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历来让许多教师感到身心俱累,甚至教了一辈子语文,到头来还是发出“不会教语文”的感叹。语文怎么教?语文课堂怎样上?近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新理念,新观点,新教法,频频亮相。但实际上,语文教学还是“涛声依旧”,有许多语文教师在旧的漩涡里,要么走不出来,要么就不愿走。也有许多教师,倾听专家讲座,品味名师课堂,当时心潮澎湃,情绪激昂,然而时间一长,路也还是那条路,山也还是那座山,一切淡然。那么,是否精彩真的只属于别人?名师离我们太远?
其实,只要我們用心走进去,精力专著于课改、文本、学生,就会发现,我们所追求的是:“简单—轻松—快乐”的语文课堂,唯其“简单”才“轻松”,唯其“轻松”才“快乐”。真的,精彩就在身边,曙光就在明天。
那么,如何利用这40分钟的课堂,使教师、学生、文本都动起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也想说说我自己心中的语文教学。
一、立足文本和学生,点亮方向明确的目标航灯,精心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智慧生成的生命场,应注重预设,使其成为学习语言、荡涤情感、体验生活、滋养理趣的师生向往之地。我们知道,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是实实在在的,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真正意义的对话,就必须进行适当的预设,以便带领着学生去寻找文本中精彩无比的世界,获得精神的敞亮。于漪老师说得好,课前教学设计越精细,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就是这个道理。
1、立足新课标,点亮方向明确的目标航灯。
预设什么?怎样预设?首先得弄明白为了什么而预设,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有了明确的预设方向,预设才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同时,预设中我们必须立足新课标,点亮方向明确的目标航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科课程的总价值取向。言语活动属于人的生命活动,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确立自己真实存在的过程,是让世界呈现在自己面前并让自己进入这个世界的过程。立足新课标,精心预设,就是“要从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具体地说,就是多读,多写,多思。
2、立足文本,和作者对话,体验感悟文本真情。
语文文本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有效对话,而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必须先学生而学,先学生而揣摩、体验,也就是,教师要与文本先期对话,要真正意义上走进文本,与作者在字里行间进行无声的交流。感作者所感,悟作者所悟,让作者的情感静静地在教师心中流淌。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只有自己先受到感染,才能以自己的教学去感染学生。其实,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3、立足学生,用孩子的眼睛看待世界。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坚持以为把课文读透,把教学程序设计精确、正确、学生就能“顺理成章”了。事实未必如此,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而儿童世界自有独特的规则。他们看到的、想到的与我们却不尽相同。如果无视这种潜则,得不到学生的高呼应是很正常的。如教学《可爱的草塘》,许多教师的设计是开篇点题,阐释可爱,然后由作者初到草塘感觉不可爱,到后来发现草塘广阔美丽、物产丰富,变得可爱。这种设计条理清晰,重点明确,很符合循循善诱的教学思维。但是却不符合学生思维,抓不住学生的兴趣,听来索然寡味。不妨可以这样设计:教师以引领者的身份,激发学生“爱吃鱼—想逮鱼—会舀鱼”的兴趣,引出“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文本,析词赏句,体会想象,真正领略草塘与众不同的可爱之处,然后拓展延伸,让学生自我发现,草塘不仅物美,而且景美,“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入情入境地朗读背诵,闭目神交地体验想像。这样的设计,去繁从简,然而却拨动了孩子愉悦和期待的心弦。“入境始与亲”,学生成为一名如饥似渴的读者,就会快速建立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二、追求充满语文味的、简单的、人性化的语文课堂,促进生成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提升,两者相辅相成。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1、追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在这里,我依然欣赏并借用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熟悉的一节课。窦老师的课堂,是真正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虽然课堂设计很简单:读出韵味,读出思考。但是,窦老师引导大家读出的,是母爱的至高境界—“好好儿活”,是母爱对于儿子特殊的意义—“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在窦老师的激情指引下,打动了在场所有的听众。从几岁的孩子到几十岁的成人,共同沉缅在史铁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悟母爱,品味人生。
2、追求简单的语文课堂
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了营造一个完美的课堂,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让听者耳目一新,让学者眼花缭乱。而这,恰恰丢掉了语文课堂中最简单、最质朴的一些东西—倾听,等待,甚至争论。
繁芜的课堂不仅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可怕的是消耗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爱。简单的课堂,学生应该“心无旁骛”,应该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学习听说读写—“写一手好字;识2500个常用字;读程度适合的书报;背200篇好文章;写500字左右的通顺作文。如些而已,岂有它哉!”(张庆先生语)
3、追求人性化的语文课堂
教育的终级使命是什么?不仅在于知识的授予,能力的形成,更在于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体现出语文特有的人性。
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学会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不是学生的专利,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从倾听学生心声中,捕捉到学生闪光的思维。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沟通,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生成和发展的前提。
尊重、宽容、关怀、民主,当课堂凸现这些人文要素,当我们关注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关注他们的生命质量时,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意义上焕发生命的光彩。
可以说,课堂教学是传承人类文明并促其发展的行为,也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永恒的期望和追求。
其实,只要我們用心走进去,精力专著于课改、文本、学生,就会发现,我们所追求的是:“简单—轻松—快乐”的语文课堂,唯其“简单”才“轻松”,唯其“轻松”才“快乐”。真的,精彩就在身边,曙光就在明天。
那么,如何利用这40分钟的课堂,使教师、学生、文本都动起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也想说说我自己心中的语文教学。
一、立足文本和学生,点亮方向明确的目标航灯,精心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智慧生成的生命场,应注重预设,使其成为学习语言、荡涤情感、体验生活、滋养理趣的师生向往之地。我们知道,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是实实在在的,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真正意义的对话,就必须进行适当的预设,以便带领着学生去寻找文本中精彩无比的世界,获得精神的敞亮。于漪老师说得好,课前教学设计越精细,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就是这个道理。
1、立足新课标,点亮方向明确的目标航灯。
预设什么?怎样预设?首先得弄明白为了什么而预设,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有了明确的预设方向,预设才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同时,预设中我们必须立足新课标,点亮方向明确的目标航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科课程的总价值取向。言语活动属于人的生命活动,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确立自己真实存在的过程,是让世界呈现在自己面前并让自己进入这个世界的过程。立足新课标,精心预设,就是“要从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具体地说,就是多读,多写,多思。
2、立足文本,和作者对话,体验感悟文本真情。
语文文本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有效对话,而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必须先学生而学,先学生而揣摩、体验,也就是,教师要与文本先期对话,要真正意义上走进文本,与作者在字里行间进行无声的交流。感作者所感,悟作者所悟,让作者的情感静静地在教师心中流淌。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只有自己先受到感染,才能以自己的教学去感染学生。其实,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3、立足学生,用孩子的眼睛看待世界。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坚持以为把课文读透,把教学程序设计精确、正确、学生就能“顺理成章”了。事实未必如此,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而儿童世界自有独特的规则。他们看到的、想到的与我们却不尽相同。如果无视这种潜则,得不到学生的高呼应是很正常的。如教学《可爱的草塘》,许多教师的设计是开篇点题,阐释可爱,然后由作者初到草塘感觉不可爱,到后来发现草塘广阔美丽、物产丰富,变得可爱。这种设计条理清晰,重点明确,很符合循循善诱的教学思维。但是却不符合学生思维,抓不住学生的兴趣,听来索然寡味。不妨可以这样设计:教师以引领者的身份,激发学生“爱吃鱼—想逮鱼—会舀鱼”的兴趣,引出“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文本,析词赏句,体会想象,真正领略草塘与众不同的可爱之处,然后拓展延伸,让学生自我发现,草塘不仅物美,而且景美,“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入情入境地朗读背诵,闭目神交地体验想像。这样的设计,去繁从简,然而却拨动了孩子愉悦和期待的心弦。“入境始与亲”,学生成为一名如饥似渴的读者,就会快速建立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二、追求充满语文味的、简单的、人性化的语文课堂,促进生成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提升,两者相辅相成。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1、追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在这里,我依然欣赏并借用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熟悉的一节课。窦老师的课堂,是真正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虽然课堂设计很简单:读出韵味,读出思考。但是,窦老师引导大家读出的,是母爱的至高境界—“好好儿活”,是母爱对于儿子特殊的意义—“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在窦老师的激情指引下,打动了在场所有的听众。从几岁的孩子到几十岁的成人,共同沉缅在史铁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悟母爱,品味人生。
2、追求简单的语文课堂
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了营造一个完美的课堂,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让听者耳目一新,让学者眼花缭乱。而这,恰恰丢掉了语文课堂中最简单、最质朴的一些东西—倾听,等待,甚至争论。
繁芜的课堂不仅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可怕的是消耗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爱。简单的课堂,学生应该“心无旁骛”,应该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学习听说读写—“写一手好字;识2500个常用字;读程度适合的书报;背200篇好文章;写500字左右的通顺作文。如些而已,岂有它哉!”(张庆先生语)
3、追求人性化的语文课堂
教育的终级使命是什么?不仅在于知识的授予,能力的形成,更在于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体现出语文特有的人性。
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学会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不是学生的专利,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从倾听学生心声中,捕捉到学生闪光的思维。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沟通,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生成和发展的前提。
尊重、宽容、关怀、民主,当课堂凸现这些人文要素,当我们关注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关注他们的生命质量时,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意义上焕发生命的光彩。
可以说,课堂教学是传承人类文明并促其发展的行为,也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永恒的期望和追求。