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的实践,提出了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的原则,探讨了以校企合作教育方式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种模式,以期对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实习基地建设问题,并有文件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由此可见,实习基地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定点实习、定向实习,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率。
  
  一、 以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实习基地的必要性
  
  1.是实现高等教育办学目标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重要办学目标,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校内的教学资源不可能满足各个专业的实践动手需要。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显然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办学目标的需要。
  2.是切实提高实习质量的需要。
  许多专家与学者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要继续通过与社会以及企业的合作,巩固、扩大和发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如果没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无法深入,则实习效果必然不佳,在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我们应紧紧围绕“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主题在企业建设实习基地,进一步深化实习教学改革。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切实提高实习质量的有力保证。
  3.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保证实习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一批稳定的、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实习质量。稳定是大学生校外实习教学经常化、制度化、有效化开展的基本保证,多元化是适应学科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高校应本着双向受益的原则,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想方设法建立稳定和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我校自2005年以来,各专业都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我校的目标是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紧密协作,主动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逐步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从而不断提高校外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以校企合作模式建设实习基地的原则
  
  1.示范性原则。
  所谓示范性原则即在企业建设实习基地的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分布、突出重点、分类建设。要满足各专业实习的需要,一方面要建设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以保证各专业均有稳定的实习基地为佳,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在企业规模、实力、管理模式、实习效果以及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均应达到示范引导的效果,推动全校实习基地建设。
  2.建立与强企合作,专业对口原则。
  实习基地的建设,应坚持联合强企的原则,学校应力争与先进的、在国际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实习过程中,将强企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实习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证理论内容有效转化为实践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方面的认识起点;此外,选择实习基地一定要满足专业对口的原则,高校要建立严格的实习企业资格审查制度。实习企业的资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习质量。建立实习基地之前,学校应派专人对拟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情况,坚持挑选专业对口、业内先进、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并签订正式的校企合作协议或实习基地协议。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原则。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仅仅是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必要条件。还必须保证实习效果,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习带队教师在大连机车厂的实习过程中,不仅聘请了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讲授实习相关的工艺过程,还分别针对各车间工种工艺制订了不同的实习计划,已达到锻炼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目的。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实习教师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对学生实习指导、重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在实习环节将所学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
  
  三、以校企合作模式建设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1.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一种双赢的选择:大学生进企事业单位实习,既节约了用人单位招聘成本,又便于用人单位进行人才储备,并为其企业文化的构建增添了新鲜“血液”;同时毕业生们通过实习,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会有更理性的规划。目前已与我校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实习单位,有近30%是长期接收毕业生的企业。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中国联通哈尔滨分公司,每年都有大量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实习环节与企业对接进而签订就业协议。
  选择就业分布较集中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有3个出发点:首先,由于很多我校的校友已经担任一些大中型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职位,可以为联系实习、安排实习提供便利条件。其次,企业如果对人才有需求,在实习的接待和安排方面则会尽量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第三,也可以促进学生就业。通过学生长期在校外实习基地工作,企业对这些学生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个人特长等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学生同时也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管理模式和职工待遇等情况,这样就为双方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因此,学生很容易在有就业需求的实习单位实现就业,企业也愿意录用他们。
  2.以科研合作为契机,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经验告诉我们,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非仅仅是签订一份实习协议这样简单。签订了协议,只是从纸面上规定了学校与企业间的一种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关系。
  双方并没有存在法律上的约束关系,因此,学校和企业只有通过一定的项目或技术服务才能保证校企之间建立一种牢固和长久合作的关系,以保证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持久巩固。例如我校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习基地是北京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是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述两个单位与我校相关专业有着长期良好的科研合作基础,从而为接待我校学生校外实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靠保障。
   高校与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间的合作往往可以成为带动各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的重要契机,这是一种良性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我校已建成的实习基地中,有15%属于在科研合作的带动下建立的实习基地,真正起到了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
  3.巩固原有实习场所,建立稳定实习基地。
   已与我校签订协议的实习基地中有超过50%的实习基地是在原有基础上巩固建立起来的。以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柴油机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我校在上述两个单位实习已有10余年之久,对该企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各部门的生产工艺了如指掌。由于我校相关专业与这些单位合作时间较长,双方已经建立了合作的基础,同时也有接收毕业生就业及进行科研方面合作的可能,实习效果较好。当然光凭“老关系”是不够的,我校现有与企业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30余个,学校要定期与企业联系,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为企业提供各种短训班、专业证书班、工程硕士班等在职人员的培养,以提高企业的人才素质和整体水平,同时也巩固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实习基地的稳定性。
  实践证明,建设实习基地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情,不仅要明确实习基地的重要意义也就是实习基地的功能,而且要确立建设实习基地的原则以及建设实习基地的途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理工科高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定位于培养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面向企业工程实际需要的高级顶用的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和企业经过磨合,最终实现校企在实习就业科研等方面的合作,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绍明.校外实习基地选择标准与实习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9).
  [2]贾顺莲等.改革实习教学 促进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5).
  [3]朱土兴等.教学质量监测与保证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编辑/岳凤
其他文献
人物专访属人物通讯系列,教育人物专访不仅具有人物通讯所体现出来的新闻性、真实性、准确性、生动性等特点,还应特别突出他的时代性与学术性。因此,要想写好一篇教育人物专访,除了记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写作技巧、生活积累外,本人以为,还有下面几要素至关重要。     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收集资料,设计问题    教育类报刊的人物专访要及时报道默默无闻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使他们的教学成果“墙里墙外都开花”。所
期刊
酒店服务式公寓意为“酒店式的服务,公寓式的管理”,是一种只做服务、没有酒店经营的纯粹的服务公寓。酒店式服务公寓,于1994年在欧洲首次出现,是当时旅游区内租给游客供其临时休息的物业,由专门管理公司进行统一上门管理,它既有酒店的性质又相当于个人的“临时住宅”。这些物业就成了酒店式公寓的雏形。酒店式公寓的户型,从几十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不等,可以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在装修上统一为精装修,提供全套的家
期刊
黑龙江省山高水清,历史久远,有着龙兴之地的名号。在黑龙江这篇沃土上孕育文明的开始与无数耳熟能详的故事。应该说黑龙江省的文化资源根基深厚,内容丰富,只是欠缺挖掘并根据所挖掘的事物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  黑龙江的文化很丰富,仅就目前国内认知度最高的6个方面包括有“龙兴地、民族事、抗日潮、关东风、大荒情、冰雪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前大部分是依靠国家的投入,而所做出的文化产品往往是曲高和寡,观众们更是走马
期刊
摘要: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些年来高校教育问题中尤为突出的一个环节,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体验课”。解决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身职业素养、社会认知、社会实践等能力,进而实现根本上的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的统一,真正实现在资源匹配上的和谐共赢。  关键词:就业;培养;综合素质    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些年来高校教育问题中
期刊
摘要:作为文化教育机构的图书馆,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职能,是少年儿童潜在的第二课堂,导读工作亦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针对少年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对如何开展图书馆导读工作进行了几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图书馆;少儿;阅读    阅读对教育、对民族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如何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已成为图书馆界倍受关注的课题。作为少年儿童第二课堂的图书馆,不仅为少年
期刊
执行力是一种企业文化力,它诞生于企业文化,并且也反作用于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要形成企业文化力,只有真正落实执行力。  执行力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说它是老问题,这是因为执行力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老问题,是如何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问题,延伸开来讲,又是一个变决策、号召、指令为实际行动的问题。说它是一个新问题,这是因为在如何提升企业文化力的实践活动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组织内部建立
期刊
摘要:扬州是国务院于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很重视搜集、整理文化遗产。“《扬州历代诗词》这部大型的以地区为分类的中华古典诗词编选,它的出版,在全国尚属首次”。该书收录了上自西汉下迄近代上下两千年吟咏扬州的诗词,入选作家2 500余人,收录诗词近2万首。它为我们以诗词正史,弄清楚缘于诗歌意象的“二分明月”、“二十四桥”何以能成为不朽胜迹和城市代称提供
期刊
腐败的3种成本分析:  (一)预付成本。预付成本是取得腐败权利预先支出的成本部分。例如,吃请笼络、跑官买官、到处钻营免不了付出的体力和精力以及精神上的折磨。按照盈亏点的定义,预付成本愈是上升,腐败的收益越多,自然腐败程度亦愈深。  (二)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腐败分子将权力转化为个人财产所付出的部分。制度缺陷与权力交换是其中两个重要因素,制度本身存在致命的缺陷,自然权力交换的机率就会增多。如今国家经
期刊
从上海通用1998年第一辆别克汽车下线至今,4T65E这款自动变速器一直伴随着上海通用主打车型走到现在。该款变速器在上海通用汽车应用的车型主要有: 新世纪/GLX;GL;GS,2.5G;君威2.5;君威3.0;GL8 3.0;GL8 2.5;GL8陆尊3.0和君越3.0。在上海通用10年的发展过程中,4T65变速器也同样经历过了一系列的改动。例如:管道压力电磁阀的更换;油泵由早期的两片式油泵更换为
期刊
摘要:传统哲学发展到黑格尔,已经穷尽了一切可能,因此一场哲学革命势为必然。马克思哲学超越了传统哲学中僵持于本原问题上的“思辨形而上学”,而转向“现实的”“感性世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正是在批判中实现,我们将通过对核心文本的深度解读,来揭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构建。  关键词:实践哲学;本体论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人的本质    如果说以往的哲学是以一种“对人的现实世界的遗忘”的特殊方式来看世界,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