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为例,阐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示范特色”基地建设的目标,提出采用校企双方合作共建基地方式,形成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和凝练“意技双修”两大特色的“1232”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示范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基地建设  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C-0181-03
  近年来,广西的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千亿元产业。桂林作为广西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集群,需要大量电子信息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相对接,形成了涵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三个专业组建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为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积极开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1232”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孕育了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一、“示范特色”—— 基地建设的目标
  2010年6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报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通过广西教育厅和财政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获得建设立项。由此,学校成立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设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校主管领导、系主任、电子信息行业专家、高校教授和三个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通过市场调研、反复论证、专家会审等,制订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规划(2010—2019)》,规划对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阶段、内容、方法等有明确的要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总目标: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成自治区级“示范特色实训基地”。其中基地建设要求达到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示范性;“基地实施标准、仪器设备规格”要求按较高标准建设和配置;“实践教学仪器设备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规范性。”基地平台要彰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及“意技(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双修”特色。规划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期分两个阶段实施,2010—2014年期间的第一阶段是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校级“示范特色实训基地”,这一阶段目标分别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实现;2015—2019年期间第二阶段是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示范特色实训基地”,这一阶段目标于2019年7月通过验收。至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示范特色”的基地建设目标。
  二、“校企”合作双方共建—— 基地建设方法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明确了校企合作双方共建基地建设的方法。2010—2014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桂林长海科技责任有限公司、中国电科桂林光电子光通信产业园等8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实验室,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2015—2019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又先后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慧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建泓泰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桂林凯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共建基地协议,建立信息科技协同创新合作平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采用校方投入资金和设备,企业投入人力和智力。如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建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兴通讯创新基地,共建和共享电子信息产业对接平台且功能完善的4G全网虚拟仿真等3个实训室,把中兴通讯在ICT领域的产业优势的“名企”效应和基地的“示范”集聚起来辐射区域,为“桂林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示范基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校企共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过程中,注重对接电子信息产业和岗位的分类组建实训室,以专业群三个专业中的岗位通用技能、专业特定技能训练为基础分类组建通用技能、专业特定技能的实训基地,如“电工技术综合实训室”和“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室”等实现了电子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群三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整合为三大模块11间实训室(具体见图1)。通过10年建设,建设成实训设备总值1074万元,建筑面积3204m2的基地。
  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意技双修”—— 基地三大功能和两个特色
  通过10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基地已建成了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及“意技(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双修”的“示范特色基地”。
  (一)教学功能
  1.人才培养贯穿“意技双修”。在制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的电子工程技术等三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中,明确提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并要求在课堂教学、实訓实习活动和岗位能力训练各教学活动中按“意技双修”要求实施。
  2.实训项目库和重点实训项目的开发贯穿“意技双修”。对系列实训项目库的开发,在先进行市场调研后,再邀请电子行业专家、高校教授和专业带头人组成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会议,贯穿“意技双修”纵向梳理专业群三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横向分类建设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平台课程、共享课程,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对重点实训项目,应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即贯穿“意技双修”,为未来工作岗位提供有效和有用的专项和综合性实训项目,并提高项目的使用率,辐射并带动其他实训项目,从而提升实训资源的整体效益。   3.教学改革贯穿“意技双修”。电子工程技术涵盖了工程技术和高新科学领域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内容。因此,教师在培养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同时,要把“意技双修”贯穿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专业和课程教学、教学活动等教学中的各个环節,注意在课内和课外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创造动机、兴趣、情感和创造意志。如专业群专业综合能力、综合实训和专业核心课程“电子产品设计与调试”,可依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平台,选取真实电子产品作为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和情感,把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和意志。
  贯穿“意技双修”还要落实在教学方法上。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教师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教学可采用现场教学法,电路板的设计与绘制、电路板的焊接与调试、电子产品功能的编程与调试、安全操作规范,均要求学生按“工作”绘制图纸、焊接产品,编程并调试产品功能,让学生缜密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规范动作和操作步骤,达到让一个个电子产品由“虚”变“实”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技能。
  (二)科技开发
  1.电子竞赛贯穿“意技双修”。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专业群开设了提高学生科技开发能力的“电子设计竞赛”课程,课程目标及内容参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要求,把历届比赛项目编制成具有“科技开发项目”特性的的模拟训练项目进行教学和科技开发训练,“意技双修”,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在“电子大赛”中展现了学生的科技开发能力。如2010—2018年共组织29队次(每队3人)参加比赛,3队、16队和10队分获一、二、三等奖,有58人次获指导教师奖。
  2.科技活动贯穿“意技双修”。建成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训中心”“工业4.0实训室”“4G全网通实训室”从某一角度而言具有涉及电子通信领域核心和前沿技术的创新实验,为科研创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提高师生创新技能搭建了优良的实践场所。
  3.专利研发贯穿“意技双修”。依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平台为实施教学、电子竞赛、科技活动不仅提供了便利,也为师生专利研发等创新实验搭建了的平台,师生们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平台开展了40多项专利研发、专利申请和专利转化等,“意技双修”实现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提升和教师专业技能及科技研发能力的提高。也实现学生专利“零”突破。
  (三)社会服务
  依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平台发挥培训功能,近几年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了27名技术骨干,并为社会培训了176名技术人员,还为100余人次在职服役军人和社会人员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在社会服务培训中注意贯穿“意技双修”,提高培训对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
  针对桂林市部分农村山区中小学的科技教育缺少科教器材设备和师资力量的现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教师把基地先进的3D打印、无人机、青少年活动等特色实训室的科教器材与设备带出校园走进基层中小学,“大手牵小手”贴近青少年,普及科技知识和成果。如2019年3月19日下午,走进民航中南空管江西希望小学,开展机器人和无人机知识讲座,并手把手教导操作,让小学生感受了创新科技的力量,“意技双修”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
  四、基地建设的作用和成效
  (一)基地建设的作用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了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了校企合作和交流。
  2.落实《桂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包括电子信息行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要求,即进一步扩大人才数量质量、提高人才素质能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改善人才环境,增强人才综合竞争力。
  3.根据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积极拓宽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移动通信专业领域,校企合作通过对接产业链科学合理地进行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三个专业的人才定位并制订了三个专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4.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先后与16家企业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共同管理,共赢共享,资源共享,节约资本,提高效益,共享成果。
  5.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为平台聚集桂林市行业专家、高校教师和企业优秀技术人员等优秀人才,开展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提高了区域电子信息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6.依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训中心”等,不仅为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科技和创新创业的平台,引导和鼓励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为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输送人才。
  (二)基地建设成效
  1.理论成果。提出并实现了“示范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凝练了“‘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构建了“校企联动、工学一体、学研互动、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五种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形成了“意技双修”的基地平台特色。
  2.实践成果。成功实践了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示范特色”基地建设目标,建设成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示范特色实训基地”,解决了“如何建”的问题。
  构建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移动通信技术三个专业组建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拥有的基础技能、技术技能和特色技能实训三大模块基地,共有11间实训室、实训设备总值达1074万元,建筑面积3204m2。研建并实施了具有紧密校企对接特色的“‘二平台、三环节、四合一’实训模式”,践行“意技双修”、实现了“师生并进”,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了“如何用”基地的问题。
  3.人才培育效果。2010—2018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700多名电子信息专业人才,2018年毕业生合格率、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和一次就业率达100%。
  10年来,有20多位教师参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实践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有4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8位教师通过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引进副高职称教师2名。教师获得教育科研奖2项,科学技术奖1项,2篇论文获市厅级奖,获校级精品课程2门、教学团队1支,协同创新应用中心1个,基地教师出版教材3部,发表基地研究论文29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依托基地开展研究课题2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21篇,其中EI收录8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0项,软件著作权3项,在全区高职高专院校中专利申请量排名第1位。其中机械电子通信、农业生产等技术4项专利成果转化,建成一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双师型”师资队伍,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何新凤.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
  [2]何新凤.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
  [3]刘传熙.高职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初探[J].广西教育,2016(5)
  [4]何新凤.高校“二平台 三环节 四合一”实训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2017(3)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导向,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定、教学模块的重组、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评价方案的拟定等方面进行改革,使课程集单项知识技能、综合临床技能、工作情景及过程、现代护理理念融为一体,实现学习过程与临床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护理核心胜任力 护理综合实训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课程建设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体系,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在新闻学专业课程建设中需要转变人才培养的定位,体现学科融合和先进媒介技术应用,对接地方媒体进行能力模块化培养,建构面向融媒体的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与地方媒体合作打造校媒合作“金课”,在课程考核环节大胆尝试,从而培养熟悉融媒体发展和新技术应用的毕业生。  【关键词】新文科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工业博物馆为例论述工业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提出从课程主题的选择、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分析选取、课程的实施及评价等方面对社会实践课程开发进行分析和整合,通过课程的实施培育和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国敬业的中国特色工业精神,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推进工业文化发展传承。  【关键词】工业文化 大学生思想道德 社会实践课程 开发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高校提升思政教学质量的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等方面阐述推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建筑力学课程中“支座反力的计算”教学内容章节为例,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知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养培养融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同时对教学实践手段和方法进行设计,并提出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理论知识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能力培养相融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职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认为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具备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有利于突出师生和师徒互动、有利于创建真实的职场环境等优势,提出共创双导师工作室、加强双导师的选聘、建立稳定的双导师队伍、双线交织重构专业教学内容、完善双导师工作室制度、注重学生学徒身份、建立项目教学评价体系等双导师培养策略。  【关键词】校企共建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铁道类专业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组建而成的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专业群为例,论述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优化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激活第三课堂,构建“三个主体、三个专业、三个堂课”互动框架,形成“多维度立体化”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加工能力,强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地方高校 协同育人 应用型人才 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专业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廣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在高水平专业、高素质师资队伍、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院校治理体系、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推进创新行动计划的实施,提出进一步扩大国际化办学的深度与广度、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智慧校园等建议。  【关键词】广西高校 创新行动计划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我国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构建现状,分析J投资集团财务工作面临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财务职能分散、集团公司信息传送具有一定滞后性、财务人员结构不均衡等问题,从业务财务处理层、共享服务处理层及战略服务处理层论述基于信息系统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构建,并论述J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在节约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提升财务工作效率、降低各类财务风险等方面的预期实施效果。  【关键词】J集团公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民族院校中文师范生提升民族文化传承素养的重要性,针对中文师范生民族文化意识有所缺失、民族文化传承技能存在不足和态度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提升策略:从文化环境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传承意识;从课程教学中丰富民族文化积累,提升民族文化传承技能;从课外实践中体验民族文化内涵,培养良好的民族文化传承态度。  【关键词】民族院校 中文师范生 民族文化传承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白裤瑶服饰文化具有尊重自然之美、视觉语言之美、历史文化意涵之美等审美意蕴,提出服饰文化融入高校美术课程实践、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民族服饰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等措施,促进民族服饰与现代美术的结合,论述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形态融合的展望: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升艺术创作感染力,让东方文化魅力熠熠生辉;促进各民族团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