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对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关注“自己教”的同时,逐步向注重“学生学”的方向转变。课堂上如何落实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质疑思辨,真正践行生本课堂的理念,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教学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本课堂不光要关注课堂教学环节管理,更多的是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课堂时间与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实践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才能实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六上“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分享调查结果,提升学生预习的实效性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与课堂探究的实效性,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一节课,学生课前预习好了,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有目的地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例如,在“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任务:①预习课本中有关百分数的内容;②上网查找、了解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查看百分数微课视频;③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上课伊始,通过设置四人小组,让学生交流对百分数的初步认识,分享自己找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一说找到的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接着教师从学生们搜集的百分数中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与学生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不严谨的表达和不规范的百分号写法,并请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几个百分数。然后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所搜集的百分数,说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思,要求学生按:“我找到的百分数是……它表示……”的格式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着重强调要明确这个百分数是谁和谁比较,是哪两个数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进行调查分享,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其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有效提升。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仅能让学生看到预习的好处,而且通过与同伴的分享交流,在相互学习与互补中推动自身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分享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探究的实效性
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整齐划一地按一定标准发展,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与学力水平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知识与学力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作为教学的资源,并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不斷暴露问题和错误。在分享、思辨、争论、纠错的过程中让思维发生实质性互动,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发展能力,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增值。
在“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学生在分享预习成果、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叙述以下几个百分数的意义:①72%表示建筑面积是校园总面积的72%;②28.8%表示绿化面积是校园总面积的28.8%;③33.7%表示女教师是男教师的33.7%;④22%表示六年级学生占全校人数的22%。接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观察、讨论前面所呈现的这些百分数,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分享交流,在学生交流与分享中帮助他们统一认识:“这些百分数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时教师抛出一个没有情境的“50%”,让学生猜一猜它可能表示什么。让学生之间分享自己认知中的百分数,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仅需要经历有效的思维过程,更需要内化知识,构筑个体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生本课堂,让学生展示自身知识水平的差异性,不断调整完善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分享问题,提升学生思辨的实效性
数学学习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课堂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积极探讨、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应该耐心地引导、点拨、梳理,采用不同的方式启发、激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与同学分享。通过自我分析、同伴互助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说,有一定思维难度的数学问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研究,教师适时介入点拨指导。而面对有疑难争议的数学问题,教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分析比较,在思辨中统一认识。
例如,教师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的读写,并知道百分数便于比较后,指出:“对于百分数知识,还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继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一步研究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学生思考后,纷纷提出问题:①百分数和分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②百分数和分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③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针对前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针对第③个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设置四人小组深入讨论研究:①想一想: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举一个例子说明。②黑板上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哪些不可以,为什么?学生通过深入探究,在对百分数有了新的认识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者都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但是分数除了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能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通过学生分享各自的疑问,从而完善对百分数知识的认知。
总之,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感悟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把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积极发言,敢于争辩”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和追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分享与思辨中实现知识学习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真正落实数学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
一、分享调查结果,提升学生预习的实效性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与课堂探究的实效性,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一节课,学生课前预习好了,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有目的地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例如,在“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任务:①预习课本中有关百分数的内容;②上网查找、了解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查看百分数微课视频;③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上课伊始,通过设置四人小组,让学生交流对百分数的初步认识,分享自己找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一说找到的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接着教师从学生们搜集的百分数中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与学生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不严谨的表达和不规范的百分号写法,并请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几个百分数。然后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所搜集的百分数,说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思,要求学生按:“我找到的百分数是……它表示……”的格式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着重强调要明确这个百分数是谁和谁比较,是哪两个数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进行调查分享,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其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有效提升。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仅能让学生看到预习的好处,而且通过与同伴的分享交流,在相互学习与互补中推动自身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分享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探究的实效性
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整齐划一地按一定标准发展,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与学力水平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知识与学力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作为教学的资源,并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不斷暴露问题和错误。在分享、思辨、争论、纠错的过程中让思维发生实质性互动,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发展能力,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增值。
在“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学生在分享预习成果、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叙述以下几个百分数的意义:①72%表示建筑面积是校园总面积的72%;②28.8%表示绿化面积是校园总面积的28.8%;③33.7%表示女教师是男教师的33.7%;④22%表示六年级学生占全校人数的22%。接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观察、讨论前面所呈现的这些百分数,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分享交流,在学生交流与分享中帮助他们统一认识:“这些百分数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时教师抛出一个没有情境的“50%”,让学生猜一猜它可能表示什么。让学生之间分享自己认知中的百分数,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仅需要经历有效的思维过程,更需要内化知识,构筑个体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生本课堂,让学生展示自身知识水平的差异性,不断调整完善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分享问题,提升学生思辨的实效性
数学学习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课堂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积极探讨、自主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应该耐心地引导、点拨、梳理,采用不同的方式启发、激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与同学分享。通过自我分析、同伴互助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说,有一定思维难度的数学问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研究,教师适时介入点拨指导。而面对有疑难争议的数学问题,教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分析比较,在思辨中统一认识。
例如,教师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的读写,并知道百分数便于比较后,指出:“对于百分数知识,还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继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一步研究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学生思考后,纷纷提出问题:①百分数和分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②百分数和分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③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针对前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针对第③个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设置四人小组深入讨论研究:①想一想: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举一个例子说明。②黑板上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哪些不可以,为什么?学生通过深入探究,在对百分数有了新的认识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者都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但是分数除了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能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通过学生分享各自的疑问,从而完善对百分数知识的认知。
总之,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感悟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把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积极发言,敢于争辩”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和追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分享与思辨中实现知识学习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真正落实数学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