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家庄市年轻充满活力的城市,她依靠铁路兴起,依靠省会发展,依靠医药、纺织工业扩张,依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在石家庄的城市化进程中,承载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重任,肩负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使命,留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历史的车轮进入新世纪,虽然拔地而起的高楼和紧密编织的路网已经使石家庄拥有几分现代化都市的气息,但是裹夹在城区的城中村,狭窄的小巷,市区内过分集中的工业企业,使得生活、工业、商贸区混杂,城市功能混乱,交通拥挤,绿地不足,环境质量下降,这与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准均极不相称,也使石家庄的进一步发展进入了瓶颈。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形势,立足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区域经济的整体考虑,石家庄市编制了(2006-2020)城市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初开始了“三年大变样”的行动计划。
如果说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建设是石家庄城市建设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那么 “三年大变样”将迎来石家庄城市建设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建设中就是要通过快速路建造,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工业企业搬迁,新兴产业的培育,生态人文景观塑造等工程,把石家庄市建设成为“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趋向合理、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山水特色初步凸显、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现代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体现了政府建立“首善之区”,创宜居城市,化“庄”为“城”的坚定信念,石家庄人民再次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大机遇,石家庄必将迎来发展史上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石家庄的根基在哪里呢?在石家庄翻天覆地的拆迁改造过程中,我们又要如何探寻、继承、保护和发扬石家庄优秀的传统文化呢?作者从山水文化、商贸文化、宗教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山水文化
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中国人民向来对山水怀有特别的感情,充满了对“河水潺潺,树木成林,野花满山坡”式田园生活的向往。石家庄市西临太行山,北倚滹沱河,可谓是依山傍水的宝地。纵观“大石家庄”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散见于滹沱河两岸的数百处新、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表明,早在5-2万年前,石家庄一带就有人类在滹沱河流域繁衍生息。早在战国时期,在石家庄滹沱河南正式出现了城市——东垣,秦汉时期形成了区域中心城市。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古代中心城市和现代化中心城市两个阶段。从东垣(真定)到正定,再到石家庄,均是这一区域一脉相承的中心城市。同时,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有关滹沱河的诗句,或赞美滹沱河的如画景致,或抒发怀旧叹古的情怀。字里行间,重现了曾发生在滹沱河沿岸那些金戈铁马的历史话剧。但是长期以来,西部太行山和北部滹沱河却被认为是城市向西、向北发展的障碍,这与新时期规划“山水城市”的理念是极不适应的。
新的城市规划理念要“尊重生态,依靠科技,面向未来”,实现“城市里建公园”向“变城市为公园”的转变,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和环境艺术很好结合起来。新的规划兼顾了石家庄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体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凸显了山水、文化和现代城市的特色,为省会城市的未来建设和发展绘就了蓝图,明确了方向。与此同时,石家庄将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四区建设,使建成区面积由一百八十二平方公里达到二百平方公里左右,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山水城市”。
二、商贸文化
石家庄现代化城市开埠、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着世纪交替、中国命运大转变的历史而发展的。20世纪初叶,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那时的获鹿就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东移至石家庄主城区,日渐繁荣的商业、服务业,成为石家庄向近代化城市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新版城市规划中,石家庄在区域定位上,建立与京津战略合作关系,成为晋、陕、内蒙外联内引的纽带、华北地區重要中心城市。这就要首先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主城区与各组团间半小时到达的快速路,对火车站进行搬迁改造,建立到周边重要城市1小时到达的交通网。位于中山路北侧的大石桥等国家级省级文物见证了石家庄发展历史,尤其是商贸发展史。建设大石桥、正太饭店、解放纪念碑历史文化街区、民生路历史文化街区、东垣故城遗址公园等等体现城市历史积淀的传统风貌区。
三、 宗教文化
大石家庄有着灿烂而悠久的宗教文化。“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正向人们诉说着石家庄正定昔日的辉煌。正定的八大寺分别是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隆兴寺、崇因寺、洪济寺、舍利寺。八大寺在城内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各自伴有湖泊园林,自成一景。赏游休憩,温馨和谐。一座城市有如此古老而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群园林,实不多见。其中隆兴寺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其禅风以“单刀直入,机锋峭峻”著称,别成一家。隆兴寺大悲阁内的铜铸千手观音,被称为“正定大菩萨”,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铜铸佛教造像,高21.3米,42臂,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由下至上,分为七段铸造而成;铸于明朝,造型奇特,设计精巧,莲座上刻有大小佛像1072尊,被称为“千佛墩”,形成了“千佛绕毗卢”的奇妙格局成为海内孤品。
在新版城市规划中,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正定、鹿泉、栾城、藁城四县(市)为组团,提出了“一城四组团”的都市区布局结构。其中,正定组团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发展教育、旅游为主。在“三年大变样”过程中,为传承古城特色,正定实施了风貌恢复工程。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既着力做好拆迁改造的“减法”,又注意做好文物古迹修缮、保护的“加法”,坚持“以大拆促大建,以大建促大变”。计划用3年的时间,重点围绕“古城古韵”、“新城新景”两个方面,逐步把正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生态型文化古城。在古城建设和改造中,为重点保护宗教文化遗址,规定城区的建筑物高度不能高于大佛寺塔尖高度。这充分体现了尊重历史,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四、结语
站在“大石家庄”这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就会看到,石家庄拥有灿烂的山水文化、商贸文化和宗教文化。在进行脱胎换骨的城市形象建设中,既要对这些文化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又要在未来发展中传承和发扬,通过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带动城市各项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三年大变样”后的石家庄,不仅风景秀美,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而且文化深厚,社会文明。石家庄必将以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召唤来自海内外的友人来这里求学、就业、创业、旅游观光……石家庄必将给我们展现一个美好、繁荣的未来。
作者简介:
郭子靖(1985-),女,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2010届本科生。张红燕,修珩均是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2010届本科生。
刘宝友(1973-),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得到河北科技大学2009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资助(负责人张红燕,指导教师刘宝友)。
如果说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建设是石家庄城市建设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那么 “三年大变样”将迎来石家庄城市建设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建设中就是要通过快速路建造,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工业企业搬迁,新兴产业的培育,生态人文景观塑造等工程,把石家庄市建设成为“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趋向合理、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山水特色初步凸显、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现代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体现了政府建立“首善之区”,创宜居城市,化“庄”为“城”的坚定信念,石家庄人民再次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大机遇,石家庄必将迎来发展史上大有可为的黄金时期。“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石家庄的根基在哪里呢?在石家庄翻天覆地的拆迁改造过程中,我们又要如何探寻、继承、保护和发扬石家庄优秀的传统文化呢?作者从山水文化、商贸文化、宗教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山水文化
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中国人民向来对山水怀有特别的感情,充满了对“河水潺潺,树木成林,野花满山坡”式田园生活的向往。石家庄市西临太行山,北倚滹沱河,可谓是依山傍水的宝地。纵观“大石家庄”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散见于滹沱河两岸的数百处新、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表明,早在5-2万年前,石家庄一带就有人类在滹沱河流域繁衍生息。早在战国时期,在石家庄滹沱河南正式出现了城市——东垣,秦汉时期形成了区域中心城市。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古代中心城市和现代化中心城市两个阶段。从东垣(真定)到正定,再到石家庄,均是这一区域一脉相承的中心城市。同时,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有关滹沱河的诗句,或赞美滹沱河的如画景致,或抒发怀旧叹古的情怀。字里行间,重现了曾发生在滹沱河沿岸那些金戈铁马的历史话剧。但是长期以来,西部太行山和北部滹沱河却被认为是城市向西、向北发展的障碍,这与新时期规划“山水城市”的理念是极不适应的。
新的城市规划理念要“尊重生态,依靠科技,面向未来”,实现“城市里建公园”向“变城市为公园”的转变,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和环境艺术很好结合起来。新的规划兼顾了石家庄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体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凸显了山水、文化和现代城市的特色,为省会城市的未来建设和发展绘就了蓝图,明确了方向。与此同时,石家庄将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四区建设,使建成区面积由一百八十二平方公里达到二百平方公里左右,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山水城市”。
二、商贸文化
石家庄现代化城市开埠、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着世纪交替、中国命运大转变的历史而发展的。20世纪初叶,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那时的获鹿就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东移至石家庄主城区,日渐繁荣的商业、服务业,成为石家庄向近代化城市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新版城市规划中,石家庄在区域定位上,建立与京津战略合作关系,成为晋、陕、内蒙外联内引的纽带、华北地區重要中心城市。这就要首先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主城区与各组团间半小时到达的快速路,对火车站进行搬迁改造,建立到周边重要城市1小时到达的交通网。位于中山路北侧的大石桥等国家级省级文物见证了石家庄发展历史,尤其是商贸发展史。建设大石桥、正太饭店、解放纪念碑历史文化街区、民生路历史文化街区、东垣故城遗址公园等等体现城市历史积淀的传统风貌区。
三、 宗教文化
大石家庄有着灿烂而悠久的宗教文化。“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正向人们诉说着石家庄正定昔日的辉煌。正定的八大寺分别是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隆兴寺、崇因寺、洪济寺、舍利寺。八大寺在城内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各自伴有湖泊园林,自成一景。赏游休憩,温馨和谐。一座城市有如此古老而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群园林,实不多见。其中隆兴寺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其禅风以“单刀直入,机锋峭峻”著称,别成一家。隆兴寺大悲阁内的铜铸千手观音,被称为“正定大菩萨”,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铜铸佛教造像,高21.3米,42臂,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由下至上,分为七段铸造而成;铸于明朝,造型奇特,设计精巧,莲座上刻有大小佛像1072尊,被称为“千佛墩”,形成了“千佛绕毗卢”的奇妙格局成为海内孤品。
在新版城市规划中,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正定、鹿泉、栾城、藁城四县(市)为组团,提出了“一城四组团”的都市区布局结构。其中,正定组团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发展教育、旅游为主。在“三年大变样”过程中,为传承古城特色,正定实施了风貌恢复工程。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既着力做好拆迁改造的“减法”,又注意做好文物古迹修缮、保护的“加法”,坚持“以大拆促大建,以大建促大变”。计划用3年的时间,重点围绕“古城古韵”、“新城新景”两个方面,逐步把正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生态型文化古城。在古城建设和改造中,为重点保护宗教文化遗址,规定城区的建筑物高度不能高于大佛寺塔尖高度。这充分体现了尊重历史,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四、结语
站在“大石家庄”这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历史,就会看到,石家庄拥有灿烂的山水文化、商贸文化和宗教文化。在进行脱胎换骨的城市形象建设中,既要对这些文化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又要在未来发展中传承和发扬,通过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带动城市各项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三年大变样”后的石家庄,不仅风景秀美,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而且文化深厚,社会文明。石家庄必将以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召唤来自海内外的友人来这里求学、就业、创业、旅游观光……石家庄必将给我们展现一个美好、繁荣的未来。
作者简介:
郭子靖(1985-),女,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2010届本科生。张红燕,修珩均是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2010届本科生。
刘宝友(1973-),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得到河北科技大学2009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资助(负责人张红燕,指导教师刘宝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