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迁徙。分析2019年江苏“小高考”的历史试卷,“家国情怀”素养四个等级水平则都有表现。如第1题,直接设问“仁义”是哪派思想,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属于第一、二水平等级;第8题,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不同的学西方、求变革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吸取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属于第三、四水平等级。纵观整卷考查的学科能力来看,“家国情怀”的四个素养水平已经全覆盖。
   二、课程目标内容大体现
   新课程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课标共有6个目标,而2019年的“小高考”则通过不同试题的设置,对这6个目标进行考查或体现。第17题和第38题考查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措施,体现了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这一目标;第31题通过判断中国古代制瓷业和青铜器的成就,以其领先世界来体现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第4题古代的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第5题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成就,让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第33题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促进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第38题中新中国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新时期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则树立起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第37题以“学以成人”为主题,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为线索,通过苏格拉底的道德观、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倡的“人生态度”,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第36题通过对古代商业概貌的了解,最后设问:谈谈你对古代商业发展的认识,这其实在考查学生是否确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多个试题、不同知识点的测试,达到了解课程目标内容。
   三、测试方法题型多样化
   “小高考”试题共有四种题型,共38题。从2019年的试题来看,考查“家国情怀”的题型及分值分布如下图:
   可以看出,涉及“家国情怀”素养的题型共有4种,有选择、判断题;有材料、问题题,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4种题型可以说涵盖了“小高考”的所有题型,考查题型也多样;而从考法来看,既有直接对“家国情怀”现有知识点的考查,也有通过题目的设置、材料的引用、情景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另外从题目分值来看,单选题得分比重最大,达18分之多,而总分值则有31分。可见,“家国情怀”是该试卷命题的重点考查对象,测试题型和方法也灵活多样。
   “小高考”,大情怀,寓“情”于考,赋考予“情”。在2019年的“小高考”试卷中,对“家国情怀”这一素养进行了全面而多样的检测。而新课标下历史价值观素养不仅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而且也是历史学科课程目标中的最高层级,在核心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立德树人又逐渐成为新的命题指导思想,无论是合格性考试还是等级性考试在命题思路和方向都会向其侧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特别注重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郑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细胞的癌变”为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探索如何落实社会责任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癌症知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能够理性解释和判断癌症的特征、致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健康生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细胞癌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社会责任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
摘 要:众所周知,预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前奏”,是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预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立足小学语文教学谈一谈如何开展预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开展策略;起点;预习方法  纵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有关内容,其明确指出,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预习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开展
摘 要:通过数学日记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收获以及存在的困惑,更加清晰地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才能给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总结,逐步活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出用数学日记培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日记;学习能力   数学日记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留心生活、质疑、反思等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自身的数学
摘 要: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应联系生活,关注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必然趋势,是教育主题的回归。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通过学习前置、对接生活、课后延伸等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利用课堂主渠道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在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 要: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探究再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阅读,是语言的基础;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要培养新时期具有高语言文化水平的新一代,就要从孩子开始,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言文化;低段学生;亲子阅读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小学低学段的孩子正处于各项能力刚刚培养的阶段。为了给孩子以后的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基础和培养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电化学教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的学习难度往往比较大,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电化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多方面的知识点以及概念,由此教师应当采取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化学;电化学;教学效果   在高中阶段,教师与学生面临的压力都十分大,学生的学习科目多且难度较大,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高效的教学方
摘 要: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地理现象,探究相关的地理学原理,在具体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案例教学;“梅雨”;伏旱   一、设计思想   以真实的天气现象为依托,在基本地理原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思路   教学情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1.分析降水形成过程   首
近期,有幸在镇江市穆源小学观摩了一节许卫兵老师的《长度单位的复习》,课后许老师围绕《让复习课充满着生长的力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学习后,我感想颇多!   许老师的观点一:复习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许老师认为,复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和系统梳理,更不是炒剩饭,复习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在他的这节《长度单位的复习》课中,他让学生观看了人的
关键词:新课标;细胞膜;实验探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因为“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将详细介绍生物膜结构的研究历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物质出入细胞的几种方式,因此本节在介绍细胞膜时,没有提到细胞膜的结构,对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本节也是点到为止,没有展开详细叙述。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知道了组成细胞的物质种类
摘 要:人教版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57—58页的内容。   关键词:抽象出圆;圆的特征;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基本特征。2.提升学生分析推理及想象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3.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体会圆文化的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