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执著,奋不顾身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formy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是艰险越向前”
  他有时穷得只有一件汗衫,一天喝两顿稀粥;凡是认准了的目标,就奋不顾身地去追求;从不迁就任何人的意见,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
  陈独秀一生清贫,过着俭朴的生活。他出生于一個大家族,父兄、继父相继去世,陈家家产只有他一人可以继承。可是他“向来不问家事”,视家产如敝屣,对家业的兴衰全不关心。有一次他到北京,他家开的一间铺子的掌柜听说小东家来了,请他到铺子去一趟,赏个面子,他说:“铺子不是我开的。”始终不肯去。
   陈独秀走南闯北,从不依赖父辈留下的私产,常靠稿费和版税维持生活,有时穷得只有一件汗衫,一天喝两顿稀粥。时人都称他为“寒士”。
  陈独秀的子女也和他一样倔强而独立。在上海时,陈延年兄弟虽常常只能“食则侉饼,饮则自来水”“颜色憔枯”,却始终泰然处之。当祖母从皖抵沪看望他们时,提出要接济他们,两兄弟却谢绝了祖母好意,声称绝不接受任何救济。
   初到广州工作时,陈延年不会讲广东话,接近工人和农民有不少困难。为了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他多次和人力车工人一起躬身拉车,被工友们亲切称为“老陈”。
   当时的香港《工商日报》为了诋毁共产党人,曾就此事发过一条新闻,讥笑共产党的干部竟然去当车夫。陈延年看到后,反而很高兴,对同志们说:“共产党人当车夫,这不仅不是耻辱,而且是十分光荣的事。”
   广州的党内同志在接触陈延年以前,都以为这个喝过洋墨水的总书记儿子一定是西装革履、架子很大的人,后来才发现,他在生活中竟如此朴素。一起工作的同志给他总结了“六不”生活作风:不影相、不看戏、不闲游、不上食馆、不讲穿着、不作私交。
   陈独秀有一双尖锐的眼睛,凡是他认准了的目标,就执著不放,奋不顾身地去追求。他的老朋友章士钊说他像是“一匹不羁之马,奋力驰去,不峻之坂弗上”,越是艰险越向前。
   陈独秀是“在思想上是胆子最大、分解力最透辟的人”,其革命行为绝不仅限于口号,他推崇“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然而,当他一旦走入歧途后,就像一头犟牛,脾气暴躁。陈独秀曾说:“我不迁就任何人的意见,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张,自负责任。我绝对不怕孤立。”倔强执拗,我行我素,是他后来离抗日战争的革命洪流愈来愈远的一个原因。
   受陈独秀的影响,他的子女也大多走上革命道路。然而由于陈独秀身份和其他复杂因素,陈氏“昆仲成仁”的事迹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鲜有介绍。现在,陈氏后人大多过着低调的生活,陈长璞在谈论家史时,说:“我们家的历史是一部悲壮史。”
其他文献
全员恶人  财富帝国的“富三代”们,一切皆是与生俱来、唾手可得,既无法体验祖父辈“炮弹下淘金”的艰辛与惊险,也无法感受父辈倾尽全力谋求家族发展的压力  韩进集团,韩国十大财阀公司之一、全球最大的运输物流公司之一,是一个包括大韩航空、韩进海运、韩进重工等12家颇具规模的企业在内,集海、陆、空各种运输业务为一身的庞大帝国,市值一度高达200多万亿韩元。但近年来,韩进集团丑闻不断,形象一落千丈,甚至一度
期刊
从全国800多名学者中脱颖而出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由一群文质彬彬的学者最先推开。52位赴美留学的学者无一人滞留美国。  回国后,他们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  1978年12月26日,52位学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拍下一张合影。当晚,他们登上飞往美国的航班,打开了中美间教育和科学交流的大门,吹响了中国对外学术交流的号角。   在中美正式建交和邓小平访问美国前夕,在中国科学技术研究几乎停滞了20年的大
期刊
“如果中国灭亡了,我还能逃到哪里去”  从1988年到2001年,金信40余次来到中国,成为第一个走遍中国所有省份的韩国人。他曾说:“等我走遍中国时,我要写一篇文章,就写我是一个中国人。”  金九是著名的朝鲜独立运动领袖。在朝鲜半岛,尤其是韩国,他的政治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孙中山,被誉为韩国“国父”。20世纪初,日本侵入朝鲜半岛,金九流亡到中国,建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各地辗转27年。日本投降后,
期刊
“一辈子都要干事情,任何情况下,只要活着,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做,生命就有意义”  褚时健东山再起之后,他种橙子的哀牢山成了神圣之地。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要上哀牢山和褚时健聊聊;都市白领朝九晚五,人生迷茫要来哀牢山问问褚时健;情感受困的年轻人,试图自杀,想来哀牢山听听褚时健的建议;企业家陷入瓶颈,不知如何破局,也来学学这位老前辈的经验……   这个时代的人渴望成功却无比迷茫,褚时健的传奇是一座
期刊
很多人把父亲叫做“国贼”  那个时候,日本人不了解中国,父亲甚至怀疑有可能被人在饭里下毒。父亲从中国回来后,自民党要求他辞去议员职务,甚至要求他剖腹谢罪  日中恢复邦交已经40多年了,两国很多的年轻人都已经把这段往事给忘记了。作为田中角荣的女儿,我(田中真纪子)了解父亲为恢复日中邦交而产生的烦恼,仍然记得那段辗转反侧的岁月。   40多年前,日本和台湾之间有《日华和平条约》。当时,“亲台派”在日
期刊
徒手抓鸡粪、摆摊卖水果、背着输液袋在山上奔波……如履薄冰地一步步走下去,花了近20年时间,最终以近90岁的高龄,实现了一代“橙王”的华丽蜕变  2003年,著名企业家、深圳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来探望褚时健,看到他蹲在山路边和一个铺设水管的工人讨价还价。直到多年后,王石依然记得当时的情景:“工人要80,褚老还价说,60吧。”   那时,王石领导的万科已连续三年当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王
期刊
“因为家庭出现困境,我帮着母亲当家,得到了很多人生经验和做事经验。一个人小时候的环境的确很重要,小时候的经历,无论好坏,都会给以后的人生经历带来很大影响。”  褚时健自少年起,就不断品尝命运的无情。他15岁丧父,后辍学回家和母亲撑起了全家生计;他青年求学时遭遇战争,亲人牺牲;1950年母亲也离他而去。这段经历促使他养成能承受、坚韧、埋头苦干的性格。     “人必须有一技之长”   1928年
期刊
秀才、总编辑、北大教授、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共中央总书记、“叛徒”“汉奸”……毛泽东曾说:“他对我的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陈独秀为革命奔走30年,4次坐牢,但他像“一匹不羁之马,奋力驰去,不峻之坂弗上”,他的子女有的走上革命道路,义无反顾,英勇牺牲;有的隐姓埋名,过着低调的生活。  与张作霖既为兄弟又是同窗  陈独秀,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1879年10
期刊
“五四运动”100周年  原计划于5月7日举行运动,为何提前到5月4日;被捕学生的“牢狱生活”;谁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称呼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1919年5月4日那些当事人和亲历者如今已大多不在人世。但他们中许多人都在文章、书信和日记中记下了对那场运动的观察、评价和思考,那些余温尚存的鲜活记忆为后人了解“五四运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和途径。     罗家
期刊
婚姻从不是他生活的重心  三段婚姻分别照应了他人生的三个阶段:秀才、新思潮领袖、末路英雄,折射出他重要的人生转变  陈独秀的反叛精神,体现在他的私人感情生活上,引起巨大的争议。  陈独秀考上秀才后,很多富户人家托人来说媒。1897年冬,陈独秀与高晓岚结婚。这是一场包办婚姻:门当户对,文武相亲,至于当事人对结婚有什么意见,则无关紧要。  高晓岚长陈独秀三岁,因自幼受继母虐待,虽出身将门却目不识丁。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